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桥洞怎么造句,21条用“桥洞”造句
1. 桥的桥洞呈弯弯的弧形,好似一道美丽的彩虹。
2. 一座拱桥横着水面上,桥洞就像一道门。
3. 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
4. 江北城三洞桥,打牌是居住在桥洞中民工们仅有的休闲娱乐方式。
5. 通过这个桥洞我们就可以到达环形码头和岩石区.
7. 深入用于地道、桥洞、地下项目的锚喷支护施工.
8. 猎园里的那座桥有一个桥洞被水冲毁,而且被冲走了.
9. 47岁的周师傅住在重庆江北嘴三洞桥的一处桥洞下,对于这样的居住环境,他并没有太多抱怨。
10. 左桥洞跨越一条与河流平行的支路.
11. 这是一座用石头建成的桥梁,桥洞都呈拱形,非常结实,既雅致又坚固.
12. 遍布水乡的古桥长途不一,风格各异,有手板石梁,有拱形环桥,还有踏在桥上后吱吱作响的小大桥,桥洞有单孔和多孔的,根据门道的宽度来设定,桥孔一般都是成绩单数。
13. 同时考虑到来年开春山顶积雪融化,雨水可能冲毁修建道路,施工时要绕开雪水常流水沟,并搭设涵管或桥洞,保证道路畅通。
14. 据了解,布哈河派出所执法人员6月8日在鸟岛至乃亥区域河道巡护鱼情,在巡护到切吉河时,发现河水断流,大量洄游湟鱼被困在过路桥洞凹处无法前行。
2.我的发现,作文怎么写,小学三年级
今天,我从圆通桥经过时,有一个新发现。
这天,我从圆通桥经过,发现圆通桥的桥洞是半圆的。过另一座桥时,我发现,桥洞还是半圆的。我想:为什么桥洞要砌在半圆的呢?为什么不砌成四四方方的呢?这下,好奇心强的那股劲就上来了。
回到家,我仔细翻阅有关书籍,仔细翻阅剪报册,还是找不到答案。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突然,我机灵一动:我为何不到电脑上查找呢?我赶紧打开电脑,在上面寻找了起来。
原来,半圆形洞承受力度比较大,不容易针倒塌。四四方方的桥则正好相反。方形桥洞承受力度小,容易倒塌。看完之后,我二话不说,就拿出吸管做实验。
我搭好两座“桥”一痤是半圆桥洞的,一座是方形桥洞的。我在两座“桥”上各放上了一个麻将。结果,麻将放上去没多久,方形桥洞的桥就倒塌了。而半圆桥洞的桥却“站”的挺稳。
“疑问之锁”终于被我打开了。我要努力学习,解开更多未解之迹。
3.作文我喜欢的桥怎么写
我喜欢的一座桥
我听过一首歌《北京的桥》,这首歌里唱到:“北京的桥啊,千姿百态,北京的桥啊,瑰丽多彩。金熬玉栋望北海 ,十七孔桥连玉带。。 ”我非常喜欢这首歌,不仅加为它好听,更因为它其中提到了我喜欢的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座落在颐和园的昆明湖上,它与万寿山、佛香阁遥遥相望。十七孔桥全长150米,桥面下宽14.6米,桥面上宽6.56米,全桥高7米。远整座桥给人以一种雄伟高大之感。这座桥共有17个桥洞,所以叫十七孔桥。这17个桥孔中,第9孔最大,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小下来,对称排列。
走近十七孔桥,我们会发现使我们惊叹的不仅仅是它的外观,它的桥栏更让人惊奇。十七孔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五百四十四只。桥两边的白石栏杆,共有12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姿态各异的石狮。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闹,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桥头各有两只大水兽,很象麒麟,十分威武。桥的两头有四只石刻异兽,形象威猛异常,极为生动。
我站在十七孔桥上,可以看到昆明湖的全景,也可以眺望远处的小岛,而十七孔桥也成为颐和园中最有名的地方。
每当我看到十七孔桥的照片时,我便又想起《北京的桥》这首歌,它的结尾说到“桥啊桥啊,美丽的桥,桥啊桥啊,可爱的桥,给北京增添了多少欢乐多少爱”。十七孔桥正像这首歌里所说的,它给很多人带来了很多快乐。它是颐和园的象征,也是北京桥的代表。
我喜欢十七孔桥,我喜欢北京。
4.赵州桥的桥洞是拱形的
赵州桥很雄伟、坚固、美观。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于一身,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1.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没有桥墩,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石料;4个小桥洞,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
2.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然后说明大小桥洞的作用和这种设计的优点。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个长句子。“既……又……”从两个方面说明了这种设计的优点:一是坚固,二是节省石料。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称得上“世界之最”。赵州桥很雄伟、坚固、美观。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于一身,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1.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没有桥墩,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石料;4个小桥洞,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
2.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然后说明大小桥洞的作用和这种设计的优点。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个长句子。“既……又……”从两个方面说明了这种设计的优点:一是坚固,二是节省石料。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称得上“世界之最”。赵州桥很雄伟、坚固、美观。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于一身,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1.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没有桥墩,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石料;4个小桥洞,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
2.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然后说明大小桥洞的作用和这种设计的优点。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个长句子。“既……又……”从两个方面说明了这种设计的优点:一是坚固,二是节省石料。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称得上“世界之最”。
5.短文 家乡的桥怎么做
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小河长,小桥多。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家乡的桥大多是石桥,造型却千姿百态。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个很大很大的圆饼,两边几十级石阶缀上去,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家乡小桥的名称也美极了。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大人们告诉我,元宝桥、骆驼桥是人们根据它们不同的形状叫出来的;而震龙桥、娘娘桥,就跟民间传说有关系了;至于如意桥,是从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撷取来的。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记得有一年清明节,我跟外婆坐船扫墓去,每过一桥,我大声念一遍桥名,接着就听外婆讲一个关于这桥的故事。几十里水路百座桥,外婆的故事足足可装一条船!
