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坐车的坐拼音怎么写
乘车拼音:
[chéng chē]
[释义] 1.安车。《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使御广车而行,己皆乘乘车。” 杜预 注:“乘车,安车。”2.古代行丧葬礼所用的魂车。《仪礼·既夕礼》:“陈明器於乘车之西。”《仪礼·既夕礼》:“荐车直东荣北輈。” 郑玄 注:“荐,进也。进车者,象生时将行陈驾也。今谓之魂车。” 胡培翚 正义:“案车即下记乘车、道车、稾车也。以生时将行陈驾,故进此车於庭而陈之,象生时也。此车平日所乘,灵魂凭之,故谓之魂车。”
2.乘车读什么音节
乘的音节是什么 乘: chéng shèng[ chéng ]1.骑,坐:~马。
~车。~客。
~警。2.趁着,就着:~便。
~机(趁着机会)。~势。
~兴(xìng)。因利~便。
3.算术中指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法。~幂(mì)。
~数。4.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大~。
小~。上~。
下~。5.姓。
[ shèng ]1.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舆。千~之国。
2.古代称四为乘:~矢。~壶。
“以~韦先牛十二犒师”。3.中国春秋时晋国的史书称“乘”,后通称一般的史书:史~。
野~。
3.拼音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的拼音是:[pīn yī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扩展资料
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4.坐拼音怎么拼
坐[zuò]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待。~垫。~骨。~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禅。~功。~骑。
乘,搭:~车。~船。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庄。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落。~北朝南。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锅。
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
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副词(a.空,徒然,如“胡为~自苦,吞悲仍抚膺”;b.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长十倍”;c.遂,即将,如“寒英~销落,何用慰远客”;d.深,如“感此伤妾心,~愁红颜老”;e.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见渔舟两两归”)。
定罪:连~。反~。~赃(犯贪赃罪)。
瓜果等植物结实:~瓜。~果。
同“座”。
5.路的拼音大写怎么写
路
lù 字从足从各,各亦声本义:十字道口、在十字道口行走。 南北向的命名为“路”,形式为条状的供人、货物等通行的平面。
1、路,往来通行的地方:道路。公路。水路。陆路。路途。路程。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路相逢。
2、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数(sh?)。
方面,地区:外路货。各路人马。
3、种类:一路货色。
4、大,正:“厥声载路”。路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路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路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路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
5、指车:筚路。乘路。
6、指姓氏。
大写:LU
6.带着拼音怎么写
带着,拼音是:dài zhe。
带的基本释义
(1)带子或像带子的长条物,例如:皮带。
(2)轮胎,例如:车带。
(3)地带;区域,例如:温带。
(4)随身拿着;携带,例如:带行李。
(5)呈现;显出,例如:面带笑容。
(6)含有,例如:说话带刺儿。
(7)引导;领,例如:带队。
(8)带动,例如:以点带面。
相关组词:
带鱼、飘带、海带、领带、带头、皮带、热带、带领、彩带、韧带。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携带
读音:xié dài。
解释:随身带着;照顾,帮助。
引证: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二章:“为了省钱,两个人没有进饭铺,吃了点携带的干粮,喝了点凉水。”
例句:乘火车允许携带不超过圆园公斤的行李。
2、捎带
读音:shāo dài。
解释:携带;顺便;附带。
引证:《元典章·兵部三·使臣》:“今后出使人员除随身衣服铺盖雨衣外,别不得捎带其馀物件。”
例句:妈妈下班回家,还捎带买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