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赏字的草书写法
如图所示是“赏”的草书写法。
赏拼 音 shǎng 部 首 贝 笔 画 12释义:1.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财物:~金。~赐。
奖~。~罚分明。
2.因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阅。~析。
~花。~月。
欣~。鉴~。
~心悦目。3.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识。
赞~。4.敬辞:~脸。
~光。5.姓。
6.古同“尚”,尊重。组词:1、赏罚 造句:单位体制所生产出来的封闭狭小的空间环境实质上是一个熟人社会或社区网络,这种空间结构具有潜在的监控与赏罚功能,从而防止了“搭便车者”的产生。
解释:奖赏有功的人,处罚有过失的人:~严明。2、观赏植物 造句:大猪草株型高大,开出几束小白花,花序大如雨伞,正是它的花序让它成为一些观赏植物园的展示植物,包括纽约州罗切斯特市的一所观赏植物园。
解释:专门培植来供观赏的植物,多是灌木或草本植物,一般都有美丽的花或形态比较奇异。3、赞赏 造句:他说,“如果我们自己出钱,而不是把这一堆账留给那些在朝鲜战场上的小伙子们,等他们回来后再自己买单的话,我想他们会更加赞赏。”
解释:赞美赏识。4、赏赐 造句:在圣经上,神警告那些不信主的人,说,“神,就以忿怒、恼恨报应他们(只顾自己的人)。
但这句话对信主的基督徒来说,意思是丧失永恒的赏赐。”解释:(1)旧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把财物送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
(2)指赏赐的财物。5、赏光 造句:今天是我校2010-2011学年,中七级毕业典礼的大日子;我谨代表李城璧中学师生上下,感谢各位嘉宾、各位家长赏光莅临今天的典礼。
解释:旧时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6、欣赏 造句:但是,在真正的科学精神中,我们欣赏这种竞争,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我们不努力,在下一批令人兴奋的发现中,我们就会错过下一颗宝贵的行星。
解释:(1)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他站在窗前,~雪景。(2)认为好;喜欢:他很~这个建筑的独特风格。
7、观赏鱼 造句:她在玻璃缸内部加上了有机气泡,造成玻璃缸向外突起,不仅使得缸内观赏鱼的生活空间加大,并且也让这种水族缸更具观赏性。解释:形状奇异,颜色美丽,可供观赏的鱼,如金鱼和热带产的许多小鱼。
8、犒赏 造句:许多人刚从健身房出来会吃得更多,而且是像炸面包圈这样的垃圾食品。这或许是因为锻炼让我们感觉饥饿,也可能是我们想要犒赏自己。
解释:(kaòshǎng)犒劳赏赐。9、奖赏 造句:在一个最近的项目中,我们大约每周从一张表格中读取一次生产数据,并且我们在没有付出多少努力的情况下得到了300到500个场景的奖赏。
解释:对有功的或在竞赛中获胜的集体或个人给予奖励。10、赏识 造句:一个好的老板知道如何适时的对自己的员工表示赏识,所以,当你自己完成了一个大的目标,或者很好的完成了耨个特定的工作之后,不要吝啬对自己的奖赏。
解释: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11、观赏 造句:每间小屋都高企在苍穹下,可以远眺吕勒奥河的风景,在冬天可以观赏极光,而在夏季每天24个小时里都可以看见树林里野生动物的踪影。
解释:观看欣赏:~植物|我们~了几位名演员的表演。12、激赏 造句:致力于创造富有挑战、景色优美且乐趣十足的球场,史密特科里旨在创造出能够激发人们对土地和该项运动之激赏的独特高尔夫体验。
解释:极其赞赏。13、鉴赏 造句:难怪活跃的学生会在社交网站“Facebook”上建立了“莱斯特大学图书馆厕所鉴赏社团”,互相赞赏和抒发“厕所之美”。
解释: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14、赏玩 造句:也有人认为,这说明富人宁愿用钱来买可以赏玩的实物,也不愿眼睁睁看着银子在金融市场和对冲基金里打水漂。
解释:欣赏玩味(景物、艺术品等)。
2.如何欣赏草书
这有一文:如何欣赏草书 一、在轻重缓急的笔法中欣赏和谐美 笔法是书法的基本要素,是用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创造的,中国毛笔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够写出千变万化的、富于质感的点线,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书法世界,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和无穷的想象空间。
一是互相对应、和谐统一的笔法,构成草书的基础美。草书将相互对立、各不相同的用笔方法揉合在一起,以充分地表现出和谐统一的效果,这是草书美的基础。
其中,提按是最基本的笔法,按是笔毫下压,力注毫端,给人以沉着稳重之感。提则将笔上提,笔轻轻摩擦于纸,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
