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象形字四字成语
狂妄自大
kuáng wàng zì dà
[释义] 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狂妄傲慢;自以为了不起。
[语出] 《旧唐书·皇甫鸡传》:“执谊;叔文乘时多僻;而欲斡运六合;斟酌万几;……何狂妄之甚也。”
[正音] 妄;不能读作“wǎnɡ”。
[辨形] 妄;大能写作“忘”。
[近义] 骄傲自满 得意忘形
[反义] 谦虚谨慎 彬彬有礼
[用法] 含贬义。多用于那些实际上没有什么本领和才能;却以为了不起的人。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他对诗只不过了解一点皮毛;就这样~;目中无人;真令人反感。
2.国用象形文字怎么写
“国”字的演变 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说文》中解释说:“邑,国也。”
邑就是国。 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
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汉许慎于《说文解字》中曰:“或者,邦也,从口从戈,一以戈,一为守,其义尚不明。
盖口为国土意,若以兵器之戈而卫之,则其一为表示领土之境界意,一为有时如亘之有二线,亦犹表示田地境界之畺字。”“或”字的“口”,指的是一个有栅栏围着的重要地方,从早期的“或”字看来,“口”的四方都有一横,这一横很可能是“止”字的简化,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
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而“或”字的“戈”便是古代的兵器,字意是用武器保卫人口、保卫土地。 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域”字。
到周代晚期(亦有秦汉以后之说)在“或”的外面加了个“囗”,繁体字为“国”。 “国”字的大“囗” 表示疆土地域的境界和范围,并表示国家周边应该有防,小“口”为国境线里的人口。
“戈”为古代的兵器:对外抵御侵略,对内维持治安。所以,“戈”部署在国境线和人口之间。
“或”字下方的 “一”表示土地,表明国家与土地、农业之密切关联。 《说文》说:“国,邦也;从囗从或”。
按照古人的理解,一个国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人口,以小“口”代表;二是土地,以“-”代表;三是军队组织,以“戈”代表;四是范围,以大“囗”代表。把这四个条件组合起来,便成了一个“国”字。
显然,此乃极富哲理的造字创意。 后汉时简化的“囯”,“囗”中从“王”,有“普天之下莫非王”之意,封建色彩很浓。
宋元时出现了我们今天通用的简化“国”,“囗”里从“玉”,表示我国地大物博,宝藏丰富。 武则天即位后曾以“囗”中加“武”及“囶”、“圀”取代“国”字。
还出现“囻”,以及“囗”中加“众”、加“戈”、加“土”、加“主”字等和三个“秦”代表“国”字等。有人统计,“国”字的写法有42种之多。
以上各种“国”字的表意视觉功能与哲理意趣均较繁体字“国”所不及。 1956年6月1日,中央颁行的简化字中,将“国”简化为“国”,说明我国“玉”文化有着悠久历史,玉是珍宝,又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其意思是让们爱护宝物一样珍爱自己的国家。
3.象形字大全
象形字有:月、龟、马、鱼、日、门、木、山、手、羊、草、鸟、虫、川、耳、口、人、田、水、火。
“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的解说 1,"象形"(所象之形非常明显) (口 )人所以亮食也。
象形。 (兵 )兵也。
象形。 (月 )阙也.太阴之精。
象形。 (女 )妇人也。
象形。 2,"象**之形"(所象之形不明显需加以描绘) (牛 )大牲也,象角头三封尾之形。
(封脖项隆起处) (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 (尸)陈也,象卧之形。
(而)颊毛也,象毛之形。 (鹿)兽也,象头角四足之形。
3,"象**"(与前实同,只是行文有变化) 豕(豕)彘也,象毛足而没有尾。 (采biàn)辨别也,象兽指爪分别也。
(巨)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 (鬲)鼎属,象腹交文三足。
4,"象**形" (自)象鼻形,鼻也。 屮(chè)草木初生也,象出形有枝茎也。
(方)并船也,象形状也。 (泉)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
5: 分几部分说明所象之形。 (眉)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 ,上象额理也。
(木)树也,上象树木的枝叶,下象柱根。 6,合体象形字用"从某象形""从某象形"。
(箕)簸也,从竹廿,象形。 (丰)豆之丰满者也,从豆象形 。
(皃 mào)颂仪也,从人,白象人面形。 7,变体象形,同体象形都用"从某" 。
①变体象形 (甘)美也,从口含一。 (夕)莫也从月半见 。
(片)判木也 从半木。 (匕huà)变也从倒人(会意) 。
8,同体象形 屮屮百卉也,从二屮(会意) 。 林 从二木 。
象形 文字(Hieroglyphic)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 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它的 局限性很大。
埃及的象形 文字、赫梯象形文、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 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
这种字写起来既 慢又很难看懂。随着时光的流逝,最终连埃及人自己也忘记了如何释译。
后来随着罗塞塔石碑的出土,今天的我们才得以辩认这种文字。中国所采用的汉字是现存世上为数不多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
4.墙上挂画的四字成语象形字横写
扶摇直上fú yáo zhí shàng
[释义]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语出] 唐·李白《上李邕》诗:“大鹏一日同风起;~九百里。”
[辨形] 摇;不能写作“遥”。
[近义] 青云直上 平步青云
[反义] 一落千丈 急转直下
[用法] 可用来形容职务、地位、事物或数字、数量迅速直线上升。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青云直上”;都有“一直快速上升”的意思;都能指职务、地位迅速上升。但~应用范围广;还能指其他事物飞快上升等。
[例句] 近年来;他官运亨通;~;如今已当上了局长。
[英译] on the rapid rise
5.象形字:
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特别是繁体的[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繁体的[门]更像)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左形右声:材偏铜冻证骑秧破 .
右形左声:攻颈削瓢放鹉雌故 .
上形下声:管露爸芳崖宵界字 .
下形上声:架案慈斧贡膏凳赏 .
外形内声:固病庭阀园匾裹衷 .
内形外声:闷问闻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