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由于独生子女在幼儿园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研究有效的常规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笔者经过对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方法的具体研究,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较好: 一、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2643234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用照相机拍照下来,然后在班级的小红花园地里展览。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哪只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 生病的道理。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二、故事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是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
幼儿喜欢听有趣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如何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教师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
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有时还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 三、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中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观赏和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中欣赏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
当幼儿能够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在“小棉被叠整齐”的自我教育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参观其他班级整齐有序的床铺,使其产生“要学习”的心理氛围。
然后要求幼儿在每天的午休起床之后自己学会整理床铺。当幼儿通过小手把棉被叠整齐,使休息室变得整洁时,教师再组织其他班级的幼儿来参观,使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
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对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方法很多,以上这些方法是从繁多的教育方法中提炼出来的,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2.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
方法:1、简单的事情反复做。
温柔而坚定的要求孩子时时处处,遵守约定的行为规则。2、简单的事情有趣做。
利用儿歌、故事、绘本、图示、音乐、游戏(运小猪的游戏练习搬椅子)等形式将枯燥的规则有趣化。3、简单的事情高效做。
有效激励与肯定,对幼儿的正面行为进行强化,提高孩子行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让孩子产生集体归属感、荣誉感。
4、简单的事情一致做。老师与家长保持标准、要求一致。
要求在幼儿园、家里一个样。老师、家长、孩子都一致遵守统一的行为规则。
家长和老师还应该是孩子的榜样。扩展资料:《幼儿常规建立的道与法》,是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蔡伟忠。
本书阐释了常规建立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让成人掌握建立幼儿常规方法的秘籍。内容简介原来常规不是盲目服从权威,而是学会尊重集体需要;原来常规不是一次性建立而成,而是按照阶段培养发展;原来常规不是随意制定建立,而是有科学方法可循。
参考资料:幼儿常规建立的道与法-百度百科。
3.如何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由于独生子女在幼儿园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研究有效的常规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笔者经过对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方法的具体研究,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较好: 一、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2643234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用照相机拍照下来,然后在班级的小红花园地里展览。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哪只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 生病的道理。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二、故事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是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
