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庞统墓碑上写的什么
碑阴刻“庞统祠墓”字样
庞统祠墓是安葬和纪念三国时代刘备的军师庞统的地方,位于德阳市罗江县鹿头山白马关,东距县城 5 公里。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襄阳 ( 今湖北襄阳市 ) 人。生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 (178) 。在当时,庞统与诸葛亮齐名,社会上流传着 “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 ” 的口碑。建安十八年 (214) 夏,庞统随刘备进攻雒县(今广汉市),庞统身先士卒,率众攻城,被守城的兵将用箭射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非常痛惜,将庞统厚葬于此。2006年,庞统祠墓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庞统(字士元)才干有多高
其实《三国志》里对于庞统的记载不算多,因为他展现才华的舞台本来就不多,可惜太早战殁了,最大的功绩就是辅佐刘备入川了。
详细:《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及“裴注”写得很清楚:建安十四年(209),刘备自领荆州牧。建安十五年(210),庞统归刘备,不久便深受器重,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刘备入蜀,欲使其攻汉中张鲁。这本是送上门来的良机,刘备却因恐有损其“信义”名声而一度有所顾虑。
正是庞统力劝其借机夺取益州,并剖析利害道:“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一席话点醒了刘备,促使他立即下定决心,亲自率兵人蜀。
这是刘蜀集团的一大战略步骤,也是刘蜀大军前所未有的一次分兵。两位军师,诸葛亮留镇荆州,庞统则辅佐刘备人蜀。
当刘备与刘璋初会于涪城时,庞统主张就此擒获刘璋,不战而定益州;刘备因“初入他国,恩信未著”而未予采纳。次年,即建安十七年(212),庞统又进献取蜀三策:“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刘备取其中策,诈称欲还荆州,擒斩刘璋大将杨怀、高沛,从而正式开始了夺取益州之役。我在拙著《<三国演义>评点本》第六十三回总评中写道:“历史上的庞统在夺取益州的过程中,作为刘备的主要助手,协助指挥全军,取白水,袭涪城,夺绵竹,节节胜利,进围雒城,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直到建安十九年(214),他在率兵攻城时不幸中流矢身亡,年仅三十六岁。此后不久,刘备便夺得雒城,进逼成都。
而诸葛亮则是在这年初统兵人蜀,与张飞、赵云等‘分定郡县’,然后‘与先主共围成都’。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作用,在《三国志平话》的基础上,虚构了庞统在‘落凤坡’遭到埋伏,被乱箭射死的情节,有意将庞统之死提前,以便诸葛亮尽早入蜀。
这样,庞统所起的关键作用被降低,诸葛亮则被写成了夺取益州的主要指挥者。这对庞统来说不够公平。”
刘备夺取益州,顺利实现了“跨有荆益”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后又以益州为根据地,夺取汉中,达到其一生事业的顶峰,庞统对此功莫大焉。而庞统的不幸牺牲,则使刘备失去一臂,是刘蜀集团的巨大损失。
如果庞统不早死,诸葛亮要么可以晚几年入蜀,要么可在刘备定蜀后与庞统互相置换(诸葛亮到成都辅佐刘备,庞统则去镇守荆州);果真如此的话,荆州或许不会失守,三分天下的格局可能会大不一样。尽管史实已无法改变,但英才早逝却不能不令人扼腕长叹。
3.庞统(字士元)才干有多高
其实《三国志》里对于庞统的记载不算多,因为他展现才华的舞台本来就不多,可惜太早战殁了,最大的功绩就是辅佐刘备入川了。
详细:《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及“裴注”写得很清楚:建安十四年(209),刘备自领荆州牧。建安十五年(210),庞统归刘备,不久便深受器重,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刘备入蜀,欲使其攻汉中张鲁。这本是送上门来的良机,刘备却因恐有损其“信义”名声而一度有所顾虑。
正是庞统力劝其借机夺取益州,并剖析利害道:“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一席话点醒了刘备,促使他立即下定决心,亲自率兵人蜀。
这是刘蜀集团的一大战略步骤,也是刘蜀大军前所未有的一次分兵。两位军师,诸葛亮留镇荆州,庞统则辅佐刘备人蜀。
当刘备与刘璋初会于涪城时,庞统主张就此擒获刘璋,不战而定益州;刘备因“初入他国,恩信未著”而未予采纳。次年,即建安十七年(212),庞统又进献取蜀三策:“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刘备取其中策,诈称欲还荆州,擒斩刘璋大将杨怀、高沛,从而正式开始了夺取益州之役。我在拙著《<三国演义>评点本》第六十三回总评中写道:“历史上的庞统在夺取益州的过程中,作为刘备的主要助手,协助指挥全军,取白水,袭涪城,夺绵竹,节节胜利,进围雒城,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直到建安十九年(214),他在率兵攻城时不幸中流矢身亡,年仅三十六岁。此后不久,刘备便夺得雒城,进逼成都。
