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一篇去解放桥拍照的感受
我的老家在天津,那里有一条河叫海河,延着海河有十几座不同名字不同样式的桥。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解放桥了。
解放桥最初建于1902年,于1923年重建,1927年正式建成,原名“万国桥”。解放桥的长97米,桥面宽19米,他不但是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也是连接河北、河东、和平三区,沟通天津站地区的枢纽桥梁。
“解放桥下过大船”,曾经是海河一景,整个桥都是由钢材制成,估计有几百吨重。它与其它桥不同,没有半圆型的拱形,就是平平的架在海河上,但它的功能很多,可以合上和开开,关上的时候走人和汽车,要是船通过汽车和行人就不许走了,就等船通过在慢慢放下来。这就叫合则走车,开则过船。
天津的解放桥更美,它的建造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2.帮我写一篇摄影鉴赏心得之类的文章,800字左右
学摄影的人常常碰到这样一个问题:拍了一大堆照片,但是无法分辨它们的好坏。
有时候面对仅仅因为角度或光线不同拍出的几张照片,也很难说出其中的差异和奥妙,那么鉴赏照片拍摄的优劣关键在哪里呢? 首先,摄影是一门光和影的艺术。如果一张照片,影调处理得当、反差恰当(通俗点就是该亮的地方亮,该暗的地方暗),并且层次丰富,过渡自然,这就是一张不错的照片了。
一般来说,一张表现人物性格的照片最常用的是侧光,侧逆光或逆光,因为这样能使拍出来的照片具有立体感,使二维空间有三维空间的感觉。当然,一般的纪念照还是用顺光居多,以便能够清楚的交代人物背景,使纪念照变更有纪念意义。
比如这幅作品,有一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味道,作者把画面中的焦点——荷花放在“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使得主体更加醒目,而花上的水珠更加衬托了荷花的美丽。荷花前面的绿叶用逆光勾画出来并把它虚化使得它既没有喧宾夺主,又使整个画面具有立体感,背景的压暗也使荷花更突出,使观赏者有种愉悦的感觉。
而这幅照片则很平凡,观众看了是不会有多少印象的,为什么呢?因为整个画面的重点无非是那几朵花,但无论怎么看那几朵花都差不多,颜色,大小,形状等等,不知看哪朵才好也就是说没有视觉焦点,整个画面色彩处理也很平淡,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仅仅构图较为工整,所以说这是一张翻拍式的照片,而不能成为一张作品。另外,摄影构图非常关键,在一张照片中,该裁剪出去的部份应该坚决不拍进去,也就是说,除了你想要表现出来、想要传递给观赏者的那部分,其他的部分都应该裁剪。
因为那些你不想表现的部分会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 ,使你的照片的“魅力”大大降低。(这点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很难的。
你除了要有“毅力”和“创造力”以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比如在人物照中,你最要表现的部分通常应放在“ 黄金分割点”部分,因为这是画面中最容易吸引人们目光的地方。另外在拍普通人物照中因该注意周围环境对人物的影响,你要时时想到:摄影是二维空间而不是三维的。
比如:在外面拍照时,如果你的头后面有一根树枝,洗出相片后很可能变为“头上长角” 的怪物。说到构图,它是和美术有紧密的联系,有时间的话,你可以多学学美术方面的知识,这能够使你的构图水平迅速提高。
我们来看这幅人像作品,首先从构图来说,采用了S型构图,这种构图最能体现女性的优美曲线。而且采用对角构图,使画面显得很活,把人物的头部裁剪了一部分使观众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脸庞上。
