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令字的大篆和小篆的写法
1、篆书: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2、大篆、小篆
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大篆是周朝时期的文字,广义来说,甲骨文和金文都属于大篆。在周朝,经过了几百年的混乱后,不同的国家发展出了不同的文字,我们可以把它们都看成各种大篆。在统一六国后,秦国综合了七国的文字制定出了一种通用的文字,也就是小篆。现代汉字就是从小篆演变而来的。虽然小篆已经有近2200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出现在我们今天的许多场合中,尤其是艺术设计和书画作品中。
PS:甲骨文和金文属于大篆。
2.新篆体怎么写的
小篆:新
新 xīn〈动〉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砍伐树木。“新,取木也”《说文》
小篆 xiǎozhuàn:指笔划较简的篆书。
秦 代通行的一种字体,省改大篆而成。亦称 秦 篆,后世通称篆书。
今尚有《琅邪台刻石》、《泰山刻石》等残石存世。
汉 许慎 《序》:“ 秦始皇帝 初兼天下,丞相 李斯 乃奏同之,罢其不与 秦 文合者。 斯 作《仓颉篇》,中车府令 赵高 作《爰历篇》,太史令 胡毋敬 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3.令字书法有几种字体
令字书法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73336有5中。书法字体,传统讲共有篆书字体、楷书字体、隶书字体、行书字体、草书字体五种,也就是五个大类。
1、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2、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3、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4、行书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5、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扩展资料:
学习书法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初学者来说,明瞭识器、入形、取势、得体、立意等几个原则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1、识器。就是通过临帖,体会笔、墨、纸三者相互生发的关系。可以选择明代以前的名家墨迹作为范本,配以狼毫或兼毫笔、手工毛边纸等性能相近的工具材料,进行基础训练。下文所及,均循此而入。
2、入形。就是体会原帖的点画形态、用笔方法、结体规律等基本特征。古人学书讲究摹、临、读相结合的循序渐进,摹帖易得位置,临帖易得笔势,读帖可得神情气质。其中,“摹帖”是入形的最佳方式,类似于今天的描红。可以选择硫酸纸等透明度好的纸,覆盖在原帖上,用红笔双钩字形,然后再去填墨临写。重在总结规律,守常知变。
3、取势。就是通过笔顺的衔接,点画的连缀,体会气脉贯通、“形由势生”的道理。古人常以物象生动来论说笔势,如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等,意在以汉字为基础,通过动态的书写,传递某种生命意志。以力为核心,“猛兽鸷鸟,神采各异”的翰墨之道,亦由此而生。这一点,贵在自证自悟,若得名师指点更好。
4、得体。就是要了解、把握各种书体相对独立的技法与审美特征。学书总要从具体的书体开始,篆书的宛而通、隶书的端居之舞、楷书的居静制动、行书的云行水流、草书的放逸生奇等审美差异,就成为技法学习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参照。具体学习时,选择各种书体中最具典范意义的碑帖,并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才能立稳脚跟。
5、立意。就是要把握以“他神”铸“我神”,因性练才的原则。临某家某帖时,先要对其人其书有所了解,知其取法、立意所在,以涵养性情,感发志气。切不可只求形似,无动于衷。进而,选择与自己性情相近的书家作品,有针对性地学习,以明心见性,铸我神气。沉浸日久,自家面貌也就不期而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法
4.怎样学写小篆
学写小篆,先要识篆.而要识篆,就要有文字学知识,要掌捤八朽,并学会使用有关:具书。“六书”是关于汉字造字结构的蓰本理论。“六IV'一名,最早见尸《周礼》,许愤在《说文解 字叙》中作广解说:“一曰指事,指事荇,视而吋识,察而见义,上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 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三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栺伪,武信是也;四曰形声,形声 荇,以事为名,取馎相成,江河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荇,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口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小篆不是凭空臆造的,更不是把楷仔笔画扭曲构成的,它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的结果,因此写小篆必须依据规范,这就要求学写小篆者必须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