幼儿喜欢听有趣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如何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教师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
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有时还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 三、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中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观赏和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中欣赏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
当幼儿能够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在“小棉被叠整齐”的自我教育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参观其他班级整齐有序的床铺,使其产生“要学习”的心理氛围。
然后要求幼儿在每天的午休起床之后自己学会整理床铺。当幼儿通过小手把棉被叠整齐,使休息室变得整洁时,教师再组织其他班级的幼儿来参观,使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
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对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方法很多,以上这些方法是从繁多的教育方法中提炼出来的,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4.如何对小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经验总结
情况分析:小小班阶段是幼儿园的开始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对一切事物感到新鲜好奇。而常规教育的培养则关系到孩子以后的各项学习和各项能力的培养。
只有捉好常规方便的教育,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得以正常有序地开展。如果常规不好,严重点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生活习惯,礼貌习惯,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素质。
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小小班进行常规教育是必须的。
我们班从一上幼儿园开始就进行常规教育的培养。到现在为止已经开展了一年的时间了。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孩子的常规习惯有了较明显的提高,现在就我在本学期开展常规教育的情况进行总结。一, 要求和规则应切合幼儿实际。
通过上学期一学期的常规训练,我班的孩子已建立了基本的常规制度。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还是比较小,他们的主观性强,自控能力还是很差,所以常规还不是很好。
所以在这个学期,我尝试分阶段提出要求,由易到难,要求孩子逐步做到老师的要求。例如在餐后自选游戏的时间里,开始的时候,很多孩子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安静地坐在地毯上进行游戏。
于是,我开始分阶段对孩子餐后的游戏进行常规方面的培养。刚开始,孩子经常玩着玩着,由于兴奋,经常有追逐的现象,这刚吃完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有害的。
所以,我在第一阶段的时候,首先对孩子进行健康方面的教育,要求孩子餐后不能追逐,告诉孩子餐后追逐的害处。同时在孩子游戏的时候,老师和保育员分工合作,老师监督孩子游戏,啊姨监督孩子吃饭。
发现有追逐的孩子立刻停止他们的游戏机会。而且老师要说到做到,不能心软。
连续几次后,孩子的追逐现象减少了,甚至绝迹了。第二阶段,我开始训练孩子收玩具的速度。
在这之前,孩子对玩完的玩具总是不会收拾,扔到满地都是。往往是要老师请个别孩子帮忙收拾。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要求孩子必须自己玩完的玩具自己收拾,先收拾完的孩子帮忙收得慢的孩子收拾。并要求他们开始的时候,音乐进行了四次玩具就要收完,然后逐渐过渡到音乐进行两次后要全部收好玩具坐到位子上。
老师在每次收好玩具后都要表扬收得快和帮助同伴收玩具的孩子,对不收玩具的孩子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教育。现在孩子已经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音乐进行两次后已经收好玩具来到自己的坐位上了。
二, 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充分的,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常规的关键。
孩子在穿**方面,由于在家中都是由父母包办。在上学期,由于看到孩子年纪小,手部的协调性还不强,冬天的时候又怕孩子着凉。
所以整个学期都是由老师一个一个地帮孩子换衣服。以至于往往换一次衣服要花费半小时以上,浪费了很多活动和游戏的时间。
所以在这学期,我开始训练孩子穿**的能力。专门利用一个户外活动的时间教会孩子穿衣和脱衣的方法。
放学的时候告诉家长在家里要训练孩子穿**的能力。开始的时候,我们鼓励能力强的孩子自己尝试穿**。
当他们成功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以后,孩子们可高兴了,到处表演给同伴看。我就利用这个机会鼓励其他孩子也像他们一样自己穿**。
同时让已经学会穿**的孩子帮助没有学会的孩子。通过一帮一的方法,很多孩子已经学会了穿**的方法。
现在,每当户外活动以后,孩子都会按照老师的要求把书包放在桌面上自己换衣服。老师只需要帮助年纪小的孩子穿**。
以前需要半小时的时间现在十分钟就完成了。三, 坚持一致性和持久性。
在进行常规训练的时候,班上的老师和保育员的意见和方法一定要一致,要形成共识。不可以这个老师这样要求,另一个老师这样要求;一个硬一个软。
