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导镜头语言怎么用
如果实在不知该怎么写你就把推拉摇移、远全中近特的表现效果都背下来,倒是照搬,具体的我附在后面了。
但是我可以告诉你这样肯定是不会写太好的,最多只能中规中矩,最好找一本专业的基础的书来看一看,比如中传出版社的基本当做教材的书都行。 还是多嘴一句,你是想考艺术类学校的编导专业吗?其实各学校对编导类学生的素质要求会很不同,比如中国传媒大学的编导专业就根本不需要考生具备专业知识而有的学校则需要。
你最好先弄清你要考的学校对这个专业有些什么要求再着手准备。 至于阿甘正传,我随便转网上别人写的一篇开头给你借鉴一下:影片一开始,灰蓝色的天空中,一片羽毛随风飘舞,飘过了阿甘居住的城市,一会随风飘落了下来,一会又被风吹向了高空。
经过在空中的兜兜转转,终于飘落在了故事的主人公的脚下。这是导演运用羽毛随风飘舞的长镜头,留给观众对羽毛产生的无尽的想象,也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而且也为结局另一个关于羽毛的长镜头作了伏笔。随着羽毛的降落,镜头特写了阿甘的那双沾满泥很破旧的球鞋,用特写镜头代替导演抒发了感情,暗示了将把鞋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
接下来,主人公小心翼翼的捡起地上的羽毛,把这根羽毛夹在了他的记事本里,这时记事本里的背景是一望无际的兰兰的天空。 附: --------------------------- 第一节 运动镜头的分类 运动摄像——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影机机位,或者变动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
这种方式拍摄的镜头称为运动镜头。 内部运动——是活动的画面内容表现的是运动着 的事物被称为画面内部的运动。
外部运动——是移动摄影机 变焦距和剪辑形式 的镜头运动 称为画面外部的运动 根据摄象机运动的方式可分为:推、拉、摇、移、跟、升降、综合 第二节 推镜头 一、推摄指摄像机向被摄主体方向推进,或者变动镜头焦距,使画框由远而近向主体接近的一种拍摄方法,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叫推镜头。 两种情况: A、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 B、采取变焦距镜头,从短焦距调至长焦距。
二、推镜头的特点 1、具有大景别转换 成小景别的各种特点。 远——全——中——近——特 2、推镜头分为起幅、推进、落幅三个部分 3、推镜头造成画框向前的运动趋向 主 体 : 不清晰——清晰 物 体 面 积: 小——大 景 别 : 大——小 三、推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
2、突现细节。 3、突出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 4、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关系。
5、推镜头的景别不断变化,有连续前进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6、推进速度的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 7、可以加强或减弱运动物体的动感。
四、推镜头的拍摄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推镜头应有其明确的表现意义。 2、注意起幅和落幅的静态结构 。
3、留有足够的长度。 4、推进过程中注意始终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即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上的优势。
5、在移动机位的推镜头中要注意跟焦点。 6、推镜头要做到准、匀。
7、起动和停止应果断、干净、利索、流畅。 8、最好选择有一定动作幅度的形象作为起动点和停止点,以克服人为的操作痕迹。
第三节 拉镜头 一、拉摄——指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 动镜头焦距(从长焦调至广角)使画框由近而远与主体脱离的一 种拍摄方法。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叫拉镜头。
二、拉镜头的特点 1、具有小景别转换成大景别的各种特点 2、拉镜头分为起幅、拉出、落幅三部分 3、拉镜头造成画框向后的运动趋向 三、拉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的关系。 2、使画面结构形成多结构变化,镜头表现富有层次。
