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作品推荐理由怎么写
从作品的时效性,显著性,新鲜性,趣味性来概括 另外对人们的产生的影响和左右。 或者是传播的内容多带来的意义,比如监督比如推广等
例
1。引进亚行贷款建设苹果基地
一是贴近群众,主题鲜明。
二是内容准确,数字说明,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三是陕县的苹果基地属于豫西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具有典型的推广借鉴意义
一是文字精练,实效性强。
二是突出2008年陕县财政工作的亮点,展现全县经济建设成就,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2。年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
一是主题鲜明,文字精练。
二是内容真实准确,时效性强。
三是地域新闻,典型经验,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3。月湾乡提前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一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二是主题鲜明,文字精练。
三是题材新颖,典型事,典型人。
2.如何写高校校报好新闻推荐理由(或评论
自1895年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创建时创办的第一张校报算起,校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高校校报一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但如今校报的地位和作用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种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校报自身的弊端日益凸显,比如出报周期长、实效性差、过分强调弘扬主旋律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而忽视了内容的贴近性,二是市场化的媒体、新兴的网络媒体等对校报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把校报办成一份既受校内师生欢迎,又有一定专业水准的刊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种挑战不是一个高校面临的问题,而是全国各高校都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办好校报,展露它应有的活力和影响力,必须在坚持正确的办报理念的基础上进行革新。
秉承优良传统——权威性 党委、行政机关报的性质决定校报应秉承机关报的权威性。作为机关报,校报应责无旁贷地秉承机关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在新的形势下,各地的机关报也都在探索如何发挥主流媒体权威报道地位和作用。这点从一些党报现在办报口号中不难看出,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提出“高度决定影响力”,广州市委机关报《广州日报》提出“追求最出色的新闻,塑造公信力媒体”,湖北省委机关报《湖北日报》提出“责任造就公信力”,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提出“主流媒体,权威报道”等。
无论是“影响力”也好,“公信力”也好,“权威报道”也好,这些口号其实都只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让自己的报道更具“权威性”。这个“权威性”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机关报是代表党委发言,是党的“喉舌”,报道应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应及时、准确地传达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
在这一点上,校报其实已经很好地秉承了机关报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翻看各校校报,基本上一版都是“要闻版”,刊发的内容也多是学校党委、行政方面最新的各种资讯。
但也要提防犯“空泛”的毛病,在及时、准确地传达党委、行政的最新精神、政策等的同时,又要遵循新闻的传播规律,把新闻价值放在报道的重要位置,避免“领导讲话、会议、活动”中“空话多、废话多、套话多”的现象,把读者最想知道或者编辑最想告诉读者的信息通过有限的文字和版面传达给读者。 “让他们感觉到就是自己身边的媒体” 机关报在报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既及时,又准确,还有权威性。
但这种权威性往往又导致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即“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贴近不够”。同样注重权威性和职能性的校报也往往难逃“过于严肃”“枯燥呆板”的局面。
新形势下,高校要办好校报,仅有机关报的权威性是远远不够的,校报应该借鉴都市报的贴近性,应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作为办报的一条准则。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16号文件,也明确地提到了这一点。
要赢得广大读者尤其是学生读者的好评,不仅要让他们认识到校报是他们值得信赖的校园主流媒体、权威媒体,还要让他们感觉到就是自己身边的媒体,反映了他们最真实的状态,提出了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并且有利于促进问题的解决。 彰显“青年特色” 从中央到地方,从校外到校内,现在的报纸有很多,适合大学生看的也不少,但是在众多报纸当中,《中国青年报》是最受大学生群体喜爱的报纸之一。