这样的话,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一个老师如果定下了一项要求,必须让另外一个老师也知道,这样,两个老师才能紧密合作。
而且,当常规一但确立,就必须要天天坚持,长抓不懈。不能一看到成果就立刻把注意力转到别的事情上。
四,要注意语言的简洁,规范,富有情趣。老师在向小小班孩子进行讲解规则和要求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语言的见解,规范和富有情趣。
讲给孩子听的话,应该是孩子一听就能明白的。老师可以在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一边做一边说,提高语言的示范性和直观性。
一次提的要求不能太多太复杂,要突出重点,语速要相对慢一点。另外,老师要尽量让自己的语言生动有情趣。
要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讲解各种要求和规则,把要求和规则游戏化,趣味化和情景化。例如在让孩子养成轻轻放椅子的习惯时,我通常会告诉孩子,椅子喜欢爱护他的孩子。
如果小朋友大力搬椅子,椅子会摔交,会生病,他的小脚还会断呢。同时,一边说一边请平时能够轻轻放好椅子的孩子来进行示范。
孩子示范以后,老师会告诉孩子,XX小朋 友的椅子今天可高兴了,他说以后也好和他做好朋友。这时,其他的孩子也会向刚才示范的孩子一样轻轻放椅子了。
又例如在请孩子轻轻上厕所的时候,我也要求孩子学小猫走路。小小班的孩子喜欢模仿,他们都会模仿小猫走路时的动作轻轻去厕所的。
通过以上的训练,我们班的孩子在活动常规,游戏常规,生活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
5.如何更好地做好新入园幼儿的常规教育
常规是指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保证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的规则,从幼儿的个体发展需要来看,良好的常规能使幼儿积极愉快的参加各项活动,使幼儿较好的适应集体生活,同时帮助幼儿纠正不良的习惯,使幼儿的生活有节奏,对促进其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常规教育是每个幼儿园必不可少的一项教育活动,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1):遵守作息时间及其顺序的规定.(2)遵守一日生活环节集体制度的规定.(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则的规定.但是目前幼儿园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如一些幼儿园仍用"小手背背后,小嘴巴闭起来"等.这些看似简单朗朗上口的常规,却把活泼可爱的孩子变成木头人.在幼儿园中随处可听到不许、不要、不准等这样的指令性口语。说明在老师心目中,常规教育就是限制幼儿不良行为,这样单纯的说教和强制都难以起到真正的效果,而且对幼儿个体发展的影响也是消极的,以至于有些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甚至害怕上幼儿园。
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建立良好的常规。我认为,在幼儿的常规培养中,教师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常规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在了解幼儿园常规的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
我们知道,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帮助幼儿在这个初级阶段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常规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它能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和集体生活,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秩序。
6.小班常规教育内容有哪些
小班常规教育内容:一、来园常规 1、来园时不哭闹,学习向老师、同伴问好,情绪稳定时能与家长告别再见。
2、能在成人引导下不惧晨检。 3、在成人帮助下,将脱掉的外衣挂(放)到指定位置。
4、在成人帮助下,参与晨间户外活动或室内各种活动。 二、饮水常规 1、认清自己的水杯标志,会自己取水杯,能用自己的水杯喝水,不用奶瓶等饮水用具饮水。
2、学习正确的喝水方法;从口杯柜中取出自己的杯子,放在自己座位的桌前方,等待老师倒水,或在老师指导下在保温桶边学着接水。坐在桌边双手端杯,一手拿杯把,一手扶着杯子,一口一口地喝水。
身体坐正,不洒水,不玩水杯,喝完水把杯子放回原处。 3、不喝生水,愿意定时饮水,口渴时随时向成人要喝水 4、喝水时不说笑,不边走边喝水,不玩耍,不浪费水 三、如厕环节 1、知道大小便去厕所,不随地大小便,不把大小排在池外,能分清男女厕所 2、有大小便要求需及时告诉老师,逐渐学会自理大小便,学习自己擦屁股,自己提裤子。
3、幼儿如厕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上下台阶,小心滑倒。 4、不在厕所逗留,玩耍,打闹。
四、区域活动 1、知道各区域名称,明确区域的空间方位,能说出自己在什么活动区做什么工作。 2、学习并理解简单的区域规则,活动时要爱护玩具材料,轻轻走路,轻轻说话,轻轻取放材料。
不把去域材料随意带到其它区域,玩完后放回原处,学习按区域材料标志归放材料。 3、会自选活动区的活动材料及选择游戏伙伴,游戏内容。
4、学习并能掌握各区域的材料的操作方法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五、户外体育活动 1、在教师引导下,愿意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
2、愿意学习体育运动中走,跑,跳,爬,攀岩,钻等的基本动作,动作基本协调。 3、会跟着教师做模仿操,轻器械操等,动作基本合拍,动作基本协调。
4、会选择不同体育器械活动,能够掌握简单运动器械的基本玩法。 5、知道户外活动时不随意离开成人和集体,在老师指定范围活动,不互相拥挤,玩体育器械知道注意安全。
