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长如何检查孩子的作业
有许多的家长在检查孩子的作业的时候,往往只看孩子是否做完了作业,而很少去认真地看孩子的作业做得对不对。
这种检查作业的方法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孩子做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或为了下次上课做准备。
家长检查作业也是为了督促孩子的学习。那么,家长应该怎样检查孩子的作业,才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呢? 1、首先是要看“字” 小学生需要老师或家长把好检查作业这一关。
失去有效的检查,那么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难于提高的。家长要学会正确的检查方法,以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读一、二年级时,重点检查字迹是否书写端正;做完作业时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体的错误之处,而是说出大体范围,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目有些不对的地方,你再仔细看看。或者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一个圆圈为记号,让孩子自己找出错误的地方,以便改之。
若孩子找出了应予及时的称赞表扬。 在日常的作业检查中,重点检查孩子做题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确,而计算的结果一般不检查,由孩子自己去确认。
如果计算结果错了,老师批改或考试时,判了错号,就让孩子自己去反思、后悔,家长还装着同情的样子,用深表遗憾的口吻说:真可惜,就错这一点儿,没有满分。但是没关系,吸取教训多加注意,相信自己努力后下次会考好的。
在检查语文作业时,发现错别字,千万别直接为其纠正改过,应由他自己查字典进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2、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 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做作业,一旦发现问题或字错了写歪了,一边忙于帮孩子涂擦,一边开始批评理怨,责骂声不断:怎么搞的,又错了,总是改不掉。
说过多少回了,老是记不住,真是气死人!这时的孩子在我们的抱怨声中,肯定会产生紧张、焦虑,在这种的学习氛围中,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量之门还能打开吗?这个时候,家长再怎么说教和指导,他们都难于接纳,当然也最终无法改过。 建议做法是:首先了解一下作业有多少,然后由其自己去做,做大人自己的事,尽量不去干扰孩子,待完成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检查落实。
3、孩子在写作业时不专心、爱拖拉,如何促其改正,使之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A、利用限时鼓励法来纠正。举例说明:首先了解孩子的作业量,大约估计一下可完成时间,然后征询孩子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若最终按要求做到按时按量完成,可给予适当的表扬,直至偶尔的物质鼓励。通常情况下,孩子会乐意接受并产生一定的激励。
若发现孩子写作业时有磨蹭、不专心的表现,只要不是太过分,就让他动一动好了,毕竟家里是相对比学校自由的地方。若是孩子的行为超过一定的界线,家长就有必要给予提醒,但态度不应粗暴,只要孩子能回归状况,集中精力继续做下去,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所需。
万事求结果。 B、利用中途安抚法来纠正问题。
当发现孩子出状况时,可以走近孩子身边,抚摸着他的头并说:是不是遇见难题了,做不下去了,要不要帮你共同解决呢?也可以说:你很聪明,马上就会做完的,我等着你努力后取得成绩。总之不管用什么语言都必须是心平气和,充满对孩子的关爱和肯定。
千万要克服急躁的责骂语言,打更是于事无补的鲁蛮行为,坚决弃置不用! C、利用直接要求法来纠正。如果上述两种方法不好使,那么不妨试一下直接要求法来纠正。
在规定的时间内再给予一定的时间宽限,仍然是老毛病不改恶习难除,立即采取较强硬的手段,将其作业本课文本统统收起,装入书包,不能在家继续做了。当老师发现你作业没完成,肯定会给予处罚,由此让他去承受。
孩子在有的时候让他去受点挫折并非都是坏事,在挫折中去感悟犯错的必然结果。再者也让他明白一个道理,纪律是不可违规的,家长也要做到说话算数。
这种方法是属于下策,不得已而为之,带有一定的强迫性,所以在事先要与老师取得联系,请求老师的配合,以免让老师产生误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老师。 4、如何点拨孩子做习题?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需要家长的点拨不会做的习题或爬坡难题,家长作出相应的辅导和点拨是必要也是必须的。
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需要大人的诱导和培养。在此必须讲究技巧,其方法是: A、让孩子反复读题。
许多题目并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往往只看一遍,就感到不会了,难得动脑筋思考,这是一种消极的学习方法,如果大人总是迁就孩子这种消极心理的存在,立即告知他如何做,甚至将算式列好,这样的话,将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性使之更不愿独立思考,长期下去对学习非常不利。 B、善用例题作辅导。
