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的序怎么
序是书中正文前的文字,跋是书中正文后面的文字,即通常所说的书前 为序,书后为跋。
前言、序言、代绪论、作者的话、编者的话、出版者的话、出版说明、再版前言或序言、后记、后序等都属于序跋之类。 序和跋的目的、任务和作用是向读者说明或介绍与该书有关的一些情 况,如写书的时代背景,书的起因和目的,引用了哪些材料,参考了哪些著 作,告诉读者在阅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篇较好的序或跋,通常都是高 度地概括该书所得到的结论,并指出为达到这一结论所使用的方法,告诉读 者阅读的重点和应使用的阅读方法。例如, 《资本论》的初版序一开始就说 明 《资本论》于 1859 年出版的 《政 治经济学批判》的关系,接着告诉读者阅 读 《资本论》应具备什么样的态度,还指出了该书的研究对象,阐明为什么 以英国作为典型的例子,并告诉读者该书的目的和作用,最后指出该书的结 构。
2.怎样撰写志书条目
志书体例的基本特征是横分门类,纵述史实,即“横排竖写”。
条目撰写是志书篇目与资料的结合,一部志书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最终要通过条目来体现。因此,条目撰写一直是修志同仁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
在志书的篇目框架完善并确定之后,条目的撰写就成为决定志书质量的关键一环。志书条目的撰写,文无定法,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条目作为志书最基本的记述单元,以时为序,直陈其事。条目的撰写,要立足全局高度,全面概括、归纳本行业(部门)志书断限内的主要工作、活动,展示全貌,反映发展变化,总结经验,点明成绩,探索规律,也不回避曲折与失误。
写法上直入正题,用实事说话,言之有物,力戒空洞虚浮。专题性事目主要记述单一性、专题型的事物、事件、事情,按照具体内容分列,一事一目。
条目标题要确切、简练,文题相符。条目的选题,应抓住行业特点、地方特点、时代特点,着力记述主体工作。
条目撰写要加强综合性,体现著述性,避免不加选择,事无巨细,记成流水账。 从目前收到的各单位上报的资料稿件来看,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质量方面良莠不齐,缺乏统一规范,难以达到要求。
主要表现在:一是编写的立足点不高,部门工作总结的痕迹较为突出;二是缺乏志书最基本的写作规范,资料堆砌、流水账式记述、文件汇编式记述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地方特点、专业特点、时代特点不突出,大事要事也不突出。从资料价值上看,存在着“五多五少”,即微观资料多,综合提炼的宏观资料少;概念、理论、政策、制度的内容多,反映重大决策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少;表面、平面的一般性资料多,有深度、有新意的资料少;众所周知的、陈旧的资料多,独家资料和新披露的资料少。
因此,有必要就如何搞好条目撰写问题作进一步思考。本文试就三种不同类型条目的撰写谈点个人浅见,并在撰稿实践中与大家探讨。
1.条目的撰写,要从理解志书的体例和篇目结构入手 各单位的承编人员虽大多属于兼职,承担的任务也属于临时性质的,但修志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协调难度大、涉及面广泛的相对复杂的工作,而志书编纂又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和专业规范,按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时间上又要求各部门齐头并进,在统一时间内全面完成资料编写上报任务。因此,了解一些志书编纂的基本要求和常识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对做好工作很有帮助。
体例即志书内容的特有表现形式,包括结构、体裁、章法三项内容,或称三要素。 结构,指志书的编排形式,其基本特征是“横排纵写”,即横分门类,纵写发展变化;纵横结合,以横为主,侧重于从横的方面展示一方事物的广泛性。
结构在志书诸要素中起主要作用,而结构的核心是条目。条目是志书构成的基本单元。
采用纲目体结构形式的志书,分纲列目,纲举目张,每一个条目于其类属中抽出来,因事创设,以目为记述的实体,分为三类:总分型条目、综述型条目、专题型条目,为志书的基本结构单位,在结构中起支配作用。均属于实写目,成书后,它又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词条”。