光线也用得不错,平光(稍微带点侧光)勾画了人物娇美的脸庞,并且打出了眼神光(这点很重要),而仰望的角度和大胆运用蓝色影调使被摄者具有高贵和冷艳的气质。这是一张不错的人像作品。
在人物照中,表情是灵魂,无论一张什么照片,如果人物表情,造型不好,我们都可以认为它是失败的。表情就是指人物的喜怒哀乐,例如儿童,他有高兴的时候,也有生气的时候,在高潮拍下时是很有魅力的一张照片,相反我们在儿童大笑时如果正巧拍下他眨眼的一瞬间,这就不用我说了——一张失败的照片!造型就是指肢体语言,要求自然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其他变化。
有一个故事值得我们借鉴:古代有个国王,他左眼是瞎的,右腿是瘸的,他请了三位画师给他画像,第一位照本宣科的给他画了,国王大怒,杀了这位画师。第二位把国王画得眼不瞎,腿也不瘸,国王马上也杀了这位画师。
第三位画师画的国王右腿踏在石头上眯着左眼弯弓射箭,国王大喜,重赏了这位画师。所以在拍照时积极表现美好的一面,想办法剔除和弱化缺陷是很重要的(纪实新闻照片除外),现在艺术照很受欢迎,道理就在这里。
这幅则完全是一张失败的照片。作者本意在表现少数民族人民劳动生活,但很遗憾,后面的那个女子眨了眼,而这恰恰是摄像中最为忌讳的,还不止这点,画面中也没有视觉中心,两人的神态动作都差不多,既便后面的人没眨眼,观众也不知该看谁。
这样的照片是失败的。摄影刚发明时是以黑白照存在的,而现在则以彩色居多,这也要求我们要掌握一定的色彩知识。
一张好的照片,它的色彩一定带有作者的情感趋向。白居易有句“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名句,这也是白居易这位大诗人用色彩传递了他向往和怀念美丽的江南的心情。
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色彩能够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我们看到红、橙、黄等颜色,很自然地和太阳,火光联系起来,产生温暖热烈的感觉;而看到青、蓝等颜色,往往和天空,泉水联系起来 ,又会产生清凉恬静的感觉,这就是“色彩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但由各个人的社会地位、年龄、生活习惯的不同,对于色彩的感受与喜爱也各不相同。
总体要求就是和谐不刺眼 。 最后一点,个人创意是很重要的,现代的社会是一个提倡个性的社会,一张照片如果能富有新意,一定是很受欢迎的,因为他能使人们进入一个视觉新天地,当然,这样的照片也应该是符合人们的一般审的美情趣,而不是那种光怪离奇的东西。
3.摄影照片评论的语句有哪些
1. 她无意中教会我如何去找寻对方最好看的地方,这是摄影最重要的关键。。如果去上“XX摄影学校”,绝对是行不通的喔,毕竟日常生活中的“爱”不在那里,而是在我们身边。
2.摄影就是人生,“拍照”和“活着”是一样的。
3.挚爱的死亡,可以让我们学到最多东西。
4.笠智众先生,在拍摄后的一年内就过世了,如此一来,这张照片既可以看成是在对观者打招呼,也可以视为在和观者道别——在同一张照片里,能够看见两种不同的时刻。这是因为观者本身的态度,致使照片的意义产生改变。这张照片可以是“他正走向我们问好”,也可以是“说完再见、准备转身离去”,两种看法皆能成立。
5.这是一种交互作用,爱会让人变得好看。单身的人会变成丑八怪,所以请大家尽量营造有爱人陪伴,或是心中有珍爱对象的关系喔。和孙子一起入镜的爷爷,每一位都好好看。由此可见,拍出来的脸孔之所以好看,与其说是来自于我和被摄这之间的关系,不如说是镜头彼端的人们互相影响的结果。
6.我有一个很老式的信念,认为只有真实之物才能够创造同样的真实之物。所以首要之务,就是抚臀、呐喊,以剥除虚假的外壳。
7.摄影不是我的肉体或骨头,而是血哩,所以是出于本能的反应。
8.最好不要刻意捏造某种情境,换句话说就是顺其自然地按快门,一切由被摄体、由时代来决定。所以一定要处于被动、被侵犯才行喔。虽然我也说“要侵犯被摄体”,但那毕竟只是一种说法。时代的潮流看似平静,但其实是暗潮汹涌的激流呢。所以,不要想着去战胜时代、改变潮流,甚至创造时代,只要坦率地顺应潮流即可。我不是因为战败才不得不看开,而是本来就这么乐观。