3、拉镜头使纵向方位上的两个具有相关的事物,形成某种对比、反衬或比喻的效果。 4、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的想象和猜测。
5、拉镜头有连续后退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6、拉镜头内部节奏由紧到松,能发挥感情上的余韵。 7、拉镜头的画面空间不断扩展,有一种退 出感和结束感。
8、用特写拉成全景的方式进行转场。 影片观摩课:完整观看《阳光灿烂的日子》 ,引导学生综合观察影片的各种影视元素,培养其在影视创作中综合运用多种镜头语言的能力,并且学习影视语言的叙事手法。
(注:属于实践课时,地点:多媒体教室) 第四节 摇镜头 一、摇镜头——是由摄像机位置不动,借助于云台或拍摄者自身,水平或垂直移动摄像机光学镜头轴线所拍摄的镜头。 从运动形式上分有:水平横摇、垂直纵摇、中间带有几次停顿的间歇摇、摄影机旋转一周的环形摇、各种角度的倾斜摇摇速极快的“甩”镜头 二、摇摄镜头画面的特点 1 、其画面造型是在画框空间与镜头的运动时间的结合中共同完成的。
2、使被摄物体在画面内停留的时间相对于静态画面来说减少了,人们观察画面内景物的时间相对短了。 3、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摇动、落 幅 三个部分 4、摇镜头对观众观看景物具有某种强制性。
三、摇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 、展示空间扩大视野 2、摇镜头扩展了画面的表现空间,可以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 3、介绍交代同一场景中。
2.镜头语言观后感的写法
《天使爱美丽》-----从镜头语言上分析 2009/06/21 17:52 法国影片《天使爱美丽》讲述了一个有点孤寂、内向、神经质而又充满幻想细胞的女孩爱美丽走出自我、帮助别人最终找到自己幸福爱情的故事。
该影片以它特有的浪漫温馨的暖色调和法国本土音乐手风琴的伴奏下,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下面就从镜头语言来简要分析一下。
本片镜头的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近景镜头。几乎在拍爱美丽与人交流时候的全是。
如,当她在女邻居的家里询问关于柏都多的住址,女邻居滔滔不觉的讲着她的丈夫与其他女人私奔的事,爱美丽在全过程中都是静静地坐在桌前,嘴巴紧抿着,眼睛不时的眨着的近景里。观众很清楚的看见了初次与人交流时的爱美丽既恐惧紧张,又充满同情心与好奇心,这也为她以后以女邻居丈夫的语气写的那封信帮助邻居走出痛苦埋下了伏笔。
关于爱美丽性格的形成,除了画外音之外,最形象的要数父爱为小爱美丽测心率的那个拉镜头了。在这个镜头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年幼的爱美丽的近景,她的小脸紧绷着,嘴巴紧闭着,眼睛老半天眨一下,一副面无表情很紧张的样子。
着不免让观众充满着假想,随着镜头的不断拉出和画外音的引进,我们知道了,那是很少看到父亲的小爱美丽看到父亲后变得心跳加速,尤其紧张的缘故。这个镜头里小爱美丽通过非言语传播向观众传达着她渴望得到父爱,被误认为心脏病,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进学校读书等信息。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个运动俯拍爱美丽在床上的镜头。那是在爱美丽无意中发现了盒子并决定归还给它是主人后,在这个缓慢运动的俯拍镜头里,我们看见了爱美丽的卧室里的黄红色,既洋溢着温馨可爱又弥漫着浪漫与幻想与主人的性格、生活相吻合。
镜头缓缓运动着又像爱美丽在和自己作斗争:是继续自怨自艾过着一如既往是平凡生活还是出去帮助别人改变它?下一个镜头便是她站在邻居家门前按门铃,就这样两个镜头的组接告诉了我们答案。在这个镜头的色彩也在暗示着爱美丽以后会得到幸福。
除镜头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外,始终笼罩着暖色调,恰到好处的手风琴伴奏,还有一连串的偶然事件,以及在片尾爱美丽找到的幸福爱情等都是本片的一点亮色。 色彩分析 影片的整体色彩风格: 在其影片色彩处理上,导演强调的是一种以暖色调为主的把互补色并列放置在一起的关系处理,并强调色彩的对比,整个电影构图完全是油画重彩样式,就象女主角黑色的瞳孔与鲜艳跳跃的红唇,在法国标准得明朗阳光之下,让观者有种对生活的暖意与敬意,随着情节的层层推进,色彩配合人物的情绪变化,将上世纪巴黎的景致慢慢舒展开来,淡淡的怀旧风格跃然。
色彩随着音乐在流动着,但又有戏剧式“停顿”的固有色。整部影片充分体现出创作者的印象主义色彩与构成主义色彩的完美统一的色彩风格。
