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物专访的新闻稿怎么写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
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
“果然不负众望。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着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无耻,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着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
“他四十多岁了,高了兴就一个人在屋里又唱又跳,从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来;和朋友聊天,没有正形儿,常说出比小学生还幼稚的话,问出莫名其妙的问题来;在老学者们座上,他又俨然是个“小老夫子”,说话文诌诌;早饭吃什么,他记不住,常把帽子、车钥匙丢落,却能在诗歌讨论会上,不用讲稿侃侃而谈,大背《论语》、《人间词话》、佛经、苏珊
2.人物采访新闻稿怎么写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文库豆全 人物新闻采访稿 以下是聘才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人物新闻采访稿范文 这是一篇《丁聪不老》作者:胡德桂专业的人物采访稿 10月小阳春的和煦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春暖”的感觉。当我们在枫林宾馆拜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更有“如沐春风”的体会。
一见面丁老急忙让座,他的夫人沈大姐为我们沏上从杭州带来的龙井茶。话题自然是从丁老的健康谈起。
丁老1916年在上海出生,今年已是81岁的老翁,却依然拥有一头真实的黑发,面色红润。我问丁老:“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以致80不老?”丁老乐呵呵地笑着说:“这个,真是有劳了我这位‘饲养员’!”说着用手指指夫人沈大姐。
一句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在家里,沈大姐是名副其实的“家长”,里里外外忙个不停。
特别是画展期间,丁老因身体不适住院,沈大姐家里画展病房轮着转,硬是办到画展圆满结束。我们像一家人似地聊着。
我又问及丁老有何爱好,丁老朗声笑道:“既不养猫,也不喂鸟。”沈大姐插话说:“我也只种点草,容易伺候的。
可他还要加上一个‘毒’字哩!”丁老接话介绍:沈同志栽的是仙人掌类植物,浑身有刺。他幽默地补充说:“凡属有刺的,当然都是‘毒草’嘛。”
房间里的人似乎都心领神会,相视大笑。 从50年前我年轻时起,就知道丁聪已是著名漫画家。
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讽刺漫画影响深远。1945年,讽刺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五子登科》,以及不许老百姓说话的《“良民”塑像》,都给人。
3.人物采访新闻稿怎么写
原发布者:文库豆全
人物新闻采访稿 以下是聘才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人物新闻采访稿范文 这是一篇《丁聪不老》作者:胡德桂专业的人物采访稿 10月小阳春的和煦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春暖”的感觉。当我们在枫林宾馆拜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更有“如沐春风”的体会。一见面丁老急忙让座,他的夫人沈大姐为我们沏上从杭州带来的龙井茶。话题自然是从丁老的健康谈起。 丁老1916年在上海出生,今年已是81岁的老翁,却依然拥有一头真实的黑发,面色红润。我问丁老:“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以致80不老?”丁老乐呵呵地笑着说:“这个,真是有劳了我这位‘饲养员’!”说着用手指指夫人沈大姐。一句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在家里,沈大姐是名副其实的“家长”,里里外外忙个不停。特别是画展期间,丁老因身体不适住院,沈大姐家里画展病房轮着转,硬是办到画展圆满结束。我们像一家人似地聊着。我又问及丁老有何爱好,丁老朗声笑道:“既不养猫,也不喂鸟。”沈大姐插话说:“我也只种点草,容易伺候的。可他还要加上一个‘毒’字哩!”丁老接话介绍:沈同志栽的是仙人掌类植物,浑身有刺。他幽默地补充说:“凡属有刺的,当然都是‘毒草’嘛。”房间里的人似乎都心领神会,相视大笑。 从50年前我年轻时起,就知道丁聪已是著名漫画家。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讽刺漫画影响深远。1945年,讽刺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五子登科》,以及不许老百姓说话的《“良民”塑像》,都给人
4.人物专访的新闻稿开头和结尾怎么写
一、人物通讯的开头,要略微讲究一些文采,充分利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在写作方法上,可以描写,可以抒情。从写作角度上,可以写某一个侧面,然后引起读者兴趣。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人物专访的写作方法,是一个技巧问题。一般说来,人物专访(或者叫人物通讯),要高度而准确的概括一个人的最主要的亮点。然后引出正文。
二、关于人物通讯的结尾,可以是对某某人物的感叹类的语言、赞美类语言,或者寄托希望类的语言等等。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
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物专访,内容一定要真实!引述采访对象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必须是原意,作者不能随意改动或发挥,无根据的拔高和添枝加叶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专访时,要细心倾听,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作品和数字等要当场问清楚并记下来,以免张冠李戴。文章写完以后,最好送采访对象过目,听取本人意见,以免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5.人物采访的报导要怎么写
