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什么意思,的拼音怎么写,怎么读
◎ 【与】【yǔ】〈动〉(1) (会意。
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从舁( yú),共同抬起,与,给予。
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2) 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与,赐也,通作“与”。
——《正字通》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史记·项羽本纪》(3) 又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4)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与虎添翼(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以助力,使其更强)(5) 交往;交好 [get along with;be friendly with]孰能相与无相与。
——《庄子·大宗师》。释文:“犹亲也。”
生与来日。——《礼记·曲礼》。
按,犹交也。(6) 又如:相与(彼此往来;相互)(7) 奖赏 [reward]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
——《商君书》(8) 又如:与奖;与津贴(9) 帮助;援助 [help]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
注:“犹助也。”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
—— 汉· 桓宽《盐铁论》(10) 又如:与助(赞助);与点(谓孔子赞赏曾点的想法。后用以指长者的赞助)(11) 随从;随着 [follow]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
——《国语》(12) 又如: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与世沉浮(随波逐流);与时偕行(变通逐时)(13) 合乎 [conform with]。如:与人(合乎民意者得人心);与地(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与天(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14) 等候,等待 [wait]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15) 如:岁不我与(16) 允许 [permit]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论语》(17) 又如:与告(准假)(18) 交付,偿还 [pay]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19) 又如:与利息(20) 亲近 [be friend with]公先与百姓而藏其兵。
——《管子》◎ 【与】【yǔ】〈名〉(1) 党与;朋党 [clique]与,党与也。从舁从与。
与声。——《说文》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史记》群臣连与成朋。——《汉书》(2) 盟国,友邦 [allied country]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
——《荀子》(3) 又如:与国(盟国;友邦)(4) 类;同类 [kind]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光节而已,少曲与焉。——《国语》◎ 【与】【yǔ】〈介〉(1) 跟;和;及 [with;to]与臣而将四矣。
——《战国策·魏策》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与城为殉。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2) 又如: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3) 为,替 [for]。
如:与我想想(4) 离开 [from]。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5) 对于;于 [to]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与】【yǔ】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与】【yǔ】〈助〉(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
吗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与】【yù】〈动〉(1) 参与 [take part in]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礼运·大同》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蹇叔之子与师。
(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英拼音怎么写
英拼音:yīng
基本信息:
部首:艹,四角码:44805,仓颉:tlbk
86五笔:amdu,98五笔:amdu,郑码:ELGD
统一码:82F1,总笔画数:8
基本字义:
1、花:落英缤纷。
2、才能出众,才能出众的人:英俊。
3、精华,事物最精粹的部分:精英。
4、用羽毛做的矛饰:二矛重(chǒng )英。
5、古同“瑛”,似玉的美石。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英明[yīng míng]
远见卓识。
2、英雄[yīng xióng]
有抱负、不畏艰险强暴,为民族或先进阶级的利益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
3、英俊[yīng jùn]
才能出众。
4、英武[yīng wǔ]
英俊威武。
5、英石[yīng shí]
广东英德所产的一种石头,用来叠假山。
3.旅行的旅拼音怎么拼
拼音: [lǚ]
旅
部首 方 五行 火
笔顺 点、横、横折钩、撇、撇、横、撇、竖提、撇、捺。
释义
出行的,在外作客的:~行(xíng)。~馆。~次。~居。~客。~伴。商~。差(chāi)~。~社。
军队的编制单位,在师与团之间。
泛指军队:军~。强兵劲~。
共同:~进~退。
同“稆”。
古同“膂”,脊梁骨。
详细释义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众人站在旗下。旗,指军旗;人,指士兵。小篆字形,表示旌旗;从“从”,表示众人,即士兵。本义:古代军队五百人为一旅)
军队编制单位。上古一般以五百人为旅,齐制二千人为旅。现代指师以下的单位,基本上由司令部和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团或大队组成的战术和行政单位
旅,军之五百人为旅。——《说文》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庾信《哀江南赋序》
全旅为上。——《孙子·谋攻》
又
破旅次之。
又如:旅长;两旅兵
军队
加之以师旅。——《论语·先进》
所以佐百姓之急,足军旅之费。——桓宽《盐铁论》
又如:劲旅(强有力的队伍);振旅(休整军队)
在外的人,旅人
行旅者皆欲出于王之涂。——《孟子·梁惠王上》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旅颜(旅人困顿愁苦的面色);旅怀(羁旅者的情怀);旅尘(旅人身上的尘土);旅愁(羁旅者的愁闷心情);旅梦(旅人思乡之梦)
旅行;旅途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又如:旅邸(旅舍);旅衣(行装;旅途中穿的服装);旅况(旅途的情怀或景况);旅泊(旅途中行舟暂时停泊);旅宿(旅途夜宿)
旅馆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李白《拟古》
又如:旅壁(旅舍墙壁);旅主(旅舍主人)
众人;众子弟
闭门旅距。——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华堂旅会。——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旅力(众力);旅见(众人一起进见);旅揖(官爵相同的人众伙一起作揖)
次序
宾以旅酬于西阶上。——《仪礼》
通“膂”。脊骨
旅力方刚,经营四方。——《诗·小雅·北山》
形貌魁梧,旅力过人。——《三国志·典韦传》
姓
〈动〉
寄居外地,旅居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唐·韩愈《祭十二郎文》
羁旅之臣。——《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又如:旅骨(客死他乡者的尸骨);旅冢(客死他乡者之墓);旅寄(寄居他乡);旅葬(客死葬于他乡);旅魂(客死他乡者的鬼魂)
旅行
旅思倦摇摇。——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副〉
俱,一同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国语·越语上》
又如:旅升(成群升上);旅占(谓与众人共同占卜)
〈形〉
不种而生,野生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
又如:旅生;旅葵(野生的葵菜);旅谷(野生的谷物)
相关词语
旅舍 旅酬 旅魂 旅力 旅占 旅肠 旅歌 旅伴 旅骨 旅羇
4.反斗普通话的拼音怎么写
没有“反斗”这个词。
反fǎn ㄈㄢˇ(音同“返”)
1. 翻转,颠倒:~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复。~侧。
2. 翻转的,颠倒的,与“正”相对:正~两方面的经验。~间(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诉。~馈。适得其~。物极必~。
3. 抵制,背叛,抗拒:~霸。
4. 和原来的不同,和预感的不同:~常。
5. 回击,回过头来:~驳。~攻。~诘。~思。~躬自问。
6. 类推:举一~三。
“斗”是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
一、斗dǒu ㄉㄡˇ(间同“抖”)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
2. 量粮食的器具:~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
3. 形容小东西的大:~胆。
4. 形容大东西的小:~室。
5. 像斗的东西:~车。~笠。~篷。熨~。
6.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南~。气冲~牛(怒气冲天)。
7. 特指“北斗星”:~折蛇行。
8. 古同“陡”,高耸的样子。
9. 〔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结构,斗是垫拱的方木块,合称斗拱。
10. 古同“陡”,突然。
二、斗dòu ㄉㄡˋ(音同“豆”)
1. 对打:~殴。战~。
2. 比赛胜负,争胜:~力。~劲。~智。~志昂扬。
3. 使动物之间互争高下:~牛。~蟋蟀。
4. 拼合,对准,凑近:~眼。
5. 古同“逗”,逗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