三、细节之美 影片从第一个镜头就开始吸引我们:夕阳的暖色调将石板路映出油油的光泽,旁白在轻巧的音乐中响起。汽车驶过,将一只刚好停在路上小憩的苍蝇碾成一块污渍,让皮埃尔热内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一些富有意味的优美的时刻那些发自真实生活但又被赋予了浪漫诗意的细节使整个影片细致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影片比过去的作品更加温情也更加细腻了。 一个低沉的男声在开头旁白道:1973年的某一天,和许多重大事件一道,一个叫爱美丽的女婴诞生了。
此后,一些列平凡又伟大,忧郁又温馨的事件随着这个生命的诞生都相继发生了,我们常说一件很小的事酿成和严重的后果,正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但是在这部影片中逻辑正好是相反的,是大事件引起小事情。比如电影开篇把1973年9月3日下午6点28分32秒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和爱美丽的出生联系起来,正如导演把爱美丽拾到玩具小盒和戴安娜王妃的死联系起来。
再比如爱美丽 给尼诺留下线索让他到咖啡厅来相见,但是尼诺没有按时到来于是爱美丽 就根据自己的想象用异常曲折的理由编造了一个离奇的尼诺被绑架到中东的故事,于是爱美丽想:我是绝对去不了那种地方的,那么,这样的男人不要也罢。 细节之处还在于各个角落,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喜恶。
那些喜恶也是我们同样拥有的,比如爱美丽喜欢搜集偏平的小石子用来打水漂,喜欢把手插在米中的感足的感觉,爱美丽的爸爸喜欢制作他的雕塑,喜欢装饰亡妻的灵堂,尼诺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古怪物件,在这里连猫咪都有自己喜欢的事,那就是偷听讲给孩子的故事。就这样在细小之处发挥极至。
导演也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奇异的魔幻色彩的影象世界。 四、讲述的艺术 故事越简单,如何讲述就越重要,讲述一个几乎完全由美好的细节组成的故事,即要有艺术深度,又要能让每个人怦然心动且久久回味,就更不容易。
相对于我们明亮的生活,艺术在表现人生的灰暗和寒冷的方面似乎要更拿手些。更容易获得深刻的力量,所以《天使爱美丽》中时时表现的温馨与明亮的氛围实属不易。
相对于小人物的琐事,《天使爱美丽》很容易落入平庸的温馨小品,但是导演让皮埃尔热内的才华阻止了平庸产生的可能。正如他说的“我不会给观众足够的想象余地,我只想把我的想象力强加给。
3.镜头语言包括什么
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1、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2、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三个层次。
3、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围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4、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5、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6、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7、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8、近景:指摄取**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9、特写:指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扩展资料
组接方式
关于镜头(画面)的上述组接方式,只是影视艺术剪辑的多种多样手法中的几种。归纳起来有两大类:即技巧性组接。如果画面的组接使用的是隐;显;化等手法就须在剪辑组接时使用某些光学技巧,因此叫技巧性组接。而切换则无须使用任何光学技巧,因此它叫非技巧性组接。
关于影视画面的各种组接方式,实际上是蒙太奇技巧在画面转换和组接中的具体运用。电影和电视其所以通过画面说话,成为能讲故事的叙述艺术,只因为它们具有一种最基本的构成手段——蒙太奇。
蒙太奇既是影视成为独特艺术的基本特性,又是影视画面实现基本叙事功能的一种“语法修辞”,或者说影视和电视能够成为完美而独立的艺术的基本手段。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镜头语言
4.如何用镜头语言表现没做什么
