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写人物通讯和消息的
一、消息的写法 人们对“新闻”的理解,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体裁。
狭义的“新闻”通常指消息,是大众传播媒体上常见的一种文字体裁。(一)消息的特点 1、短小精练 消息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要想将消息写得短小精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善于抓问题和分析问题,写稿时主题一定要集中,材料要精选,结构要紧凑,语言要精确、简练。
写好后要精心修改,至少要阅读两遍,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做到精益求精。另外新闻要“一事一报”,这是使新闻短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事一报”顾名思义,就是一条新闻报道一件事。 2、语言生动简洁 消息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人读。
如1998年3月30日《中国小记者报》以《人大代表议国事,小记者采访展风采》为题在一版上刊登了一组小记者采访人大代表的文章和照片,每一篇文章都写得短小精练,语言生动、感人,很受广大小读者的欢迎。 3、“倒金字塔”结构 消息的写作是将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因此人们接触到一篇新闻稿时,只要看上一眼就能知道它主要讲的是什么。
读报时主要是想了解当天或新近国内外发生了什么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牵涉到什么人,结果又是怎样等等。如果不把这些主要内容开门见山地写在新闻的开头,就不大容易促使读者读完这篇新闻。
写消息往往是把事情的高潮或结果放在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地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资递减。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它是消息写作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二)消息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 大家知道,任何精彩的文章,都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头,消息当然也不例外。
消息的开头部分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实中最重要的内容,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新闻学上称之为“导语”。 新闻导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
而有的短消息不分段,其导语便是开头的第一句话。有的消息开头部分的段落很简短,则导语可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段组成,是复合导语。
这时,它的第一段称为导语,第二段或第二段以后的导语段落,称为“次导语”或“准导语”。 有人认为写好导语,是写好新闻的一半。
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导语的写作方法。1、叙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239303237述方式导语的写作 为了使导语精彩醒目,发挥引人入胜的作用,应该根据不同稿件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写法。
多数情况下,新闻导语采取的是叙述即陈述的方式,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归纳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叙述方式导语写法比较容易掌握,运用起来方便,所以,它就成为导语最基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了。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 写导语除了用叙述方式外,还可以采用描写的方式。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
这种导语所描写的形象是客观事实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所以也有人把它叫做“见闻式导语”。这种导语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的感受。
比起叙述的方式的导语来,描写式导语运用时受到的限制要多一些,运用范围不如叙述式导语那样广泛,所以,要想写好描写式导语,就得花一番功夫,要抓往最主要的新闻事实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描写要切合新闻写作的要求。会议新闻报道很少采用这种写法,在现场目击式报道中,导语里进行描写的情况比较为多见。
所以,要以简洁的描写唤起读者的现场实感。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 新闻报道以客观叙事为主,但也不排除在叙事过程中画龙点睛式的说理。
议论式导语往往采用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唤起读者的注意。议论式导语有三种形式: (1)评论式 评论式导语往往在导语中直接点评或评价新闻事实。
评论要少而精,最好是一句话。 (2)引语式 引用要人、权威或群众的话来开篇。
采用引语式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所引的话,本身就是重要新闻;二是借他人之口,来评价、引带新闻事实。在使用引语式导语时应做到:所引的话应精彩、生动、富有新意,能牢牢抓住读者;所引的话要精练,要真实,符合原意,应和报道题目紧密相关。
(3)设问式 设问式导语是以设置疑问开头的导语,吸引读者的注意。 总之,写导语要注意简练,段落要短,导语不能长于四行,愈短愈有力量;导语要能点出文章的主题和思路;要讲求修辞。
千万记住,如果你的第一句话不能打动读者,也没必要写第二句话了。所以修辞极为重要;要灵活掌握导语,不断出新;写好导语要反复阅读,认真修改。
(三)学会恰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然而写进新闻稿件的却往往不光是事实。
2.特写性消息和人物消息怎么写
特写性消息
它是报道重要新闻事件中人物活动片断和事件场景的消息体裁。
特写性消息的特点是运用形象的语言,再现人物活动过程和场景,给人以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受。它重描写,要求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但其描写多用简笔勾勒的白描手法,不事雕琢,而重在传神。
人物消息
人物消息是以人物为主的消息,迅速地反映新闻人物的某种行为或某个侧面。人物消息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选取新鲜、典型的事实材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精神面貌。
人物消息的特点是:篇幅短小,叙事单一,内容、主题集中;时效性强,其内容必须是“现在进行时”或“现在完成时”,要求快速采写、报道;要求以人说事、以事显人。人物消息写作中要注意选准新闻人物,不要贪大求全,不要将人物消息写成人物通讯。
3.描写人物对话的段落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在《多收了三五斗》中,写农民大清早到河埠头后、急切询问米价,同米行先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糙米五块:谷三块。”
