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法落款写的岁次是什么意思
表示书写于某年的意思。
准确地说是写完该作品时的时间(年),习惯地称法。‘岁次年春’符合落款要求,可以在春前面加“具体的季节”,如仲春、季春。提醒一下,现在已经是辛卯年仲夏了。
岁是年的意思,次是指次序。天干地支合二为年号(如甲子年、乙丑年。.),60年为一轮回,所以有序。如:岁次乙丑,即今年是乙丑年的意思。
扩展资料:
岁次也叫年次,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我国生肖邮票的正式名称,是干支年,如猴年是“庚申年”“壬申年”“甲申年”等等。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生肖邮票,龙年邮票上写的是“岁次庚辰”。写“岁次”,是中国传统的表示年份的用语。
如1894年,书面纪年文字,就应写“清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在文章用语中,也可以写“岁在”。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开头就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开头就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再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开头就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就是指的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当然,当时如果是碑文、表章、文书的后缀纪年,就应写:“宋元丰五年岁次壬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岁次
2.书法中的落款“岁在”是什么意思
岁在就是表明作品创作的时间,岁是时间的意思,在是介词。“岁在”通常用于表述事件所在年份,也可以用岁次,意思是一样的。
如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开头就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岁在”是说兰亭集会发生的时间是在“癸丑年”。
时间的落款有很多种,可以用岁在,可以用岁次,也可以省略,直接用干支纪年、月份等组成落款,表示作品写作的时间,如己亥年孟春上浣等,可以灵活使用。
扩展资料:
题款的时间写法:
年份的别称
年份的别称是用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和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先后顺序搭配组成的,即“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60年才轮到一个“甲子年”,如2002年是壬午年,2003年就是癸未年,2004年就是甲申年,以此类推。
季节的别称
1、春有初春、早春、阳春、芳春、暮春等;
2、夏有暮夏、初夏、中夏、夏暮、九夏、盛夏等;
3、秋有初秋、金秋、三秋、暮秋、中秋等;
4、冬有初冬、暮冬、九冬、暮冬、中冬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岁在
3.书法落款,岁次怎么讲,如落款‘岁次辛卯年春’是否妥当
常用的落款方法 款,又称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
唐以前作家多不题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来非常麻烦,也成了许多假作品,就以书圣王右军之许多作品都使人怀疑。 款,除了字体、字形之变化外,可分“单款”与“双款”两类,兹分述如下: 落款的分类 (一)单 款 亦称(下款),是作者自题款。
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一示对作品负责。 1、短款 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2、一字款 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 3、二字款 只签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则书姓名。
4、叁字款 大多书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书”字。 5、四字款 多为姓名叁字再加“书”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则多用干支。
6、五字款 五字多叁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书”。 7、六字款 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两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8、七字款 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叁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书”字。 9、长款 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品均衡,叁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
10、加作者斋轩号者 11、加作者地名者 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吴仓石”。 12、加作者字或别号者 加字者如:清,吴昌硕,原名俊卿,原字仓石,常用“仓石吴俊卿”。
别号众多。 13、加作者官名者 古人在题款时亦会加上官衔,以唐人写碑最为常见,如: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 敕书”。
