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的田字格怎么写的
一、它字在田字格的写法是:
二、它字的基本释义
1、人称代词。称人以外的事物:这杯牛奶你喝了它。
2、姓。
三、它字的笔顺是点, 点, 横撇/横钩, 撇, 竖弯钩。
扩展资料
附 文言版《说文解字》: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艹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凡它之属皆从它。蛇,它或从虫。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它,蛇。字形采用“虫”的结构,通过拉长“虫”的尾巴形成“它”字,字形蛇的身子蜷曲而垂尾的形状。上古时代的人们居住在草野 之中,总是担心虫蛇的侵害,因此见面时总是互相问候说“你没碰到蛇吧?”所有与它相关的字,都采用“它”作边旁。“蛇”,这是“它”字的异体字,采用“虫”作边旁。
相关组词它们、其它、它心、拉它、它岐、骀它、它故、它人、它日、无它、它时、它名、委它、橐它等。
一、它们
[tā men]
人称代词。称不止一个的事物:这些衣服暂时不穿,把它们收起来吧。
二、它日
[tā rì]
以后的某一天。第二,它日益表现出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一种言过其实的观点。
三、它故
[tā gù]
别的原因。她因为它故所以没有完成这次的任务。
四、它山之石
[tā shān zhī shí]
利用其它山上的石头可以错琢器物。引伸为外国的贤臣可任用治理国家,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可以借鉴,为我所用。亦比喻朋友能规劝自己改过。
五、之死靡它
[zhī sǐ mǐ tā]
之: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2.去在田字格的写法
一、去字在田字格的写法如下:
二、去字的基本释义:
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去路。去向。从成都去重庆。他去了三天,还没回来。
2、离开:去国。去世。去职。去留两便。
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
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
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
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
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
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
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如:他去听报告去了。
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去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 ⑿去声:平上去入。
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
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捎去。
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让他说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扩展资料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6306536
相关组词有去火、过去、下去、去年、失去、出去、回去、进去、来去、去掉、去任、去岁、去除、去路等。
一、去火
[qù huǒ]
中医指消除身体里的火气:消痰火。喝点绿豆汤,去去火。
二、过去
[guò qù]
时间词。现在以前的时期(区别于“现在、将来”):过去的工作只不过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三、下去
[xià qù]
由高处到低处去:从斜井下去一百米,就到工作面。领导干部每月要下去几天。
四、去年
[qù nián]
时间词。今年的前一年。自从去年分别以后,你一向可好吗?
五、失去
[shī qù]
失掉: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3.在在田字格怎么写图片
在在田字格的写法如下图:在字的笔顺:横、撇、竖、横、竖、横。
在的基本含义:1、存在;生存:精神永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我今天晚上不在厂里。3、留在:在职。
在位。4、参加(某团体);属于(某团体):在党。
在组织。5、在于;决定于:事在人为。
学习好,主要在自己努力。扩展资料:在,部首:土,部外笔画:3,总笔画:6。
在组词示例如下:1、在内[zài nèi] 在某一范围之内:我们所有的同志,连我在内,都要参加植树活动。2、所在[suǒ zài] 地方;处所:选择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所在修建疗养院。
3、在望[zài wàng] 远处的东西在视线以内,可以望见:大雁塔隐隐在望。4、在编[zài biān] (人员)在编制之内:在编人员。
他已退休,不在编了。5、好在[hǎo zài] 表示具有某种有利的条件或情况:以后再谈吧,好在我们是常见面的。
4.“左右”在田字格里的写法
左右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uǒ yòu,有帮助,辅佐;袒护,保护等意思。出自《易·泰》:“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孔颖达
