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改编剧本
剧本的内容
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提示组成。舞台提示一般指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说话时的动作,或人物上下场、指出场景或其它效果变换等。
一个典型的剧本例子如下:
公馆一室内
王妈:(小心翼翼地)小姐,您还是得注意身子,就吃点东西吧。
赵小姐:(把碗砸在地上)不吃,我就是不吃。
(王妈下)剧本的结构
一部较长的剧本,往往会由许多不同的段落所组成,而在不同种类的戏剧中,会使用不同的单位区分段落。在西方的戏剧中,普遍使用“幕”(Act)作为大的单位,在“幕”之下再区分成许多小的“景”(scene)。中国的元杂剧以“折”为单位,南戏则是以“出”为单位,代表的是演员的出入场顺序,而在明代文人的创造后,将“出”改为较为复杂的“出”。
剧本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再高潮结局”。 当然根据编剧技巧的不同,结构还会变化。如“佳构剧”。
剧本创作三大忌
1写剧本变写小说 2用说话去交待剧情 3故事太多枝节
2.课本剧怎么写
就是它了,课本剧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诗文改编为剧。
如何去写: 一、根据剧本特点编写课本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要想把课文中叙事性的诗文改编为课本剧,首先要懂得剧本的特点,然后才能根据其特点编出符合要求的课本剧。
编写课本剧必须突出体现剧本的三方面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 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
“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
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高潮部分也是编写剧本和舞台演出的“重头戏”,是最“要劲”、最需要下工夫之处。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
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
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懂得了剧本以上几个特点和要求,再参考学过的剧本课文,就可以试着学编课本剧了。 二、将剧本改写为故事 剧本与故事的共同点是,都有人物、环境,都不乏生动的描写和细致的刻画。
所不同的是,故事不受舞台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将剧本改写为故事,可以放开手去写,时间、空间不必那么集中。
整个故事可根据剧本中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过程,构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
在故事中可以加强人物的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使人物性格更为突出,形象更为鲜明,思想感情更为丰富。同时,可将剧本舞台说明中的布景说明改为环境描写,为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总之,不论将叙事诗文改编为剧本,还是将剧本改写为故事,都要注意不同文体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努力做到正确理解原作,使改编后的文学形式更充分更准确地表达原作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3.怎么写剧本
剧本写作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深入理解课文,精心设计冲突。
被改编形式的文章或为小说,或为散文,与戏剧相差甚远。改编时要反复阅读原文,理解作品主题,尤其要深入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人物间的矛盾冲突,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适合舞台表演的情节进行改编。
要集中考虑设计主要冲突。冲突就是"戏",冲突设计得好,戏就好往下演。
如《祝福》改编时,若将主要冲突设计在祥林嫂一心想摸祭器祭品而四叔等人却不允许这一冲突上,自然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根据原文特点合理安排结构。
