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期医嘱单的正确书写《详细》
(1)医嘱按时间顺序抄写在医嘱单上,每行医嘱顶格书写,第一个字应对齐;一行未写完的内容,书写第二行时应后移一格;如第二行仍未写完,第三行应与第二行第一个字对齐。
(2)长期医嘱应抄写在长期医嘱栏内,写明日期和具体时间;停止医嘱,则在原医嘱的停止栏内写上日期和具体时间。
(3)长期备用医嘱(PRN)写在长期医嘱栏内,执行前需查看上一次医嘱执行时间;每执行一次后,均应在临时医嘱栏内做记录,并注明执行时间。
(4)临时医嘱抄写在临时医嘱栏内,写上执行时间。
(5)临时备用医嘱(SOS)执行后,抄在临时医嘱栏内,未用者不予抄写。
(6)药物过敏试验后,应将结果填写在临时医嘱栏内。阳性反应者应用红墨水笔注明“+”,以示重视,记入体温单,并在应头卡、门诊病历卡上做醒目标志。执行者在医嘱本相应栏内签名。
(7)医嘱已抄写后又作废,用蓝黑墨水笔在执行时间栏内写“作废。
(8)凡转科、手术、分娩或整理医嘱时,在最后一项医嘱的下面画一红横线,表示停止执行以上医嘱;如系重整医嘱,则在红横线下用红墨水笔在长期医嘱栏内写上“整理医嘱”及日期。整理医嘱时,必须整理和准确抄录有效的长期医嘱,并写原开医嘱的日期和具体时间。将护理级别、饮食、病危、陪护等医嘱整理在前面,治疗医嘱按原来的日期排列顺序抄录。如有空格,用红墨水笔从左下至右上顶格画一斜线。
(9)病人转科、出院或死亡,应在临时医嘱栏内注明转科、出院及死亡通知时间,停止有关执行单上所有医嘱。
(10)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处理完毕,需每班核对,每周总核对一次,并由核对者签名和登记。
(11)医嘱较多、一张医嘱单不够记录时,可续一页,未用完部分仍按原格式依次抄录。
2.长期医嘱执行单的书写要求
⑴ 长期医嘱执行单设计内容要完整,眉栏包括姓名、科室、床号、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内容包括医嘱内容、用药剂量、给药方法、执行时间及执行人签名。
⑵长期医嘱执行单(卡)用于静脉输液、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及皮下注射等药物治疗性医嘱的执行记录。护士执行医嘱后,及时在执行单上注明执行时间并签名。
⑶ 长期医嘱执行完毕,将执行单(卡)按照日期顺序粘贴在执行单的粘贴纸上存单,保存1个月,如有特殊情况可保存3个月。
1、长期医嘱单书写要求 长期医嘱是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下达的医嘱,需按时执行其有效时间在24h以上,直至医嘱停止时为止。
⑴ 医嘱应紧靠日期线书写或录入,不得空格。
⑵ 同一患者若有数条医嘱且时间相同时,只需在第一行及末一行写明时间并签名。
⑶ 长期备用医嘱(p.r.n医嘱),指有效时间在24h以上,需要根据限定时间执行的医嘱 ,每次执行应记录在临时医嘱单上。此项医嘱必须由医师注明停止时间后失效。
⑷ 长期医嘱单超过3页应及时整理,即在医嘱单最末一项医嘱下面用蓝色水笔画一横线,线下正中用蓝色水笔写“重整医嘱”,在日期、时间栏内写明当天日期、时间。重整医嘱时,将前面正在执行的各项有效的长期医嘱按原医嘱的起始日期和时间顺序重新抄录在“重整医嘱”格一下。重整医嘱后,由经治医师核实,医师和护士共同签名。
⑸ 手术、分娩、转科医嘱,应在医嘱单的最后一项医嘱下面用红色水笔画一横线,以示以前医嘱一律停止。线下正中用蓝色水笔写“术后医嘱”、“分娩后医嘱”、“转科后医嘱”。
转科医嘱由转出科室在临时医嘱单上注明转至某科室(如“转至胸外科”),并有转入科室在临时医嘱单上注明由某科室转入(如“由心内科转入”),均在执行时间内写明单日时间,并由执行护士签名。
3.求助:查对医嘱的流程
1、护士长为管床医生建立医嘱联系本,由管床医生开医嘱,包括病人的床号、姓名、长嘱几项、临嘱几项,写清楚具体的时间,并签名,其格式与原来的复写医嘱同。
2、上午主班处理完医嘱后进行全面的医嘱查对,包括病历、注射单及服药单、白板的核对,核对后在复写医嘱上做一记号,中班对医嘱就只需核对后面产生的医嘱了,中班、小夜班、大夜班以联系本为依据核对医嘱。3、护士每班核对医嘱、护士长每周核对医嘱,核对无误后分别在所负责的项目下签全名,不能代签。
核对完后主班护士还要负责转抄输液卡、瓶签,小夜班、大夜班、第二天的治疗班还要核对。 呵呵,仅供参考,各位请提宝贵意见。
4.新入院病人护理记录首次怎么写
护理病历书写规范(zt) [ 2006-8-5 13:59:00 | By: jiangman ] 目 录 1.护理病历书写一般规则2.1体温表2.2长期医嘱单2.3临时医嘱单2.4入院病人评估表2.5首次护理记录2.6护理记录2.6.1一般病人护理记录2.6.2危重(特殊观察)病人护理记录单2.7 护理记录(送手术记录)2.8手术护理记录单2.9出院小结与指导2.10病人健康教育评估表2.11住院病历排序1、护理病历书写一般规则 1.1记录内容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1.2各种病历表格除特殊规定外,一律使用蓝黑色笔书写,体温表中曲线用相应颜色签字笔标识和连线。 1.3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