6、身体不适,及时告诉老师。 7、会与成人收拾整理活动器械和体育活动玩具。
扩展资料:幼儿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内容之一。对幼儿进行正确执行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教育。
通过入园、晨检、早操、上课、游戏、劳动、娱乐、散步、盥洗、进餐、午睡、喝水、入厕、穿**鞋帽和离园等各项活动。使幼儿学会按时作息,有规律地生活,愉快、稳定、有秩序地参加活动,形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掌握最基本的活动技能,保证幼儿身心健康、行为文明,并能较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和符合各项活动要求。
教育中应注意:(1)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新规则;(2)讲解说理与掌握技能并重,使幼儿知道执行规则的意义,掌握实行每项规则的方法和程序;(3)对执行常规有特殊困难的儿童,深入细致地进行个别教育;(4) 经常练习、检查和督促,使幼儿的行为逐渐熟练,成为习惯。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幼儿常规教育。
7.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内容是什么
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什么事需要多长时间,时间和效率管理是日常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方面。
不同的幼儿园都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了一日常规制度。一日常规规定了幼儿在园的具体活动,也提出了常规要求。
幼儿园工作中,执行一日常规就是为了让教师和幼儿形成时间和效率意识,提高教育工作效率。 坚持“一日常规”的要求会不会和新《纲要》的精神产生矛盾呢?我不这样认为。
新《纲要》重视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尊重他们的主体性,但也强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消极等待,也考虑到了幼儿教育当中的时间和效率问题。在坚持“一日常规”过程中,我们需要处理好以下两对关系: 1、严格与灵活。
一日常规所规定的是教师和幼儿在幼儿园的一天里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做到什么程度的,是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幼儿园工作的实际制订出来的。其中所提出的都是一些基本的要求,是必须严格执行的。
在而操作中,有许多的具体情况,需要灵活处理。比如集体活动的时间问题,活动与活动之间过渡时的具体内容。
2、主导与主体。 幼儿的一日活动都要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即使是活动区活动、自由活动,教师也不能坐在一边,置身幼儿的活动之外,应当积极地观察幼儿的活动,适时指导,开展随机教育。 幼儿是发展的主体,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应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性,给他们更多的选择机会,创造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充分展示、自由表达、深刻体验,独立操作。
幼儿教育也要讲时间、讲效率,而坚持“一日常规”就是时间和效率管理。晨间接待1、擦净桌椅、窗台,扫净楼梯、走廊,开窗通风。
2、7:00在活动室门口热情接待家长。询问幼儿在家情况,叠放好幼儿衣物;接待孩子和家长要热情。
如在室活动,教师要在活动室门口迎接孩子,不做与晨间接待无关的事情。3、教育幼儿有礼貌并使用礼貌用语。
如问:“老师早上好,爸爸或妈妈再见”等。早操1、按时出操。
2、教师精神饱满地带操,不穿裙子,不穿高跟鞋。3、幼儿有良好的做操秩序,动作整齐、规范。
进餐一、开饭要求:1、教师提前5分钟打饭。2、餐前1) 负责组织幼儿分组洗手。
2) 规范擦餐桌、擦洗的桌子要放置再污染(如幼儿趴在桌上乱摸等)。3) 教师取拿饭菜要用流水肥皂洗手。
3、所有餐具不能放在地上。二、进餐要求:1、饭菜进班后,主班教室讲解主副食物的名称和营养。
2、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时间不过长或过短。3、幼儿进餐时,教师不能坐着,应随时帮助幼儿添饭并观察、督促幼儿进餐情况及建立维护班级的进餐常规。
给予进餐困难(慢、体弱、患病)的幼儿帮助。随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进餐姿势。
4、进餐不批评或不处理问题,让幼儿愉快进餐,以免妨碍消化或食物卡在身体内引起危险。5、每次饭菜不要盛的太满,馒头包子要分在托盘内,,不要放在桌子上。
6、幼儿撒了饭及时擦干净,对食欲不振、精神不好或呕吐的幼儿要及时处理。7、餐后教会幼儿用温开水漱口。
三、餐后要求:1、餐后,当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安静活动(如散步等),活动确保15分钟左右。2、保育员教师擦干净桌子;地面先扫后拖,幼儿进入厕所小便、盥洗、午睡,晚班教师协助主班教师做好配班工作。
洗手一、幼儿集中洗手时,盥洗室一定要有教师,三大职责如下:1、防止幼儿意外事故发生。2、帮助幼儿提裤、卷袖。
3、督促幼儿正确洗手、擦手。4、在盥洗室的教师必须等最后一位幼儿洗完手后方可离开。
二、幼儿洗手时间: 1、饭前便后。 2、户外活动。
3、传染病期间,应加强洗手次数。三、洗手步骤如下: 1、卷起袖子,难卷的幼儿教师帮助卷袖子。
2、流水肥皂洗手,从手指到手腕,双手必须搓后用流水冲洗干净。 3、洗完手后,双手在池内甩三下,防止水滴在地上。
4、擦手时,用毛巾将手心手背擦干。 5、教师帮助洗完手的困难幼儿拉下袖子。
四、保育教师随时清洗整理肥皂袋。教育活动1、按时进行活动,活动内容按计划进行。
2、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准备好教具。3、幼儿有良好的课堂常规。
4、课堂气氛活跃。户外活动1、所有幼儿组织在视野之内,教师可以参与到活动中,不能坐着或与别班教师闲聊。
2、户外活动,有组织,由内容,保障安全。午睡1、幼儿午睡时,须脱外衣裤,外衣裤不能放在枕头下。
