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发热的临床分度及相关护理诊断简答题
常见症状评估和护理诊断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章 雅 青 常见症状及护理诊断发热呼吸困难咯血体温过高气体交换受损 1语言沟通障碍有窒息的危险 1恐惧2 常见症状及护理诊断呕血与黑便便血黄疸腹泻体液不足组织灌注量改变焦虑不舒适自 我形象紊乱腹泻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低于机体需要量211.51.5 教学目 标正确识记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异正确识记病因及最常见病因 准确描述临床分度和热期用自 己的语言解释发热临床分期 正确区别/判断各种热型运用所学知识对发热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并提出相关护理诊断体温过高 常见症状评估和护理诊断1发热—体温过高 体温过高 Hyperthermia体温过低 Hypothermia体温调节无效Thermoregulation,Ineffective体温改变 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异正常体温: 36-37℃温度:直肠>口腔>腋窝24小时体温波动<1℃ 体温稍高:–昼夜: 下午>早晨–年龄: 青壮年>老年人–运动: 剧烈运动、劳动–其他: 进餐后、高温、月 经前、妊娠期0.5℃体温过高 Fever--Definition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体温调节中枢致热源产热散热发热体温过高 发病机制颅脑外伤、出血、炎症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体温调节中枢外源性外源性致热源细菌、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内 源性致热源激活白细胞血-屏障形成、释放致热源性发热体温调定点产热散热发热甲亢癫痫非致热源性发热广泛性皮肤病、心衰 病因(etiology)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感染性发热。
2.中医护理诊断怎么写
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其诊断范围必须在护理职责范围内能解决或缓解的问题。现代医学从健康自理能力方面、营养代谢方面、排泄方面、心理活动方面、活动锻炼方面、睡眠方面、感知能力方面、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归纳出128个护理诊断,每一诊断有名称、定义、诊断依据以及原因、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组成。
关于中医护理诊断的描述,不必强求全部采用中医理论,例如: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等。但某些护理诊断是从中医护理评估中产生的,其健康问题和相关因素是应用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的,描述中可采用中医理论或增加中医辨证的相关因素,以更全面、细致地反映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例如:关于营养代谢方面的,可以提出:辛凉解表饮食的需要/与外感风热有关。以此类推,可根据病人的证候提出各种饮食的需要。如:滋阴饮食的需要/与肝肾阴虚有关;温补饮食的需要/与脾肾阳虚有关;清热生津饮食的需要/与燥热伤津有关等。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
关于排泄方面的,除西医护理诊断中的相关因素外可增加: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血虚津少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便秘问题;
关于体温方面,可提出:壮热(体温过高)、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热不寒、但寒不热、畏寒肢冷等,可以更形象、准确地表述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其临床依据、相关因素各不相同,护理措施也完全不同;
关于睡眠方面,可提出不寐、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早醒等,其相关因素中的病理因素除西医提出的以外,可增加肝火扰心、心神失守;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痰热扰心、神不守舍;饮食不节、胃中不和等,护理措施内容也可更有针对性。但中医护理诊断还有待于专门的学术机构探讨和研讨,以确立一系列具有中国国情和中医特色的护理诊断
杨大夫
3.川崎病的护理诊断
疾病症状
临床常以高热(39℃以上)为最初表现,热程在5天以上,一般为一、二周,有的热退一、二天又高,热程长的可达三、四周,退热药仅短暂稍降。发热数日后掌跖面红肿且痛,躯干部出现大小不一的斑丘疹,形态无特殊,面部四肢亦有,不痒,无疱疹或结痂。发热数日两侧眼结膜充血,球结膜尤重,仅少数并发化脓性结膜炎,用裂隙灯可能查到前虹膜睫状体炎。唇面红肿、干燥和皲裂,甚至有出血;舌常呈杨梅舌,口腔粘膜充血,但无溃疡。当有发热并且看到眼、唇及皮疹表现时,基本可诊断川崎病。
此外,50%~70%的川崎病早期有淋巴结肿大,一侧或双侧,非化脓性,数日后消退,有时肿胀波及颌下,甚至有误诊为腮腺炎,淋巴结肿仅限于颈部前三角,不痛,波及其他部位很少。病程第二周80%手、足部脱皮,为从甲床移行处开始,部分婴幼儿可先表现为肛周脱屑,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疾病分期
川崎病的病程大约可分以下四期:
①急性期1-11天;
②亚急性期:11-21天;
③恢复期:21-60天;
④慢性期:60天以后。
分期症状
急性期:高热、眼结合膜充血、皮疹、口腔改变、淋巴结肿大、烦躁、血沉快、CRP增高、白细胞高;
亚急性期:体温仍可有波动,继续烦躁,较前减轻,眼结合膜充血未痊愈,指趾端脱皮,血小板增高;
恢复期:症状完全消失,眼结合膜稍留充血,淋巴结消肿,血沉、白细胞总数渐正常;
慢性期:临床表现大多正常。
疾病诊断
川崎病实验室诊断方面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查如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增加、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等等,同时注意是否伴有肝肾功能损害和DD-二聚体的升高。辅助检查中尤其要注意心超和心电图的表现,提示是否存在心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扩张和心肌损害。
诊断可以从以下要点进行参考:
1.发热五天以上,如有其他征象,五天之内已可确诊,加上:
2.具有下列四条:
(1)双侧眼结膜充血,无渗出物。
(2)口腔及咽部粘膜有充血,口唇干燥皲裂,杨梅舌。
(3)急性期手足红肿,亚急性期甲周脱皮。
(4)出疹主要在躯干部,斑丘疹,多形红斑样或猩红样。
(5)颈淋巴结肿,直径超过1.5cm。
3.无其他病种可解释上列表现。
如有发热只伴有其他三条,但见冠状动脉瘤者亦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