通用的外文缩写或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 1.4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达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别字,应用同色笔画双线在错别字上,不得采取刮、粘、涂等方法掩盖原来的字迹。每张记录划改不超过两处,每处不超过3个字。
1.5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书写,并由相应的护理技术人员签名。实习期间或试用期护理人员(新毕业一年,未取得护士资格证书)书写的护理病历,应当经过本医疗机构取得合法资格并注册的护理技术人员审阅并签名。
进修护士应当由接受进修的医疗机构根据其胜任本专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认定后书写护理病历。 1.6上级护理人员审查、修改和补充下级护理人员书写的护理病历时用红笔,修改人员在原签名旁签名并注明日期,并保持原记录清晰、可辨。
1.7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米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升L 毫升ml 千克kg 克g 毫克mg 微克ug 毫米汞柱mmHg。1.8因抢救急危重患者未及时书写护理病历,护士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1.9 使用规范汉字,简体字,异体字按《新华字典》(1992年重排本)为准,杜绝错别字。语句中数字可使用汉字,双位数以上则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
1.10 书写时间一律用24小时制。2.书写规范2.1.体温表 2.1.1楣栏:用蓝黑色笔填写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科别、床号、住院号。
a.入院日期:年份必须写4位数。b.床号、科别:填写入院时安排的床号、科室,有转床、转科,在原床号、科室后加“→”号,并写明转往的床号、科室。
例如:内二科→外一科,2→3。2.1.2日期栏:用蓝黒色笔填写。
每页第一日应填写年、月、日,中间用短横线隔开(如2000-2-9),其余6天不填年、月,只填日;如在6天当中遇到新的月份或年度开始时,则应填月、日或年、月、日。年份写4位数。
2.1.3住院日期栏:由当天第一次绘制体温时,用蓝黑笔填写,从入院当天为第一天写“1”,连续写至出院当日。 2.1.4手术后(或分娩后)日数:由当天第一次绘制体温时,用红笔填写,手术当天写“0”,手术次日为手术后第一日,写“1”,依次填写(分娩后日数填写相同)。
如遇第二次手术,则停写第一次手术日期,改写为“Ⅱ-0”,以回病室时间为手术后“0”日期,依次填写,例如:2000-12-18号第一次术后第9天,11:45PM第二次手术结束回病室,在原来已填写好的“9”后面加填“(Ⅱ-0)”,则写成“9(Ⅱ-0)”;如2000-12-19号0:30AM回病室,则在12月19号手术后日数栏内写上“Ⅱ-0”。手术(分娩)日数连续填写到手术第10日。
2.1.5 42~40℃栏:在相应时间栏内,用红笔纵行填写入院/手术/分娩/转入/出院/死亡后,用短竖线隔开(占一格)再写时间,按12小时记,具体到时和分,填写死亡时间应与医生一致。手术不写时间。
a.转科由接收科室填写,如下午5时30分由内一转入内二,由内二接受时填写“转入—五时三十分”。 b.急诊科送“绿色通道”病人直接入手术室者,由术后接收科室按照手术护理记录单入室时间填写“急诊入院手术”及时间,。
c.私自离院、拒绝监测体温者护士可在体温单42℃下注明 “外出”、“拒测”,填写次数按照体温监测常规,私自离院外出者需每班书写护理记录注明。 2.1.6 34~36℃栏:用蓝色签字笔在34℃上填写重要诊疗措施和特殊用药,停止时注明“停xxx”,例如:在使用日期填写“冰毯”、“地高辛”、“人工辅助呼吸”;停止日期填写“停冰毯”、“停地高辛”、“停人工辅助呼吸”。
35℃下用蓝色签字笔填写降温方式等。 2.1.7体温曲线的绘制: a.用蓝笔绘制符号:口温“●”,腋温“*”,肛温“О”,相邻两次体温用蓝直线连接,在粗线上不必连线,体温表上注明“冰毯”或私自外出未画体温者,相邻两次体温不连线。
