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示文件转报上级部门,格式怎么写,请大神给予答复
这个上级部门是这份请示要请示的机关么?如果不是,但是有必要知道请示内容的,就用抄送。在最后一页的版记位置印发单位和时间上一行写抄送机关(如“抄送:****”),抄送行和印发单位、时间行要用一条红细线隔开。
参考资料:在上行文中,有三种情况抄送:一是受双重或多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在主送一个机关的情况下,将其他上级机关列为抄送机关;二是因特殊情况越级请示时,应当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三是向有关上级机关或领导人报告情况时,可以抄送其他需要了解情况的领导或不相隶属的机关。
2.领导批复文件的请求要怎么写
要领导顺利批文有二种说法:
1、如这文件是你的叫你完成的文件,首先领导您好,XX时候您叫我做的文件已经完成,请您查看,如有不足之处请您提出宝贵的意见,我马上进行改进;
2、是你岗位工作范围的文件审批又不样的,这是你上一级领导的文件审批,XX领导您好:我XX时间按排的XX文件已经完成,请领导查批,并且介绍一下文件的重点内容及你的想法,特别是行政岗位、技术岗位和质检岗位的职责文件批签的各部门领导较多,按照各种不同的岗位审批也不同;
主要是你叫领导批复文件时要有亲切力,在交审批报告、文件时并向领导简述一下重点内容。
批复,是指“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文种。 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它是机关应用写作活动中的一种常用公务文书。
写法
批复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 正文落款构成。
(1)标题
标题的写法最常见的是完全式的标题,即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在事由中一般将下级机关及请示的事由和问题写进去;
还有一种完全式的标题是 发文机关 + 表态词 + 请示事项 +文种,这种较为简明、全面和常用。
也有的批复只写事和文种。
(2)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一般只有一个,是报送请示的下级机关.其位置同一般行政公文,写于标题之下,正文之前,左起顶格. 批复不能越级行文, 当所请示的机关不能答复下级机关的问题而需要向更上一级机关转报"请示"时, 更上一级机关所作批复的主机关不应是原请示机关, 而是"转报机关". 如果批复的内容同时涉及其它的机关和单位,则要采用抄送的形式送达。
(3)正文
正文包括批复引语、批复意见和批复要求三部分。
批复引语要点出批复对象,一般称收到某文,或某文收悉。要写明是对于何时、何号、关于何事的请示的答复,时间和文号可省略。
批复意见是针对请示中提出的问题所作的答复和指示,意思要明确,语气要适当,什么同意,什么不同意,为什么某些条款不同意,注意事项等都要写清楚。
批复要求(其实可以单独算做结尾),是从上级机关的角度提出的一些补充性意见,或是表明希望、提出号召。如果同意,可写要求;不同意,亦可提供其他解决办法。
(4)落款
这部分写在批复正文右下方, 署成文日期并加盖公章, 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2012新规)。
批复既是上级机关指示性、政策性较强的公文,又是对下级单位请求指示、批准的答复性公文,因此,撰写批复要慎重及时,根据现行政策法令及办事准则,及时给予答复。
撰写时,不管同意与否,批复意见必须十分清楚明白,态度明朗。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以免下级无所适从。
同时批复必须有针对性的一文一批复,请示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批复就答复什么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今天,“批复”这种带有较为明显的计划经济“人治”色彩的公文种类,各级行政机关应当慎用。从既有的批复定义和使用实际看,批复是“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时使用的文种。
依法行政讲究职权法定,每个行政机关都有自己独立的法定职责,需要经过“请示”而为的事项越来越少,上级行政机关面对请示,要看是否有必要“批复”。对于应当由下级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事项,虽有请示也不应批复(即使需要指导也应采用其他方式)。
这一是便于明晰职权,分清责任,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二是避免文牍主义,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三是便于管理相对人寻求救济需要。
3.行政公文中的复文有哪三种
应该是批复、意见、通知三种吧。