而诸葛亮则是在这年初统兵人蜀,与张飞、赵云等‘分定郡县’,然后‘与先主共围成都’。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作用,在《三国志平话》的基础上,虚构了庞统在‘落凤坡’遭到埋伏,被乱箭射死的情节,有意将庞统之死提前,以便诸葛亮尽早入蜀。
这样,庞统所起的关键作用被降低,诸葛亮则被写成了夺取益州的主要指挥者。这对庞统来说不够公平。”
刘备夺取益州,顺利实现了“跨有荆益”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后又以益州为根据地,夺取汉中,达到其一生事业的顶峰,庞统对此功莫大焉。而庞统的不幸牺牲,则使刘备失去一臂,是刘蜀集团的巨大损失。
如果庞统不早死,诸葛亮要么可以晚几年入蜀,要么可在刘备定蜀后与庞统互相置换(诸葛亮到成都辅佐刘备,庞统则去镇守荆州);果真如此的话,荆州或许不会失守,三分天下的格局可能会大不一样。尽管史实已无法改变,但英才早逝却不能不令人扼腕长叹。
4.三国有趣事件
一、庞统测字的故事 庞统年轻的时候会测字,而且眼力非凡,言必有中,所以在襄阳很有名气。
刘表坐镇襄阳时不相信有这事。有天,他觉得无聊,就化装成庶民的模样,来找庞统测字。
庞统说:“你出个字吧。”刘表不答话,提笔写了个“人”字,问道:“你测测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庞统看了看他那肥得流油的手,说:“先生必是官人。”
刘表暗暗吃惊,但表面上不露声色。 过了一会,刘表喊过一个随从,对他说:“你也去测测。”
那位随从在手中也写了个“人”字,问庞统:“你看我是个什么人?”庞统在他手上看了看说:“你是那位官人的随从。”刘表的随从连连点头。
刘表还是不服气,在监牢找了个囚犯,让他头戴乌纱帽,身穿官服,坐着大轿来到庞统跟前说“喂,你给我测个人字。”庞统将此人打量一番,说:“你是个囚徒。”
刘表又找了个讨饭的,让他换上干净衣服,在庞统面前写了个人字。庞统望望地上的字,又看看这人的脸,说:”你正在沿街乞讨。”
刘表心服口服,来到庞统面前说:“先生真是料事如神,是怎么测出来的呢?”庞统微笑着说:“人各有类,必现乎神情。就今天测字的几个人来说吧,第一个人字写得左撇如刀,右捺如敲(打人的板子),字势横行得意,自此知你是非常之人。
第二个人字写在那人手心里,古谚道'手背为上,手心为下'来人小心翼翼,有犬马之态,故知是官人随从。第三个人字,来自测字人之口,此人身着华服而面有菜色,神情亦惶惶不安,人字出于此口,则为囚。
那第四个人字更容易了,来人骨瘦如柴,满街可见。写出的人字也细如芦棍,可断定是乞丐。”
刘表听了虽然称赞庞统的才华,心中却觉得此人才智过人,将来恐有夺主之危,就打算把庞统囚禁起来。庞统得到风声,就隐居在深山之中,再不到襄阳露面了。
二、诸葛亮喂鸡的故事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
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
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
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
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
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
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
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三、曹操故事之{捉刀人} 公元216年{献帝21年}魏公曹操平定汉中,张鲁归降。
大将张辽在合肥以少胜多击败孙权。献帝因而下昭,曹操由魏公进爵魏王。
此时的曹操可谓是春风得意。 而此时,南匈奴单于乎厨泉派使者觐见汉天子,使者听说曹操进爵为魏王,就提出要向魏王拜贺。
曹操允许之后却觉的自己长的不够气派,他又想在外族人面前显显威风。就叫尚书崔琰做自己的替身接见匈奴使者。
{这崔琰是谁呐,他是汉末名士,很有声望,而且他还和曹操有亲戚关系,崔琰的侄女是曹操的四公子曹植的妻子,崔琰不但身材魁悟伟岸,而且一把胡须长达四尺,有美髯公之风}。 于是曹操就叫他扮做魏王,曹操自己执刀站在崔琰旁边扮做卫士,就这样接见匈奴使者。
崔琰平日虽然威严的很,但这会让他装魏王,曹操又就在他旁边看着,反而有些局促不安,手足无措。匈奴使者向他拜贺的时侯,他只是端端正正的坐着。
而曹操拿着刀站在那儿,旁若无人,自然的体。两只眼睛盯着使者简直要把他的心都看透了。
会见以后,有人就问使者魏王怎么样,他说“挺有气派的。可他旁边的那个捉刀人,嘿,有气度,那才是个真英雄!”这话后来传到了曹操耳朵里,让他很是得意。
5.请写一个关于庞统的故事情节
庞统很有才学,年轻的时候,喜欢借用测字来为人解难排纷、出谋划策,因为眼力非凡,言必有中,所以,在襄阳颇有名气。
刘表刚坐镇襄阳时,听到这事却不大相信。有一天,他闲得无聊,就化装成庶民模样,找到庞统,说要测字。
庞统说:“你抽个字吧。”刘表不答话,顺手提起笔写了个“人”字,问道:“你测测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庞统细看了那只肥得流油的手,略略思忖了一阵说:“先生必是官人。”