小篆,经常使用的饤两部工旯书。一是后汉许愤著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另一 部是清代段五裁著的《说文解字注》(简称《段注说文》〉。《说文》的篆字较《段注说文》优美,而 《段注说文》的解释比《说文》详细、准确,使用时可以互相参证。
学习《说文解字》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笫二,熟悉说文部首。说文部首与现代汉字的偏旁部 首不同,说文部首凡五百四十文,它是构成篆字的重要部分。第二、善于将现代汉字在《说文解 字》中正确地找出相应的篆字。要知道有许多现代汉字与其相应的篆字是完全不同的,如“朝” 字,右旁是“门”,而篆字中,其右旁是“舟”,完全不同。又如楷书的“春、奉、秦、泰、奏”上半部的写法是一样的,而在小篆中的?11各不相同〔上海名片设计〉,想勹然便会写错。 其次,学书要从临窣幵始。名片设计公司员工临苹碑帖,临锥古人法朽,要先从结构入尹,横平、竖直、点画的 向背、往来仲缩、左右上下的疏密层次都要亦步亦趋,纵然心中不以为然,也不要随怠增损,等 到完全弄明白广再改也不迟,这就叫“入帖”。初学不能急于汫创新.初学一定要通过多看、多写达到精于运笔,熟尸结构。要做到心不厌楮,手不厌熟,勤学不怠,慢慢地就会写出“冲韵”来。
怎样临莩小篆碑帖呢?小篆碑帖比较少,特别是秦代刻石碑帖更少。目前常见的有《泰山 刻石》、《琅琊台刻石》以及《峄山刻石》(峄山刻石早毁,现存是据宋代雄刻本复制的、我就以《泰山刻石》为例,具体谈谈临写小篆的方法。基于上文的了解,您有所感受吧。我们的工作人员会给您耐心,热情,细心,详细的解答您所有的问题。
5.篆书的写法
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
秦统一前由于长期地域割据,“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书写形式很不一致,一字多形现象十分严重。如“羊”就有二十多种写法,给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带来极大不便。
故在统一货币、车轨和度量衡制度的同时,又着力推行“书同行”政策。《说文解字·叙》记“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苍天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可见小篆系由籀文大篆沿革演变而成。
李斯在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而创秦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种书体更趋简化,线条园匀,字呈竖势。
是我国汉字的一大进步,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楷、隶、行、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小篆有的是铸造在铁器上,有的刻在石碣、石碑上,从目前所见的实料看,秦篆一般铸造刻在铁器及度量衡器、符印、货币、诏板上。字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结字端庄,分行布白工整,为小篆的精华和代表。
其传世代表作有《秦山刻石》残部,仅存10字。另有《泰山》、《琅琊台》二石真迹拓片存世,《会稽》、《峄山》后人摹刻本传世,据传上述刻石皆为李斯所书。
泰山记得石也称封泰山碑,秦王政28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泰山而立,丞相李斯所书。石高4尺,四面环刻文字,三面为始皇诏,一面为二世诏,内容主要是“颂秦德”。
字体小篆,原残石现存岱庙。其传世拓本较多,其特点是笔画圆润,挺遒流畅,笔笔如铁线;结体端庄严谨;字形稍长,造型健美;分行布白体势工整,为小篆之代表。
唐李嗣真云:“李斯小篆之精,古今绝妙。秦望诸山及皇帝玉玺,犹夫千均强弩,万石洪钟,岂徒学者之宗匠。
亦是传国之贵宝。” 峄山刻石俗称峄山碑,为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登峄山(山东邹县)所立,传为丞相李斯所书,小篆。
内容前为始皇诏,144字,自“皇帝曰”以下为二世诏,计79字,字略小。二世诏刻于公元前209年。
其石久佚。现所见均为后摹写,虽多失秦篆古厚的笔势,但其笔画清劲,圆转宛通,对研究篆书艺术的演变有重要价值。
秦诏版为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所作,记秦始皇的颁布诏内容。其笔画劲遒,书风随意自由,大小相同,随势生姿;字间行间,时疏时密,虽不齐整,前后成趣。
6.朝字的小篆怎么写
朝字小篆写法如下:朝,cháo,zhāo,朝之义主谓日出地时也。
旦也。从倝、舟声。
——《说文》朝,早也。——《尔雅·释诂》崇朝其雨。
——《诗·鄘风》崇,终也。从旦至食时为终朝。
——《传》(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
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 zhāo)本义:早晨。
(2) 早晨省亲,子、媳向父母、公婆请安。多音字,既可念做zhāo,也可念做cháo。
1. 早晨:~阳。~晖。
~暮。~霞。
~气。~思暮想。
~令夕改。~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朝于斯夕于斯,岁时伏腊祭(袁可立)于斯。”2. 日,天:今~。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