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书治字的写法
一、“治”的草书写法
二、“治”的字源演变
治,篆文(水,洪汛)+(台,通“台”,土石堆筑的坝堤),表示筑堤防洪。造字本义:动词,开凿水道,修筑堤坝,疏水防洪。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说文解字》:治,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从水,台声。
(治,河川名。源于东莱郡曲城县的阳丘山,向南流入大海。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扩展资料
治的组词
一、治安 [ zhì ān ]
社会的安宁秩序:维持~。
二、治病 [ zhì bìng ]
即具有医生资格或者医学方法对有病者进行治疗疾病的一种活动。包括治已病和治未病。采用各种医疗措施消除疾病,使病人恢复并保持心身健康。
三、治水 [ zhì shuǐ ]
疏通水道,消除水患:~工程。大禹~。
四、政治 [ zhèng zhì ]
阶级、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国内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政治表现为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任何阶级的政治都是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和巩固本阶级的统治为目的的,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五、治疗 [ zhì liáo ]
用药物、手术等消除疾病:长期~。隔离~。他的病必须住院~。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治
2.有医人工草书者 翻译
国家征赋,单曰易知;良将用兵,法云贵速。我侪之治病亦然。尝见一医方开小草,市人不知为远志之苗,而用甘草之细小者。又有一医方开蜀漆,市人不知为常山之苗,而令加干漆者。凡此之类,如写玉竹为萎蕤,乳香为薰陆,天麻为独摇草,人乳为蟠桃酒;鸽粪为左蟠龙,灶心土为伏龙肝者,不胜枚举。但方书原有古名,而取用宜乎通俗。若图立异矜奇,致人眼生不解,危急之际,保无误事?
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
------------------------
国家征收田赋,税单叫易知由单;良将指挥军队,兵法说以速为贵。我们医生治病也是这样。曾经看到一张医方上开着小草,药铺中的人不知道就是远志的苗,因而用了细小的甘草。又有一张医方上开着蜀漆,药铺中的人不知道就是常山的苗,因而让病家在药里加上干漆。凡是这类情况,如玉竹写成萎蕤,乳香写成薰陆,天麻写成独摇草,人乳写成蟠桃酒,鸽粪写成左蟠龙,灶心土写成伏龙肝等等,不能一一尽举。尽管方书上原来有古药名,但是取用时应当通俗。如果追求标新立异,夸耀奇特,使人陌生不解,危急的时候,能保证不误事吗?
又有对于草字擅长的医生,医案人们有的不识,关系到的问题还不紧要,至于药名,那么药铺中的人难道都能认识草字吗?鲁莽的人约摸抓药就造成祸患,谨慎的人来回询问便延
误时机。能否跟同行互相约定,凡是书写处方医案,字迹务必清楚,药名务必共识?
3.声字的草书怎么写
不同类型的声字草书写法如下:声 (声 ) shēng 【名】 1、(形声。
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
本义:声音;声响) 2、同本义〖sound;voice〗 3、声,音也。——《说文》 4、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礼记·乐记》 5、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6、凡声阳也。
——《礼记·郊特牲》 7、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8、有闻无声。
——《诗·小雅·车攻》 9、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10、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1、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12、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音乐;诗歌〖music;poet〗 1、不大声以色。
——《诗·大雅·皇矣》 2、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孟子·梁惠王下》 4、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
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5、变非声章,弗能移也。
——《国语》 6、声望,声名(名声)〖reputation〗 7、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8、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 9、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10、又如: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口信;消息;传说〖information;news〗 1、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2、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3、声威;声势〖renown;prestige〗 4、声威天下。
——《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5、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
多含贬义) 6、汉字的声调〖tone〗。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言语,口音〖speech〗 1、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明·魏禧《大铁椎传》 2、又如:声嗽(言语) 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initialconsonant(ofaChinesesyllable) 声 shēng 【动】 发声〖makeasound〗。
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声称,宣扬〖claim〗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2、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3、吟咏;乐歌〖sing〗。
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听〖hear〗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谭嗣同《仁学》 1、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time〗 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4."艾"字草书的写法,谢谢
"艾"字草书如下:
艾为多音字,读音一为:[ ài ]
①草本植物,又叫艾蒿,叶有香味,可制成艾绒,供灸病用。②止,绝:方兴未~。③漂亮,美:少~(年轻漂亮的人)。④姓。
读音二为:[ yì ]
治理。[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
1. 艾 [yì]2. 艾 [ài]
艾 [yì]
通“刈”。刈割;斩除
通“乂”。治理;安定
艾 [ài]
终止,断绝
另见 yì
老
艾草的颜色。即苍白色或绿色
(形声。本义:草名)
即艾蒿 。一种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Artemisia argyi ),叶制成艾绒,供针灸用
相关组词:蒿艾 艾蒿 惩艾 艾虎 艾绒 怨艾 艾杀 蒲艾 灼艾 艾豭艾青 艾炷 艾命 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