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幼儿园亲子活动旅游的感想怎么写
通过这次亲子游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幼儿园老师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关爱与呵护,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老师为这次活动付出的劳动和精力,不管是从选择路线的安排上、家长的发动性上(既有纸条、又有短信)。活动的组织过程、后勤还是教育意义上都能看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孩子天生就喜欢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同时对大自然也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心,我们平时工作都很忙,即使偶尔有时间也只是带着她在城里转一圈,所以这次能带孩子出去转转我感觉很好,不但可以欣赏一下大自然的景色,还可以让她看到、学到很多东西(至少她现在知道我们吃的饭菜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不可以浪费)所以这次活动不但放松了孩子的身心,同时也是对孩子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大好契机。
另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家长通过老师和孩子的互动,以及同学的相处中看到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以前孩子很自私,但这次她告诉妈妈你要带很多好吃的,我要和同学分享着吃。在游戏的过程中也知道谦让,虽然在我们的眼里她们是稚嫩的,但我们确实看到了孩子的进步,说明这与我们老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作为家长我们把孩子放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感到很放心。
相信我孩子在你们细心的教育和悉心的呵护下,我家的宝贝与他的同伴们能一起快乐、自由的成长。
2.家长和孩子旅行后的感受感悟怎么写
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算是一个规划。这个习惯似乎从小就有,一直持续到现在。直至今日,我每年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对我来说,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已成为一种传统,而它的意义在于自己的成长。
“了解整个世界”无疑是每一个旅者内心的动力。
世界越来越小,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种的第一次。孩子们身处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科技让我们的国籍变得模糊,让通讯变得快捷,让我们不得不适应各种多变的社会环境。所以,孩子们的将来必定是和各种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整个世界也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前不久,由教育界、商界领袖共同组成的“美国新劳动力技能委员会”刚颁布的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四大技能中把“了解整个世界”作为首项标准列举出来。
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所以,孩子们和我一起品尝其他国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线和公共标志;欣赏形式各异的建筑;体会种类不同的宗教现象;体验和陌生人的相处;适应各种气候状况;甚至是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话,这个和我们那里不一样,这个一样,也总会比较,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我们在这样的比较中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扩张了自己的毛孔,也扩展了彼此的胸怀。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实际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
了解世界的方法是每个人整体能力的提升。
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书籍、影像资料和别人聊天都能让我们了解世界,但哪一种都没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更重要。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我们的一贯做法是“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
每次到一个陌生国家之前,我们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长达一周的培训,其中包括语言、文化、当地情况和摄影技巧。印象很深的是去意大利之前的一个月就让孩子们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并且在培训中很好的让孩子们对文艺复兴有基本的了解,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卢浮宫的神秘和拿破仑的传奇。简单的语言培训让孩子们可以自己通过海关简单的询问,可以让他们自己找到方向,而当地公交行政标志减弱了他们的陌生感。
到陌生的国家之后,孩子们开始验证之前获悉的资料是否和眼前的一切吻合,开始在陌生的城里使用那些自己熟悉的工具开始行走,开始和当地人和事之间有了碰撞和交流,开始需要借助当地人的帮助来完成一件件我们事先策划好的任务。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融入他们真实的社会。我还记得在慕尼黑他们使用地铁公车的运用自如;在柏林到科隆火车站转车的时候他们的忙中有序;在玛丽娅广场写毛笔字引来老外们的围观;在罗马奔波于各种喷泉之间完成城市任务;在菲森的草坪上和外国小孩们踢球。