在平时的家庭辅导中,别在原题上去指导运算,要巧用善用类似的范文及例题来引导学生,与孩子共同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的原理,然后让其产生联想,将掌握的知识转移到原题上,这就是教育专家称之为思维迁移模式。是个好方法,只有这样才称为会读书读活书。
C、只讲关键点。对于有些难题,家长一时也编不好例题,那么,可以就这个原题,分析它的关键点在哪里,找到什么条件就好解题了,让孩子根据大人的提示去思考。
2.家长如何检查孩子作业
望子成龙之心人人一样。
检查孩子作业虽然要严格,但不要太严厉,要用鼓励、关心的语气。比喻说,问:今天老师布置什么作业啊?父母本意不是想知道是什么作业,目的是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完成作业。
检查孩子作业时,不是多挑毛病,而是要多表扬一些答对的题。要纠正答错的题时,父母尽量不要用考试的眼光使孩子难堪,造成孩子心里紧张,更不要直接就给孩子答案,给孩子提示就好,让他自己做出完整的答案。
虽然是在父母的指导下完成的作业,同样也要表扬他,让他有成绩感,今后对学习才会更积极。
3.家长应怎样检查孩子的作业
大张每天都要检查儿子的作业,儿子明明正在读小学。每天吃过晚饭,他就陪着儿子做作业,做一题检查一题,如果做错了,他就训斥儿子:“你这个笨蛋,连这道简单的题目都做不来。”接下来,他向儿子讲解正确的做法。儿子又战战兢兢往下做,如果又做错了,轻则训斥,重则挨打。每天儿子都胆颤心惊地做完作业,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大张认为自己的这套方法很有效。到四年级时,有一次儿子遇到一道难题解不来就问大张,大张没看题就训斥儿子“笨蛋”,结果大张自己做了一个晚上还是没做出来,儿子不满地说:“自己都不会做,还骂我‘笨蛋’。”大张又气又羞,把儿子揍了一顿。从这以后,大张不再像以前那样做一题查一题,而是让儿子把所有题目做完后再来检查,如果儿子有什么难题空着不做不再追究。儿子很快悟出门道,稍有点难的题目他就不做,第二天去学校抄袭同学的答案。后来明明的成绩不再突出。
大张开始逐题检查孩子作业,如果儿子做错一题就骂一次,做错几题就会挨骂多次甚至挨打,让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害怕、焦虑、痛苦常常伴随着孩子,人格尊严得不到保护。后来大张因为害怕自己做不来在儿子面前失了面,子不敢碰难题,儿子很快抓住父亲的软肋有意少做题。
家长在检查孩子作业时经常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1、签字了事
2、就题论题
有的家长当孩子做错题或做不来题时,向孩子讲解时就题论题,不举一反三,不帮助孩子总结题型,下次遇到同类题目还是束手无策。
3、包办到底
4、重结果轻过程
家长在检查作业时,重视结果轻视过程,具体表现有:
(1)重结果轻习惯
只要孩子把作业完成做对了,家长不管孩子的学习习惯,字写得潦草书面不整洁家长不问,边看电视边写作业家长也不管。
(2)重数量轻质量
有的家长看孩子的作业关注是孩子是否按量完成,如果题目都做了即使质量不好家长也不在意。
(3)重答案轻方法有的家长只关心对错,不关心解题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有的孩子上网搜答案或抄袭参考书或抄别人答案来糊弄家长。
5、重错轻对
有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错题,不关心孩子做对多少题。有的家长眼里只有孩子做错了多少题,然后批评指责孩子,不是从整体上看对错的比例。盯着孩子的错题不放,只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专家支招】
1、签字要以激励为导向
丰富签字内容,改变公式化的“已完成”、“已背”、“已阅”、“已过关”,要以激励为导向,如“书面比以前工整”、“解题很有创意”、“如果再细心点效果会更好”。签字之前要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在正面肯定的基础上指出问题,更易接受,把现在与过去比,比出进步。
2、知识要迁移归纳
比如孩子作业涉及到一道“鸡兔同笼”问题,家长不仅要让孩子清楚这道题的解法,而且让孩子举一反三运用此题解法解答几个同类的题目,进行知识迁移,然后,家长要和孩子一道归纳总结此类题型的特点、一般解题规律。在指导孩子时,不要就题论题,要适当发散,把点拓展成面。
3、分级推进低年级孩子,家长在检查作业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作业拖拉,家长要限时鼓励,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适当奖励;态度马虎的,家长要培养其细心的习惯;孩子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的,家长要培养其专心的习惯。中高年级的孩子,家长在指导时要注重题解思路、解题方法,以优化思维、掌握学习方法为目的,引导孩子向一题多解方向发展。
4、留些缺口给孩子
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可以把做错的地方划圈或划横线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孩子实在想不出来,家长可以提出解题方向让他自己去尝试。
讲解难题时,家长只讲关键点,不必面面俱到,让孩子抓住关键点去思考。
5、呵护亮点
不要紧盯错题,也要看看孩子在解对的题目中所表现出的思维品质、解题方法。看错题也要辩证分析,寻找亮点,错题中也可能夹杂着闪光点,要玉中指瑕,也许方向正确计算失误,也可能部分正确,要抓住这些闪光点鼓励孩子,还要看看作业的整体格局,如错题与对题的比率、错题的难度等。
