1.教育影响包括
教育影响是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进行教育双边活动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手段。教育者只有通过教育影响才能把自己的目的、意志和活动传导给受教育者,使之发生预期的变化。在最初的教育活动中,教育者通过口授和示范动作所传授的自身经验,是受教育者的唯一教育影响源。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正是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统一所构成的教育影响,使得教育活动成为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学工作中影响最深的人或事作文
在培训过程中,不光学到了许多关于学生心理的知识,更大的收获是懂得今后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和其他学员交流,我不断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继续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来更好地适应现在的教学工作。 作为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
通过培训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内涵。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为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训一开始,我就认认真真地聆听并阅读了诸多位优秀教师在师德报告会上作精彩报告。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师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用行动来响应任小艾老师倡导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的理念。就像有位优秀老师所说的:“要教好学生,光有热情是不够的,更需要潜心钻研教学。” 还有要倍加珍惜祖国和人民给予的荣誉,以高尚的师德支撑自己的整个人生,用真诚的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用全部的爱去点燃这 “红烛” 的事业,让这爱与美的事业如同火炬,熊熊燃烧,代代相传。牢记老师说的:“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严格要求学生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3.【哪个老师对您影响最大
每个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自己求学时代的某个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您的学生时代,谈谈这个老师对您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的影响. 作业要求: 答题内容: 我最难忘的郑老师 我之所以喜欢教师这职业,很大程度是因为在我脑海中总有一些影像不断的出现,每当有挫折来临,它都会激励我,鼓舞我.这就是我的小学班主任郑桂英老师.可能是应了《礼记��学记》中的一句:“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吧! 我的老师,有一张神奇的嘴,它说出的话,文质彬彬,很有素养.但是,我最喜欢听老师说:“很好!”当我们完成一件事,做完了作业,纪律,成绩变好了的时候师都会说:“很好!”简简单单两个字,却给了我们自信,给了我们希望.我的字开始写的不好,每次交作业老师都会对我的小小进步提出表扬,并鼓励我再接再厉,我的字一点点的进步了.于是,从老师那里我又学会了鼓励自己和他人. 我的老师,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当我们的言行举止不恰当的时候,老师会及时提醒我们.每当我们写字姿势不正确,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时候,她会一遍遍的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有的时候同学生病了,她会马上送同学去医院,并立即给家长打电话.记得有一次我发烧了,为了不耽误课,我带着药去上课,妈妈给老师打了电话,老师知道我生病后,时不时的去摸摸我的头,看我烧不烧了,还提醒我吃药.班里的每个同学生病落课了老师都会主动找时间给同学补课,她坚持不让我们每个人掉队. 郑老师虽然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但是对我的影响却很深刻.一方面她教会了我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另一方面她教会我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老师.。
4.教学过程怎么写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明白,读懂参考教学用书很重要。
其次要备学生、备课文、备自己,有教学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数学教学案例
圆锥的体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指名让学生回答)
生:回答 (师总结)
师: 圆锥有什么特征?(生回答)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粮堆,沙堆。你们知道它们的体积怎样求吗?如果用货车来运,需要用几车?引出(圆锥的体积)
(二)学习探讨
1、学习探究圆锥的体积
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 把“圆柱”转化“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
师: 今天我们也根据这种方法,来研究圆锥的体积。你们有信心自己去研究吗?(学生兴趣十足)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你们小组带来的试验用品有什么特点?