1.对时空跨度较大的情节宜采用如《雷雨》、《屈原》式的"闭锁型"结构,即打破原作的时空顺序,截取原作情节的一两个横断面重新组合,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穿插交待隐约显露整个情节。如改编《祝福》就可以选取祥林嫂捐门坎前后的两个"祝福"片断,重新安排人物,通过四叔的嫌恶,柳妈的劝说恐吓,祥林嫂的独白及其他人物的对话来交待祥林嫂的一生。
2.对时空、人物相对集中的情节可采用《窦娥冤》式的“点线型”结构,即按原作情节的自然顺序展开,如《一碗阳春面》的改编就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3.对于人物众多,没有明显的主要人物或情节性不强的课文,宜采用《茶馆》式的“群像展览型”结构,即远取某一环境或场面让众多人物粉墨登场,展示各自的性格。
如改编《药》就可以采用这一形式。 当然也可以采用一种结构为主三种结构结合的形式,如改编《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以这样。
三、精心设计人物语言,力求精炼富于动作性。 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地位、文化修养,不可长篇大论。
尤其要注意动作性,即语言要反映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变化,即使说话人没有相应的形体动作,观众读者也要能从中产生一种有动作的感觉。还要好念、上口。
一、根据剧本特点编写课本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要想把课文中叙事性的诗文改编为课本剧,首先要懂得剧本的特点,然后才能根据其特点编出符合要求的课本剧。
编写课本剧必须突出体现剧本的三方面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 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
“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
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高潮部分也是编写剧本和舞台演出的“重头戏”,是最“要劲”、最需要下工夫之处。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
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
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懂得了剧本以上几个特点和要求,再参考学过的剧本课文,就可以试着学编课本剧了。写了要发布的话,只要登陆中国剧本网 /,注册,再申请成为作家,就可发表作品了。
另外,中国剧本网上有许多样板剧本,去看看对你的剧本写作也肯定会有作用的。
4.怎么写话剧剧本
初学者在写剧本的时候,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将情景画面描写的清楚些,让人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人物对话时的表情和遇到某些事时的表情也要描写清楚。 3、如果是MV剧本,则要将段落的时间标注上,如: 1:01一个女孩站在大街上,等待着男朋友的到来,汽车不断地穿梭,天空还下着小雨。1:15女孩全身都被雨水浇湿了,失望的走了。 4、剧本内容不限啦,搞笑,情感,节日等……只要你想写就行! 5、剧本下方要附上声明! 开放性的结尾指的是剧作者刻意留下主人翁最后下场不确定的想象空间,而不倾向于暗示大好或大坏的任何一种极端的结局。 一般使用这种结尾处理方式时必须非常小心。如果剧作家的立场只是为了呈现一个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供大众思考,他就应始终如一地不涉入主人翁的主观的情感世界,而必须十分努力地保持他呈现问题的客观与超然的立场。否则他会很容易因为在结局的处理中未表明明确的立场与态度,而被指摘为缺乏诚意,或是仿真两可的骑墙派。剧场通常也是个讲求民主与民意的场合,任何一部成功的作品,观众的良好反应与支持是不可缺少的,关于这点剧作者不可不格外小心。 易卜生在创作《玩偶之家》时,据说结局改来改去都觉得不满意,直到作者偶然间将娜拉先生接获退回的伪造文件时,高呼「我们」得救了,写成「我」得救了,他突然觉得后者才是他想要的,而进一步发展出后来被誉为发女性觉醒意识先声的结局。 电影剧本《夜开溜》(卫西林,即将发表)的结局中,观众先是看到跷家少年小攀与小汪在海港边的公车站等车,接下来镜头推向他们身后,显示海面上原本看似静定的渔船,原来竟是在海面上上下起伏、无一时安定下来,暗示着两位跷家少年此时的心境。整部电影就结束在这个镜头上,由于观众到了电影终了时,仍然不知道小汪与小攀是否有搭上公车?是否继续他们的流浪生涯?抑或是正在回家的路上?…这是开放性结尾的一个例子