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无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他们的耳知朵,美满的希望突地一沉,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十三块吗?” “十五块也道卖过,不要说十三块。” “哪里有跌得这样历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各处的米像潮水一样涌来,隔几天还要跌呢!” “还是不要粜的好。
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激愤的话。 “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吗?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专来”。
这段人物对话,十分生动、传神、精炼。先生们冷笑着说,有气没力地回答,对农民的责问热讽,显得傲慢而有恃无恐,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人物特点形象鲜明。
农民呢,听到米价大跌,“几乎不调信他们的耳朵”,“都呆了”,只好喷出愤激的话。“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
他们询问米价、急不可耐;听到“大跌”消息,吃惊发呆;争议米价,显得焦属急迫切而无可奈何。
4.消息导语的写法有哪几种
9种,叙述式、评论式、提问式、描写式、谈话式、引语式、对话式、对比式、感叹式。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1、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
2、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
3、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4、评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再用具体事实来阐明。
5、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
导语一般情况下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扩展资料:导语的一些写作技巧:1、一语道破法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例如: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3、化静为动法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 “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
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语。
5.怎么写人物通讯
通讯有许许多多名目,如:特写、专访、侧记、札记、巡礼、速写、集纳、散记、记者来信、新闻小故事等等。人物通讯作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新闻载体尤其引人注目。
一、人物通讯的含义和类型
人物通讯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
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教育读者的目的。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当然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种,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 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
第二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 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
第三种,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的普通人。 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趋向。
第四种,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1.传记式
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2.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3.群像式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二、人物通讯的写作
(一)、请谁来当“新闻人物”
选择人物,要注意如下标准:
u 能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面貌;
u 有能构成新闻的较充分的事迹;
u 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u 人物有鲜明的个性,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现人物的常用手法
1.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异点
2.在矛盾冲突中写人
3.借他人之口刻划人
4.借景写人
6.人物通讯怎么写
要写好人物通讯,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
(1)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就事论事,而应“见物、见人、见思想”。使之写得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2) 抓细节,抓特点。人们对一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因为细节往往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
(3)写先进人物要处理好的两个关系:一是先进人物和党的领导的关系。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思想哺育,是我们时代先进人物成长的根本条件。二是先进人物与广大群众的关系,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是先进人物成长的深厚基础。
扩展资料: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当然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种,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 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
第二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 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
第三种,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第四种,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1.传记式
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2.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
3.群像式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物通讯