(二)双 款 亦就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官衔,敬词等文字。 1、受者名号 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 2、受者官衔 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今人对教师称“老师”、“校长”、“教授”等。
3、受者称谓 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姻伯”、“姻丈”。 4、敬词 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
书法作品中常用落款用词 长辈: 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平辈(或小一辈): 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 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 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 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 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上款客套语或敬词 ------------------------------------------------------------------------------ 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 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法鉴,博鉴,尊鉴,肠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讲正,察正,请正,两正,就正,即正,指正,指 ,鉴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属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下款客套语或敬词 ------------------------------------------------------------------------------ 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绘画题款用: 敬 ,敬赠,特赠,画祝,写祝,写奉,顿首,题,,并题,戏题,题识,题句,敬识,记,题记,谨记,并题,跋,题跋,拜观,录,并录,赞,自赞,题赞,自嘲,手笔,随笔,戏墨,漫涂,率题,画,写,谨写,敬写,仿 篆刻边款用: 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书法作品的布局 一幅书法作品大都包括正文、题款和印章三个方面的内容。 正文是要写的主要内容,是作品的主体。
文章诗词,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都可作为书法作品的内容。 题款是正文之外的说明性文字。
包括象正文题目,出外,书写的时间、地点,书写者的姓名、字号、斋号,所赠对象的称呼、姓名等等。这些内容并不是每幅作品都要全写上。
题款内容的多少要视作品的具体需要而定。题款的内容有的写在正文前面,叫上款;有的写在正文后面,叫下款。
象所赠对象的姓名,称呼这样的内容应该写在正文的前面,以表尊敬。 书法作品中所盖的印章,从内容来分,有名号章和闲章。
从所盖的位置来看,有迎首章和押脚章。盖在作品上首的叫迎首章,盖在正文和下款之后的叫押脚章。
印章在书法作品中主要起点缀作用,所以一幅作品的印章也不能过多,一般是一至三方为宜。 正文、题款、印章是一幅作品的三大有机构成部分。
在创作时,必须统筹安排,使三者构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
4.64岁书法落款怎样写
如果是指落款中时间部分的话,2015年是农历乙未年,可以落款乙未,或再加上月令,就是年加上月有4个字。月令可参考如下: 一月:正月,孟陬,春王,陬月,孟春,肇春,端春,早春,初春,上春,初月,三正,十三月,新正,华岁,肇岁,月正,太
书法,落款
如果是指落款中时间部分的话,2015年是农历乙未年,可以落款乙未,或再加上月令,就是年加上月有4个字。月令可参考如下: 一月:正月,孟陬,春王,陬月,孟春,肇春,端春,早春,初春,上春,初月,三正,十三月,新正,华岁,肇岁,月正,太
5.初学书法写多大的字
写字大小很重要吗?对初学来说很重要。
即便是入门之后,也别写太多大字。 1、之所以不要多写大字,是因为大字运用的主要是肩膀和手臂——的肌肉。
而我们认为点画的质量主要依靠腕部经筋的弹性生成。长久使用肩臂动作写字,会形成匀速运笔的毛病。
腕部弹性所导致的急起、急停动作会慢慢模糊掉。那么久而久之,点画质量会下降。
我们现在展览看到的大多是大字,所以误认为学书法就是写大字,刚上来就要写一平尺见方的字。这是因为,很多老师认为初学尤其是儿童的肌肉系统尚不稳定,因此无法掌握小字的精细运笔动作。
写大字容易见到成效,老师和家长都高兴,至于孩子高兴不高兴估计没人在意。 2、其实古人很少写大字(顺便注解一下,我所认为的古人,就是清朝以前出生的人),经典作品没几个是大字写成的。
最早的甲骨文大概跟红豆差不多大,我这样的近视眼,半米之外都看不清楚。汉代日常的字比甲骨文大不了多少,一般一公分以内。
唐代的字比较大了,估计有三公分左右,最大的有五公分左右了,跟我们的银行卡差不多大。也就是说,古典时期书法大字的概念,就是五公分见方的字。
3、那么我们练习的时候写多大的字?答案是:越小越好。但这个答案显然有点不切实际,因为——当前纸和笔的质量不足以支持我们写小字。
我们也就是写得比原作大一倍左右就成,最多大两倍。如果再放大,就不是临摹是创作了。
既然古典书法一般是二到五厘米见方,那么我们一般把字控制在十公分以内的格子里面。尽量缩小临作与原作的大小差异,因为这涉及到动作的分解和还原。
关于这个问题,书友老许写了一篇文字非常精彩,将会刊登在《古典书法》电子杂志第二期。是为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