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熙为何写三点水的“鱼”
作者按语:在我国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遍布着流传久远的楹联匾额和碑刻摩崖。对于其上的古人题字,我们习惯于按照当下的文字符号系统进行辨识和解读。一有不符,便妄加猜测,或者武断地认为古人写错字,或者认为这样书写大有深意。一些导游还信口胡说,瞎编乱造,忽悠误导游客,相沿日久,以讹传讹,以至积非成是,谬种流传。这不仅是对我们古代先哲的戏说和污蔑,也是对民族文化的极大不尊重,因此非常有廓清的必要。本人为此特写出一组“名胜古迹‘著名错字’辩诬”系列博文,从文字学和书法的角度探根求源,以期还历史以真相,还古人以公道。
——名胜古迹“著名错字”辩诬之五杨立新 在杭州西湖苏堤南段西侧,有一处以花、港、鱼为特色的著名景点,它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在红鱼池前,立有一通康熙皇帝御笔题写的“花港观鱼”石碑。本来,这碑与同为康熙所题的其它十景碑并无什么特异之处,只是因为“鱼”字下面的四点写成了三点,却成了是非口舌之地。 请听导游的解释:“大家知道在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繁体‘鱼’字底部的四点,本为火字,鱼遇水而生,遇火必死。康熙爷笃信佛教,向来有‘佛爷’、‘善人’之称,他不忍见鱼在火中烧烤,便将‘鱼’字底部的四点有意错写成了三点,意在让鱼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里,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之意。” 应该说,这种戏说很有些人情味和生态意识,但是我想,倘若康熙皇帝泉下有知,也不会同意的,因为明摆着就是说他连小学也不通吗?此种“揣度圣意”的事情还是不做为好。 其实道理很简单,在汉字里,四点水并不都代表“火”,“鱼”字可就是个例外。 我们知道在汉字里,“灬”多表示火,如“照、煮、熬、煎、热、熏”等字。但“鱼”字下面的四点,却是古文字“鱼”的鱼尾形状的变形,并没有“火”的意思。下面是“鱼”字的字形演变过程: 通过“鱼”的字形演变我们可以看出,在甲骨文中,“鱼”字就俨然一幅鱼的非常具象的图画,下端是悬垂的鱼尾;金文中的“鱼”字有所抽象,鱼尾也变得字符化了;在小篆中,“鱼”字被进一步抽象化和字符化,鱼尾部分有点像篆书的“火”字形了(见下图)。 小篆过后,接着就出现了中国文字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即“隶变”——小篆开始向隶书演变,从而结束了古文字阶段。为了解散篆体,以求简便,隶书中一些本没有联系、但形状相近的偏旁出现了混同现象。“灬”便是如此,“鱼”字的鱼尾部分与下部为“火”的汉字在汉字演化过程中就趋同到四点上。 除了“鱼”字外,还有个“燕”字,下面的四点是燕尾形状的字符化,也与“火”没有任何关系。它们都是象形字而非会意字。下图是“燕”的金文和小篆: 其实,只要动脑子想一想,我们的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是绝不会把动物放在火上烧烤的,这与古代所奉行的天人合一、天地合德的理念不符。然而,“熊”字却是个例外。 “熊”字的初文为“能”字(见下左图),在金文中,“能”字即是一头熊的形状,后来被假借走了,为了区别,人们又造了个“熊”字(见下右图)。那么,古人为何要在“能”下加“火”呢?这可能与熊姓的先祖“火神”祝融有关。 搞清楚了“鱼”字与火没有任何关系。那么,康熙为何要写三点水的“鱼”呢? 这道理就更简单了,康熙所书字体为行书,在行书的书写中,经常会出现省笔现象,将四点水写成三点水就再正常不过了。 下面是我国当代书法家田蕴章先生在其“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节目中书写的标准行书“鱼”字。大家看了,也是三点,你能据此说田先生也信佛,有意写错字吗? 为了进行量化比较,下面我们摄取书法字典中的“鱼”字的行书。 可以看出,“鱼”字的行书写法有多种,下面既可以写成四点,也可以写成三点,也可以写成两点(形如一个“大”字),还可以写成一横(简化字“鱼”为其楷化)。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三点水的“鱼”字在行书里比较普遍,完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2.净为什么有三点水的写法
是净字的异体字写法,读音和意思与净字相同,打不出来,如下图:
净拼音:jìng 、chēng,注音:ㄐ一ㄥˋ 、ㄔㄥ,部首:冫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8画
五笔:UQVH,仓颉:IMNSD,郑码:TDRX,四角:37157
结构:左右,电码:0403,区位:3027,统一码:51C0
笔顺:丶一ノフフ一一丨
释义:
净jìng
1、清洁:净化。净水。净土。净心(a.清净的心;b.心里没有牵挂)。净院(佛寺。亦称“净宇”)。干净。洁净。窗明几净。
2、使干净:净面。净手(大小便)。
3、空,什么也没有:净尽。
4、单纯,纯粹的:净利。净值。净价。净重(zhòng )。纯净。
5、单,只,全:满地净是树叶。
6、中国传统戏剧扮演男人的角色名:净角(亦称“花脸”、“黑头”)。
净chēng:冷的样子。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干净[gān jìng]
没有尘土、杂质等。
2、净化[jìng huà]
清除杂质使物体纯净。
3、明净[míng jìng]
明亮而洁净。
4、洁净[jié jìng]
干净
5、纯净[chún jìng]
不含杂质;单纯洁净。
3.请教一个字,是古代的“法”的写法及涵义
“执法如水” 卢标
[/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asp?ArticleID=3653]
在我国古汉语中,“法”字写作“灋”,至战国时代,才出现了“灋”的简体字——“法”。汉代以后,“灋”字逐渐消失,为“法”字所取代。如果从文字学的角度对“法”字进行考察,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解释无疑最值得人们注意。他在《说文解字》中说:“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廌)去。”“廌”,相传是一种善于审判案件的神兽。“水”旁在“法”中的意义是“平之如水”的象征,这一解释高度凝聚了秦汉时期人们的传统认识,并深深影响后代中国人的理解。
4.古代沈字怎样写
“沈”、“沉”本同源,后分化。
沈(chén),甲骨文= (川,河水)+ (两只羊),像很多羊只被沉在河水之中,表示将牛羊等畜投河来祭奉水神,以求河川安顺无患。有的甲骨文 以牛 替羊 ,以 替 。
金文= (水,河川)+ (冘,即“方”,将被流放的重刑罪犯),表示用死刑犯代替牲畜祭奉河神。造字本义:将牛羊牲畜或死刑犯投入河湖作活祭,祈求免于水患。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隶书 将篆文的“水” 写成“三点水” 。
注:“沈”合并“渖”之后,“沈”不读它原有读音 chén ,而转读被合并字“渖”的读音 shěn ,这是合并过程发生的“变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