2、值班教师必须加强对幼儿午睡的护理。巡视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教师不允许睡、靠、坐在幼儿床上,更不允许用孩子的寝具。
3、对于体弱多汗的幼儿要加强午睡护理。4、午睡室睡前睡后开窗通风。
5、在规定时间内起床,不拖拉。学习整理床铺。
(中、大班)饮水1、幼儿新陈代谢旺盛,保育教师应提供幼儿随时饮水的条件。保温桶应始终有适宜温度的开水。
2、随时关注班级饮水桶内水量和水温,保证幼儿随时饮用水,每次消毒前,应将机动的杯子取出供幼儿随时饮用水。离园1、饭后组织幼儿离园活动,活动有组织、有内容。
2、严格使用接送卡。3、高度负责,把每一位幼儿安区交给家长,不准出现幼儿自己离园、离班被陌生人接走的现象,有陌生人接幼儿时,首先与家长取得联系,确实。
8.关于幼儿园常规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
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称得上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润滑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生活常规管理活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在面对繁琐而紧张的教育教学活动时,要怎样做才能二者兼顾呢?我们尝试发挥幼儿的自我管理优势,让幼儿参与班级的生活常规管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结合《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并针对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以强带弱、双向互补"的原则,将全班幼儿进行了配对,两人一组轮流值日,负责协助教师管理班级的常规生活活动如:督促小朋友认真洗手、排队喝水、整理物品等等,并专门设置了"一周值日表",周末对值日生的管理表现进行小结和鼓励。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由值日生负责管理班级常规活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养成了自觉的生活常规行为,这极大地促进了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独特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1、为幼儿提供了锻炼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孩子们认真、负责的态度,转变了幼儿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
2、对于管理者--值日生来说,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服务意识和监督管理意识,同时也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这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表现的幼儿来说,可以为他们提供主动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树立他们在班集体中的自信心。
3、对于被管理者--全体幼儿来说,可以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会激励他们以良好的表现争当值日生。有时让幼儿参与班级的管理,也会赢得其他孩子们的接受和认同。例如:一次美术作业前,我邀请值日生负责发作画工具。在分发的过程中,我却惊奇地发现:几乎每一个上前接笔的幼儿都说了一句"谢谢xxx",这让我很纳闷,怎么老师发笔的时候从没有"享受"过这般待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最大的原因可能在于由来自他们身边的小伙伴来负责管理和服务他们,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新鲜感,他们也更乐于接受和认同吧。
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幼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能力差异问题。这显然不是短时间就能提高和解决的难题,我们希望能与家长达成共识,多为幼儿提供"当小主人"的机会,锻炼幼儿的责任意识,提高幼儿为自我和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另外,我们也会适当考虑为幼儿调整配对,让幼儿尝试与不同的小伙伴之间的合作。由此可见,在实施"值日生"制度时幼儿成为了管理生活常规活动的主角,但并不是教师就解脱了,就没有责任了。此时,教师更要担当起关注者、引导者的重任,以旁观者冷静的眼光,细细观察幼儿在其中的行为表现、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行为。
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幼儿在园的表现,两位教师的密切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班级内,两位教师和保育员不管在什么活动中,都做到有商有量,使的工作能细致到位地去做好。平时碰到问题,一起坐下来讨论解决。与家长紧密配合,共同做好对幼儿的常规管理工作等也是教学常规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班把每日活动情况发布在家园联系栏中,以便于家长及时地了解掌握。当然我们也鼓励每位家长可以通过论坛对班级的常规工作情况及时进行回复,使我们能便捷地了解工作中的得失,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密切了家、校的联系。
日常生活常规活动可以称得上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何有秩有序、发挥孩子潜能、顺应当前幼教发展新趋势地开展幼儿园的生活常规活动?值得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大胆尝试、勇于反思。我愿意与大家一起探讨、一起分享。 .