4.孩子上课说话家长要怎么写检查500字
家长不需要做检查,而是需要和老师沟通,当然,首先要向老师道歉,孩子给他们带来不便,然后,说自己对孩子的批评教育,再请求老师帮助在家应该怎么帮助孩子改正,然后,我从网上下了些东西你看看
上课爱说话、爱做小动作、爱走神在低年级的孩子中非常普遍,这与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关。这时,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有的老师方法很僵硬,只要孩子上课说话就严厉批评甚至罚站,或者让孩子单独坐到教室的最后一位,与其他同学隔离,这些做法都是不妥的。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往往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变本加厉地“和老师对着干”。有的老师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将难题推给家长,让家长严格管教孩子。 其实,孩子的教育必须依靠学校和家庭双方面的有效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缺一不可。所以,对待孩子的问题,老师和家庭都应当担起责任,学校和家长及时共同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分析,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有以下几个原因: 1、自制力差。自制力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孩子年龄小,自我控制的能力就比较低,,表现在上课乱说话、做小动作,甚至随意下位走动等。自控力是需要培养的,培养的过程也就是社会化的过程,教育的一大目的就是教会孩子学会控制自己,克服任性、随意的毛病,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意志和能力。 2、溺爱。上课爱说话、爱做小动作的孩子一般是在学龄前没有形成好的习惯。这与家庭及幼儿园的教育不当有关。有的家长特别溺爱孩子,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上课想说话就说话,想做小动作就做小动作,意识不到这样做会影响老师讲课和同学们听课。 3、抵触老师。有时候,由于老师教育方法简单或工作不慎,对某些孩子批评、职责过多,甚至讽刺挖苦等,使孩子与老师之间感情疏远,甚至反感对立,往往在纪律上表现出来。 解决这样的纪律问题,必须从建立师生感情入手。首先,家长不要对老师反感,不要当着孩子面说长道短,应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老师。其次,要给孩子耐心讲尊师道理,说服孩子消除对立情绪。再次,对老师的缺点进行客观分析,适当时间以委婉的方式跟老师交换意见。还可以主动带着孩子找老师,探讨教育问题。一旦师生之间隔阂化解,孩子的纪律情况会越来越好。 4、孩子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动力,没有兴趣,上课就可能乱说乱动。解决这些孩子的纪律问题,应该从培养、强化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学习兴趣,跟与老师的感情疏密有关。因此,建议家长从两个方面去做工作。此外,有些孩子不遵守纪律,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课后也常有违纪现象。这涉及到孩子的道德施肥观念淡薄,思想意识有偏差。家长应与班主任认真交谈,仔细研究,共同帮助孩子分清是非。 为了帮助孩子形成好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上课爱说话的缺点,专家为家长和孩子提出了几种参考方法: 1、孩子每天晚上写作业时,可以按照课堂是划分时间段,作为“作业课”。“作业课”不能随便说话,也不能随便离开书桌,“课间”休息时可以喝水、上厕所、问爸爸妈妈不会的问题等。 2、做游戏。 沉默游戏。找一个时间,说开始,比赛时,谁先讲话谁输,输的一方接受一定的惩罚。 静坐游戏。晚饭后,一家人比赛谁静坐的时间最长,只许眼珠转动,其他任何部位不得动,先动的一方输。 夹豆子游戏。用筷子夹豆子,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夹得最多,或者看谁夹豆子的时间最长。比赛过程中不能说话,谁说话就淘汰出局。 祝愿:每个孩子都可以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5.家庭作业没写,孩子写检查,家长没监督好怎么写评语
不要批评指责。
对孩子说:这一定是偶然的。大概是粗心造成的。
你会做好的。 不要督促。
鼓励和信任孩子会做好,孩子就会做好的。要让孩子知道读好书是他的责任不是家长的责任。
前途和生活是属于孩子自己的。父母如何爱孩子也不能代替孩子走他的人生路。
告诉他读书好和不好的人将来到社会上的等级差别。告诉他你对他百分百有信心只要他努力一点一定有优异成绩。
不要具体督促让他自己安排如果你具体督促就喧宾夺主了。孩子会认为学习是你的事。
即使是在你督促下做了但是是认为为你学习而不是为他自己学习.那么一旦失去你的督促他就不学习了.你能督促他一辈子吗? 对于小孩子必须鼓励他们才会进步才 会做得更好。在鼓励声中成长的孩子充满自信不断进歩我们要学会做给孩子鼓掌的父母。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孩子的检查家长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