《中国青年报》之所以长期来倍受青年人的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所刊发的报道有一种深邃的历史感和责任感,能及时洞察青年人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面临和遭遇的种种新问题。对青年问题反应敏锐,观察深刻,特别突出“青年”的特点。
这对办好校报有值得参考的地方。 青年群体是朝气蓬勃的一代,尤其是在当前高校大学生多数是“80”后、甚至“90”后的情况下,如果校报办得一点活力、一点生机都没有,天天都在讲一些“大而空”的东西,怎能得到青年读者的认可呢?在采编过程中融入了青年报所体现出来的敏锐性与青年人所具有的朝气、锐气和活力。
以青年人的视角看问题、以青年人的视角思考问题,必然会在校内外读者群中产生强烈的反响。 一份“校内教育报”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高校作为育人的地方,校报毫无疑问还应该承担其育人的作用。校报既是学校党委、行政机关报,校报的读者群也主要是校内的师生,这也在客观上决定了校报是一份校园内的教育报。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
3.十则重要新闻,带有概括,推荐理由,每则不少于200字
十一届全国政协5年提出提案近3万件新华网北京1月17日电(记者华春雨)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孙淦17日说,过去5年来,十一届全国政协已提出提案28930件,立案26699件。
2013年铁路投资6500亿铁道部部长盛光祖17日透露,2013年,全国铁路安排固定资产投资650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200亿元,新线投产5200公里以上。同时,争取尽快设立国家铁路发展基金,搭建吸引民间资本的平台。
2012年,国家多次增调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投入,全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09.8亿元。奥巴马在白宫公布控枪对策呼吁国会行动新华网华盛顿1月16日电(记者 王丰丰 孙浩)美国总统奥巴马16日在白宫公布全面控枪对策,内容涵盖法律、教育、健康和科研。
他同时呼吁国会采取行动,禁止攻击性枪支与大容量弹夹销售、对所有购枪者实施背景检查。韩拟2020年提前发射无人探月飞船据韩国《朝鲜日报》1月16日报道,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15日向韩国总统职务接管委员会进行业务报告时表示,要将无人探月飞船发射时间从原来的2025年提前到2020年。
叙利亚一座军事基地遭炸弹袭击非洲黄热病蔓延到东欧和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日本通过针对韩国的一个法案朝鲜卫星发射成功!韩国罗老号也相继成功发射!朝鲜准备核试验! 1月13日北京时间上午9点左右,叙利亚当地时间凌晨,位于叙利亚一座军事基地遭炸弹袭击,引发美国的高度关注;1月14日,非洲黄热病蔓延到东欧和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1月22日,日本通过针对韩国的一个法案,此法案遭到了韩国的坚决抵制1月24日,印度中部一座城市突然发生自杀性炸弹袭击,震惊印度1月30日下午韩国罗老号发射升空。
4.十大新闻有哪些,要说明理由
NO.1 人造生命诞生 2007年6月21日,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enter)在《科学》杂志上介绍说,他的科学研究团队首次实现了不同物种间完整基因组的移植,向从零开始构建简单的基因组迈出了关键一步。
10月初,文特尔再次宣布,他的团队化学合成了人工染色体,并成功移植到了另一个没有染色体的细胞中,创造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人造生命”(Artificial Life)。研究人员可以定制人工染色体,让这些人造微生物具有各种用途,比如制造生物燃料、清理有毒废物,清除二氧化碳等。
人造微生物的出现,是生物工程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NO.2 用人体皮肤细胞制造出“类胚胎干细胞” 2007年11月20日,日本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詹姆斯·汤姆森(James Thomson)分别在《细胞》和《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撰文,宣布他们各自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把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万能细胞”。
两个研究小组利用相同的基因重组技术,向皮肤细胞插入4个基因,将它们改造成了所谓的“iPS细胞”。这些细胞的功能与胚胎干细胞十分相似,能够培育成各类人体组织器官。
这种技术不仅能避免因利用人类胚胎进行干细胞研究引发伦理争议,它的高效、便利也为进一步医学应用打开了大门。科学界评价这一突破为生物科学的里程碑,同时意味着风靡一时的胚胎干细胞克隆技术可能退出舞台。
NO.3 嫦娥一号升空,亚洲向月球进军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11月26日,“嫦娥一号”在绕月轨道上拍摄的首张月球图像公布,表明卫星各项科学设备工作正常。
“嫦娥一号”将在绕月轨道上进行为期一年的科学探测,对月面地形地貌、月球物质分布、月球土壤厚度及地月空间环境展开观测研究。在此之前,日本“月亮女神”探测器也于9月14日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绕月轨道。
这两项月球探测任务的开展实施标志着,亚洲开始向月球进军,参与到全球探月热潮之中。 NO.4 太阳系外发现“第二地球” 2007年4月24日,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的红矮星Gliese581周围,发现了迄今与地球最为相似的太阳系外行星。
这颗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5倍,表面温度可能介于0℃~40℃之间,恰好允许液态水存在于它的表面。这是科学家在太阳系外首次发现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