“提”与“按”在运笔中交互使用,方能形成妙趣。草书应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中锋取其浑劲,侧锋取其妙美,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耀精神。
这种笔锋的结合运用,形成了矛盾的统一。草书用笔圆转,内含筋骨,折笔要方圆交替自然,忌臃肿。
转折笔法以圆笔为主,显飞动流杨,通过暗按、驻留等手法,掺以方意,使转折抑扬顿挫,方圆兼备,可以使作品变化无穷。二是开朗流畅、疾徐交替的运笔,形成草书的动态美。
行笔流畅自然是草书的最基本要求,行笔的速度决定线条的节奏感。草书的疾是指笔势较速如脱缰骏马,气势宏大,但要求疾而不滑。
“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劲疾;不能迅速,翻效迟重。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
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2)。
草书的徐是将迅疾的行笔之势舒缓下来,在运笔中体会行笔细致微妙的动作,运用疏密横斜之态,体现草书在动态中的美感。笔力凝重时入木三分不滞痴,笔力轻细处贵能不轻忽飘浮。
该虚处且虚,该实处则实。实处大巧若拙,朴厚而含蓄,虚处若即若离,妙趣横生。
还应能擒能纵,能放能收。铺展时,线条圆健浑厚,敛束时,如柳条银丝,柔中有刚。
二、在对立统一的结体中欣赏平衡美 草书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居动以治静”(3)。而草书“居动以治静”的因素很多,结体便是其重要因素之一,而草书的结体又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一是在不平衡中看到美。草书的美“不贵平正安稳”,而在动态中寻求平衡,寻求美。
所谓动态平衡,就是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形成动态的整体,如对称、呼应等。结体时,不求四平八稳,只求开合均衡。
主笔表现力的方向,副笔表现个中小趣。表现力时追求刚健,表现趣时,追求韵味,在不平衡中追求美的感受。
二是在动态变化中体验美。动感是草书最显著的表现形式。
“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余裕;结字峻秀,类于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4)草书讲动势,动之至极为险,草书的奇险,为结体之最高境界。
它要求结字俯仰得宜,左右相揖,顾盼有情,均衡有度。同时,设险又能破险,才能“化险为夷”。
所谓“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正是独具匠心的险与平的辩证统一,是草书中动感的表现形式。三是在疏密开合中感受美。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白手法,是谋篇布局的最高境界。这一手法,不仅可以造成字势的千姿百态,又可以构成章法上虚实相生的美妙节奏。
它采用夸张的方式,在疏处有萧散开放之感,如入宽广辽阔的草原,具有抒情豪爽之意,密处严谨紧凑,令人有端庄严肃之感,让人处事严谨。总之,密而不翳,疏而不凋,疏密适宜,才能是草书更加美。
三、在计白当黑的章法中欣赏整体美 计白当黑是章法的基本要求,它运用草书的点线、结字、行气等等完美统一的要求,给人以整体感受,或端庄肃穆,或纵横恣肆,或清逸俊雅,或茂密豪雄。草书的不同格调、不同风格,正是通过章法的多样性体现出来,给人以丰富多样的美的感受。
一是空间布局的呼应美。草书的章法须要有通篇的考虑,积字成行,积行成篇,追求字与字、行与行的错落变化,相互烘托映衬,犹如音乐之和声,复杂而又和谐,变化而又统一,形成相互顾盼、前后呼应的格局,这是草书美的特色之一。
一方面,要求变、求异、求动,在字与字、行与行上,要参差不齐、错落有致、前后呼应,左右映带。另一方面,参差多变又必须统一于通幅的贯气,即笔笔相生,字字相生,气脉相通,前呼后应。
总之,要参差而均衡,变化而统一,对比而调和,承上而启下,,左顾而右盼,曲中见直,达到笔笔有神、字字有韵、行行有气、布局奇稳、墨趣横生的效果。二是墨分五色的层次美。
“计白当黑,知白守黑”是调动黑与白一同来创造美,墨分五色,是调动墨色的不同层次来完成书法美的创造。特别在草书中,墨色运用得好,会为整幅作品增添许多妙趣。
“学者从有笔墨处求法度,从无笔墨处求神理;更从无笔墨处参法度,从有笔墨处参神理。”(5)墨有浓艳丰腴、淡逸清虚之别,干湿浓淡,笔墨交辉,变化多端,则更增添草书的节奏感,使其更富于墨趣。
“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出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6)欣赏草书是主客观相结合的过程,同样的作品,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可以理解的。
3.如何欣赏草书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1、力量感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
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
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
