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写相声结尾怎么写
相声的结束,一段相声好比一篇文章,开场白就是垫话,活儿就是正文、底就是文章的结尾。
一段相声都要有头有尾,情节集中,紧凑,不拖泥带水、干净利落,写出来层次分明、表演起来火爆脆快,听起来印象深刻,回味无穷,使观众寓教育于笑声之中,就能起到了一段相声的作用,这就于底的安排有关了,底安排的好,观众印象深刻,安排的不好,平淡无味,所谓好于不好之别,也就在于底的笑料安排的是否恰当,是否有效果。恰当有效果就响了,反之就“凉”了。
当然也不能单纯的去追求效果,而忽略了主题。 那么一段相声什么时候“攒底”好哪?最好是安排在一段情节的高潮之中,或矛盾的激烈之处,从而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
如《东京客人》当日本老太太在中国找到久别的儿子以后,大家要吃顿团圆饭,如果是小说故事到此可以结束了,但按相声的规律来看就不行,光吃饭有什么笑料,还要从吃饭中找出笑料,这个笑料,既合乎情理、又出乎意外,这就是要入底的情节。如《东京客人》: 甲 说到这儿***的爱人过来啦**饭菜预备好了,请大家吃顿团圆饭吧! 乙 对,这顿饭可太有意义啦。
甲 你看吧,这俩搀着中国老太太、那俩个搀着日本老太太,众星捧月进屋啦。 乙 真是一幅象征日中两国人民友谊的画面。
甲 旁边看热闹的紧嚷嚷“走哇,看看去,中国老太太和日本老太太会餐啦,日本老太 太和中国老太太谈判啦。 乙 瞧这热闹劲! 甲 我一看找到了***,就跟中日友协的小赵告辞。
小赵说:“你别走哇、为了找* **,你跑前跑后的,若走了多不好哇。”我一想,也是,留就留下吧,进屋以 后,啊!桌上摆的全是鸡鸭鱼肉,有中国菜、日本菜,十好几样,那俩老太太坐在 中间,中日友协的小赵和我坐在老太太旁边。
乙 还挺有礼貌。 甲 刚要吃饭、我一看,**没进来。
乙 哪去了? 甲 孩子说,陪着司机加油去了,你看这就要吃饭了,还走了,多急人哪! 乙 这你着什么急呀,那个***没在,我替他吃得了呗。 甲 有你什么事呀? 按照规律底应该有个“包袱”,当然没有笑料也就没有底,写相声时尽量注意就是了。
2.给我的相声找个搞笑的结尾
甲:“一盒烟。还要火柴吗?”
乙:不要了。
甲:“给小孩买点糖果吧?”
乙:家里还有呢!
甲:“噢,等吃完了再买。这位同志买点什么呀?”
乙:我……我看看!
甲:“好,先看看。你是刚下火车吧?”
乙:可不是吗。
甲:“路上够累的,那有凳子,坐下来歇会儿,要渴了壶里有开水,喝点水再走。”
乙:什么都不买还这么热情?
甲:买和不买一个样,买多买少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大人小孩一个样!
乙:嘿!四个一样。要是顾客多的时候怎么样?
甲:也一样。“这位同志买点什么?”
乙:一斤蛋糕。
甲:“好,往前走,后边同志往前来!还要什么?”
乙:一斤水果糖。
甲:“水果糖,还要别的吗?”
乙:一瓶罐头。不要别的了。
甲:“好了。一斤蛋糕八毛二,桃酥一斤七毛四,八毛二,七毛四,一块五毛六,罐头九毛是两块四毛六,水果糖一块三,一共是三块七毛六,您这是五块,找一块二毛四。这位买什么?”
乙:嘿,这业务真熟练,你学得怎么样?
甲:比以前有进步,比老主任还不行。
乙:你来来!
甲:你买点什么?
乙:二斤饼干。
甲:饼……饼干不如月饼好包。
乙:对了,还没烟卷好拿呢!
甲:噢,你要烟卷啊?
乙:不要,就要二斤饼干。
甲:好,二斤……包一包,包两包?
乙:一包两包都行。
甲:两包吧,回家好分。
乙:可以。
甲:一包吧,好拿。
乙:也行。
甲:要不包三样吧?
乙:要不炒虾仁吧?
甲:又到食堂了。
乙:什么叫“包三样”啊?
甲:我给你包三中花样的。
乙:不用,包一包就行了。
甲:包一包这纸太小。
乙:你找张大纸。
甲:行,你看给扎破了。
乙:再垫一张纸吧!
甲:您瞧,又撕了。
乙:再来一张吧!
甲:又扯了……
乙:这费劲!
