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 字的草书
草书有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不论时代,凡写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
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马的草书如图: 扩展资料: 草书的特点: 草书在唐代出现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狂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张旭《千文断碑》、《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张旭史称“草圣”,孙过庭《书谱》字字区别,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
“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清朝冯班《钝印书要》谈学草书法云:小草学献之、大草学羲之,狂草学张旭不如学怀素。
怀素的草字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 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故学张旭难。
参考资料: 草书 百度百科。
2."马"字在古代的写法
“马”字在古代的写法是:马 (1) (象形。
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horse]。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敢?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
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
近世也用以计数 [code]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3.";琊"";鞘";请问这两个字
琊 yá ㄧㄚˊ 同“玡”。
郑码:CHY,U:740A,GBK:E7F0 笔画数:10,部首:??,笔顺编号:1121152352 鞘 qiào 〈名〉 (形声。 从革,肖声。
革,去毛并经过加工的兽皮。本义:刀剑套) 同本义 [sheath;scabbard]。
如:刀鞘;刺刀鞘;剑鞘;鞘里藏刀(刀剑套中藏着刀,比喻暗怀杀心);鞘室(刀剑套,又称鞘子) 古时贮银以便转运的空心木筒 [cylinder]。 如:鞘马子(装银钱的木筒);饷鞘(贮银木筒);鞘段(分段转运的饷鞘) 另见shāo 鞘 shāo 〈名〉 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 [whiplash] 长鞘马鞭击左股。
——房玄龄《晋书》 另见qiào 鞘 qiào ㄑㄧㄠˋ 装刀、剑的套子:刀~。剑~。
郑码:EEKQ,U:9798,GBK:C7CA 笔画数:16,部首:革,笔顺编号:1221251122432511 scabbardsheaththecavagina 鞘 shāo ㄕㄠˉ 拴在鞭子末端的细皮条:鞭~。 郑码:EEKQ,U:9798,GBK:C7CA 笔画数:16,部首:革,笔顺编号:122125112243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