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pp的用户质量如何评估
首先,先来明确几个基础指标的定义。
新增用户,即激活用户:用户只下载不使用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评价渠道用户质量的时候不能仅关注下载量,下载并启动使用是你的真正用户。
之前有开发者发现说渠道新增这个指标,市场统计的量和第三方统计平台的量经常有偏差,这往往是由于,第三方统计平台统计的是激活量(如友盟,新增用户统计的是用户安装并联网启动的数量)。所以你是按下载量/注册量来算,还是按设备ID来识别一个用户,这个很重要。
个人经验,一般友盟渠道数据都是小于市场的下载量的的,如果出现了大于下载量的情况,在确认没有发错包的情况下,很可能是有小渠道抓了包。
活跃用户:活跃用户是指在所选的时间段内至少打开过一次应用的用户数,当然,当天的新增用户同样是当天的活跃用户。
活跃用户构成:很多应用统计的报表中提供了“活跃用户构成”这个指标,它能清晰的体现出活跃用户中的新老用户所占的比例。最近发现友盟(umengcom)新增加了“用户新鲜度”的指标,不仅能看出新增用户的占比,还能获得活跃用户中老用户具体来自哪一天。
使用时长:即用户一次启动使用应用的时长分布。
留存率:顾名思义就是指“有多少用户留下来了”,举个例子:9 月 1 日新增用户 100 人,9 月 2 日这 100 人中有 50 人再次启动了应用,9 月 3 日有 55 人再次使用,那么 9 月 1 日新增用户的次日留存为 50%,两天后留存为 55%,留存用户和留存率体现了应用的质量和保留用户的能力。
基本的指标介绍到这,参考友盟的统计分析,我认为用户活跃度、用户留存率和自定义事件这几个指标是普遍有用的,起码在产品推广初期这几个指标是最重要的。其他一些常见的指标如设备型号、网络类型、地域分布等信息在评判渠道质量的时候也有参考性作用,接下来和大家聊聊如何利用这些指标来评估渠道用户质量。
留存分析:在 App 推广中,大家通常会要求渠道推广商给出次日留存和七日留存的数据,这就造成个别推广商在造假的时候只刷了次日和七日的留存率。我就遇到过一个开发者的应用,次日留存和七日留存都维持到 30% ~ 40%,但一查看三日留存、四日留存,数据惨不忍睹齐刷刷的全都是“0”。这样的数据很明显不是真实的用户产生的数据。
使用时长:再教大家一招,真实用户行为产生的数据和造假数据的使用时长一定是存在差异的,运营同学通常对应用的使用时长分布会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如果通过数据发现,某一渠道的使用时长和其他渠道有明显的差异,那这个渠道的数据真实性就值得怀疑了。
终端属性:这里我所说的终端属性包括设备型号、网络和运营商、地域分布。曾经接触过一个知名公司的运营同学,他们一直怀疑渠道商有数据造假的行为,但一直苦于找不到明确的证据证明,经过多项数据指标的对比,最后在终端属性的数据中发现了蛛丝马迹,正常渠道的机型多为三星、小米等设备,而这个渠道的机型却 90% 以上都是一款市价 400 元左右的廉价安卓手机,其中还有一些型号居然是是一款安卓开发版!
近来数据造假也越来越专业化、产业化。不过,只要我们活用统计分析工具,总能撕开不良渠道推广商的伪装,在看似漂亮的推广数据背后找到造假的蛛丝马迹,通过各种数据指标的对比,筛选出效果最佳的推广渠道。
2.内部审计风险评估怎么写
一、风险因素分析法
风险因素分析法是指对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确定风险发生概率大小的风险评估方法。其一般思路是:调查风险源→识别风险转化条件→确定转化条件是否具备→估计风险发生的后果→风险评价。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
三、内部控制评价法
内部控制评价法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价而确定审计风险的一种方法。由于内部控制结构与控制风险直接相关,因而这种方法主要在控制风险的评估中使用。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所做出的研究和评价可分为三个步骤:
四、分析性复核法
分析性复核法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主要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以推测会计报表是否存在重要错报或漏报可能性。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三种。
五、定性风险评价法
定性风险评价法是指那些通过观察、调查与分析,并借助注册会计师的经验、专业标准和判断等能对审计风险进行定性评估的方法。它具有便捷、有效的优点,适合评估各种审计风险。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调查了解法、逻辑分析法、类似估计法。
六、风险率风险评价法
风险率风险评价法是定量风险评价法中的一种。它的基本思路是:先计算出风险率,然后把风险率与风险安全指标相比较,若风险率大于风险安全指标,则系统处于风险状态,两数据相差越大,风险越大。
风险率等于风险发生的频率乘以风险发生的平均损失,风险损失包括无形损失,无形损失可以按一定标准折换或按金额进行计算。风险安全指标则是在大量经验积累及统计运算的基础上,考虑到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经济情况、法律因素以及人们的心理因素等确定的普遍能够接受的最低风险率。风险率风险评价法可在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风险管理中使用。
3.计算机风险评估怎么写
第一个问题。你系统肯定装绑定、防护之类的软件了吧。你把里面的U盘记录、打印记录等打出来就是审计报告。还有你的杀毒软件,全面扫描后的记录就是审计报告
第二个问题,根据审计报告进行风险评估,比如有病毒,怎么处理?有不明U盘插入,怎么处理?
这两个问题在新标准才要求的,只要你写了过的去检查人员不会为难你们的。我正好也在查,看到就直接粘贴过来了,地址是:/link?url=QVH3jIOIkxez0RNba4YPKhRcdXy69h6kHSXZ6YagLzAQ5WhXNEm4BuilzLPJAyIRJkrq-FEF2VyvqSR-__xl5a
4.计算机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怎么写
我是信息安全专业的,希望下面的内容能对你有用,如果想写的比较全面,建议你综合考虑你们单位的实际情况,再进行资产的识别与估价、威胁的识别与评估这两方面的分析,如果只是为了应付,那么下面的内容再补充下改动下就OK了。
全风险评估是对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和脆弱性及三者发生的可能性的评估。风险评估也是确认安全风险及其大小的过程,即利用适当的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确定资产风险等级和优先控制顺序。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信息安全评估:
1、风险评估应考虑的因素:
(1)信息资产及其价值;
(2)对这些资产的威胁,以及它们发生的可能性;
(3)脆弱性;
(4)已有的安全控制措施。
2、信息安全评估的步骤:
(1)按照组织业务运作流程进行资产识别,并根据估价原则对资产进行估价;
(2)根据资产所处的环境进行威胁评估;
(3)对应每一威胁,对资产或组织存在的脆弱性进行评估;
(4)对已采取的安全机制进行识别和确认;
(5)建立风险测量的方法及风险等级评价原则,确定风险的大小与等级。
3、风险评估时应考虑的为题: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要充分考虑和正确区分资产、威胁与脆弱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即:
a.一项资产可能存在多个威胁;
b.威胁的来源可能不只一个,应从人员(包括内部和外部)、环境(如自然灾害)、资产本身(如设备故障)等方面加以考虑;
c.每一威胁可能利用一个或数个脆弱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app的风险评估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