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多我们在一起念佛的同修就说,什么叫用耳朵听
我知道我这句佛号是第几声,第八声,第七声,第六声。
关键是佛号这个数字再往下这一层,你是记住了念佛是第几声,十声佛号。每声佛号的每个字,你是不是都听见了?我听了,但是我没听见;我听了,但是我没听进去;我听了,但是我没有心,这就不行。
一定要专心致志,摄耳谛听。“摄”,就是摄住耳根,什么都不能想,就用耳朵听自己的佛号。
很多人说,我听了,你要说我没听,这么大的声音,阿弥陀佛,我能没听见吗?我听见了。但是你没用心听。
应该这样,“阿”,就像我们耳背一样,听别人讲话,生怕别人的话我们没听见。我跟大家在一起,有些时候我们经常跟老和尚在一起吃饭,跟老和尚说话。
老和尚一说话我们特别认真,我们探过头去,我们用耳朵听,老和尚刚才说什么,不明白还得追问一句,“您刚才说的是什么事?”反复确认,这叫听。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态度,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来听我们嘴里念出的这声佛号。
我昨天给大家汇报时说,脑子里头要提醒自己,我得听佛号,我得听佛号的声音,佛号的声音要从我耳朵里进去。我听了但是没听见,等于没用。
一定要听,有这个动作,并且要有效果,就是听见这个声音。你真要这样做,每一个字都听得清楚,有些时候你念佛就不会念太快,因为你念快,嘴皮子就滑过了,耳朵跟不上,你耳朵没有这种训练。
所以,我们念佛的时候,我自己的体会是,你的耳朵没有做好准备,我们的嘴就不张。什么时候我的耳朵准备好了,要听声音了,我再念。
“阿”,我要念“阿”了。我这耳朵要专心致志了,我准备捕捉声音了,我耳朵准备好了。
这个时候我念“阿——”,从它一念出来我就逮住佛号,我就抓住这佛号,从头到尾听清楚。慢一点,准备念“弥”了,耳朵要做好准备,准备听“弥”的声音了,是不是全神贯注,是不是精神饱满,准备听第二个字“弥——”,很好,这个“弥”字听得很好,一点都没落。
确确实实耳朵没干别的,确确实实耳朵在恪尽职守,在完成它的本职工作,在完成它的听。然后,“陀——”,“陀”字听得也很好,“佛——”也听得不错。
所谓摄耳谛听,我自己的体会,特别是对我,原来没有念佛习惯的这么一个人,我刚开始就是这么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因为印光大师,包括我们的老和尚,并没有说速度越快越好,就是要听得清楚。
我们今天不具备这种能力,把每个字都听清楚,我们没有这么高的能力。就和我们刚开始跑步一样,跑五十米就累了,一个月以后可能跑两百米,半年之后可能跑一千米,这是要不断地锻炼。
就和我们做饭一样,刚开始切菜也慢,洗菜也慢。熟能生巧,时间长了,洗菜也快了,摘菜也快了,切菜也快了,这是需要训练的。
一上来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这么快跟不上,耳朵跟不上。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耳朵要捕捉住佛号,把它听见而且要听进去。
不信大家试一试,你真正的,别说半个小时念佛,你有十句佛号,四十个字,每句佛号四个字,阿--弥--陀--佛,四十个字念下来,我们真能做到,把每个字都听清楚,这十句佛号下来你的感觉就不一样,真是一个妄念都没有。
2.作文《亲子同读一本书》该如何写
亲子阅读 婴幼儿时期,听妈妈说我每晚坐在床上听她读故事的那一刻,是我最安静、最听话的时候。
我时常带着妈妈讲的故事进入梦乡,并且还经常闹着要爸爸妈妈陪我一起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就这样,我每天都期待着晚上早点到来,听妈妈给我读故事。
幼儿园大班后,我学会了汉语拼音,妈妈就为我买了许多带拼音的故事书。于是,每晚上床睡觉时,我在妈妈的指导下,一个字一个字地拼读起来。
当我艰难地读出第一个故事时,妈妈激动地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此后,妈妈总是鼓励我、帮助我拼读出每一个故事。
经过我长时间的努力,到了二年级时,我不用拼音就能把整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读出来了。 三年级时,由于我经常阅读,识字量比一般小朋友多,妈妈就把我的故事书换成了不带拼音的。
记得给妈妈读第一个故事时,书上有许多我不认识的字,但上面却用钢笔注了音,我懂得,这是妈妈的良苦用心。因此,每晚给妈妈读故事前,我都做了充分准备(查字典注音)。
听我读故事时,妈妈总能露出满意的微笑。 现在,我上四年级了,妈妈还坚持每晚都要听我读故事,我真觉得有点烦。
直到上周末,我为妈妈读了一篇《骇世亲情》时,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在一次巨大的泥石流灾难中,只有一个小女孩活着,她是站在爸爸妈妈用身体搭起的人梯上才得以生存的。她的盲人父母用生命换来了她的生存。
我不禁哭了起来,妈妈眼里也噙着泪水搂着我说:“孩子,不是每个父母都像小女孩的父母那样面对死神的挑战,但是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我听了拼命地点头,暗暗对自己说:“今后,不论我功课做到多晚,学习多么辛苦,我一定要坚持每晚给妈妈读故事。”
因为我知道,妈妈只有在这一刻才是她最满足、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候。 爸爸妈妈,等我长大了,我会读我自己写的作品给你们听的!本文转自 中国作文网 : 。