在撰写过程中,要分清条目的不同类型和属性,从宏观上看事物,从高层次往下看,可以视为三种不同层次的条目。按条目撰写是志体横排的必然结果,章法受到具体条目的制约。
在志书编纂中,只有充分认识到条目在志书结构中的作用,横排才有实际意义,才能把握住志体的主要特点。 篇目,也称纲目,是指一部志书各卷的标题目录,也是一部志书的内容提纲,是谋篇布局、材料取舍的总体设计和结构蓝图。
篇目具有指导材料收集、具体撰写以及成书后作为全书目录的作用。篇目是志书编写的核心。
在志书编写过程中,篇目始终处于指导地位,资料的收集、稿件的撰写和志稿的修改、审定都要围绕篇目来进行。另外,篇目是志书体例的集中体现。
志书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著述,志书是否符合志体,首要的一条就是看其篇目是否遵循了“横分门类,事以类从”的分类标准。 2.条目的撰写,要以积累丰富翔实的资料为基础 3.分清条目类型,确立条目主线 条目是构成一部志书的“细胞”,也是一部志书最基本的记述单元。
《楚雄彝族自治州志》篇目设计方案中,其基本结构单元由三种类型的条目构成。应该说,各种条目类型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关键是要因事制宜、具体分析,灵活设置。
在具体的实践中,要通过对资料的全面掌握,从中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来,深度挖掘有存史和资政价值的资料,因事设立条目。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性和内在关联性,区分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1)综合型条目 设置综述型条目,类似于上部《楚雄彝族自治州志》所设的无标题小引,提纲挈领,勾勒州情特点,增强志书的著述性、整体性和资政功能。从宏观总体角度勾玄提要反映某个地方或某个行业发展变化的历史脉络,突出时代特色和专业(行业)特色,突出事物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性。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对比,发掘事物的因果关系,以事实印证决策的得失、事业的兴衰,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特点、趋势以及对当代人。
3.如何编写县志
县志初稿的编写要坚持存真求实,科学客观;体现时代特征,突出地方特色;以类系事,横排纵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体现规律,述而不论;以事系人,生不立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重视经济,注重人文,更要重视资料的收集。
在资料收集齐全之后,要反复熟悉资料,反复熟悉篇目。做到胸有成竹,先编什么,后写什么,编写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一、文体:地方志的文体,采用规范化的语体文。
文字表述要科学,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避免文学描写,词藻堆砌。避免文言文、白话文夹杂,比如:“简而言之,地方志者,地方之全史也。”
二、体裁:方志体裁是记述体裁,古人所说:“述而不作”,“不作”就是不作直接评论,寓观点于叙事之中。上届编修《中江县志?人物传》中共列45人,其中有专家、学者、廉吏、革命烈士、战斗英雄,劳动模范、能工巧匠……但也有劣迹昭彰的谢百城、曾望尧、吴贯之、刘庆刚等4人,详记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寓“惩恶扬善”于《人物传》中。
再如《谢百城传》:写了他先期加入中国同盟会,继又参加中华革命党,后又在靖国军石青阳部作顾问,任过**总司令部咨议、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秘书、中央立法委员会委员。解放战争开始,谢与阎锡山研究攻守策略,刘邓大军进入川东,谢回中江召开8次参议会,与当时的县长彭心明、县党部书记曾望尧等,组织4个临时警察中队,购买电台、枪支,全县分9个临时游击区,9个指挥所,抵抗解放中江。
中江解放后,潜逃成都,后逮捕归案,依法处决。通篇找不出评论的语言。
但读者读后就能看出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特别在此文最后用“依法处决”4字,画龙点睛地给他客观地作出了评论。三、行文:行文就是组织文字表达意思。
如何表达,概括地说,就是严谨、朴实、简洁、流畅、准确等五个方面。1、严谨:严就是严密,谨就是谨慎,严谨就是尊重客观实事,实事求是。