b.物理降温半小时后所测得的体温,画在降温前体温的同一纵格栏内,以红圈表示,并以红虚线与降温前温度相连,下一次体温应与降温前体温相连。例如:测得体温39℃,处理后半小时复测39.5℃,则在39.5℃处用红圈表示,红虚线连接39℃,若处理后半小时复测体温38.5℃,则在38.5℃处用红圈表示,红虚线连接39℃。
在纵行35℃以下填写降温方式如(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冰敷),如果采用两种以上物理方式降温的写“物理降温”。c.如患者高热经过多次采取降温措施后仍持续不降,受体温单记录限制须将体温变化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d.如体温和脉搏重叠时,在蓝叉外画红圆圈表示;肛温与脉搏重叠时,在。
5.与医嘱有关的记录表格与书写要求有哪些
1.医嘱本(见附录)医嘱本由医嘱单装订而成。
是病人疹疗、护理措施的准确记录。病区内每一医疗小组病人共用一本,或分“日间医嘱本”与“夜间医嘱本”,或分“长期医嘱本”与“临时医嘱本”。
(1)每晨交班前由办公室护士用蓝笔写“日间医嘱*年-*月-*日由晚班护士用红笔写“夜间医嘱*年-*月-*日”。 (2)所有医嘱均由医生直接书写,并签名方有效。
在紧急情况下可使用口头医嘱,但护士必须复诵一遍, 确认无误,方可执行,事后仍须由医生及时补写医嘱,执行护士也必须在医嘱单上签名。 (3)两项医嘱之间不得留有。
写错或取消医嘱时,不能任意涂改,应在该医嘱后用红笔写“作废”二字。 (4)护士执行或抄写医嘱,以及对尚未执行或须次日执行的医嘱,均须在相应医嘱前做标记,避免遗漏。
医嘱前打钩标记的顺序、大小要规范,不能超格、涂改。 (5)严格执行医嘱核对制度。
医嘱须每日进行核对,核对医嘱者用红笔签名于最后一条医嘱“核对者”一格内;每班护士必须核对上一班护士已处理的医嘱,并用红笔签名于下一格,每周应进行总核对。 (6)日间医嘱结束,用红笔划两条斜线,夜间医嘱结束用蓝笔划两条斜线。
斜线间距要统一,斜线上下占两格,以示分隔。 (7)医嘱本用完后需保存一年,以备查用。
2.医嘱记录单(见附录)医嘱记录单是病人住院期间全部医嘱的记录,为病历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也是入帐收费的凭据,应长久保留。
医嘱记录单有“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两栏,按医嘱开写顺序转抄,两栏的日期应对齐。 医嘱及执行治疗时间的写法,以24小时计,如上午7时写作7:00,中午12时写作12:00,午夜12时写作24:00,午夜12时5分,则写作第二天的日期,时间为0:05。
长期住院病人医嘱记录单页数超过3张,必须整理医嘱(外科系统及内科抢救病人可酌情6张整理一次),其方法;在临时医嘱栏内用蓝笔写明整理以上医嘱及日期、时间,并在其下划一红线,将未停止的医嘱按原先写的顺序抄于红线下面的长期医嘱栏内。如有空格应用红笔从左到右顶格划一斜线。
3.执行单(本)包括注射单、服药单、护理单、饮食单等。其内容抄自长期医嘱,是护士工作的依据。
(1)按性质将长期医嘱分别抄至注射、服药、护理、饮食单。未注明用法的医嘱,均属于口服给药范畴。
(2)按床号顺序抄写,两床间隔3-5行以便增删。 (3)床号、药液浓度、剂量、夜间执行时间均须用红笔书写。
(4)医嘱执行时间按24 小时计算安排,如为1/日,写8;2/日写8-16;3/日写8-12;4/日,写8-12-16-20;1/8h,写成8-16-24;1/6h,写8-14-20-2;1/晚,写20;1/隔日,写8/双日或8/单日。 (5)饮食单每个病人一份,通知营养室配膳后,按床号顺序排序,病区集中保管。
6.重整医嘱的规定和格式
关于重整医嘱的操作:应该说有两种模式。
第一:使用医嘱本的操作方法。如果使用医嘱本,医生是不再医嘱单上下医嘱的,所以如果医生在医嘱本上开具了重整医嘱的指令,是由护士将原来医嘱单上的还在继续执行的医嘱进行重抄整理的。
格式是在重整医嘱的上格线用红笔划横线以示隔开。第二:使用医嘱单。
现在的医嘱单是医生护士都向上写东西的格式,将以前的转抄医嘱本的过程简化了,是医疗文件书写的一个进步。此时如果需要重整医嘱是需要医生转抄并签名的。
护士只负责在重整医嘱的上方格线处用红笔划一横线然后在其签名的地方签名。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护理学上将了一部分有关医嘱的内容,而医生只是在临床上跟上级医生学习下医嘱,甚至有的时候没有机会,在学校内很少有单独将此部分的操作。
而临床带教的时候有经常被忽略。在有现在新护士、新医生多了,过去许多东西都不知道。
我所在的医院已经实现无纸化办公许多年了,前些天由于系统的问题启用医嘱本,没有想到竟然没有一个科室能够规范的使用医嘱本。护士竟然在医嘱本上用铅笔签名……其中的问题五花八门,医嘱本就像小学生的草稿本,简直是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