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国家卷作文怎么写
全国卷II:根据古诗句自拟文(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
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2017年全国卷3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山东 广东 四川 安徽 山西 黑龙江 辽宁 福建 河南 河北 江苏 陕西 湖南 北京 吉林 贵州 广西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甘肃 浙江 重庆 江西 天津 上海 宁夏 青海 海南 西藏 湖北 中国教育在线讯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科目考试于6月7日举行。
据成都全搜索新闻网,今年全国卷3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如下: 题目是一个副标题作文,因为是正逢高考四十年,是关于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 全国卷3作文题目。
3.2017年全国卷三的作文题目是什么
以“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为副标题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
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
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2作文怎么写
一、题目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好题目,等于是一篇好作文的开端,题目要新颖,与众不同才能引人注目!
二、开头、结尾
文章的开头是龙头,结尾则是凤尾。开头多种多样,一旦想出好开头,笔头的文思就会源源流出。常见开头有以下几种:1、开门见山。2、提问引人关注。3、概括揭示。4、描写环境。5、倒叙,制造悬念。这样,才会制造一个好开头,才是一篇好文章的开端。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中的结尾也是其文章精华之处,有的结尾发人深思,有的结尾自然收笔,有的结尾刁钻古怪,耐人回味,还有的结尾,要挑选一种比较与文章相配的结尾来写,收笔也美观大方。
5.2016全国三卷语文作文怎么写
【作文解析】整体观之,今年的作文题在形式上延续了新材料作文的趋势,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要求考生完成特定语境下的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标志着语文试题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内容上,与2015年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有所不同,思辨的核心回归语文课堂,探讨传承民族文化的方法路径。
这类作文能让真正有思想、能思辨、有底蕴的考生获取高分,但也会使作文思想贫乏、形式僵化的同学面临严峻挑战。 (1)审题:任务驱动,重视实践能力。
本次作文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任务,即比较“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种培养语文素养的途径,要求阐述考生的看法和理由。题目重点在于“比较”二字,考生必须在文章中分别阐述对这三种途径的看法,并表明自己的观点。
论证力求一针见血,富有思辨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在800字的篇幅内驰骋文笔,写出优秀的文章。 (2)立意:文化精神,重视立意高远。
今年的考题蕴含深刻的文化自觉意识。正如作文题目所言:“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觉。”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快餐文化越来越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如何借助教育的力量,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的改革,来全面提升国人的文化素养?考生在作文中不应该仅仅探讨课堂、课外、实践这三种途径的具体作用,而应高屋建瓴、立意高远,以国家民族的视野来议论,使文章洋溢着积极的实践理念、强烈的时代精神、深刻的文化意识。 (3)结构:探究思辨,重视思想深刻。
拿到今年这篇作文,考生首先必须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继而才能从所给材料中纵深切入:课堂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及社会生活实践在语文素养培养方面的利与弊。 课堂教学方面,可以谈教师在文化传承、思想启迪、人格感染方面的作用,也可以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生动性,但也要注意到课堂的时空有限性会束缚学生获取信息的宽度和广度。
课外阅读方面,可以探究优秀厚重的文化经典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深层次全方位渗透,意识到课外阅读的自由性、选择性、有效性及可延续性,但也要注意到课外阅读又具有松散和不可操控等弊端。 生活实践方面,可以谈生活实践对语言能力的塑造,生活体验对思想人格的砥砺作用,也要注意其转化成为语文素养的间接性和复杂性。
考生必须要对关键话题做清晰准确的价值判断,才能把文章的道理阐释得入木三分、令人信服。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2017全国3作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