对历史事实不作任意拔高,也不作故意贬低,更不能笔下生花。要按照事实本身的逻辑去展开,恰当记述人物和事件。
其次,一部志书,人、地、物名、时间和数据是大量的,最容易发生错乱,因此要认真核对,做到有凭有据,准确无误。再次,语句要鲜明易懂,不宜用语句含混、数量不清的含糊词语,例如:“面貌一新”、“圆满结束”、“逐渐恢复”等。
臆测性的词,也不可用,如:大概、可能、估计、极其、特别、差不多、最、很等。更不能用笼统的时间概念词,如:近来、近期、以前、很早、目前、至今、曾经、早些时候、当时等。
简称用语第一次要写全称,夹注简称。如:“三反”、“三支两军”、“三中全会”、“三个代表”、“生资公司”、“五讲四美三热爱”等等。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就是“三反”的全称。支工、支农、支商、军管、军训是“三支两军”的全称。
不先写全称,年深日久,后人无法看懂,不知所云。用语要贴切,表达要准确,方志语言的严密,虽不象写论文那样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但必须准确地反映和表述客观事物的逻辑联系。
方志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用语必须概念明确,毫不含糊。张冠李戴、偷换概念、歧义丛生,这是必须努力避免的。
2、朴实:朴实是志书语言风格的基本要求,语言要朴实无华,淳美自然,在行文中要摒弃浮辞,不堆砌词藻,不故弄玄虚,不用描写、夸张、渲染等修辞手法。如:河北省新编《井陉县志》叙述聂荣臻救日本姑娘的故事,全文是:“一九四O年八月二十二日,聂荣臻司令员派洪河槽民兵李北堂,将在西王舍救出的2名日本小姑娘(一九八O年得知是美穗子姐妹)送往井陉车站转交日军。”
全文共64字,把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经过和结果交待得清清楚楚,无一点描写和夸张。方志学家提出,不要偏尚文辞,不要妆点名胜,不要浮记功绩,不要文史混淆,不要舞文弄墨。
地方志不同于文学作品,它完全用事实说话,靠资料翔实可信而发挥功能,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使用描写、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也不能象写论说文那样使用设问、反问等手法。
在地方志中滥用修辞,将会失去地方的语言特色,影响志书的科学性效果。3、简洁:志书语言要科学,做到不该说的,一句也不要多,该说的,一句也不要少。
句无冗句,章无赘言,不枝不蔓,不转弯抹角,做到要言不烦,文约事丰。文贵精、不贵多。
一九八三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胡乔木同志,在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讲话时指出:“地方志应做到详细,同时也应做到简略。所谓详细,指它所应讲的方面都讲到了。
所谓简略,就是指每个方面的说明要像打电报、编辞书那样精炼,要惜墨如金。”举个例子:有两个人同是给远方的弟弟打电报,说是他的父亲病了,要他弟弟迅速回家的事。
一个写的电文是:“父亲的病很重,你快快回来”。另一个写的电文是:“父病重速返。”
意思都一样,一个写了11个字,一个只写了5个字,字多的比字少的多花一倍多的钱。这就说明文字简洁的重要,同时也说明,文字表述必须经过提炼,犹如矿石经过冶炼捶打,才能制成各种器物一样。
用文字来表达命意,经过炼意、炼词才能成为文章。对于收集的资料不。
4.地方志内容是什么
地方志是记载一个地方各方面情况及 事件的史志,又简称方志。
方志属于史学 范畴,是我国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方志很早便已经产生,《尚 书•禹贡》以及《山海经》都可算作早期的 方志。
汉代之后,各类方志名目繁多,除官 方方志外,还存在不少私人写的方志。按地 域大小划分,有记述全国各地的全国性方 志,如《大明统一志》,各省又有一省方 志,一州则有一州方志,一般最小的则为一 县方志。
方志记录的范畴相当广泛,包括了 一个地方天文、地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风俗、灾异、人物等各方面的内容, 因此被称作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它具有经 济、史学、民俗等多方面的史学价值,是珍 贵而又丰富的学术研究资料。
自元代后,许 多山川、江湖、庙观也都各自记录有专志, 如《灵隐寺志》、《青城山志》、《都江堰 志》等,更体现了我国良好的史记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