甲:再垫两张吧!
乙:九张纸了。
甲:……你还买点什么?
乙:你把饼干包好了再问。
甲:这样显着热情。
乙:可等着着急呀!
甲:您是刚下火车吧?
乙:不,我是上火车。
甲:那可够累的。
乙:刚从家出来,不累。
3.给我的相声找个搞笑的结尾
甲:“一盒烟。
还要火柴吗?” 乙:不要了。 甲:“给小孩买点糖果吧?” 乙:家里还有呢! 甲:“噢,等吃完了再买。
这位同志买点什么呀?” 乙:我……我看看! 甲:“好,先看看。你是刚下火车吧?” 乙:可不是吗。
甲:“路上够累的,那有凳子,坐下来歇会儿,要渴了壶里有开水,喝点水再走。” 乙:什么都不买还这么热情? 甲:买和不买一个样,买多买少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大人小孩一个样! 乙:嘿!四个一样。
要是顾客多的时候怎么样? 甲:也一样。“这位同志买点什么?” 乙:一斤蛋糕。
甲:“好,往前走,后边同志往前来!还要什么?” 乙:一斤水果糖。 甲:“水果糖,还要别的吗?” 乙:一瓶罐头。
不要别的了。 甲:“好了。
一斤蛋糕八毛二,桃酥一斤七毛四,八毛二,七毛四,一块五毛六,罐头九毛是两块四毛六,水果糖一块三,一共是三块七毛六,您这是五块,找一块二毛四。这位买什么?” 乙:嘿,这业务真熟练,你学得怎么样? 甲:比以前有进步,比老主任还不行。
乙:你来来! 甲:你买点什么? 乙:二斤饼干。 甲:饼……饼干不如月饼好包。
乙:对了,还没烟卷好拿呢! 甲:噢,你要烟卷啊? 乙:不要,就要二斤饼干。 甲:好,二斤……包一包,包两包? 乙:一包两包都行。
甲:两包吧,回家好分。 乙:可以。
甲:一包吧,好拿。 乙:也行。
甲:要不包三样吧? 乙:要不炒虾仁吧? 甲:又到食堂了。 乙:什么叫“包三样”啊? 甲:我给你包三中花样的。
乙:不用,包一包就行了。 甲:包一包这纸太小。
乙:你找张大纸。 甲:行,你看给扎破了。
乙:再垫一张纸吧! 甲:您瞧,又撕了。 乙:再来一张吧! 甲:又扯了…… 乙:这费劲! 甲:再垫两张吧! 乙:九张纸了。
甲:……你还买点什么? 乙:你把饼干包好了再问。 甲:这样显着热情。
乙:可等着着急呀! 甲:您是刚下火车吧? 乙:不,我是上火车。 甲:那可够累的。
乙:刚从家出来,不累。
4.剧本的开头、结尾怎么写
剧本的分类 按照应用范围,可分为: 话剧剧本,课本剧本,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等,小说剧本,相声、小品。
按剧本题材,又可分为 喜剧、悲剧、历史剧、家庭伦理剧、惊悚剧等等。 还有一种剧本主要追求文学性,不以演出为目的,或者不适合演出,动作性不够.被成为”案头剧””书斋剧”.欧洲19世纪的许多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家创作过很多这种戏剧形式的诗歌,但只能提供阅读,不适合上演.所以在戏剧创作中,剧作家要懂得舞台和表演,应该在剧本的创作中处理好剧本的文学性和舞台性.因为戏剧演出才是最终目的.没有演出和观众的戏剧谈不上是戏剧. 剧本写作基础:剧本的格式 首先明确一点,剧本区别于任何一种文体形式,我经常看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或人物传记,这是不对的,至少是不专业的。
剧本有自己专署的格式,写剧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技术活。 写剧本也不是什么很崇高的艺术创作,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种,剧作家和清洁工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很普通的工作而已,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写剧本,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
当然,既然是一个工种,就有自己的规范。这些规范也许不会让你迅速变成一个专家,但至少能使你看上去像一个专家。
或者,不至于让你糟糕的格式成为审稿人枪毙你稿子的理由。因为一个审稿人每天要看三到四篇稿子,如果你的剧本格式看上去不怎么专业的话,他完全有理由翻上几页就把你的剧本扔在角落里凉快。
先来看看剧本写作常犯的错误: 1:把剧本写成了小说 刚刚上面提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不是不可以,但那个是文学剧本,根本不能用来指导拍摄和制作。举个例子,你可以在小说里花几页的笔墨来写一个人的身世,背景,家庭组成,或是用几页的笔墨来描写主角的心理斗争过程,但这些东西是无法表现在电影屏幕上的。