这个不难啊,比如领导交代工作时给了每个员工一份材料,然后所有人都在看材料,只有那个员工目光疑惑的看着别人手里的材料,对正在发言的领导欲言又止
还可以借助台词,比如这个领导在开会前,碰见员工台词交代,说有个工作交给员工,结果会开完了,领导走了,员工还在那里等待领导指示
再或者比如工作是让员工收拾某间屋子,开会前镜头交代一下哪个很乱的屋子,屋子中间有个挂钟显示下午2点,开完会所有人连同哪个员工都走了,镜头回到那间很乱的屋子还是很乱无人收拾,这时挂钟显示5点。
5.编导镜头语言怎么用
1、主观镜头是电影所特有的语汇,它是基于影片中某个人物的视线和心理感受拍摄的电影画面,他使“我们的眼睛与剧中人的眼睛合而为一,于是双方的感情也就合而为一了。”
(巴拉兹《电影美学》)剧中人的眼睛 把镜头作为剧中人的眼睛,这是影片中常用的手法。它让观众从剧中人的视角,来体味其经历、感情和行为。
使观众与剧中人合而为一。人物的精神状态或情绪 比如用天旋地转,摇晃不定的画面,表现人物的头晕目眩或伤势严重;用光怪陆离、混沌不清的形象,反映人物的醉眼朦胧。
人物心理 借助主观镜头展现人物的幻觉、幻听、想象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镜头的主客观地位是经常变化的,主观镜头只能是穿插,运用的好,锦上添花。
如果一部影片从头到尾都是主观镜头,那将事倍功半,适得其反了。2、空镜头指没有人物的镜头,人们习惯称之为景物镜头。
苏联评论家法马林说过“戏剧不能容忍自然景物。电影则必须要自然景物。
戏剧是表演。电影则是生活。”
(《世界电影》,1982年第1期)这里所说的“自然景物”就是电影里的空镜头,它常被用来比喻、象征、抒情、烘托气氛、借物写人等。空镜头能介绍整个故事发生的环境,一般较多地用在影片的开始。
空镜头往往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物传递着浓烈的感情。隐喻性的空镜头常常直接把抽象的概念用视觉形象生动地体现出来。
空镜头常常让观众产生想象,使观众暂时离开影片剧情的叙述,让视觉的感受力集中去领略事件的情绪色彩,“按照自己的信仰、情感和思想在艺术品里重新发现它自己,而且能和所表现的对象起共鸣”。3、特技镜头这是利用电影摄影机技术性能(包括洗印技术)来创造各种现实的与非现实的银幕画面的表现手段。
特技镜头可以造成某种情绪色彩、情调、气氛,创造特定的心理效果。慢镜头:慢镜头是用高速摄影机拍摄而成的。
一般的镜头1秒钟24格,高速就能48或96格,而放映的速度仍然是每秒钟24格,于是就产生了慢动作、慢运动。摄影上又叫做升格。
首先,慢镜头可以创造意境,表达诗意或哲理。其次,慢镜头可以表现人物头脑中印象最深的东西,这些东西对他一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快镜头:与慢镜头相反,摄影机以低于24格/秒的频率拍摄,当以正常频率(24格/秒)放映出来时,就产生了较实际过程为快速的视觉效果,即所谓的“快动作镜头”。摄影上称之为降格。
快镜头中的人物动作像机器人似的毛手毛脚,常常造成一种滑稽可笑的银幕效果。快动作镜头也可以造成急剧紧张的心理效果。
镜头是视听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同学们可以通过对镜头的掌握来提对电影高视听语言知识的掌握。
6.分镜头剧本怎么写啊
格式:
片名
场号
镜号
景别
技巧
画面内容
解说词
音乐
音响
长度(秒)
备注
说明: 场号:每场戏的编号
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
景别:一般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
技巧: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甩等,镜头的组合—淡出谈入、切换、叠化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内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包括歌词、独白等。
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备注:对拍摄的特殊要求
7.分镜头怎么写
就是把原来的文字语言视觉化的一个过程,当你读一篇小说的时候,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幅画面,每个人的想象是不同的。而分镜头脚本就是要把这些内容写出来、画出来,提供给制作参考。举一个例子,原作中对一个人的描写是很“漂亮”,在分镜头脚本就不能这么写,而应该是很具体的叙述:乌黑的头发很长,穿着红色上衣,绿色裙子,眼睛大、睫毛长,瓜子脸……等等,尽量详细,至少可以让服装和道具知道要准备什么东西。
一般具体写的话,要使用表格要划分出场景、镜头、景别、画面描述(或者直接上图)、对白、音效等几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