7.怎样写人物通讯
怎样写人物通讯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涌现了一大批英雄人物,这需要我们很好地进行报道。而人物通讯是一种常见的新闻载体,它以塑造人物为主要目的。因此说它是报道这些英雄的最好文体。那么,该怎样写人物通讯呢?愚以为,写人物通讯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有现实针对性
写作对象的选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体现时代精神,二是对人们有激励和鼓舞作用。也就是说,选择的采写对象如果与当下先进性的时代要求不相吻合或相差甚远,则不能让广大受众产生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共鸣,也就难以收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先进的思想教育人的社会效果。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集中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
二是事迹可信度要高
英雄人物和模范人物在人物通讯题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而,这类人物的写作具有代表性。长期以来,“为社会树立榜样”是这类题材写作的“经典性”法则,也是人物表现成功与否的根本价值尺度。然而,这一“榜样法则”在人物通讯的报道实践中带来的一些问题却不得不令我们深思:它很容易导致新闻人物表现的真实性产生偏差,使报道的可信度下降,从而弱化甚至消解所期望的报道效果。带有普遍性特征的偏差在于:先验地以某种绝对化、纯粹化、理想化的标准,预制一种理想榜样模式,然后用这种模式来“套”现实中的人物,相当程度上是以简单化的宣传价值取代审美价值,从而给人物通讯的写作带来失真的弊端。为此,我们只有深入一线、深入实际进行采访才能挖掘出真实、可感的“血肉”来。
三是故事情节要生动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这里虽然讲的是作诗的经验,但如果把它引用到新闻报道上也是十分妥贴的:这里的“言”可以指新闻报道的文体;“情”就是新闻人物的情感,或称作者诉诸文本而传达出来的情感;“人”就是受众。通讯往往特别强调事件对受众个人的人性化、个人化的情感诱惑力。
四是报道人情味要浓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院终身教授梅尔文?门彻在谈到新闻写作的艺术和人情味时说过:记者的文章是写给读者看,念给听众听的。他们知道,如果他们的报道不清楚,无趣,写得不好,那么他们的读者、观众和听众就会转而选择其他的报道。为了吸引、取悦易变的受众者,记者开发出许多讲故事的方法、技巧和策略,这些方法能使报道生动、吸引人。为了确保报道被人们阅读,新闻记者必须以一种呈现个人亲历的戏剧性事件的手法进行报道。新闻记者做到这一点的方法之一是:使用人们常用的词汇讲述故事。记者通过寻找到与事件有关的人,使新闻人格化和戏剧化。人情味是新闻的要素之一。就像一本小说那样,小说里到处都是人的故事,新闻故事也是通过人的故事传递信息。如果人物故事构思得巧妙,可以在叙述中转换话题,而读者很可能毫无知觉地被故事中的人物牵着鼻子走。此外,高情感的场景描写,而不是低情感的事实堆砌,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新闻故事所必需的。
五是要有典型的事例
任长霞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破案神速,犯罪分子闻风丧胆;人民战士杨利伟驾驭“神舟”遨游宇宙,圆国人的太空梦;白衣天使叶欣,面对非典的肆虐,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始终战斗在抗击的第一线,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这次抗震救灾的英雄人物极多,有教师,有干部,有解放军,有武警战士和公安战士等等……先进人物的事迹总是让人感动,给人激励,给人启迪。只要你能走近你熟悉、喜欢的先进人物,或实地采访,或查阅收集资料,那么,人物通讯报道就一定能写成功。
8.怎样练习写人物对话
个性对话法 l 创新趣说 对话,就是出文章的中人物的讲话。
个性对话法,就是描述文章的有个性的人物的对话,从而创新。 用典型化的人物对话,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写出新颖有趣的文章。
个性化的人物对话的语言描写,是指作文中对人物说话的内容、语气、声调等进行文字描写,人物对话是语言描写的一种方式。古人说“言为心声”,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
因此,人物对话应该反映人物的真实感情,表现人物的特点,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关于人物对话的精彩描写,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语言运用的技巧和方法。 (1)对话可以表现人物 的特点。
各种人说话不一样呀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在《桌米》一文中,写农民大清早到河埠头后、急切询问米价,同米行先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无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他们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地一沉,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十三块吗?” “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
“哪里有跌得这样历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各处的米像潮水一样涌来,隔几天还要跌呢!” “还是不要粜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激愤的话。
“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吗?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 这段人物对话,十分生动、传神、精炼。
先生们冷笑着说,有气没力地回答,对农民的责问热讽,显得傲慢而有恃无恐,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人物特点形象鲜明。农民呢,听到米价大跌,“几乎不调信他们的耳朵”,“都呆了”,只好喷出愤激的话。
“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他们询问米价、急不可耐;听到“大跌”消息,吃惊发呆;争议米价,显得焦急迫切而无可奈何。
(2)对话可以表现人物的神态和身份。 在《田忌赛马》一文中,作者在第一次赛过和第二次赛前,生动地描写了孙膑、田忌、齐威王三人的对话,十分精彩而又耐人寻味,作者这样写道: 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对话还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呢 孙膑还没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几匹马?” 孙膑摇摇头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没信心他说:“那不是照样输!” 孙膑胸有成竹他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齐威 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走过来,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次!” 齐威王轻蔑他说:“那就来吧!” 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 原来如此,以前我可不会描写对话呢 这一段人物对话,生动地描绘了人物的神态。