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
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
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立体感是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
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
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
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二)书法的空间结构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1、单字的结体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
这样,才能在乎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2、整行的行气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
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
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
3、整体的布局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咸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参差错落,变化多姿。
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三)书法的神采意味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
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二、书法欣赏的方法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
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又使书法欣赏在方法上表现出独特性。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书法欣赏时,应首先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进而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局部欣赏完毕后,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首次观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
注意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是否协调一致,作品何处精采、何处尚有不足,从宏观和微观充分地进行赏析。2、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
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采用“移动视线”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
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3、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
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应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再由与书法形象相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
4.怎样欣赏草书或草书作品的优劣
如今很多人都喜欢欣赏书法,而且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就教你如何欣赏草书,希望可以让您对草书有更深刻的了解。
书法是极具个性化的艺术,几千年来备受人们的喜爱,它在中国人的心中犹似音乐在西方人的心中一样,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地位。因为它极具个性化,让人难以捉摸,所以历来就有如何欣赏的问题。
唐孙过庭曾感慨万千地说:“吾尝尽思作书,谓为甚合,时称识者,辙以引示: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有误失,翻被嗟赏。”竟然会有好的看成坏的,坏的看成好的。
尽管历代对书法欣赏问题论述甚多,但往往用语简赅,词藻华丽、骈文玄奥,读后使人徒感高深,难以理解。所以,直至今日,书法欣赏依然是书法爱好者和学习者所共同注目和感兴趣的问题。
“金陵八家”之一的龚贤也说:“作画难而识画更难,天下之作画者多矣,而识画者几人哉?”作为形象艺术的绘画的鉴赏尚且如此之难,那么,属于抽象艺术的书法作品识之就更难了。为此,有必要谈谈草书艺术的欣赏问题。
