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家好后面加什么符号两种冒号都怎么用
大家好后面一般加感叹号:【大家好!】。
冒号是行文中常用标点符号之一,①英文半角作“:”;②英文全角作“:”;③中文全角作“:”;④中文半角作“:”。
通常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在数学语言中:①表示两者的比值关系,如1:2,x:y,f(x):g(y);②表示两并量的双点积,如ab:cd=(a·c)(b·d)。
❶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如:“同志们:现在我们开会了。”在书信、公文中常常出现。有人时常忽略称呼语后边的这个冒号,容易将它写为逗号。
❷用在“说”、“想” 、“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
详见如下链接:
冒号
2.冒号怎么打出来
冒号的符号是:,输入的方式:
方法一:
1、使用搜狗输入法,找到状态栏,然后右击;
2、在状态栏中找到表情&符号,然后符号大全,点击打开;
3、在搜索框中输入“冒号”,然后就可以在结果中找到“:”号,使用时左键单击即可。
方法二:
1、右击搜狗输入法状态栏,找到软键盘——标点符号;
2、单击点开特殊符号,从弹出来的软键盘中找到“:”号,使用时左键单击即可。
方法三:在键盘上长按Shift,然后单击上方是:,下方是;的键,就可以输入冒号“:”。
3.冒号引号在最后一格该怎么写
写在格子外面,按照中文的习惯这些标点不出现在行首。写作文时一行字的最后一格是冒号和左引号(用“表示)时,不可以拿到下一行开头。
标点符号的位置:
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2、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3、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
4、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扩展资料:
冒号和引号的使用规定
一、冒号
1、冒号的形式为“:”。
2、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同志们,朋友们:开会了。
3、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4、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5、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例如: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6、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例如: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二、引号
1、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2、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
例如:
(1)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况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3)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3、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
4、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
例如:
(1)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2)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5、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先用双引号“ ”,内部如需再引用,再用单引号‘ ’,若再需引用,使用双引号“ ”,以此类推。直排仍保持双引号在外,改用『』和「」。
中华民国教育部:先用单引号「」,内部如需要引用,再用双引号『』。而双引号内部又需要引用,则再用单引号,如此类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标点符号
4.冒号
冒号 [:] 1、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 2、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1) 运用冒号时要注意其提示范围。冒号提示的内容的末尾用句号。如果一个句号前的内容不全是冒号提示的,则这个冒号用得不正确。例如: 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 看不到敌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走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句中冒号只提示到了"歧途",不包括后边,所以用错了。应把"歧途"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2) 没有特别提示的必要就不要用冒号。如: 他表示:一定要来参加会议。(冒号应该删去) 比赛的结果出人预料:老年队竟打败了青年队。 (冒号应该改为逗号) (3) 在句子内部,不能用冒号。如: 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 (句中不能用冒号,应删去。) (4) “某某说”、“某某想”等后边常用冒号。 但有时不想强调提示语,或不直接引述别人的话,则不用冒号而用逗号。如果“某某说”是在所有引文的后边,“说”后用句号。 冒号的由来 (选自林穗芳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我国古代句读符号中无冒号。现行标点符号中的冒号,形式和用法是从西方引进的,而名称是使用表意词,具有独创性。“冒”字有“隐起”和“统括”的意思。如“冒头”“冒子”指文章、话语的开头部分或引子。“先说过一大篇冒头,然后引入本体”,鲁迅在《彷徨·孤独者》所说的这句话有助于理解“冒”字的含意。冒号在 1919 年前后曾使用过多种名称:句断意连之号、冒号、冒引号、集点、集号、叙点、续号、叙述号、结号、综号、两点、爽殿、重点、扎点、可仑。胡适曾在《论句读及文字符号》(1916年)一文中建议采用“:或”形式的冒号,所使用的名称为“冒”。前一种是西式冒号,后一种是把西式冒号的两个圆点改成两个中式尖点。