9.花本身没有情-色元素,这是没办法的事,不过枯萎、凋谢的花叶不错。我觉得花带有两种完全相反的特质,它混杂了“生”与“死”,而这两者都是我想要的喔。
10.总而言之,我想要“生”,也想要“死”。“每天都拍摄附有日期的照片”应该就等于“每天都活着”吧,因为活着就是过日子埃日记就是“生”。
11.我也想到自己忍不住要将花朵上色的行为,这不是为花上妆,而是为“死”上妆,就像人死去之后,会在他们的嘴唇涂上整片鲜红色的口红一样。看过我的摄影集《色情花》的人说,书里的影像色彩鲜艳,似乎让他们感受到死亡,嗯,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不是我在硬掰,也不是一开始就看出各种端倪才这么做的,而是基于直觉想要呈现生与死。对于“生”与“死”并存的感受,以及即使死了却仍然活着的感受,虽然说不上来,这些感受却是基于直觉而产生的。非常有趣呢。
12.大家都很谦虚,不过我自己觉得这张超赞。你看,我还在这边涂了醒目的红色。要是人家问我为什么用红色,只要回答:“这是B29轰炸机的烧夷弹掉落在墓地里,掉在少年目光所及的位置,‘啊,母亲家起火了,那片赤红的天空,就是我看到的红色……’”就好了。
13.不过事实上,这是空气的红,空间的红,这个红色是有空间感的喔,是一种会动、会发出声音的红。失火的时候,大家都跑去避难,附近居民说那些人很厉害,“”那些人指的是敌方的美国人。所谓的“厉害”不是单纯的形容词,就某种意义而言,“厉害”指的是这整起事件。
14.抵达银座站之前,会有很多人上车、很多人下车,所以每一站、每一站的乘客都不一样,有打哈欠的家伙,有用修好的指甲挖鼻孔的中年妇女之类的人。只要我看到有趣的画面,镜头就会立刻追上。我会看着对方,张开我的天线,立刻做出反应拍下来。所谓的接触,就是充分了解这种时间性。现在我倒觉得幸好当年没有出版“地下铁”这个主题,因为此时这本摄影集呈现的并非“选择”,而是如同刚才提到的“接触”。
15.一般想到纪实摄影,不是都会替这种照片加上“时代的证明”之类的标题嘛?但并不是这样的,事实上人在活着的时候,有时会突然感受到死亡的瞬间,或是感受到某种假死状态,这就是我从接触当中要创造的感觉。
好词:
逼真 、生动、形象 、栩栩如生、画龙点睛 、画栋雕梁 、诗情画意、笔力刚劲、色调浓重、传神、呼之欲出、纤毫毕现 、惟妙惟肖 、画眉描香 、精妙绝伦 、活灵活现 、瑰丽韵雅
4.旅游感想唯美句子
1、身未动,心已远。
2、梦想,并不奢侈,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3、一个人的旅行,在路上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4、旅行要学会随遇而安,淡然一点,走走停停。
5、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
6、当遗忘变成另一种开始,我踏出了旅途的第一步!
7、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8、因为有梦,所以勇敢出发,选择出发,便只顾风雨兼程。
9、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古镇情怀,流水江南,烟笼人家。
10、一颗说走就走的心,一个会拍照的情侣,一段甜蜜的旅程。
11、旅行的理由不需要阐述太多,一个字就可以概括全部:走。
12、出去旅行,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寻回自己——最本真的自己。
13、我们一路上兴致勃勃地参观,当夕阳西下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14、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望采纳,谢谢啦
5.怎样写摄影理念
摄影就应该是这样的,用相机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个是创作,不要拿着机器去无为的复制,拍出自己的思想,创作出有思想、厚重感、影调的片子,照片一定要有视觉冲击力,这样才是真正在做摄影!