疏:“左右,助也,以助养其人也。”《国语·晋语四》:“此三人者,实左右之。”
1、王老师正为选谁去参加夏令营而左右为难。
2、从攻防的场面上看,主队已经左右了局势。
3、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女教师。
4、参与这个左右全局的默默无闻的工作使他感到满足。
5、他是个双手拿枪的神枪手,左右两手均能百步穿杨。
6、正如你所知,这段感情左右着我的一切,使我不能自已。
7、我左右为难,不知是做数学还是写英语。
8、德国的出口引擎左右开弓。
9、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就可以左右逢源。
10、这件事真叫我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5.国的田字格写法,怎样写
国的田字格写法如下:
国:[ guó ]
基本解释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 :~家。~土。~体
2. 特指中国的 :~产。~货。~粹。~乐(yuèㄩㄝˋ)。~药。
3. 姓。
相关词汇:国外、法国 、王国、国画、国歌、国际 、外国、故国 、国家、中国等。
扩展资料:
相关历史事件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国号中的"国"字是当年太平天国的官方标准用字。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开始的标志是道光三十年(1851年)金田起义,结束的标志是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陷落,历时13年。
这次起义开创了中国不少先河,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等。领导人为洪秀全,称号为"天王",首都为天京(即今南京)。
6.共字在田字格怎么写
写法:上横在上格,两竖在竖中线两边,下横在下格,较上横稍长,下两点易开张。
读音:gòng
释义:相同,一样,共性。 彼此都具有、使用或承受。患难与共,休戚与共。
笔顺:横 竖 竖 横 撇 捺
组词:一共、公共、共处、共同、共计、共识、共通、共事、共话、与共、共勉、共居、共总
造句:
1.乞丐不得在公共场所乞讨。
2.民主党下野,共和党执政。
3.他其蠢无比是人所共知的。
4.国共分裂时他正好在那里。
5.他因扰乱公共治安而坐牢。
6.我的汽车被公共汽车撞了。
7.我们必须想办法和睦共处。
8.宾州共和党可称显赫一时。
7.“节”字的田字格写法
向左转|向右转
写法:横、竖、竖、横折钩、竖
【读音】:[jié],[jiē]
【笔划】:共5画
【部首】:艹部首
【结构】:上下结构
【字义】:
[ jié ]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
3. 段落,事项:~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
6. 礼度:礼~。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
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
10. 略去,简略:~选。~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
12. 姓。
[ jiē ]
〔~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组词及释义】:
1. 过节[guò jié]
【释义】在节日里进行庆祝活动;度过节日;嫌隙纠纷
【造句】记者刘万永与退休高官王亚忱的“过节”。
2. 礼节[lǐ jié]
【释义】礼仪规矩
【造句】礼貌待人这是最基本的礼节。
3. 节省[jié shěng]
【释义】 把可以不耗费的减省下来
【造句】把时间用得节省些,我很可能把最珍贵的金刚石拿到手。
4. 节奏[jié zòu]
【释义】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比喻规律、步骤
【造句】现代社会要求快节奏、高效率,老牛破车,拖拖拉拉是要落伍的。
5. 节骨眼[jiē gǔ yǎn]
【释义】比喻关键的环节或时机
【造句】一到节骨眼你就掉链子!
8.汉字“字”在田字格的正确写法
汉字“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图):(下面的米字格去掉斜线就是田字格。)
写田字格的口诀:“左旁小者齐居上”、“右旁小者齐居下”、“横长竖短撇捺宜收,横短竖长撇捺宜放”、“马头小小马背宽宽”等等。田字格本身不是汉字的一部分,它只是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起辅助参照作用。通过与边线、中线及其分割出来的空间对照,使学生更清楚地分辨汉字本身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
扩展资料:
1、田字格具有普及性。田字格作为最为精简的练习格被广为应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的生字就使用田字格来展示。学生对于田字格的熟悉与习惯程度,是其他写字练习格所无法比拟的。
2、田字格便于笔画练习。初学文字书写者都要从基本笔画的书写开始学习。在田字格中方便练习笔画书写。横中线与竖中线是书写者最基本参照线。
3、田字格便于结构安排。要指出的是,笔画的练习,都是为了写出完整文字而服务的。而在田字格书写文字便捷的原因在于田字格的四边与横中线、竖中线所划分出的区域为所有汉字的笔画与组字成分提供了基本的定位参考。
竖中线可以暗示左右或左中右结构,还可以作为独体字或包围结构中左右对称文字的中轴线;横中线可以暗示上下或上中下结构。对于其他结构的文字,也能在横中线与竖中线及其构成的分区中找到相应的参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