钱玄同在《句读符号》(1918年)一文中建议采用的西文留种标点符号包括“‘:’冒或结”。“结”字显然指总结上文。冒号的形式和名称是 1919 年《请颁布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正式确定的。 8 世纪末以来,西方的宗教书籍如《圣经》和《祈祷书》等常用升号表示句内较大的停顿,供诵读经文祈祷文或唱圣诗圣歌时使用。升号形式为圆点的右上方加一挑或豆芽形曲线,如();14世纪中叶以后,圆点的上加符号也演变成圆点,升号变成双点,即今冒号前身。英语的冒号名称源自希腊语的kōlon。这个词本意为“肢”(人或动物的身体的一部分),后转成“诗歌或语句的一部分”。古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在公元 88 年写成的修辞学著作中曾按照“长句段”的意思使用kōlon一词。这个长句段符号,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出版家马努提乌斯开始用来标示介于句号和分号之间的停顿。分号之下是逗号,因为早期西文的句子较长,需要使用(.)(:)(;)(,)等四种标示语句不同结构层次的点号。英语大约从1550年起称(:)为colon,意为“长句段符号”,在colon之下的断句符号(;)从1644年起称为semicolon,意为“半长句段符号”。17 世纪 40 年代英语正写法规定以逗号(,)为停顿的基本单位,(;)和(:)表示停顿的长度分别为逗号的二倍和三倍。《英语牛津大辞典》colon条所举 1748 年的书证为:“标示语音停顿我们如果可以自定以comma(逗号)为一,则semicolon(分号)为二,colon为三,period(句号)为四”。可见当时colon是用于句内第一层分界,semicolon则用于第二层分界。后来文风逐渐改变,短句多了,在句子内部不需要那么多的标示层级的符号,(:)被派作其他的用场──从 18 世纪晚期开始改作提示性的符号,这就是现代冒号的起源。从此以后,分号(;)变成为介于句号和逗号之间的唯一的点号,(:)的主要功能再也不是切分长句段,虽然至今仍有一些英国作家在连接两个并列分句的连词and之前加冒号,这种用法不带普遍性。从英语colon和semicolon的词源和用法的历史演变,我们可知这两种点号在现代已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决不能把semicolon理解为“半冒号”。 与英语不同,法语、意大利语和俄语仿效拉丁语依照(:)的形态给它命名,称之为“双点”(法les deux-points/意i due punti/俄двоеточи
5.写出两个带有冒号的句子
小明和我说:放学别走。
妈妈说:“作业写完了再去看电视” 冒号的使用 冒号是 行文中常用标点符号之一,①英文半角作“:”;②英文全角作“:”;③中文全角作“:”;④中文半角作“:”。 通常表示 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在数学语言中:①表示两者的比值关系,如1:2,x:y,f(x):g(y);②表示两并量的双点积,如ab:cd=(a·c)(b·d)。作用 ⒈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如:“同志们:现在我们开 冒号 会了。”在书信、公文中常常出现。
有人时常忽略称呼语后边的这个冒号,容易将它写为逗号。⒉用在“说”、“想” 、“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
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但是,当某某人说的前后都有他的原话时,那么某某人说的后面就不能用冒号,而应该用逗号。“大桥快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等词后是不是就一定要用冒号,也得看情况。例如:⑴厂领导及时指出:“以强化管理抓节约挖潜力,以全方位节约促成成本降低,以高质量低成本开拓市场增效益”的新思路。
⑵会上,李书记指出:“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第一个例子中不能用冒号,因为“指出”的后面没有用冒号的必要,它与后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无须作较长的停顿,如果后面的 宾语部分较长,需作短暂的停顿,也只能用逗号。
而第二个句子就一定要用冒号,因为它引出的下文是一串句子。像“是”、“透露”这些提示性的动词后边用上冒号以引出下文,引出的下文完了时,要用句号,如果用了逗号,也是错误的。
例如: **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人的大无畏精神。⒊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例如:“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 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但是也有例外,如果句中没有较长的停顿,就不要用冒号。
如:全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 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有人会在“三位女杰”后面加冒号,这是错误的。
⒋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话题:诚信。”
“座右铭:不求最好,但求最亲”。⒌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例1:“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例2:有工作,说干就干;有问题,说亮就亮;有缺点,说改就改:他这个钢铁性子,指导员摸得很熟。
用途 一、用于书信、讲话稿的称呼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⑴聚卿先生:上月晦寄一函,想达左右……(《王国维致刘聚卿》) ⑵同学们:我们中学毕业20周年,有人建议搞一个同学聚会。
……(湘仁《在老同学聚会上的发言》) 二、在采访、辩论、座谈、法庭审讯等言谈的记录中用于说话人名之后,以引出说话内容。⑴记者:您二位一向关心中学语文教学,请谈一谈一个中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秦牧:要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多读、多写、多思索。
…… 紫风:除读好教科书外,必须进行课外阅读。……(《秦牧吴紫风答记者问》) ⑵正方金岭:对方请不要搞错我的意思。
我说的是不适合旅游业,并不是说不适合发展旅游业。反方王雷:我看不出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大决赛》) 三、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问/答、说、想、是、即、写道、认为、证明、表示、指出、例如”之类 动词都可加冒号,使其具有提示性,以引出宾语。