3.念我的名字这个作文要怎样写
我叫陈紫芸,出生在城市。
当时,我的出生十分匆忙,父母没事先给我取名字。当护士问起爸爸和亲戚门的时候就临时给我取名为:陈梦芸,可大姨说长大后天天做一些不切实际的白日梦,后来就本名字中的“梦”字改为“紫”字,陈紫芸就这么诞生了。
陈字随爸爸,紫呢?爸爸说是让我在一个万紫千红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至于芸嘛。。妈妈是想让我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做一个杰出的人。
对于这个名字的解释,我还算满意。1到6年级老师都是亲切地叫我紫芸,紫芸。可这好景不长就在班里掀起大家取外号的风潮时,我对我的名字又有了新的看法。因为我叫“陈紫芸”大家给我取的外号特别多,有的特别的难听。大家总爱叫我“紫芸,紫芸。”叫久了就变成了“橙子”,还有就是我的名字中有一个紫字,大家总叫我紫菜汤之类的,听着心里真不是滋味。尽把我和食品扯上关系,外人不了解我,还误以为本人极为好吃。天地为证,就我这“照片”身材,绝对不是只馋猫
为此,我曾经悄悄地给自己取名,叫陈雪洁,冰雪聪明多好啊!就算取外号叫“雪花”、“洁白”那也不难听。
如果我叫陈雪洁那有多好啊!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孙欣杰,大家一定会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因为我的这个名字里不仅含有父母美好的愿望,而且还有一个故事哩。大家听我娓娓道来。
那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有个小男孩在涟水——老家出生了,那就是我。家里的人看到我的降生都喜出望外,可是高兴的同时他们也犯起愁来:给这个可爱的宝宝取个什么名字呢?
按照家谱上“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我名字的第二个字应该是信,可是爸爸说:“这个字太土了,我们换个谐音字吧。”可是换什么字呢?爸爸便开始翻起了字典,翻到“欣”这个字时爸爸的眼晴突然一亮,推了推眼镜又琢磨了一会儿说:‘欣’这个字不错,你看!爸爸顺着爸爸手指的方向看去,字典上“欣”是这样解释的,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的发展。爷爷微笑着点了点头说:“不错呀!希望我家乖孙子能欣欣向荣呀!”奶奶笑道“我的孙子将来不会长成一个大胖子,欠和一个斤,欠斤不就代表着我的孙子不是一个小胖子吗?”全家人不禁哈哈大笑。
可是爸爸总是觉得孙欣这个名字不够有力、响亮,便打算给我起一个三个字的名字。这下可就更难了,因为这次连一个定音的标准都没有。“用‘杰’怎么样?”门外的大姑爷边走进屋边说。爸爸拍了拍脑门说:“好!因为五行学说重视‘金木水火土’,而‘杰’一字中就有木和水,表示身体健康。记得我以前上初中的时候想和二哥的成绩拉开一断距离,于是一天深夜,我悄悄的来到了书桌旁,为了不惊醒他,我连灯都不敢点,一头就撞到了桌子上,头上撞了一个大包。我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像我这样勤奋、努力,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啊!就定这个字了!”
就这样,孙欣杰就成了我的名字,我一定会记住爸爸的话,努力、勤奋的学习。
前几天,我们上了一节很有意思的品德与社会课,那节课里,陈老师要求我们每人说说自己名字的故事。
第一个举手站起来的是蔡晨贝,她自豪地说:“我爷爷和爸爸姓蔡,所以我也姓蔡,第二呢,我出生的时候正是早晨,所以叫晨,贝吗——”说到这儿,她有点不好意思地看看老师,轻轻地说,”我是爸爸妈妈永远的宝贝。”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哄堂大笑起来。陈老师说:“这有什么好笑的,蔡晨贝不但是她爸爸妈妈的宝贝,还是陈老师的宝贝呢!她听讲专心、作业认真,课余能主动帮助同学。其实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宝贝。”
老师刚说完,陈方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大声说:“陈是我爸爸的姓,方是我妈妈的姓。”陈方刚坐下,陈老师就把目光转移到我身上,我站起来说:“我叫胡佳怡,佳是最棒得意思,怡就是和悦、愉快,爸爸妈妈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永远是最棒的,永远是快乐的。”
没等我坐稳,我的同桌童昕就呼地站起来说:“我是一颗爆发力很强的星!”童昕的话惹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童昕却象没看见似的,说:“我爸爸叫童启明,启明就是启明星,启明星每天会在黎明前升起,给人们带来光明,昕是太阳出来的时候,妈妈说我要比爸爸厉害,所以我是太阳,一颗具有爆发力的星。”
最后老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个名字的后面都有一个小小的故事,那是父母对我们的祝福,那是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希望每个同学能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们那深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