总的说是:
人物,内容(大概),采访地点,时间
具体采访内容(即:谈话内容)
具体体会
细节: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6.人物专访怎么写
面试问题技巧 - 采访中,有记者问新闻人物是一种方法,解答有关专业的问题,是与有关各方的目的,记者专门采访。
与主角有记者直接对话,以获得材料并穿插了一个特殊的通信背景材料。这是要详细和生动的比一般的报道。
面试并最终接受采访,记者两个因素。在一个“特殊”人物专访特点,重点参观。
采访时都强调新闻,政治也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新闻,采访与可读性的亲和力。
因此,深受观众。 采访的困难是人写自己的要求和关注程度高。
采访的困难在于如何编写不会在平原流,写入的字符具有鲜明的特色。如果读者能阅读本字符后记得,并区分与其他字符,这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面试。
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典型的例子,生动的细节取决于面试的成功。记者谈与受访者进行沟通是最重要的途径。
开采井开采精细,人物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知识,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结果发现,闪闪发光,并区分字符以更准确地提取主题,让读者想看,手表,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面试失败,然后小心地操作,也写不好。
采访的质量,技能了记者的提问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很好的问题,提准受访者的帮助下开始对话。 我相信,记者在问题是目前容易出现以下不足之处:首先,这个问题太大太空旷,让受访者知道该怎么回答。
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怎么看”和“老三问”套话。第二个记者较差的口头表达能力,问题不可能是简洁。
让采访无济于事质疑一些记者要求重写光,疑问词不达意,他们经常写功夫技巧,口才不行,有偏见的认识:即重点是约艳丽的口才,不务实。我经常看到一些记者的问题,说了很多周围的话题少的话就像问一个农民企业家,策划下一步,意向是否资助农村教育。
总之,不仅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不明白说了什么。三,记者采访的态度是不正确的,有有限的知识。
有些唇当记者的问题,答案并不了解对方,令对方厌恶的心理,这与记者的心理距离开幕。这些都无形中影响了通话乐趣的采访对象。
被采访容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个赛后采访是主观的,但由于紧张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从基层工人牧民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其次,消极应对面试。虽然说话,但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的一些敏感问题。
三,记者采访了牵引跑受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去,记者无法控制的情况下,采访了大量的时间,貌似记得很多,但没有多大用处,费时又费力。 在超过了一些缺点和问题,根据他们的经验浅薄的作者,提出了以下建议,探讨同侪。
周围的若干重要问题的主题设计的进步。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以确立主题,围绕几个问题提前为主题设计的。
有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必须做的准备。在采访的话题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可以确保有针对性,而且还能减少浪费的时间。
记者一定要有几个异性恋问题的主题,请事先充分估计,不打的战争准备。有些口才不是一个好记者,这样一来,就更好了。
可以做心脏底部,鸡也不会惊慌。其次,你可以事先练习问话。
几个问题其实是采访提纲和思路。帮助记者控制局面,面试官导致了正题。
笔者采访了一位女商人,这名妇女企业家知情,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很多的话总是离题。我提前设计了几个问题,来使用它,一只流浪,用一个问题来问她回来。
二,使用术语的问题。行家伸伸手,你知道在那里。
记者问口,受访者就可以听出来,你就知道他不知道,你知道他的工作的程度是非常高的。记者问外行,这是很难得到受访者的身份,就没有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究受访者的内心世界。
记者采访了与交朋友,摸了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它的灵魂。最容易找到共同语言是采访了业内的话题。
这次采访内向的性格,待人随和,有怯懦,采访了易开的效果。记者可以问一些他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的就是谈他的庄稼和农民应用什么肥料;能力和牧民聊了几句冬季羊肉;谈谈汽车和司机模型的性能。
当然,一定不要不懂装懂,冒充专家。正如记者采访了再就业典型的受访者是做针织品。
我以前曾长期采访纺织行业,更好地了解针织,讲一口流利的氨纶,细螺纹针,圆织机等专业术语的采访,让受访者非常惊喜。她认为这个行业很看重她,无形中降低了心理距离。
采访了八小时,采访不想说和说出来,抓细,充满后,放在真正的传染性书面沟通。 三个问题轻松的话题,情绪稳定性和采访。
因为对于有些兴奋或紧张能迅速进入采访状态,为了让他们安顿下来的情绪,记者可以先说说无关的话题和主题,轻松。让每个主题由容易放松情绪,缩短尽快两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一盆花,一种体验,对一个问题,或其他爱好的意见可以成为一个问题的话题。我经常用这种方法在接受采访时。
有次警方的采访与妻子的壮烈牺牲,警嫂整体情绪平静不下来,我问一些关于他们的女儿从父亲的年龄问女儿的怎么说,怎么想的。然后带领到主采访。
在残疾音乐家方放(国际奖获得者)的采访时,他很反感的面试,因为,除了紧张,不能接受采访。我问他古典吉他的熟悉的问题和民谣吉他是不同的,让他放松。
四,避免了面试,问的利益问题的另一面,随着采访的诱导。有句老话说,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