只有让他们充分自由的接触这个社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沟通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孩子们需要和当地的人接触,更重要的是要用当地人的方式生活,使用他们的交通工具,看他们经常去的博物馆,不仅仅是在那里走马观花,而是停留在那里,认真地欣赏,如同我们在卢浮宫整整呆了三天,相比较旅行团对于“卢浮三宝”的照相工作,我们是何等的自由。夜晚,我们在埃菲尔铁塔前草坪上的游戏,看到这个雄伟的铁质建筑夜晚的亮灯后,踩着巴黎夜晚的灯光晃晃悠悠的坐着地铁后来青年旅社。
和孩子们“浪迹”在国外的日子里,总会遇到人问:“你们是韩国人?日本人?”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中国人的旅游都是大巴车里,而孩子们总是在学习语言。当我们的孩子们自豪的回答“我是中国人”的时候,我想,不仅仅以“语言”为目的的出国活动也代表孩子们成长机会的多样性和中国父母们思想的变化。
3.旅游后的感想怎么写
可以写成游记,也可以写成散文,看你自己的喜好了。给你一个框架,自己按照框架编一下。
开篇:去某地旅游,为何去,之前与这个地方的的接触,此次旅行的期待,可以设置一个小悬念,比如,对这个地方的印象好坏,结尾时来个大的转变。
段落
1.路上的见闻,接近这个地方的时候,自己的感觉。
2.到了之后进入眼睛的变化,让自己的心潮澎湃,发下小感慨。
3.游历了哪些地方,变化在哪里?与之前对比下,多一些环境描写。
4.返程时的恋恋不舍,对此地的情感在返回时爆发了,抒发感情。
在游历时最好有一些人物,能够体现出本地的人情朴实,豪爽,等等,有人的故事是生动的。
4.亲子阅读之旅家长感言怎么写
由于很少有机会和儿子一起阅读,很少有感言,心中一直觉得十分歉疚,所以今天一早就叫上儿子一起阅读。
刚开始问题就出现了——读什么书?按照我的初衷是找一些成语故事,或一些劝学、勉学、勤学之类的故事,希望通过阅读,去灌输,或让其感知一些做人的道理,以及学习知识的重要性等等。可儿子的想法不一样,他说他喜欢读《淘气包马小跳》,我犹豫了一下,再考虑尊重儿子的意见,在不违背民主、在避嫌于强制的情况下,我选择了妥协。
我耐心地和儿子认真地读了故事中的两个章节。从主人公马小跳返校的前一日,返校的当日发生的事情,从孩子间的对话描写、心理描写、行为描写等等,细致地刻画了孩子的淘气,既可爱又有点可恨,又看到了顽皮不乏聪明孩子身上闪光的品质。
通过阅读,感叹之余,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地和儿子融合在一起。也许只是一味的要求儿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阅读,学习,而忽略了儿子的喜好和真实的想法,加之在我的厉声呵斥下(儿子读书时不认真,有走神的现象)儿子恐慌的眼神,我不免自责。
我深知亲子阅读的益处,虽然边去做了,但总是缺乏应有的耐心,总是克制不住,首先破坏那原本温馨、轻松、愉快的阅读气氛。 我作为一成年人,常为不能自制而。
由于很少有机会和儿子一起阅读,很少有感言,心中一直觉得十分歉疚,所以今天一早就叫上儿子一起阅读。 刚开始问题就出现了——读什么书?按照我的初衷是找一些成语故事,或一些劝学、勉学、勤学之类的故事,希望通过阅读,去灌输,或让其感知一些做人的道理,以及学习知识的重要性等等。
可儿子的想法不一样,他说他喜欢读《淘气包马小跳》,我犹豫了一下,再考虑尊重儿子的意见,在不违背民主、在避嫌于强制的情况下,我选择了妥协。 我耐心地和儿子认真地读了故事中的两个章节。
从主人公马小跳返校的前一日,返校的当日发生的事情,从孩子间的对话描写、心理描写、行为描写等等,细致地刻画了孩子的淘气,既可爱又有点可恨,又看到了顽皮不乏聪明孩子身上闪光的品质。 通过阅读,感叹之余,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地和儿子融合在一起。
也许只是一味的要求儿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阅读,学习,而忽略了儿子的喜好和真实的想法,加之在我的厉声呵斥下(儿子读书时不认真,有走神的现象)儿子恐慌的眼神,我不免自责。 我深知亲子阅读的益处,虽然边去做了,但总是缺乏应有的耐心,总是克制不住,首先破坏那原本温馨、轻松、愉快的阅读气氛。
我作为一成年人,常为不能自制而感到自责,何况面对我的是一名小学生呢? 儿子,爸爸深知亲子阅读的益处。从这次开始,从爸爸自身开始,爸爸改掉臭脾气,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营造愉快、轻松的读书环境,让我们读好书,好好读书,一起学习知识,一起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好吗?。
5.亲子阅读感受怎么写
原发布者:牡丹花夫人
爱在亲子阅读----亲子阅读心得说到亲子阅读,这是个炙手可热的话题,我和爸爸都认为,书将是孩子一生享用不尽的宝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当他把看书和搭积木玩游戏等同的时候,其实就是最成功的亲子阅读。从阅读的过程中享受乐趣,顺便学到知识,这才是亲子阅读的本质之所在!亲子阅读更是一种陪伴,它不仅仅是孩子自己读书,更不是家长待在一边玩手机,把书给孩子,告诉她你看书吧。它是一种言传身教,简单说你家长都不读书,不爱看书,你让孩子怎么爱得上?对于亲子阅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今天分享一下我的亲子阅读心得: 一、亲子阅读,从生活中来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常跟他唱童谣、读绘本。他生命中的第一套书应该是《小熊宝宝绘本》,绘本《尿床了》、《谁哭了》、《洗澡》、《睡觉》、《拉巴巴》。有15册,细心地捕捉了宝宝成长中的小小烦恼,孩子在书中找到自已的,小时候他最不爱拉巴巴了,看着书中的小熊拉巴巴可爱的样子,我问他,小熊宝宝拉巴巴,臭不臭啊,他就用小手遮住自己的鼻子说“嗯~臭臭”,“那我们也去拉巴巴,不要把臭臭放肚子里好不好啊”,书中简洁明了的图画便于儿童模仿,常常手上拿着书坐着自己的小马桶上,学着小熊宝宝认真的拉巴巴。每每看到《尿床了》,那种似笑非笑的表情,我都忍不住了,问他“谁家的宝宝也尿床了呀”,他马上就不了意思起来了。到现在大班了他还很爱这套书,常拿出来看。后来又看过《鼠小弟系列》,那只活灵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亲子旅游的感想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