刘表心里暗暗吃惊,但表面上还是不露声色。 过了一会儿,刘表找来一个随从,对他说:“你不妨也去测测看。”
那位随从在自己的手心上也写了个“人”字,问庞统:“你说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庞统在他手上来回看了几看说:“你一定是那位官人的随从。”“不错,不错。”
刘表的随从连连称是。刘表心里称奇,但还是不服气,就从监牢里找了个囚犯,让他头戴乌纱帽,身穿官服,坐着八抬大轿,前拥后簇来到庞统跟前。
囚犯下轿说:“喂,给我测个‘人’字。”“噢,你也测这个字。”
庞统把来人仔细打量了一番,说道:“想必你正身为囚徒。”刘表得到禀告,心中暗想:“这人还真有两下子,我还要再试试他。”
历史*中国 于是,刘表找了个讨饭的乞丐,给他换上一身干净衣服。那人来到庞统面前,庞统问:“你要测什么字?”乞丐拿了个棍子在地上写了个“人”字,说:“先生,你看我是什么人啊?”庞统一会儿望望地上的字,一会儿端详这个人,说:“想必你正沿街讨乞。”
刘表这才心悦诚服,叹道:“先生真是才识过人,不可多得啊!”他又问:“先生,你为何能如此迅速就测出来人的身份呢?”庞统微笑着,说道:“人有各类,必现乎神情。就拿今天所测的四个‘人’字来说吧,第一个‘人’字写得左撇如刀,右捺如敲(打人的板子),字势横行得意,以此推知你必非常人。
第二个‘人’字是写在那人的手心内,古谚道:‘手背为上,手心为下,’而且来人小心翼翼,唯唯诺诺,面有犬马之态,故而推知他必是官人的随从。那第三个‘人’字,虽是出自来人之口,但来人身着华服而面有菜色,坐有肩舆而行色惶恐,此‘人’出于此口,则为‘囚’。
以此判定来人是囚犯。第四个‘人’字更加易辨,来人骨瘦如柴,满街可见,他且用棍子在地上画了个细溜溜的‘人’字,便立可断定是乞丐。”
请*勿*采*集刘表听了,口里虽然不住称赞,心里暗自想道:此人年轻不凡,才智过人,时常为人排难解忧,博得人心,将来恐有夺主之危!打算要把庞统诳进署衙终生囚禁起来。庞统听到风声后,就隐居起来,从此,再不到襄阳露面了。
6.庞统是怎么死的
214年],在围攻雒城的战斗中,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提到他就忍不住流泪。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并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庞统的儿子庞宏,字巨师,因轻傲尚书令陈袛为其所排抑,只作到涪陵太守。庞统的弟弟庞林,以荆州治中从事的身份参加了彝陵之战,兵败后随黄权入魏,封列侯,官至钜鹿太守。
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墓地只有简单的维护,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现有墓碑一块。在庞统墓约2公里处,有刘备为其建的祠墓,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厚、肃穆庄重。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祠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物品
7.关于庞统的故事
故事:庞统出山
庞统来到荆州,见刘备。刘备看庞统容貌丑陋,心中也不悦,于是问庞统:“足下远来不易?”庞统 便答道:“听皇叔招贤纳士,特来相投。”刘备说:“荆州稍定,苦无闲职。东北一百三十里,有一县名耒阳县,缺一县令,请你去那儿服任。
如以后有空缺,必当重用。”庞统到了耒阳县,不理正事,终日饮酒为乐。有人报刘备,刘备派张飞、孙乾去巡视。张飞、孙乾到了耒阳县,军民出郭相迎,唯独不见县令。同僚说:“庞县令,来已百余日,每日饮酒,现只在醉乡,还未起。”
张飞大怒,叫庞统出来,只见他衣冠不整,扶醉而出。张飞怒问:“我兄长叫你来做县令,你怎敢尽废县事!”庞统笑说:“量个百里小县,有甚公事,何难决断!将军少坐,待我发落。”随即升堂,把百余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断。
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都断完了,投笔于地对张飞说:“所废之事何在?”张飞大惊,离席谢曰:“先生大才,小子失敬。我当于兄长处极力举荐。”
孔明向刘备说明庞统的才学,刘备高兴地说:“人都说伏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今我二贤才都得,汉室有兴矣!”于是刘备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教练军士。
扩展资料
庞统战死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
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墓地只有简单的维护,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现有墓碑一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庞统 (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