批复一般由标题 主送机关 正文 落款构成。 (1)标题 标题的写法最常见的是完全式的标题,即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
在事由中一般将下级机关及请示的事由和问题写进去; 还有一种完全式的标题是 发文机关 + 表态词 + 请示事项 + 文种,这种较为简明、全面和常用。 也有的批复只写事和文种。
(2)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一般只有一个,是报送请示的下级机关.其位置同一般行政公文,写于标题之下,正文之前,左起顶格. 批复不能越级行文, 当所请示的机关不能答复下级机关的问题而需要向更上一级机关转报"请示"时, 更上一级机关所作批复的主机关不应是原请示机关, 而是"转报机关". 如果批复的内容同时涉及其它的机关和单位,则要采用抄送的形式送达. (3)正文 正文包括批复引语、批复意见和批复要求三部分。 批复引语要点出批复对象,一般称收到某文,或某文收悉。
要写明是对于何时、何号、关于何事的请示的答复,时间和文号可省略。 批复意见是针对请示中提出的问题所作的答复和指示,意思要明确,语气要适当,什么同意,什么不同意,为什么某些条款不同意,注意事项等都要写清楚。
批复要求(其实可以单独算做结尾),是从上级机关的角度提出的一些补充性意见,或是表明希望、提出号召。如果同意,可写要求;不同意,亦可提供其他解决办法。
(4) 落款 这部分写在批复正文右下方, 署成文日期并加盖公章, 成文日期用汉字, 标全年 月 日, "零"写为"〇". 各种类型的通知各有不同的写法。以下介绍各类通知标题和正文的一般写法: 1.标题。
通知的标题有完全式和省略式两种。完全式标题是发文机关、事由、文种齐全的标题,省略式标题则根据需要省去其中的一项或两项。
省略式标题有如下三种情况: (1)省略发文机关。如果标题太长,可省略发文机关。
如“关于县级市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这个标题便省略了发文机关。省略发文机关的标题很常见。
如果是两个单位以上联合发文,不能省略发文机关。 (2)省略多余的“关于”和“通知”字样。
发布性和批转性通知的标题由“发文机关+发布(批转、转发)+被发布文件标题+通知”构成。被发布、批转、转发公文为法规、规章时,一般应加上书名号,有时由于被批转、转发公文标题中已有“关于”和“通知”字样,或者被批转、转发的公文标题比较长,这时,通知的标题一般可保留末次发布(批转、转发)文件机关和始发文件机关,省略去多余的“关于”和“通知”字样。
否则,就会出现一个标题中有多个“关于”和“通知”的现象,显得很长,读起来也拗口。如:“**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发人事部关于***同志恢复名誉后享受**级待遇的通知〉的通知》”。
这个标题有四个层次,用了三个“关于转发”,两个“的通知”,很不顺口。可把这个标题简化为“**县人民政府转发人事部关于***同志恢复名誉后享受**级待遇的通知”。
至于被省、地区等转发过的内容,可在转发意见中交待清楚。 (3)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
如果通知发文范围很小,内容简单,甚至张贴都可以,这样的通知标题可以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只写文种“通知”二字。 2.正文。
通知的正文主要包括原由、事项、要求三部分。主体在事项部分。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通知正文的写法: (1)指示性通知的写法。指示性通知的正文,一般先写发文的原由、背景、依据;在事项部分,或写发布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办法、措施等,或写带有强制性、指挥性、决策性的原则(或指示性意见)、具体工作要求等。
指示性通知的事项,一般具有影响面较大、比较紧急和有一定的政策性的特点。 (2)批示性通知(批转、转发性通知)的写法。
批转与转发性通知正文写法大体相同。可以把这两种通知称为“批语”,把被批转、转发的文件看做是通知的主体内容。
批语的内容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说明批转的目的或陈述转发的理由; 2)对受文单位提出贯彻执行的具体要求; 3)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补充性的规定。 用通知批转或转发下级机关、不相隶属机关和上级机关的公文时,对被批转和转发的文件已起到了一种公布、认可或推荐的作用。
从构成上看,这种通知由批语部分和批转或转发文件组成,批语和被批转或转发文件都不能单独作为一份文件。如果批语脱离被批转或转发文件,没有实际依托内容,不能单独行文;如被批转或转发文件离开批语则不能纳入通知的内容,不能体现发文单位的意图,没有批语予以的权威性和合法地位。
(3)事项性通知的写法。事项性通知正文的写作,要使受文单位了解通知的内容(即事项),以及做什么,怎样做,有什么要求。
正文一般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头,一般是说明为什么要发此通知,目的是什么。