田忌听了孙膑的分析,还没听完,就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当听到孙膑有办法让他取胜时,十分“疑惑地看孙膑”,当听孙膑说不用换马时,还是“没信心”;当听到“孙膑胸有威竹地说”能赢时,才同意再赛一次。再看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自己的马”时,看见田忌和孙膜走过来便“讥讽”田忌;当他听田忌说不服气,还要再赛,便“轻蔑”地说,“那就来吧”这里的人物对话,由于作者生动地描写出了人物对话时的神态,不仅增加了语言的感情色彩,而且对突出中心也有很大作用。
这样描写,使我们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样一来,就把任务的身份和神态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从以上两个人物对话描写的范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对话描写是写好人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描写人物对话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对话的主要内容,注意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在提示语里,尽可能地写出人物讲话时的神态变化,以使人物的对话显得更加情真意切。 描写人物的对话,必须根据文章的内容,故事情节的发展,来选择提示语的写法,有时候提示语在前面,有时候提示语可以放在中间,有时候提示语也可以在后面。
这样安排提示语,可以使语言形式富有变化,错落有致:当二个人讲,另一个人紧接着说明,或者是两个人的直接对话时,或者是三五个人七嘴舌地议论纷纷时,也可以不用提示语,只要读者能看明白就行。这样写,可以使人物的对话更简练。
一般地说,当一个人说一段较长的话需要思考停顿时,我们常常把提示语放在人物语言的中间;在两人对话,承接比较紧密时,提示语就可以省略。 你明白了吗 描写人物的对话,除前面所讲的表现人物的特点,要写出人物的神态,符合人物的身份之外,还要有利于刻划人物的的性格,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还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社会地位、职业特点及文化程度等,只要我们下功夫学习,不断练习,就能写出生动具体的人物对话来。
l 创新法则 1、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描写好人物对话十分必要。 2、描写对话要符合人物身份。
3、个性的对话要有生动有趣的细节描述。 4、要在叙述事例中描写个性的人物对话。
5、对话时要结合着描述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变化。 。
9.怎样写人物作文的最新相关信息
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1.肖像描写 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肖像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例文 的确,玛格丽特可真是个绝色女子 她身材颀长苗条稍许过了点分,可她有一种非凡的才能,只要在穿着上稍稍花些功夫,就把这种造化的疏忽给掩饰过去了.她披着长可及地的开司米大披肩,两边露出绸子长裙的宽阔的镶边,她那紧贴在胸前藏手用的厚厚的暖手笼四周的褶裥都做得十分精巧,因此无论用什么挑剔的眼光来看,线条都是无可指摘的. 她的头样很美,是一件绝妙的珍品,它长得小巧玲珑,就像缪塞所说的那样,好像是经她母亲精心摩挲才成为这个模样的. 在一张流露着难以描绘其风韵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乌黑的大眼睛,上面两道弯弯细长的眉毛,纯净得犹如人工画就的一般,眼睛上盖着浓密的睫毛,当眼帘低垂时,给玫瑰色的脸颊投去一抹淡淡的阴影;俏皮的小鼻子细巧而挺秀,鼻翼微鼓,像是对情欲生活的强烈渴望;一张端正的小嘴轮廓分明,柔唇微启,露出一口洁白如奶的牙齿;皮肤颜色就像未经人手触摸过的蜜桃上的绒衣:这些就是这张美丽的脸蛋给你的大致印象. 黑玉色的头发,不知是天然的还是梳理成的,像波浪一样地卷曲着,在额前分梳成两大绺,一直拖到脑后,露出两个耳垂,耳垂上闪烁着两颗各值四五千法郎的钻石耳环. 点评 就像描写罗敷之美一样,写茶花女玛格丽特的美丽肖像极尽优美的词句,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利用细腻的笔触,直接地间接地去描摹,而且稍稍暗示了她卖笑的生活地位. 2.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写出“这一个”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容.语言描写宜简洁得体,不可拖沓散漫,有悖人物身份. 语言描写主要表现为对话描写. 例文 “瞧,又一个,‘我准备得不好’;一个个背得滚瓜烂熟的,还‘请大家原谅’.” 这说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头号“活宝”孔兵杰.孔兵杰这个人,高高瘦瘦,五官虽不很和谐,却平添了几分风趣.这会儿,他坐在演讲台上准备上场,口里却为其他选手彬彬有礼的开场白而大发牢骚. “喂,老孔,该你上了,怎么样?” “别问,看着吧!”说完,他甩着细胳膊腿就上台了. 东北方向90度一个鞠躬,东南方向90度一个鞠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准备得相当充分.我演讲的题目是……” 干净,利落!台下一片掌声. 这就是孔兵杰.他追求的可不仅仅是与众不同. 结果怎样?硬碰硬——第一!他说准备得充分,就是准备得充分! 3.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这里所说的行动,不是人物的一切行动,而是最有意义、最能显示人物性格,或者能推动情节发展的那些行动,包括人物的习惯性动作和下意识举止在内.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在“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中去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念、情感特性、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等,使读者透过人物的“所作所为”作出相应、相似、相关而不相悖的判断. 例文 当她拿叉子的时候,她发抖得那么厉害,那叉子竟掉了下来.她饿到了这地步,她的头竟像老人一般颤巍巍的.结果她只好用手指头拿菜吃.当她把一块马铃薯塞在嘴里的时候,她忽然哽咽地哭起来.两行粗大的眼泪从两腮上流下来,直流在面包上.她始终只管吃,拼命地吞着那湿透了眼泪的面包,同时她喘得很厉害,她的下巴还抽动着.顾奢迫使她喝酒,好教她不至于噎着;然而那酒杯碰着她的牙齿却发出的的得得的声音. 4.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如果说人物的肖像、言语、行动的描写侧重于展示人物形象的外部风貌,让读者透过这些描写窥见或感受人物内心的活动,那么,心理描写则直接披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它们的互相结合,就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完整、丰满而且深刻,因而也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心理刻画时,要注意捕捉人物内心的变化,尤其是那些一闪即逝的心灵波动.在描述心理变化轨迹时,要做到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例文 现在,她孤单单地只身独坐,弟妹们也不在身边,她思潮起伏,默默地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