5.剧本怎么写
写剧本如设计房子,无定论,无局限,可千变万化,却有技巧和经验。
凡名人铭言或庸人俗谈,不可不信亦不当全信。最终要从名家的剧本里看名堂,从自家的剧本里看差距。
莎士比亚时代并没有如今这多条条框框,莎翁之剧至今仍百演不衰。 其实作剧是实验。
犹如小说是理论科学,戏剧乃实验科学。小说写得楚楚动人,完美无缺,印出来也就罢了。
戏剧则不然,无论写得多么出色,都要经过导演,演员,经过服装,舞美,音乐,在舞台上耍出几十个回合,经了观众的反应,改写,改写,改写。一部好的剧目至少要改写一年至几年。
如此而言,任何关于剧本写作的书,都不是圣经,不能盲目照搬,其条条框框,皆经验之谈。但凡经验,乃局部经历的叠加,都有见树不见林的时候,故此可学习而不可信仰。
一切要为我所用,随时准备打破格式,推陈出新。 但是有些基本原则还是要知道,犹如房子有柱有梁,要承重稳固。
因了剧团要花许多钱,用许多人,用一两个月的宝贵时间,在你的剧本上排一部戏,就像房地产商根据你的图纸盖房子。 剧本不好,劳民伤财至极。
演员导演多年的训练,用来演您写的戏。观众花了许多钱,老老实实地坐在黑房子里,一动不动地坐上两个小时。
这非常违反人的常态,也就要求您的剧目给观众以足够的享受,教他觉得这值得他的牺牲。在北京,观众要早早吃饭,不然就是饿了肚子,坐很远的车,找到你的剧场。
忍受这所有的折磨,来看您的戏。您就必须要让观众享受,让他感觉所有的牺牲是值得的。
而且,下次会做出更大的牺牲来看您的戏。 您的每一个字都会蚕食别人许多的血汗和金钱。
每时每刻都要想,这个字值得吗? 剧本的内容: 1。人物:跟冲突有关的主要角色。
2。主题:关于什么?一定是关于一件值得的事情。
3。结构:故事在舞台上表现的整体设计。
4。冲突:戏剧的动力。
5。舞台布景:视觉内容 6。
潜台词:角色的话要适可而止。 7。
思想意识:你自己的观点和价值。 8。
声音:作为剧作家,你自己特有的声音 在继续写下去之前,想要作几点说明: 其一,在国内看的剧目不多,但却看到些许问题。剧里面水分略大,加之剧本技巧不足,总叫人不耐烦,有些真真地浪费演员。
其二,偶然写出“戏剧不是艺术”的话,引起不同观点。这其实很好,硬币没有不同的两面,就一定是假的。
如果你曾经为饭碗担忧过,就明白,戏剧其实是一种行业。就像餐饮是一种行业,旅行社是一种行业,IT是一种行业一样。
要首先扎扎实实地当行业来作,才有艺术的沃土。 其三,自己觉得,剧本是文学里面最不需要“造诣”和教条的写作形式。
看在戏剧里面作久了,有造诣的剧作家,写出东西来就难于深入现实,而生活里经验丰富的业余写手,有深入社会的感受和体会。稍稍懂得剧本的基本知识,就能写出动人的本子来。
中国缺少的,就是这样的引人入胜而动人心弦的剧本。 于是早就有写点什么的欲望。
原想翻译一本关于剧本写作的书,但每一本都大有自己不赞同或同中国实际有差距之处。于是就到处翻开来参考,夹杂自家的感觉和想法,胡乱的写出来。
————————————————————————————————————————————————————————————————— 在所有的元素中,我首推人物。因为戏剧与小说不同,小说是以文字面对读者,戏剧是以人物同观众交流。
戏剧可以不要剧本,有了演员,有了观众,就有了戏。戏剧里面的人物,或可爱,或可恨,或令人讨厌,都要同观众不但有故事情节上的交流,同时还要有感性或是理性上的交流,更要让观众有所感觉,让观众没有什么感觉的角色就像小说里的废话。
剧本里面,文字不是语言,剧作家要用人物来讲故事,人物才是剧本的真正语言。小说要用文字栩栩如生,详详细细地写出来,有着跃然纸上的生动。
剧本则不然,要用舞台提示来暗示人物的内心,给演员留有充分的表演余地。剧本的对话要留余地,再留余地。
美国有人做研究,发现小说家变成成功的剧作家很少,记者却很容易变成剧作家,因为记者懂得语言精练,懂得如何以简短的语言抓住读者,更懂得如何从小事里面大惊小怪地搞出悬念来。诗人也可以变成好的剧作,因为诗歌就要大留余地,多多地让读者意会而非言传。
用人物说话要练习,就有许多技巧。因为人们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语言,眼神,身体语言,道具,服装的运用,都是语言的范畴。
这就要多观察,多练习,多读剧本(注意优秀剧本舞台指示STAGE DIRECTION的写法)。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人们交流的细节。
我认为戏剧里面感性的交流更丰富,更细腻,更真实。许多观众看戏,不是为了寻找真理,或哭,或笑,或喜或忧,观众需要更多的是感觉。
如若把人物作为语言,作为通过故事来同观众作感性和理性的交流的语言,每一个人物的过去的历史,现在的状况都要有一个详细的构思。甚至他喜欢吃什么,喝什么酒,为什么晚上开着灯睡觉。
凡是根剧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物特点都要想清楚。这个人物要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你知道他要是跟你一起吃饭会怎么吃,他要是遇到了要小钱的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