书法欣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因为要从一根根线条和空间布白中理解书法家的思维,情感,技艺,品性,修养是不容易的。
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得出公正和确当的评价。但是由于欣赏者的修养不同;品性不同;志趣爱好不同,对艺术理解的角度不同;以及审美力的高低,包括时代的隔阂,无端的偏见等;都可以使欣赏的主观看法与作品的客观实际不十分符合。
即使以论书十分精辟而著称的米芾,在评唐朝颜真卿的书法时也说:“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贬得更甚时说:“颜柳挑剔,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也。”
此处所谓的古法,是以魏晋、二王的法式为坐标。对颜真卿的“变法出新意”之举,自然是不满意的,这是审美观不同所带来的偏见。
明朝沈度被永乐帝朱棣称为“我朝王羲之”,蒙受恩宠。比为右军,其实际相去甚远,自是溢美,永乐帝有篡位之嫌,犹恐文人谤已,所以有此笼络文人之言,以示朝出圣贤,巧妙地标榜太平盛世。
这种有意拔高的评赏,是有其政治目的的,所以也是不会公正的。清末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一书,影响很大,有“尊碑卑唐”之论,乃是为提倡碑学而作出的偏激之词。
南北朝碑固然有其非凡的价值,唐楷又何可轻薄,尽可以互为补充,殊途同归。任何艺术都有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存在,完全不必抑此扬彼,故作贬褒。
以上仅是举例,说明品评书法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和统一的标准。推而广之,在书法欣赏中更不能随心所欲,妄加论断。
当今碑学,帖学时有争论,其实,帖学极尽幽远绰约之美,如清风、如彩霞、如幽篁,如碧溪,可得春风荡漾,沁人心肺之乐;碑学极尽雄健旷达之美,如崇山,如原野,如林海,如长江。高山大川有雄旷之美,小桥流水得幽静之雅,阳刚是美,阴柔也是美;这是渊源流泽、地理环境、风俗习性、审美情趣等因素所形成的。
世界上缺少那一种美都不行,没有阴柔就无所谓阳刚,没有阳刚也无所谓阴柔,这就叫相辅相成。当然,爱好可以不同,但品评应该公正。
欣赏书法实际上是欣赏者的心理与书法家的作品在进行交流,是二者间的一次心灵的撞击和合作。这种交合沟通绝非易事,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书法家的作品要技巧纯熟,意图明朗。欣赏者对书法艺术要有一定的理解和实践能力,要了解历代书法名家、流派及其代表作;要懂一点笔墨技巧,有一点历史知识,包括多看多写这两方面,不然对书法艺术的内在秘奥是难以洞察的。
那么,怎么才能具体理解和欣赏富于变化,具有生命力的书法艺术呢?简言之,可以从“形质”和“性情”人手。 书法作品是书家手中的笔在纸上运动时的真实记录,任何细微变化都一览无遗地袒露在纸上,成为通常所称的墨迹或笔迹。
在墨迹中色含着两种因素,一种是“形质”,一种是“性情”。形质是指点画的外形和内质,字的构成,它包括线条、重心、笔势三要素。
同时,书法作品又体现作者之精神、气质,故其面貌因人、因时而异,这种艺术个性的流露谓之性情,它包括气韵,风格,墨趣之要素。性情则人各有别,千变万化。
欣赏书法若能抓住“形质”和“性情”这两点,那就是抓住了核心问题。 形质完备即是点画的外形和内质都符合笔法和字形结构的原理,即成有法之书。
具此基础,才有可能使性情得到充分的表达。因为,性情是书法家内心的独白,其中包含作者的气质、禀赋、个性、修养、学问、识见、品德以及情绪的变化等,不是单靠功力所能达到的。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刘熙载《艺概》)。当形质和性情达到和谐统一时,作品才具有个性风格,方有艺术性可言。
当然,形质和性情是相互渗透和促进的,众人临同一本帖而面目各异,即是不自觉地渗入了自己的性情。而优秀的书家必须有意识地将深邃的情感融化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从而形成具有艺术个性之风格。
欣赏书法实质也是学习,欣赏时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力口深了,从而也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所以说,要提高创作能力,必须提高欣赏能力,反之,自己的艺术水平上升了,那么欣赏和实践能力也就能交替上升。
所以,书。
5.胜字的草书怎么写
一、胜的草书写法:
二、胜的释义:
1、胜利(跟“负、败”相对):打~仗。取~。
2、打败(别人):以少~多。战~敌人。
3、比另一个优越(后面常带“于、过”等):事实~于雄辩。实际行动~过空洞的言辞。
三、组词:
取胜、争胜、遗胜、寻胜、告胜
胜瓜、胜却、百胜、华胜、力胜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三、相关组词:
1、忌胜[jì shèng]
犹忌前。
2、胜因[shèng yīn]
佛教语。善因。
3、豪胜[háo shèng]
杰出、卓越的人。
4、追胜[zhuī shèng]
寻胜,游赏名胜。
5、较胜[jiào shèng]
明白、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