你的剧本就是一个屏幕,你所要表现的是电影屏幕上能被观众直接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像心理活动这类东西是无法很好的表现出来的。
加旁白?当然可以,除非你能忍受主角的画外音在一动不动的镜头里读几页小说。电影*画面表达情绪,你的剧本就是电影画面,要通过摄像机的角度来写,这可能引起第二个问题。
2:不必要的摄象机标注 如果你这样写剧本:在5号升降台,用盘纳为升70型相机,60mm镜头,由8.5m摇至2m对焦…………如果你这样写,就算过了审稿人这一关,你的剧本也会被导演扔掉。你不需要教他怎么拍,这不是你的事。
你在写剧本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相机的事。但是不是剧本就不要考虑相机了呢?也不是,你需要考虑相机的关系而不是位置。
剧本里有自己的专用相机术语,多多使用这些术语,能让你的剧本很专业,至少看上去很专业。 1.Angle on 角度对准:比如BILL走出便利店,相机对准BILL。
2.Favoring 主要表现:BILL在一个大广场,人很多,但主要表现BILL。 3.Another angle 另一个角度:换个角度的相机表现BILL在大广场玩的很开心。
4.Wilder angle 更宽的角度:先表现BILL在广场的一角喝可乐,然后镜头拉远,表现BILL所在的广场。 5.New angle 新角度:换个角度表现BILL喝可乐,使镜头丰富。
6.POV 视点:从BILL的视点看东西。就是第一人称视角。
7.Reverse angle 反拍角度:BILL和SALLY在一起跳舞,先拍BILL看到的SALLY,再拍SALLY看到的BILL,通常是两人的POV互反。 8.Over shoulder angle 过肩镜头:相机越过BILL的肩头看到SALLY,BILL的肩头能把画面自然的分割,很常用的类型。
9.Moving shot 运动镜头:包括跟拍,摇移,追随等等,反正镜头是运动的,至于具体怎么动,还不是现在考虑的问题。 10.Two shot 双人镜头:BILL和SALLY在边喝可乐边交谈,这种镜头的相机不要随意移动,防止“越轴”。
把BILL和SALLY两人连起来有一条轴线,相机只能在轴线一侧运动,如果越过这条轴线,在画面上BILL和SALLY的位置就会左右互换,引起观众视觉上的逻辑混淆。 11.Close shot 近景:强调SALLY美丽的眼睛,但一般少用为妙。
12.Insert 插入镜头:某物的近景,比如天色已晚,SALLY问BILL几点了,BILL抬起手来,接下来可以接一个BILL手表的特写,当然你还可以用此种镜头来换景,比如BILL移开手表时摄象机里看到的已经是夜晚的舞会了。 以上就是剧本里的镜头描写格式,看个例子就明白了。
这是具体的写作格式: 场景说明要黑体,时间地点要黑体,居左 场景中出现的音效要黑体标出 第一次出现的人物名要黑体居中 人物的对话要居中,两边留空,不同人物的对话要另起一行 标明摄象机的关系 标明场景的切换,“切至”就是硬切,“化至”就是加转场的效果,全部居右 如有特效运用,也要用黑体标出。
5.谁知道怎么写相声
首先相声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且艺术往往要高于生活,所以塑造出的内容要有特点,最好别出心裁,并且在过程中语句顺畅,不要让观众对演员给予情节上的疑问,要让演员不断的引导观众,让观众随着演员心中想要表达的内容去一步步深入!还有就是什么人适合说什么相声就去编造什么类型……说学逗唱(相声基本功)很多人都不能样样精通,但是只要掌握了四样中的某一重点,就可以在舞台上展现的很好,比如你长相很严肃,你就可以去写一篇整篇流利顺嘴的灌口,让人觉得你嘴皮子很利索;如果你长相趣味,就可以练练“逗”,让场下的观众一直沉静在欢笑中。
下面主要就你的问题来回答一下:既然要写相声,心里就要有一个思路,明确你想要叙述的内容,在头脑中有一个完整的思路,第二要在你要叙述的过程中把一些看似简单的语句配上滑稽的动作和声音,把一部分语言加上可笑的形容,第三要抖出“包袱”,“包袱”就是所谓的笑料,也就是发笑的材料,这种东西一般要在自己一系列的陈述后索要引发的中心内容,最后就是在结尾处最好不要“收尾”,将结尾定格在一个看似将要结束的阐述中,给观众一种后续的思维途径,让观众觉得这片相声也许结尾还可以如何如何……这样才显得你比较有水平,不过有时在过程中加上一点“唱”(太平歌词)会更得到观众的赏识……
希望我的讲述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