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整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把桥当作跳水台,比跳水本领,练胆量;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里捉到一对毛蟹呢!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6.有17个桥洞且桥的围栏都是小麒麟是 什么桥
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它位于北京市西郊颐和园内,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1736一1795)建,是园内最大的石桥。 桥由17个孔券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面书“灵兽偃月”,南面书“修炼凌波”,蕴涵着深厚的汉族文化底蕴, 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link?url=nj6INKZPO3Jhno7YjcuL7FhrlUCUVqE87LiApVB7QwPCB76qbmPuq-ux43cYRF0OJioWVQs26ZePQ39iS71f6K
7.作文我喜欢的桥怎么写
中国的文化离不开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桥,不只是一种连接两岸的工具,它也是一种建筑艺术。
――题记
人们都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但是桥不是人们走出来的,而是自然送给人类的。自开天辟地以来,自然界由于地壳运动或其它自然现象的影响,形成了不少天然的桥梁形式。比如小河边因自然倒下的树干而形成的“独木桥”,或两岸藤萝纠结在一起而构成的天生“悬索桥”等等。
玉带桥,我记忆中的一座桥。
第一次看到玉带桥时,我还是很小很小,甚至可以说还没有开始记事,但到现在也始终不能忘记那如同玉带一般飘逸的桥。
玉带桥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为清朝乾隆时建造,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这本是一条不宽的堤岸,可是设计者偏要将平坦的堤岸人为地断开,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要算是玉带桥了。
在西堤六桥中,唯独玉带桥是座高拱石桥,桥高出水面十米有余,有着流畅、柔和、匀称的造型。它洁白如玉,恰如一条玉带横舞水面,在水面上映出婀娜多姿的倒影,仿佛是在西堤这绿色的项链上镶嵌的一颗明珠。所以人称 “玉带桥”。据说我们的玉带桥桥身也选用了上等的白色石料,算是异曲同工吧!在颐和园诸桥中,玉带桥是最负盛名的,流传着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
据说,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必从此桥下经过,不仅因为这座桥交通方便,还因为它造型玲珑秀美。现在,桥头还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题:东面是:螺黛―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玉带桥高跨昆明湖与玉河的分界处,清朝帝后乘画舫游览玉泉山时,必须从此经过。相传当年慈禧太后也曾倒骑毛驴跨越此桥。
还记得这样一首诗吗?“远近闻名玉带桥,两岸峻峰入云霄。奔腾河水泻千里,玉带飞锁两山腰。”
桥,不仅仅是一种建筑,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之桥、成长之桥、希望之桥。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座桥,而每个桥的背后都一定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8.小学四年级作文《熟悉的桥》怎么写
我熟悉的桥
桃林河,在我们这个地方,大多数人都知道它。它的存在给我们这个地方增添了许多的精彩。
有河,当然就不能少桥啦!在桃林河上横架着两座桥,一座是大桥。它的长约6米,宽约3米,两旁用石砌的栏杆挡住,上面可供一些卡车,货车行驶。当桃林河涨水时,站在桥上向下望时又有一翻新滋味。“水吹水动桥也动”,不记得哪个学者说过“站在桥上看水时,心随水波一起动,而烦恼也就随着水波飘走了。”有了大桥,剩下的当然就是小桥了。小桥和大桥一样长,它们平行地架在桃林河上,它不像大桥一样宽,它的宽度仅仅只能容下三辆自行车并排而过,它的两岸也有石砌的扶手,可它的出现也给这个地方增添了光彩。从远处看,这两座桥就像是一个大人带着她的小孩一样,桥的两岸则是碧绿的草坪。桃林河时的水供人们饮用,灌溉而桃林河上的桥则供人们行驶,参观。
桥,她曾与这片土地共存,她记录着这里人们的生活;她,融进了多少人的血液……所以,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家乡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