每个人的摄影理念可能是不一样的。
1. “对我来说,照相机就是一本写生簿,捕捉即时灵感的工具,你要在瞬间对你所看到的一切提问并做出决定,通过一个有限的取景器向人们解释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这是一种最简单直接的表达,却也需要你集中精力、训练有素、敏感并有几何构图的美感。”---布列松
2. “万物之中皆有美,能否发现和表现这些美是拍照和摄影的区别。” —— 马特;哈迪(Matt Hardy)
3.“摄影没有什么不可打破的法则”,或者说,“摄影只有一个法则,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拍,那就怎么拍。” .——约瑟夫·寇德卡
4.用相机表达出人类心灵最底层的东西,启开原本在每人内心深处的本性。
“熟悉的事物不可思议面,不可思议事物的熟悉面。” ——黛安·阿勒丝
5.许多摄影家盲目或被动地接受摄影职业,顺从于境遇,缺乏能动的个人秉赋和职业素质,摄影对他们仅是“外在目的”而非“内在需求”,既非“使命”所致,也非“信念”所系,也就很难于历史境遇中对人类命运和人性价值有所感悟。
6.在摄影中要大胆尝试,不要为做“对”一切而烦恼。顺其自然,不要让你的脑子被各种摄影“指南”所牵绊,把它们看成是一本字典——只要在需要它们的时候从中获得帮助就行了。不断实践,从其他艺术家那里获取灵感的启迪,但也要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从自己的梦想中寻求灵感是个很好的方法。不要简单地拍摄人们习以为常的画面(比如落日的景象),要有不断创新的意识。敢于打破常规,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听取别人的建议,但永远不要让别人告诉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摄影是一门艺术,不是自然科学。——Miss Aniela
7.要记住,相机不过是个工具,无论技术有多先进,都无法取代艺术的眼光。学习技术必不可少的,但真正成为一位伟大摄影师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技术去表达自己潜意识中的某些东西,用美学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换句话说,也就是要用心去拍摄。摄影其实和音乐、诗歌一样,最高境界是用不断升华的感觉来创作。让自己兴奋起来,在摄影中充分调动情绪,将感觉融入到你的拍摄对象中去。——Steve Bloom.
6.摄影作品说明范文
原发布者:**亚
摄影作品分析范文【篇一:摄影作品分析范文】摄影图片分析范文《一缕阳光》---摄影作品分析这是一幅生活题材的人文纪实作品,这是其组照作品中的一张。画面中,一名小朋友站在走廊一边的窗口,一缕阳光从窗口射入,照亮了小孩子的眼睛。他身后的走廊也因为光线的照射,明暗交错着。这是一幅很美好的生活场景,小孩子面带微笑。他向往阳光,向往美好的生活!作者拍摄时,采用了经典的黄金分割点构图法,把画面主体-----小孩子,放在了右侧的黄金分割线位置。这不仅仅可以是画面吸引观众的注意,也更突出了趣味中心。另外,这幅作品也运用了开放式构图。画面中,小孩子的目光指向画面外,也同时引领着我们不由得思考引画面外的场景。这引发了人们的对小孩子内心的思考,带领我们走进他的世界。画面的主体突出是这幅作品的亮点,作者采用了较长焦距的镜头拍摄,不仅仅压缩了空间,提炼的画面的主题,还虚化了背景突出了主体。另外,较大的光圈的使用,更是虚化了背景,缩小了景深,进一步突出了主体。这幅作品在结构上采用了中景景别,焦点控制在小朋友的脸部范围内,保证了主体的细节,包括发丝,脸颊皮肤质感等部分,十分生动的刻画了一个小朋友的神态,在用光方面,点光源是整张照片的主题和亮点。光线来自于右前侧,偏重于侧逆光方向,光线较为硬朗,使得小朋友的脸部十分有立体感。光比适中,使得脸部暗部的细节也比较丰富。而背景中,光景明暗交错变化。画面下半部分的处于阴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