生: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一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一组圆锥和圆柱等底不等高,一组圆锥和圆柱不等底等高。
师:让学生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样(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互不相让)
师:同学们,我们怎样来知道自己的猜测的正确与否。(试验)
2、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
5.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仅仅针对学生而言,它将在教育领域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尤其涉及到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突出地表现为教学模式创新。
通常认为,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策略的范畴。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根据信息传播和信息加工的特征,给“教学模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义,那就是:“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其中,教学活动进程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等四个要素,它们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构成稳定的结构——教学模式。多年来,主导和控制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是一种被人概括为“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几乎成为大多数教学管理者和教师们的思维定势,极大地束缚了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基础教育领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带来巨大的惯性阻力。
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大致描述为:“以教师(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为中心,以言语和板书(教学媒体)为手段,向学生(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灌输式地传授知识(教材规定的内容);学生则只能统一地、单向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将这种模式与大众传播模式进行类比,可称为“广播式教学”。
它始建立工业化初期,是班级授课制度的教学保障,与人类社会“第二媒体”——“广播电台”的传播特性基本相似。在课堂上,教师充当的正是“电台”或“广播员”的职能,全班学生则必须“调谐”到统一的“频率”,被动地收听同样的广而告之的“节目”,然后转化为记忆(在心理学上,亦可解释为“短期记忆”)。
人们通常认为,通过不断地重复和练习,信息便可以存储于“长期记忆”中,从而形成知识结构;这个过程所有的行为及结果,都可以通过测验进行评估。“广播式教学”从传播的路径看是单向的(由教师至学生),从传播的内容看是同一的(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从传播的顺序看是线性的(教材预先确定的顺序)。
这种教学模式,恰如其分地与工业时代批量制造“标准件”的工艺流程相吻合。这种现象,正如美国学者唐·泰普斯科特所说:“讲义、教科书、家庭作业和学校,都与单向传播媒体类似,它们不仅都具有单向、集中、事先决定的结构,并认定这种方式对广大观(听)众最有利。
这个模式,即是几个世纪以来,由上而下的威权式、师权中心的教育方式的基础。”然而,在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持续了多年的“广播”式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它与时代要求、科技进步,特别是与新媒体传播模式形成强烈的反差,业已遭到越来越严厉的指责。
例如,教育学者戴维斯教授就尖锐地批评说: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意味着“每天准时到校,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听那些他既不理解,也根本不感兴趣的事,每天的日程则是听讲并按教师指定的方法去做练习,努力记住一大堆毫无意义、又零零碎碎的‘知识’,而这样做的唯一理由只是因为将来的某一天他们可能会用到这些知识,尽管教师和学生对是否会有这样一天都持怀疑态度。”戴维斯甚至激奋地写道:“我们的学校已接近于毁灭年青的一代!”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相比,我国学校教育在这方面的问题有过之而无不及。
以此分析过去许多教学法,除了少数确有创意外,多数并未能够挣脱行为主义和“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窠臼,至多为“广播”的内容增加了一些趣味性,能更加吸引听众;以此分析大量充斥市场的教学软件(也包括教师自编的课件),多数属于传统的“书本搬家”,仍然主要支持“教”而非支持“学”,缺乏自主性、交互性和探究性。传统的指导式教法通常在教和学的技巧上作各种文章,而认知心理学家佩伯特比喻说:“传统的指导式教学也可能会以游戏的方法教九九乘法表,但是建构式的教学需要将创造和发明这种游戏的挑战交给学生。”
这当然不是说学习环境、课程内容都不必经过设计,但是这些设计必须与学生合作,或者帮助学生自己完成。教学也不再是由教师“广播”已有的知识,而是组织学生去重新发现知识和重组知识。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制约,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过多的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束缚了教师的思维和手脚,使他们不得不按照“讲授——接受”的公式组织教学。今天,从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的转型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的要求,给教师的教学留下了更大的探究空间,但也给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新的教学方式适应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就是广大教师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面对研究性学习这门既无大纲又无教材的必修课,在肯定这门课程独特与创新的同时,多年来习惯于依靠大纲依靠课本教书的教师们普遍感到无从下手,有的人甚至采取了观望、徘徊和放任自流的态度。
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之后,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比以往大大拓展,教师的讲授不再是惟一的知识来源。相比之下,许多教师由于自身的原因,反而可能显示出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对本学科以外的课题。
6.教学策略怎么写
摘要: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点。