例如:⑴问:你觉得在翻译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答:谁都知道,翻译是转述而非创作,因此译者:⑴应该知道原作者说的是什么;⑵能够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无误地把原意表达出来。……(王宗炎《辨义为翻译之本》) ⑵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 营养品。”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⑶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错误!(何为《第二次考试》) ⑷一般地说,作品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人物太多,故事性不强。(老舍《人物、语言及其他》) ⑸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⑹由此可见,这种观点表明: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费尔巴哈》) 例句中的“问/答”“说”“想”“是”“明白”“表明”后都加了冒号。
如果不强调这类动词的提示作用,大都可用逗号代替冒号。例如:⑺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在上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
(萧乾《枣核》) ⑻我心想,这才是天空的真面目呢。(孙荪《云赋》) ⑼遗憾的是,这离京都颇近的雄关,我没有到过。
(峻青《雄关赋》) ⑽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都德《最后一课》) ⑾大量的事实表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公害。
(于涌泉《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环境──介绍环境科学》) 冒号和“即”如何配合使用,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即”相当于“就(是。
6.关于标点符号怎么写
人教版语文书附录有
句号(。或.),用於陈述句末尾。「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问号(?),用於疑问句结尾。「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叹号(!),又称惊叹号,也叫感叹号,用於句子结尾,表示惊讶、感叹或号令。「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顿号(、),是表示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的符号。一般来说,顿号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
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
逗号(,),亦称逗点,本称读(dòu)号,是表示语句的短暂停顿的标点。「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分号(;)表示介乎句号和逗号的停顿的标点符号。「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非并列关系 (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 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1]「用在分开复句中平列的句子。」[2]在大部分印欧语系的语言,分号的名称为有「半个冒号」之意,以显示其外形如「:」。然而,大部分人都因为分号用法复杂而不会多应用「;」。
冒号(:),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的符号。「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用在总起下文,或举例说明上文。」
引号(「」,『』),标示引用、著重、特别用意的符号。「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需要著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5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6月1日实施)「用来标示说话、引语、专有名词,或特别用意的词句。」「引号分单引号和双引号,通常先用单引号,如果有需要,单引号内再用双引号,以此类推。」「直行用」「、』『,单双使用原则与横行同。」「一般引文的句尾符号标在引号之内。」「引文作用全句结构中的一部分,其下引号之前,通常不加标点符号。」
括号(( ),[ ],【 】),又称夹注号,注释使用的符号。「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破折号(——),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省略号(……),又称删节号,用於省略原文的符号。「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著重号,用於引起读者注意的符号,使用时文下打点;直排时则标在字的右侧。「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著重号标明。
连接号(—,——,-,~),表示连接、起止、流程的符号。「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间隔号(·),又称音界号,用於某些非汉语人名内部或书目中。「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
书名号(《》,〈〉),用於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符号。「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专名号,亦称私名号,用於标明人名、地名、朝代名、种族名、国名、机构名等专名所使用的符号。「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用专名号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