7月12日,欧洲航天局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距离地球60多光年的另一颗行星的大气层中,发现了水蒸气的踪迹,不过这颗行星向阳面的表面温度高达2,000℃以上,不适合人类生存。这是天文学家首次确认太阳系外行星上有水存在。
这些发现让致力于寻找外星生命的科学家们看到了希望。 NO.5 IPCC确认是人类导致气候变化,各国制定应对方案 2007年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法国巴黎发布第四份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称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
科学家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信,是人类影响了气候,而且人类导致的气候变化正在进一步发展。不过,人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变化的程度取决于人类如何对待温室气体的排放。
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决议,制定了“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路线图”还为谈判确立了明确议程,具体议题包括:适应气候变化消极后果的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广泛使用气候友好型技术的方法,以及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措施进行资助。
NO.6 发现构成DNA的第六元素 2007年8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重点实验室宣布,他们发现DNA中存在第六种元素——硫。DNA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科学界以往认为,它是由五种元素——碳、氢、氧、氮和磷构成的。
该实验室的科学家发现,许多微生物合成DNA后,还会进行一种叫“硫修饰”的工作,它们依靠基因组中的硫元素,改变遗传特性。这一发现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新领域——DNA硫修饰的研究,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
如果能够干扰这种“硫修饰”,就可能改造病菌,化解它们对人体的危害。药物的研发也可借鉴大自然中硫修饰的过程,通过基因药物,对癌症、艾滋病患者的DNA进行人工修饰,治疗疾病。
NO.7 人类癌症基因组计划启动 2007年3月8日,英国威康信托基金会桑格中心(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撰文表示,他们启动了一项大规模的癌症基因破译计划,目标锁定在致死率最高的肿瘤身上。就过去的研究来看,肿瘤的发生绝大多数和基因的变化有关,不过影响蛋白质活动的基因太多,不进行深入的序列分析,很难找到这些影响颇大却又很微小的变化。
此次计划中,科学家将首先分析与200个特定肿瘤相关的500个目标基因。 科学家认为,测定肿瘤基因的序列并不困难,不过要找出真正引发癌症的关键基因变化,却是一个难度很高的工作。
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测序计划,可以对未来找到关键的起始基因变化提供更多可用的线索。 NO.8 个人基因。
5.暑假期间的新闻报道,10条,选择其中的两条,谈谈推荐的理由,理由
1刘翔退出跨栏预赛 这是中国的遗憾,世界的遗憾,但我们能够理解他 2俄格冲突 从格鲁吉亚方面讲,格鲁吉亚想要收复南北奥塞梯,但是,奥塞梯想要独立,而俄罗斯支持奥塞梯的独立,格鲁吉亚想以速战速决的方式收复奥塞梯,然后,就会变成已成事实,再提交给国际社会解决,但是,俄罗斯迅速插手,格鲁吉亚的小算盘没有打成,从俄罗斯方面讲,格鲁吉亚想要加入北约,北约也同意了,如果,饿逻辑呀顺利的加入了北约的话,北约就会在格鲁吉亚驻军,甚至是部署反导系统,这样一来,俄罗斯本来就被北约严重挤压的战略空间,更是雪上加霜,处于本国的根本利益和国家安全,俄罗斯这次必须出首,防止北约控制格鲁吉亚,或者是说,让格鲁吉亚顺利的加入北约,其次,格鲁吉亚还多次的挑衅俄罗斯等原因~~~。
6.以新闻的几要素推荐一条有价值的新闻
热使海外华人归心如潮 绿卡与公民难以选择 2007年10月07日09:49 [我来说两句(302)]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7日电 “中国热”使愈来愈多的海外华人归心如潮,“回去看一看、多住一会”的心愿却与中、美两国“单一国籍”政策形成矛盾,愈来愈多的华人在中国与美国、“绿卡”与“公民”的选项上艰难徘徊。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面临申请入籍的上海余女士以“左右为难、举棋不定”形容自己目前的心情,她担心,一旦加入美国籍,她就失去了以后长期在中国居住的自由,其它不谈,光是每次的签证就不胜其烦。
7.推荐一篇好文章及推荐理由
我收藏的最为感动的一篇文章:《他做为儿子的身份已完全死亡》
作者:康国平
我觉得:感动、感激、同情是人性最美好的在三个元素,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真的有一种久违了的感动,就像当年看《妈妈再爱我一次》一样,我哭了。我为了那个父亲的无私的爱而哭,为世界的不平为儿子的不孝而哭,为那些伟大的父爱母爱而哭!这个来自偏远农村出来的男子竟然和我是如此的相似,我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我人生的唯一目标就是让我们家过上好日子,而这个男子竟是如此的不堪,让我的心里在滴血……
这篇文章我看了很多遍,每每看一遍我的汗毛就会竖起来,我的血管会胀开,我的眼框会湿润……
下面就是这篇文章:
你伤害他们有多深
.cn 2004年06月04日10:38 千龙新闻网
一个从很偏远农村出来的男子,很努力的念书,考上了大学。为了他的学费及生活费,田地里的父母日出而做日暮而归,老父亲的白内障因为没钱治疗而几乎看不清楚东西。他也很用功的学习,大本毕业后考上研究生,最后再考上了博士。很光明的前景在他面前。优秀的男人当然有女生抢着要,高校副校长的千金就爱上了他,娇媚的她让他觉得生活很是满足。可是,当她知道他的家在很穷的农村就不依不饶了,大骂他的血管里的“红苕血”。副校长利用某些关系让他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年薪30万以上,并把女儿嫁给了他。妻子跟他约法三章:不能说他来自己农村,只说自己的父母是高校的老师;不能给农村的家再有任何联系;不准家乡的老乡来他们城里的家。看着眼前如花似锦的一切,他答应了。结婚的酒席上,来来往往的全是女方的亲朋好友。他也有想哭的冲动。从此,他只敢偷偷的寄钱回家,但都不会超过200。他怕家里人以为他在城里好了,来城里投靠他。
