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写律诗(5言7言均可)
一、七言律诗
1、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其基本句式有四个: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四种句式依其后两字分别称为“平仄脚”、“仄平脚”、“仄仄脚”、“平平脚”。
2、七律的四格(去掉有下划线的两字,则剩下的为五律的四格)
第 一 格
举 例
备 注
1、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仄平平
5、平平仄仄平平仄
6、仄仄平平仄仄平
7、仄仄平平平仄仄
8、平平仄仄仄平平
颜色解释见诗词基础
惯于长夜过春时
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
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
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照缁衣
鲁迅-
韵脚为“时、丝、旗、诗、衣”,压i韵。
第五句中“看”有两种读音,二声和一声,这里读一声(平声)
第一格(首句入韵,即首句最后一字压韵)
注:去掉有下划线的两字,则剩下的为五律第一格(以下略)
第 二 格
举 例
备 注
1、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仄平平
5、平平仄仄平平仄
6、仄仄平平仄仄平
7、仄仄平平平仄仄
8、平平仄仄仄平平
颜色解释见诗词基础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
韵脚为“身(shen)、人(ren)、春(chuen)、神(shen)”,压en韵。
第二格(首句不入韵)
第 三 格 举 例
备 注
1、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平仄仄仄平平
3、平平仄仄平平仄
4、仄仄平平仄仄平
5、仄仄平平平仄仄
6、平平仄仄仄平平
7、平平仄仄平平仄
8、仄仄平平仄仄平
颜色解释见诗词基础
湖上春来似画图
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
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
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
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春题湖上》
韵脚为“图、铺、珠、蒲、湖”,压hu韵。
第三格(首句入韵)
第 四 格
举 例
备 注
1、仄仄平平平仄仄
2、平平仄仄仄平平
3、平平仄仄平平仄
4、仄仄平平仄仄平
5、仄仄平平平仄仄
6、平平仄仄仄平平
7、平平仄仄平平仄
8、仄仄平平仄仄平
颜色解释见诗词基础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悉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
二、五言律诗
1、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十个字。
2、五言律诗的格见七言律诗的格。(不再举例)
2.那位高人说下写五言七言绝句的格式要求
盛唐以前,五言绝句不但没有对仗,而且平仄也不讲究,盛唐之后五言绝句严格遵守格律诗之规定,虽然其中也有极少数按古诗的做法写的不讲究平仄与对仗的“古体诗”,但盛唐五言绝句此时已经是在格律上完美的近体诗。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⑴句数固定。只有四句,每句五字,总共二十字。
⑵押韵严格。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韵上和古体诗没有本质区别,他的押韵严格表现在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
也就是说其不可押仄韵且韵脚必须用同一韵中的字,不得用邻韵的字。 ⑶讲究平仄。
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加一个音节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四种基本句式。 ⑷关于对仗问题。
由于绝句可以看作是律诗的截取,所以对于对仗的要求也就不太严格。因律诗是一般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的,对于首联和尾联是否对仗并不作明确要求,那么当把绝句看作律诗的后半截时,就是一二句要对仗,三四句不用,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要看作是律诗的首、尾两联则都不用对仗,如王维《相思》;如果看作是律诗前半截,则三四句要对仗,一二句不用;若看作是颔联和颈联的截取,则都要对仗。
而后两种情况不多见。[1] 平仄句型 基本句型: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平仄仄 C.平平仄仄平 D.仄仄仄平平 A型起句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B型起句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 C型起句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
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王涯《闺人赠远》) D型起句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黑体字为韵脚,要求用平声。
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2]。
3.谁能帮我写首五言或七言绝句
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江雪 (柳宗元,楼上已发,故此略去)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写五言七言律诗需注意哪些问题
诗的种类
关于诗的各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
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
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
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
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现在我们试就上述三种分类再参照别的分类法
加以讨论。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的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还有很少见的六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㈠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庚
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仿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
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我们
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乐府产生于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
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
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由于隋唐
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
产生于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
即采用近体诗。象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
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
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声韵;
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d.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
言的①,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三十六韵》,就是三
百六十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
(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
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是押平韵的,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这可
以归入古体诗一类。
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
首律诗。这可以归入近体诗②。
总括起来说: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
诗。乐府和绝句,有些属于古体,有些属于近体。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
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
言绝句简称七绝。
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处,还
有所谓杂言。杂言指的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
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
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
是习惯上的分类法,是没有什么理论根据的。
━━━━━━━━━━━
①也有七言长律,如杜甫《清明》二首等。 ②郭编杜甫诗集把多数绝句都归
入近体诗。元稹所编的《白氐长庆集》索性就把这种绝句归入律诗。
5.怎样写好一首七言或五言横竖诗
应该是叫回文诗吧?即顺读倒读都通顺押韵的诗。也有多种格式,其中有二句或四句七字的,如:
花开菊白桂争妍,
好景留人宜晚天;
霞落潭中波漾影,
纱笼树色月笼烟。
可倒读为:
烟笼月色树笼纱
影漾波中潭落霞
天晚宜人留景好
妍争桂白菊开花
还有就是一个句子,可灵活顺读倒读读出一首诗来,也叫作回文,如: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可读成: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碧水动风凉夏日
凉风动水碧莲香
注:也还可有其他读法
作回文诗,确实很难很难的,非有高深文功诗才而不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