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生借书说拼音
黄生借书说_词语解释
【拼音】:huáng shēng jiè shū shuō
【解释】: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本文以“书非借不能读”为论点,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也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文章围绕中心,夹叙夹议,层次清楚。作者袁枚,字子才,号简斋,自号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仓山居士,清朝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所作散文感情真切,论诗主张抒写性情。本文已选入北师大版、鲁教版、上海版和人教版语文课本。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叙、说明事物,都是为了表现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2.拼音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的拼音是:[pīn yī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扩展资料
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3.上的拼音怎么写
上的拼音:shàng 、shǎng
上读音:shàng、shǎng,注音:ㄕㄤˋ 、ㄕㄤˇ
释义:
上shàng(ㄕㄤˋ)
1、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去,到:上街。
6、向前进:冲上去。
7、增加:上水。
8、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涂:上药。
10、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拧紧发条:上弦。
12、登载,记:上账。
上shǎng(ㄕㄤˇ)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上面[shàng miàn]
位置较高的地方。
2、上衣[shàng yī]
上身穿的衣服。
3、头上[tóu shàng]
头的上方;头顶。
4、向上[xiàng shàng]
朝上。
5、跟上[gēn shàng]
在成就或物质的获取上,与同时代的人相配。
4.只得四处借书中得的读音
得
在 只得四处借书中得 这句话中
读 dé
[ dé ]
1.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
2.适合:~劲。~当(dàng)。~法。~体。
3.满意:~意。扬扬自~。
4.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
6.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5.走到小桥上的拼音怎么写
走到小桥上
zǒu dào xiǎo qiáo shàng
走
拼音:
zǒu
解释:
1.行:~路。~步。
2.往来:~亲戚。
3.移动:~向(延伸的方向)。~笔(很快地写)。钟表不~了。
4.往来运送:~信。~私。
5.离去:~开。刚~。出~。
6.经过:~账。~内线。~后门。
7.透漏出去,超越范围:~气(漏气)。
8.失去原样:~形。~样。
9.古代指奔跑:~马。不胫而~。
10.仆人,“我”的谦辞:牛马~(当牛作马的仆人,如“太史公~~~。”)。
到
拼音:
dào
解释:
1.从别处来:~达。~站。~来。~场。~任。~职。~案。签~。恰~好处。
2.往:~群众中去。
3.周全,全顾得着:周~。面面俱~。
4.成功:得~。办~。
5.姓。
小
拼音:
xiǎo
解释:
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雨。矮~。短~精悍。
2.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事。~节。~题大作。~打~闹。
3.时间短:~坐。~住。
4.年幼小,排行最末:~孩。
5.谦辞:~弟。~可。~人(a.谦称自己,指地位低;b.指人格卑鄙的人;c.指子女;d.小孩儿)。
6.妾:~房。
桥
拼音:
qiáo
解释:
1.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梁。~墩。~涵。~头堡。吊~。栈~。引~。立交~。
2.形状如桥梁的:心脏搭~手术。
3.古同“乔”,高。
4.古同“矫”,正,整。
5.姓。
上
拼音:
shàng shǎng
解释:
[shàng] 1.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
2.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
3.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
5.去,到:~街。
6.向前进:冲~去。
7.增加:~水。
8.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
9.涂:~药。
10.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
11.拧紧发条:~弦。
12.登载,记:~账。
13.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
14.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
15.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
16.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shǎng] 〔~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6.是什么意思,的拼音怎么写,怎么读
◎ 【与】【yǔ】〈动〉 (1) (会意。
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从舁( yú),共同抬起,与,给予。
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2) 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 与,赐也,通作“与”。
——《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与虎添翼(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以助力,使其更强) (5) 交往;交好 [get along with;be friendly with] 孰能相与无相与。
——《庄子·大宗师》。释文:“犹亲也。”
生与来日。——《礼记·曲礼》。
按,犹交也。 (6) 又如:相与(彼此往来;相互) (7) 奖赏 [reward] 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
——《商君书》 (8) 又如:与奖;与津贴 (9) 帮助;援助 [help]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
注:“犹助也。” 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
—— 汉· 桓宽《盐铁论》 (10) 又如:与助(赞助);与点(谓孔子赞赏曾点的想法。后用以指长者的赞助) (11) 随从;随着 [follow] 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
——《国语》 (12) 又如: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与世沉浮(随波逐流);与时偕行(变通逐时) (13) 合乎 [conform with]。如:与人(合乎民意者得人心);与地(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与天(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 (14) 等候,等待 [wait]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15) 如:岁不我与 (16) 允许 [permit]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论语》 (17) 又如:与告(准假) (18) 交付,偿还 [pay]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 (19) 又如:与利息 (20) 亲近 [be friend with] 公先与百姓而藏其兵。
——《管子》 ◎ 【与】【yǔ】〈名〉 (1) 党与;朋党 [clique]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
与声。——《说文》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史记》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2) 盟国,友邦 [allied country]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
——《荀子》 (3) 又如:与国(盟国;友邦) (4) 类;同类 [kind] 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光节而已,少曲与焉。——《国语》 ◎ 【与】【yǔ】〈介〉 (1) 跟;和;及 [with;to] 与臣而将四矣。
——《战国策·魏策》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与城为殉。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 (3) 为,替 [for]。
如:与我想想 (4) 离开 [from]。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 (5) 对于;于 [to] 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 【与】【yǔ】<连> 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 【与】【yǔ】〈助〉 (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
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 【与】【yù】〈动〉 (1) 参与 [take part in]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礼运·大同》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
(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7.问的拼音怎么写
问的拼音是:wèn,声母:w,韵母:en,声调:四声
释义:
1、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问。
2、为表关切而询问:慰问。
3、审讯,追究:审问。
4、管,干预:概不过问。
5、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问他借几本书。
6、姓。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钉问[dīng wèn]
〈方〉追问。
2、问坠[wèn zhuì]
问遂。
3、问信[wèn xìn]
打听信息。
4、德问[dé wèn]
道德声誉,问,闻,名声。
5、研问[yán wèn]
仔细询问;盘问。
8.鲤鱼的拼音怎么写大写
鲤鱼LI YU。
lǐ:声母l,韵母i,读第三声。
yú :整体认读音节yu,读第二声。
基本释义:
1、鱼名。身体侧扁,背部苍黑色,腹部黄白色,嘴边有长短须各一对。肉味鲜美。生活在淡水中。
2、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以“鲤鱼”代称书信。
(文言文翻译: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来,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3、借指传递书信者。
扩展资料:
“鲤”组词:
1、龙鲤 [ lóng lǐ ]
基本释义:指穿山甲。又称鲮鲤。
2、黄鲤 [ huáng lǐ ]
基本释义:金色鲤鱼。亦称“黄雉”。
3、赤鲤 [ chì lǐ ]
基本释义:赤色鲤鱼。
4、鲤书 [ lǐ shū ]
基本释义: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