第二部分是主体,即事项部分,将通知的具体内容一项一项列出,把布置的工作或需周知的事项,阐述清楚,并讲清要求、措施、办法等。这类通知多数用于布置工作,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工作通知”。
第三部分是结尾,多提出贯彻执行要求,如“请遵照执行”,“请认真贯彻执行”,“请研究贯彻”等习惯用语,也有的通知结尾不写习惯用语。
4.报告上结尾写批准为盼对吗
“批准为盼”一般用于祈请性公文。
如果报告是希望领导批准,结尾写“批准为盼”是对的。
除此之外,请示结语的常规写法有: “当(妥、可)否,请批复(批示)”;“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复(批准、审批)”;“特此请示,请批复”;“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转报“等。
扩展资料:
批转、转发性报告只要在正文说明批转或转发的文件名称和发文机关的意见等基本事项就可以了,一般不需要再写结语;如果要进一步阐明发文机关的具体指导意见和要求则以“请按通知要求办理”“请认真贯彻执行”“请研究贯彻”等为结束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报告
5.简单概述公文的基本格式
公文基本格式为规范各单位的行文格式,现把公文的基本要求作一介绍,请各单位能按此执行。
(普通文件资料也适用)一、格式公文名称:置于首页上方,一般用红色套印。(即红头文件)秘密等级:分为机密、秘密两种,注于公文首页右上角。
发文字号:包括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置于文件名称之下并居中。年份和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
年份写在[]内,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如"嘉文广[2008]23号"。
标题:一般应标明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要内容和公文种类,标题中除了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如"嘉定区文广局关于加强档案工作的意见"。
主送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应置于标题之下、正文之上,顶格写。
正文:每自然段前空两个汉字。文中有结构层次的,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无正文说明:文章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页,不得采取标注"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附件说明和附件:有附件的公文,应在正文之下、成文日期之上标明附件顺序和名称,或在正文相关处用括标注"见附件"等字样。
但正文标题中已标明所批转、转发、印发、报送、转报、发布的文件的,不加附件说明,也不标注"见附件"等字样。附件应在用印页之后另起一页,并尽可能与正文装订在一起。
生效标识:包括印章和成文日期。用印应端正、清晰,上不压正文,下压成文日期4至7个字(视印章的大小而定)。
成文日期以领导同志签发的日期为准。二、字体公文名称红头用小初号黑体字;正文和附件的标题均用二号黑体字(不加粗);正文采用小三号仿宋体字;文中要突出层次的,第一层"一、""二、"…的用小三号黑体(不加粗),其他层次的用小三号仿宋体字加粗。
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公文中的数字应使用阿拉伯数码。三、排版1、页面设置:公文文字从左至右横排,每自然段前空两个汉字,一般每页二十四行,每行二十八个字。
行距28磅。上页边距为3.0cm,下页边距为2.5cm,左页边距3.2cm,右页边距2.8cm,以留出左侧装订的位置。
此类操作可在"文件-页面设置"中进行设置。2、独字不成行:文中如果有单个字的不能单独成一行,可在"格式-字体-字符间距-间距-紧缩"中作调整。
3、序号排列:正文中如果需要分几个方面来说明事件的,会用到"一、****。
""二、***。
"等,此时在写完"一、****…….",按回车键后会出现电脑自动编号的现象,此时须在工具栏内按一下"撤销键入键",然后自己再打上"二、***……",这样就会出现正常的文字排版了。("1、….""2、….."同样操作。)
千万不能用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序号排版格式。4、插入页码:凡超过两页的公文,都需居中插入页码。
5、正文和落款、日期的距离:通常以空三行为准。6、附件:与正文空一行,顶格写所加附件的标题。
7、日期写法:正式文件需使用中文日期,如上报的计划、总结、请示、报告等,其他一般的文字材料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来标明日期,如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