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字壮文怎么写
壮族由于长期和汉族接触,壮族一直以来都借用汉字来书写他们的语言;另一方面,部分壮语词汇亦传入了汉族语言,成为粤方言的组成部份。
壮族也像越南人(京族人)一样,发明类似字喃的文字来记录自己的语言,壮语称之为Sawndip,一般称之为方块壮字。进入50年代,仍有不少壮族人用方块壮字来记录壮歌,书写壮语地名,有的农民还用它来通信。
广西德保县、靖西县等地甚至用方块壮字编写壮剧脚本,即使在推行拼音壮文期间也是如此。此外,民间还流传大量的方块壮字手抄本,例如壮族经诗《布洛陀》、壮族歌集《但唱歌》等。
与此同时,壮族歌圩虽一波三折,但仍经久不衰,这样,方块壮字也世代相传。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编撰了国内外第一本《古壮字字典》,收古壮字达10700个之多,显示了方块壮字发展的规模。
方块壮字虽然从古到今一直沿用,显示了较强的生命力,但始终未能成为全社会通行文字,这与文字本身的缺点有很大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为壮语发明了一套用拉丁字母书写,并加上数个特殊字符去标示壮族特有的发音和音调的壮文方案。这套字母方案一直在全国通用:不单只广西境内的官方机构都挂有汉、壮双语的门牌,人民币上亦印有这种新文字书写的发行方中国人民银行及面额。
到了1980年代后期,由于壮文的特殊字符在当时的计算机水平来说,对壮文信息化造成了妨害,政府又修订原有的壮文,将特殊字符用两个拉丁字母来标示,并将一些罕用的字母当作标调符号使用。这就是现时的壮语文字。
在新版的人民币上亦采用了新版本的壮语文 根据文献资料来说 壮族文字是存在的 并且现在还有人在使用 只是不方便交流 所以并未推广 实在是不会太冷门了。
2.洪字 篆书写法
一、洪篆书写法:二、洪的释义:1、大:~水。
~钟。~炉。
~量。2、指洪水:防~。
蓄~。分~。
山~。3、姓。
三、相关组词:洪亮 洪水 宽洪 洪福 洪钟 洪峰 抗洪 洪帮扩展资料一、字源演化:二、说文解字:1、文言版《说文解字》:洪,洚水也。从水,共声。
2、白话版《说文解字》:洪,河川泛滥。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共”作声旁。
三、相关组词:1、洪福 [ hóng fú ] 大福气:~齐天。引证:周作人 《三礼赞·麻醉礼赞》:“ 中国人的抽大烟则是平民化的,并不为某一阶级所专享,大家一样地吱吱的抽吸,共享麻醉的洪福,是一件值得称扬的事。”
2、洪峰 [ hóng fēng ] 河流在涨水期间达到的最高水位。也指涨到最高水位的洪水。
引证: 田汉 《洪水》第一场:“再有前天那样大洪峰来,准挡得住吗?”3、洪帮 [ hóng bāng ] 也作红帮。也叫洪门。
清初由明代遗民组织的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秘密会党组织。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黄河流域和西南、西北边疆一带。
曾参加过反抗清代民族压迫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海外华侨中的洪帮,后建立致公党等组织。
4、抗洪 [ kàng hóng ] 发生洪水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严重灾害:~救灾。引证:《人民日报》1965.6.11:“遇上火灾就打火,遇上洪水就抗洪。”
5、洪量 [ hóng liàng ] 宽宏的气量。引证:《新华月报》1952年第4期:“ 荆江分洪工程完成以后……可减少四江注入洞庭湖的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