二年以后,他才告诉他的父母,他在城里结婚了。高兴得失眠的母亲在昏暗的灯下一针一针的缝着小孙子的小衣服小裤子。收到农村寄来的包裹,有20来斤。他很难想象瘦小的母亲怎么把它们拿到几十里外的县城。妻子用两根指头捏着小衣服,真嚷嚷叫他扔出去,说有跳蚤。他想打她,忍了很久。最后,那包衣服的归宿还是垃圾箱。
有了儿子了,儿子满周岁的那天,家里很多的人。200平米的家人声鼎沸。他忙里忙外的招呼着。突然也有一刻想到老父亲。小区的保安在对讲机里说有人找。他以为是客人,兴冲冲的迎了出来。他在离开农村的家很多年以后的现在才看见了他的父母。外面下着很大的雨,两老的头发都在滴着水,他愣住了。呆在门口不知所措。妻子看他半天没进来,也出来看。那时的脸色用文字根本无法描述。引两老进门。粘着泥的解放鞋一踩就吱吱做响,父亲的双脚在光洁的木地板上不知道怎么走路。他只有把他们带到厨房。然后给一脸不解的宾客说是找错了人的老人。妻子叫他赶快把人带人,没办法,他没办法对满屋的老总老教授总之是一些有头有脸的人解释那是他的双亲。
父亲的眼睛完全失明了,大医院的医生说是耽误了时间,如果早几年一定不会失明的。看着那两只完全混浊的眼睛,他觉得他不是人。在宾馆里住了两周的双亲终于明白了他们的儿子不可能把他们迎进他们认为该进的家门。至于他的妻子,从那天的勿勿一面后就再没露过脸。他总说要带他们去看看大城。母亲看着父亲的双眸,说“伢,我们住不惯这里,我们回家。”
过了两个月以后,他终于以一次出差的名义回了老家。邻里乡亲都来看这个穷山沟里飞出的大人物。从乡亲们的言谈里,他知道,那次父母进城是把田地送给了别人种,把猪卖了,完完全全的是想去他那里安渡晚年。父母回到农村还对他们说,儿子对他们很好,不要他们走,但是他们住不习惯,想老家的人。还给大伙带了很多的“杂包”。老父亲摸摸索索的在家做饭,手上常有未愈的伤口;七十多岁的母亲还在田地为口粮而苦苦挣扎,做一会就直起身来捶捶自己的腰。
走的时候,他给了父亲两万块钱,说是两千块,十元一张的,要父亲细细放好,以后有困难的时候就拿出来应急。
他知道,他做为儿子的身份已完全死亡。
看完了这篇文章不知你们作何感想,我是在感动之余甚为愤怒,我愤怒那个儿子的懦弱与胆怯、愤怒那个妻子的庸俗与无知!
8.国庆节里的5则新闻和推荐理由
、国庆节小知识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中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呢?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主席庄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
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联播。 2、世界各国国庆节由来 世界各国确定国庆节的依据千奇百怪。
据统计,全世界以国家建立的时间为国庆节的国家有35个。以占领首都那天为国庆节的有古巴、柬埔寨等。
有些国家以国家独立日为国庆节。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歼灭了拿破仑的6万远征军,在太子港宣布独立,从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国庆节。
墨西哥、加纳等国也是如此。还有些国家以武装起义纪念日作为国庆节。
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1789年的这一天,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推翻了君主政权。
另有一些国家以重大会议日为国庆节。美国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的日子为国庆日。
加拿大以英国议会1867年7月1日通过《大不列颠北美法案》这一天为国庆节。还有以国家元首的生日为国庆节的,如尼泊尔、泰国、瑞典、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家。
3、国庆节历史由来 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
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4、国庆节有关称呼 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名称有所不同。许多国家叫“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国日”、“革命日”、“解放日”、“国家复兴节”、“宪法日”等,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如遇国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
每逢国庆日,各国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以加强本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各国之间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贺。
逢五逢十的国庆日,有的还要扩大庆祝规模。为庆祝国庆日,各国政府通常要举行一次国庆招待会,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出面主持,邀请驻在当地的各国使节和其他重要外宾参加。
但也有的国家不举行招待会,如美国、英国均不举行招待会。 5、外国国庆节摘要 (1)庆国庆乐曲声声焰火腾空 法国是以7月14日法国大革命时巴黎群众捣毁巴士底监狱这一天作为国庆日的。
1989年,正值法国革命200周年。为此,法国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庆祝活动。
当天,在巴黎爱丽舍田园大街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阅兵式上,300多辆装甲车、5000名士兵、250架飞机及直升机接受了检阅。
33位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