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字行书怎么写
一、高的行书写法如下:
二、释义:
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
2、同):~楼大厦。这里地势很~。
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书桌~八十厘米。
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
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速度。体温~。见解比别人~。
6、等级在上的:~等。~年级。哥哥比我~一班。
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论。
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
9、姓
三、相关组词:
高兴、高看、高大、高人、高级、跳高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顺:
点、横、竖、横折、横、竖、横折钩、竖、横折、横、
二、词组释义:
1、高兴 [ gāo xìng ]
愉快而兴奋:听说你要来,我们全家都很~。
带着愉快的情绪去做某件事;喜欢:他就是~看电影,对看戏不感兴趣。
2、高看 [ gāo kàn ]
看重;重视。
3、高大 [ gāo dà ]
1.又高又大:~的建筑。身材~。
2.(年岁)大(多见于早期白话):老夫年纪~。
4、高人 [ gāo rén ]
学术、技能、地位高的人。
5、高级 [ gāo jí ]
属性词。(阶段、级别等)具有较高程度的:~神经中枢。~干部。~人民法院。
(质量、水平等)超过一般的:~商品。很~的毛料。
2.院字书法多宝塔怎么写
多宝塔全文中并没有“院”字不过颜真卿的“院”字可以参考如下:多宝塔感应碑文全文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 南阳岑勋撰。
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
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发明资呼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祖,父并信著释门。
庆归法胤。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是生龙象之徵,无取熊罴之兆。
诞弥厥月,炳然殊相,歧嶷绝于荤茹,髫龀不为童游,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浍,涵巨海之波涛,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
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也。进具之年,升座讲法,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
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室界。
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既而许王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
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之地利,见千福,默议于心。时千福有怀忍禅师,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
清澄泛滟,中有方舟。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即今建塔处也,寺内净人,名法相,先于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
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负畚荷插,于橐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洒以香水,隐以金锤,我能竭诚,工乃用壮。
禅师每夜于筑阶所,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喜叹之音,圣凡相半。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轮。
禅师理会佛心,感通帝梦。七月十三日,敕内侍赵思侃,求诸宝坊,验以所梦。
入寺见塔,礼问禅师,圣梦有孚,法名惟肖。其日赐钱五十万,绢千匹,助建修也。
则知精一之行,虽先天而不违,纯备法仪,宸眷俯临,额书下降,又赐绢百匹。圣札飞毫,动云龙之气象,天文挂塔,驻日月之光辉。
至四载,塔事将就,表请庆斋,归功帝力。时僧道四部,会逾万人。
有五色云团辅塔顶,众尽瞻睹,莫不崩悦。大哉观佛之光,利用宾于法王。
禅师谓同学曰:鹏运沧溟,非云罗之可顿;心游寂灭,岂爱纲之能加。精进法门,菩萨以自强不息。
本期同行,复遂宿心。凿井见泥,去水不远;钻木未热,得火何阶。
凡我七僧,聿怀一志,香烟不断,经声递续,昼夜塔下诵持法华,炯以为常,没身不替。自三载,每春秋二时,集同行大德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
寻奉恩旨,许为恒式。前后道场,所感舍利凡三千七十粒。
至六载,欲葬舍利,预严道场,又降一百八粒。画普贤变,于笔锋上,联得一十九粒,莫不圆体自动,浮光莹然。
禅师无我观身。了空求法,先刺血写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行经一卷,乃取舍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
使夫舟迁夜壑,无变度门。算墨尘,永垂贞范。
又奉为主上及苍生写妙法莲华经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镇宝塔。又写一千部,散施受持。
灵应既多,具如本传。其载,敕内侍吴怀实,赐金铜香炉,高一丈五尺,奉表陈谢。
手诏批云:师弘济之愿,感达人天,庄严之心,义成因果,则法施。财施,信所宜先也。
主上握至道之灵符,受如来之法印,非禅师大惠超悟,无以感于宸衷;非主上至圣文明,无以鉴于诚愿。倬彼宝塔,为章梵宫,经始之功,真僧是葺,克成之业。
圣主斯崇,尔其为状也,则岳耸莲披,云垂盖偃,下崛以踊地,上亭盈而媚空,中其静深,旁赫赫以弘敞,承陛。琅槛,玉居楹,银黄绋户,重檐叠于画,反宇环其璧 ,坤灵以负砌。
天俨雅而翊户或复肩驾挚鸟,肘擐修蛇,冠盘巨龙,帽抱猛兽,勃如战色寸千名,盈尺万象。大身现小,广座能卑。
须弥之容,入芥子;宝盖之状,顿覆三千。昔衡岳思大禅师,以法华三昧,传悟天台智者,尔来寂寥,罕契真要。
法不可以久废,生我禅师,克嗣其业,继明二祖,相望百年。夫其法华之教也,开玄关于一念,照圆镜于十方,指阴界为妙门,驱尘劳于法侣。
聚沙能成佛道,合掌已入圣流。三乘教门,总而归一;八万法藏,我为最雄。
譬尤满月丽天,萤光列宿;山王映海,蚁垤群峰。嗟呼,三界之沉寂久矣。
佛以法华为木铎,惟我禅师,超然深悟。其貌也,岳渎之秀,冰雪之姿,果唇贝齿,莲目月面。
望之厉,即之温,睹相未言,而降伏之心已过半矣。同行禅师,抱玉飞 ,袭衡山之秘躅,传止观之精义。
或名高帝选,或行密众师,共弘开示之宗,尽契圆常之理。门人菡、如岩、灵悟、净真、真空、法济等,以定慧为文质,以戒忍为刚柔,含朴玉之光辉,等旃檀之围绕。
夫发行者因因,圆则福广;起因者相相,遣则慧深。求无为于有为,通解脱于文字。
举事徵理,含毫强名偈曰:佛有妙法,比象莲华,圆顿深入,真净无暇。慧通法界,福利恒沙。
直至宝所,俱乘大车。其一。
于戏上士,发行正勤。缅想宝塔,思弘胜因。
圆阶已就,层。
3.兰亭序 书法
兰亭序 简介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
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他曾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他的第7代孙智永。
