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年”的拼音怎么写
“那年”的拼音是:nà nián 。
一、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二、“那年”造句如下:
1. 那年的我刚满八岁,那时的我无忧无虑,但上天却让我目睹了那一刻,我的心灵被震撼了。
2. 那年11月初的天空实在不平静,接二连三的天文现象让天文爱好者大饱眼福。
3. 那年春天,苏轼省试及第。
4. 那年,如果有女的到酒店喝酒可是不成体统的。
5. 小王在十八岁那年便离乡背井,到美国求学。
6. 那年我从这里经过,到处还是一片荒野。曾几何时,一幢幢高大的楼房已拔地而起,昔日的景像再也见不到了。
三、近义词:陈年、当年、日子、白驹过隙、时光、时间、光阴、,岁月。
2.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怎么写
小学一年级的拼音在四线格里的写法如下:
拼音字母,有的占一格,有的占两格,有的占三格,注意各个字母在四线格里的位置。
例如a、o、e、u、ao、ou、er、an、en、un、m、n、x、r、z、c、s、w都是占一格的拼音;
i、ü、ai、ei、iu、ie、üe、iu、ün、ang、eng、ing、ong、b、p、f、d、t、l、g、k、h、q、zh、ch、sh、y、zhi、chi、ri、zi、ci、si、yi、yu、ye、yue、yuan、yin、yun、ying是占两格的拼音;
j是占三格的拼音
扩展资料: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这个草案共有31个字母,其中有5个新字母(无点的i;长脚的n;带尾的z,c,s),以便实现“一字一音”,不用变读和双字母。草案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烈的讨论,甚至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拼音
3.姓名和拼音怎么写
人名汉语拼音拼写方式统一要求:姓在前名在后。
例:Wáng Fāng王芳、Yáng Wèimín杨为民、Zhào Píng'ān赵平安。
汉语姓名拼写规范
1、复姓连写。例如:诸葛孔明Zhūgě Kǒngmíng、东方朔Dōngfāng Shuò。
2、笔名(化名)当作真姓名拼写。例如:鲁迅Lǔ Xùn、阿三A Sān。
3、姓名的各个连写部分,开头都用大写字母。例如:张三Zhāng Sān。
4、汉语姓名在对外的文件书刊中可以省略调号。例如:王应宽Wang Yingkuan。
扩展资料
1978年**转发的《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人名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实施说明》明确规定:
1、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的中国人名地名,适用于罗马字母书写的各种语文,如英语、法语等。
2、在各外语中地名的专名部分原则上音译,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
3、中国过去曾在标注“地名+方向”的火车站名时使用英文方位词,现已严格按照汉语拼音标注。
4、中国人名分汉语姓名和少数民族语姓名,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姓名,汉语姓名按照普通话拼写,少数民族语姓名按照民族语拼写。
5、《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可以适用于人名的音译转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名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
4.是什么意思,的拼音怎么写,怎么读
是shì
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2. 表示存在:满身~汗。
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
4.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
5.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
6. 用于问句:他~走了吗?
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
8.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
9. 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
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
11. 这,此:~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
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问。惟利~图。
13. 姓。
的
dí
真实,实在:~确。~当(dàng )。~情。~真。~证。
dì
箭靶的中心:中(zhòng )~。有~放矢。众矢之~。目~(要达到的目标、境地)。
de
1. 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形容词性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37626165:美丽~。
2. 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唱歌~。
3. 表示所属的关系的词:他~衣服。
4. 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常与“是”相应:这句话是很对~。
5. 副词尾,同“地2”。
5.中国是什么时候有拼音的,什么时候书写竖着写变为横着写的
最早是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中才有了拼音方案。至于真正演变成出正式的拼音是由于:“1949年,吴玉章给**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汉字笔画式、拉丁字母式、斯拉夫字母式、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速记式、图案式、数字形式。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注意是由于要扫除文盲才搞的,目的是减少之!而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是要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再往后走,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提出汉字竖写改横写的第一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新青年》杂志编辑之一的钱玄同。在《新青年》一九一七年三卷三期上,刊载了钱玄同致陈独秀的公开信,首次提出汉字竖改横”的见解。“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立室中,横视左右,甚为省力,若纵观上下,则一仰一俯,颇为费力。以此例彼,知看横行较易于竖行。且右手写字,必自左至右,均无论汉字、西文笔势,罕有自右至左者。然则汉写右行,其法实拙。若从西方写法,自左至右横迤而出,则无一不便。”
以后,钱玄同又在《新青年》连续发表四篇公开信,积极倡导“竖改横”的主张。陈独秀、陈望道等学者也同时表示赞许。当时,郭沫若也撰文从生理学角度阐述汉字“横行”的道理,并在1922年8月出版的《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二期付诸实行,但还是未能推而广之。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继续大力提倡汉字“横行”,《光明日报》首先响应,进行实验,其后响应者逐渐增多。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经党中央批准改为横排,至此,汉字“横行”才在全国推广。
6.拼音声调怎么写
一:拼音声调包含四个:
一声平(—)
二声扬(/)
三声拐弯(∨)
四声降(\)
二、标省调规则:
1、按a、o、e、i、u、ü出现的先后顺序,声调标在先出现的声母上,如:ao,声调标在a上;ei 声调标在e上,ie声调也标在e上.
2、声调标在i上时,应将i的点去掉在标声调.
3、ü字母在见到j q x y时应去掉两点再标声调.
4、在i u放一起时,如ui、iu声调永远标在后,如liu(刘)声调标在u上,kui (魁)声调标在i上.
扩展资料
拼音声调,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汉语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汉语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声调,叫做轻声,有时也叫第五声,在汉语拼音中不标调。
汉语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声调,叫做轻声,有时也叫第五声,在汉语拼音中不标调。有些学者认为“第五声”的说法并不确切。轻声虽然能够起分辨语义的作用,但是通常不列入汉语“四声”之一,因为声调是正常重音音节的音高形式。在音高上,轻音只有音区特征,声调还有曲拱特征。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什么时候的拼音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