9.如何对小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经验总结
情况分析:小小班阶段是幼儿园的开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对一切事物感到新鲜好奇。而常规教育的培养则关系到孩子以后的各项学习和各项能力的培养。只有捉好常规方便的教育,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得以正常有序地开展。如果常规不好,严重点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生活习惯,礼貌习惯,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小小班进行常规教育是必须的。我们班从一上幼儿园开始就进行常规教育的培养。到现在为止已经开展了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孩子的常规习惯有了较明显的提高,现在就我在本学期开展常规教育的情况进行总结。
一, 要求和规则应切合幼儿实际。
通过上学期一学期的常规训练,我班的孩子已建立了基本的常规制度。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还是比较小,他们的主观性强,自控能力还是很差,所以常规还不是很好。所以在这个学期,我尝试分阶段提出要求,由易到难,要求孩子逐步做到老师的要求。例如在餐后自选游戏的时间里,开始的时候,很多孩子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安静地坐在地毯上进行游戏。于是,我开始分阶段对孩子餐后的游戏进行常规方面的培养。刚开始,孩子经常玩着玩着,由于兴奋,经常有追逐的现象,这刚吃完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有害的。所以,我在第一阶段的时候,首先对孩子进行健康方面的教育,要求孩子餐后不能追逐,告诉孩子餐后追逐的害处。同时在孩子游戏的时候,老师和保育员分工合作,老师监督孩子游戏,啊姨监督孩子吃饭。发现有追逐的孩子立刻停止他们的游戏机会。而且老师要说到做到,不能心软。连续几次后,孩子的追逐现象减少了,甚至绝迹了。第二阶段,我开始训练孩子收玩具的速度。在这之前,孩子对玩完的玩具总是不会收拾,扔到满地都是。往往是要老师请个别孩子帮忙收拾。所以在这个阶段,我要求孩子必须自己玩完的玩具自己收拾,先收拾完的孩子帮忙收得慢的孩子收拾。并要求他们开始的时候,音乐进行了四次玩具就要收完,然后逐渐过渡到音乐进行两次后要全部收好玩具坐到位子上。老师在每次收好玩具后都要表扬收得快和帮助同伴收玩具的孩子,对不收玩具的孩子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教育。现在孩子已经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音乐进行两次后已经收好玩具来到自己的坐位上了。
二, 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充分的,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常规的关键。孩子在穿**方面,由于在家中都是由父母包办。在上学期,由于看到孩子年纪小,手部的协调性还不强,冬天的时候又怕孩子着凉。所以整个学期都是由老师一个一个地帮孩子换衣服。以至于往往换一次衣服要花费半小时以上,浪费了很多活动和游戏的时间。所以在这学期,我开始训练孩子穿**的能力。专门利用一个户外活动的时间教会孩子穿衣和脱衣的方法。放学的时候告诉家长在家里要训练孩子穿**的能力。开始的时候,我们鼓励能力强的孩子自己尝试穿**。当他们成功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以后,孩子们可高兴了,到处表演给同伴看。我就利用这个机会鼓励其他孩子也像他们一样自己穿**。同时让已经学会穿**的孩子帮助没有学会的孩子。通过一帮一的方法,很多孩子已经学会了穿**的方法。现在,每当户外活动以后,孩子都会按照老师的要求把书包放在桌面上自己换衣服。老师只需要帮助年纪小的孩子穿**。以前需要半小时的时间现在十分钟就完成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幼儿园怎么写常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