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死前他将 《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 《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它视为珍宝,藏在他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
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 《兰亭集序》。
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
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 《兰亭集序》真迹。
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 《兰亭集序》真迹,随即将其纳人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 "诏书"。
辨才此时方知上当。 辨才失去真迹,非常难过,不久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此后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也有人认为兰亭之会是讨论军事的秘密会议,是以书法之名掩人口目。无论如何,其书法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
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
4.书法十大节构特点
黄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18张)(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定 (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 (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 (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 (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 (7)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如:葡、萄、蜀、葛 (8)勾衄笔不应直长。
如:句、匀、勿 (9)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 (10)横长撇短;如:右、有、灰 (11)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如:木、本、朱 (12)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
如:乐、集 (13)横长竖短。如:十、上、下、士 (14)横短竖长。
如:才、斗、丰、井 (15)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如:丕、正、亚 (16)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
如:目、自、因、固 黄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8张) (17)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如:川、升、邦 (18)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手敛而右撇应放展。
如:伊、侈、修 (19)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如:亦、赤、然 (20)有数横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
如:三、冉 (21)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如:颜、顾 (22)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
如:御、谢、树 (23)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需、留 (24)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
如:章、意、素、累 (25)左偏旁小的字,要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 (26)右偏旁小的字,要下边取齐。如和、知、细 (27)外为四叠的字(四个口),整个字形要正方。
如:嚣、器 (28)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如:爽、齿 (29)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
如:七、也 (30)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如:云、去、且、旦 (31)纵捺之字,要积聚起笔,收拢尾笔。
如:丈、尺、史、又 (32)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武、成、或 (33)横戈笔画不怕弯曲。
如:恩、息、必、志 (34)伸钩之字应抱持。如:勉、旭、抛 (35)承上之“人”字,应恰在正中。
天、父、外、文 (36)屈钩笔之势,应缩小才好。如:鸠、辉 (37)马齿的钩锋,应对着四点之中。
如:鸟、马 (38)上边为平画的字,其顶应相齐。如:师、明、既、野、(39)下边为平画的字,应与底对齐。
如:朝、故、辰 (40)有几个捺画的字,应有缩有伸。如:谈、茶、黍 (41)有几个钩提的字,有的要挑起钩,有的要藏笔锋。
如:禁、林、森 (42)上下有钩提的字,下钩明显而上钩要隐藏。如:哥、柔 (43)有俯钩和仰钩的字,俯钩要短,仰钩要长。
如;冠、寇、宅 (44)以上部为主的字,应让上边宽。如:普、皆、齐 (45)纵腕笔,应弯曲而有力。
如:风、飞、气 (46)横腕笔,应圆润俊秀。如:先、见、元、毛 (47)纵撇最忌象老鼠的尾巴。
如;庭、居、底 (48)有并排几个撇的字,不要写成象一排牙齿。如:友、及、反、皮 (49)连着三撇的字,下撇应顶着上撇的中间。
如;修、参、须、形 (50)三点的写法,下点的提锋应与上点的结尾相对应。如:治、洪、流、海 (51)以下部为主的字,下部应宽。
如:表、禹 (52)以右部为主的字,右部可丰满些。施、腾、靖 (53)以左部为主的字,左部应大些。
如:敬、敛、刘 (54)以左右为主的字,中间宜小。如;弼、辩、衍、仰 (55)以中间为主的字,中部应大。
如:掷、番; (56)以上下为主的字,中间应小。如:莺、寡 (57)卜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上截的中间相对。
如:是、足、走 (58)土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下截左边的竖画要对正。如:者、老、考 (59)结构错综复杂的字,要穿插对应退让,但不能乱。
如:繁、馨 (60)结构紧密的字,布置要得当,不要显得拥挤杂乱。如:继、缠 (61)当悬针的笔画若成垂露(结尾如露珠、圆形),则不美观。
如:车、申、中、巾 (62)当垂露的若悬针,则显得无力。如:卓、单 (63)字体虽是斜的,但字心要正。
如:易、乃、母、力; (64)字体本是正的,要写得有骨力;如:正、主、本、王 (65)字本来就瘦的,字形不要写得太短。如:身、目、耳、贝; (66)字本来就矮的,就写得粗壮些。
如:白、工、日、四 (67)盖下(指人)的写法要使撇和捺匀称。如:会、合、金、命; (68)趁(ㄨ)的写法要左右相称。
如:琴、吝、各、谷 (69)虽宜肥的字,但不要显得臃肿;如:土、山、公、止 (70)虽宜瘦的字,但不要显得太瘦。如:了、寸、才、卜 (71)笔画少的字,要写的丰满些;如:上、下、千、小 (72)笔画多的字,要写的均匀。
如:赢、鼎 (73)堆叠的字,也要消溶纳实,既不拥挤,也不松散;如:晶、磊、森 (74)积累的字,要笔画清晰。如:糜、零、靡 (75)下面的横画,应该稍微长点,以与右竖的末尾相接。
如:口、日、田、(76)末钩应该稍微拖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