本文在对教学实践和理论深入研究的前提下,重点对学校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建构学校课堂教学策略的一般模型。教学策略模型是一个纲,依据教学策略的模型,有关教学策略的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所谓纲举目张。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模型 Research about the Model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y in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t's Implementation 【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y in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breach and key-point to fully implement quality education and to deepen education reform .In this paper, with the study of instructional theories and implementation experience, the author, mainly discussed the 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y in classroom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The teacher's theoretical level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y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instruction in the en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nstruct a model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y in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The model acts as an outline, while the essential matter of operating the model is solved, all the other problems concerning instructional strategy will be readily overcome.【key word】 Classroom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instructional strategy, Instructional strategy model, Application in instructional practice 课堂教学策略是教师素质结构、教学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策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教学质量的优劣;课堂教学策略又是教育技术学的最核心内容——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策略模块是教学设计理论中发展最快、最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是在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成果的总结。
一、研究课堂教学策略及其模型的意义 对教师而言,如果将其工作任务进行高度的概括,我们就会抽取出两个最核心的要素,即 “教什么”和“怎么教”。教师在工作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须围绕这两个要素进行,而操作这两个要素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一个教学策略问题。
㈠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毫无疑问,素质教育的观念和发展方向是十分正确的,那么剩下的问题是如何贯彻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我们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诸如素质教育如何进入课堂,课堂教学怎样才算是实施了素质教育等问题。
具体説,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面对具有不同特点的全体学生?又怎样使他们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学生任何一种素质的形成都是一个过程,这种过程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之中,课堂是教师发挥教学主导作用的主阵地,只有将课堂教学搞好,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而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㈡从现代教学方式来看,应该研究课堂教学策略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研究学习的分类时指出,学校是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由于课堂教学的历史先进性,在它产生之 初以及现在对教育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课堂教学在其诞生之日起,就带有先天性的缺陷。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因此,我们应该特别重视研究教师应该教什么、应该怎样教的教学策略问题。可以说,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工作。
㈢教学策略模型是一个纲,纲举目张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试图改变教师教学的无序状态,改变教师教学缺乏整体考虑和科学思路的现状,建构一个能够进行科学的教学策略设计的模型。使得广大一线教师能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工作框架,形成一个思考教学问题、进行教学策略设计的一般程序。
在教改方面,教学策略模型的变革必定会引起教学过程及其各要素的深刻变革。我们在实践研究中发现,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确实需要适用于各个学科并且具有简约化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模型,作为教学工作重要的辅助工具。
所以,在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学策略模型是一个纲,纲举目张。二、目前在教学策略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小学教师教学的策略意识普遍不足。
第一,教师普遍缺乏对教学各个要素及其联系的整体思考,没有在头脑中建立有效的、科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模型。第二,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还存在一些盲目性,缺乏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由于在教学策略方面出了问题,因此教师虽然学了一些理论,但还是解决不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些教师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但自己做起来并不有效。
这些都是教学策略方面的问题。 ㈡理论研究中的问题 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开始关注教学策略的研究,对其进行研究后发现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首先,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论水平上,研究流于表层,大大忽视了教学策略。
7.教学随笔怎么写
原发布者:agang2000
教育教学随笔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帮助中,他便学会关心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亲情、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积极、乐观、进取、勤奋、坚强、勇敢、好学、豁达、善良、聪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极悲观自卑,而是外界压抑的结果。多给学生说“我希望、我建议、你觉得、你能行”尊重孩子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彻底改变评语中“该生”怎么样,写出“你”的特点、对你的建议、对你的期望,要点燃学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现学生高高兴兴进学校,而一部分学生“双差”而出。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家庭教育很重要,但问题是家长缺少教育观念! 家长会一定要给家长讲清楚: 1、尽量多表扬孩子,轻易不要批评他们,因为他们已经长大。 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进步,不要因为考试失误而责备学生。 3、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交往和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员之间要民主,要谈心,要沟通,但决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 4、不要在孩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