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足常乐”金鼎文字体写法
知足常乐 金文(大篆)写法:
知足常乐 小篆写法:
2.知足常乐的繁体有几种写法
知足常乐的繁体字只有一种写法,如下图所示。因为“知”、“足”、“常”这三个字均无繁体字,简体与繁体都一样。只有“乐”字,有且只有一种繁体写法。
知足常乐
【基本释义】:知道满足的人常常会感到快乐。
【出处】: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六章:“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白话译文】:灾祸没有比不知道满足更大的,过错没有比想要得到更大的,所以懂得知足的人,总是满足的.
【示例】:
1、谁要是在内心里真正是知足常乐,他就能获得一切幸福。
2、知足常乐本是人间常态,富贵荣华有如过眼烟云,真正达观的态度应以安贫乐道,居安思危。
3、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知足常乐,不攀不比。
【近义词】心满意足、自得其乐
【反义词】郁郁寡欢、贪得无厌
扩展资料:
近义词释义:
心满意足
【基本释义】做了某事或得到什么事物等,自己心情很愉悦高兴,让自己觉得满意。
【出处】宋·吕祖谦《晋论》“君臣上下,自以为江东之业为万世之安,心满意足。”
【白话译文】上至国君,下至臣民,都认为江东的基业会永久稳定,心里感到愉悦满意。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示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一回:武松道:“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
意思是:武松说,我这才感到愉悦满意,才离开了。
反义词释义:
贪得无厌
【基本释义】贪婪得到从不厌烦。 贪:求多;得:指追求名利;厌:满足。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贪婪无厌,忿类无期。”
【白话译文】贪多不觉得厌恶,愤懑没有尽头。
【用法】 作谓语、定语。
【示例】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〇七回:“ 凤姐本是贪得无厌的人,如今被抄浄尽,自然愁苦。”
意思是:凤姐本来是个贪婪从不厌烦的人,现在被抄家一无所有,当然会感到愁闷苦恼。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知足常乐
3.知足常乐繁体字怎么写
“知足常乐”的繁体字如图。
知足常乐(zhī zú cháng lè)意为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在况周颐的《蕙风词话》卷二:“委心任运,不失其为我。知足常乐,不愿乎其外。”和王西彦《古屋》第一部四:“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知足常乐’。”中都有提及。
“知足常乐”最早起源于《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恒足矣。”意思是“天下有道,大家就退马还田一起耕种。天下无道,就驰骋兵马保家卫国。最大的祸患就是不懂用兵之道,最大的过失就是中了敌人的利诱之计。所以只有知识充足之足,才是永远的充足”。
本意:知识足够了,就会获得长久的快乐。
现意:知道满足,就会快乐。
4.知足常乐的议论文怎么写
众所周知,知中者常乐是流传已久的一名俗语,它已曾使过分执著的人获得快乐,但是在知识就是力量,创新就是生机的当今社会,人类总是以知足常乐为人生信条还可以吗?回答是:不可以,所以说:“知中者未必常乐!”
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美国为石油发动战争,朝鲜为生存而研发核武器,日本为发展经济而不断侵略,这都说明了什么?美国:经济强国;朝鲜:文化深厚;日本:电子发达。但他们都没有因自身的优势而满足,而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更证明了他们懂得“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所以说,知中者未必常乐。
我国地大物博,这是千百年来炎黄子孙引以为骄傲的事。 我国有哺育中华儿女的母亲河黄河;有经济发达,物产丰富的长江;有奇树无数,珍宝甚多的东北原始森林;有地处极寒之地却热火沸腾的天山,这些是我们的骄傲。因此,人们完全沉浸在知足常乐的信条之中,肆意的使用,胡乱的浪费,毫无节制的污染,是满足害了前人,是满足害了子孙后代。现在黄河沙化,长江污染,原始森林破坏,天山失去原貌,这一切事实放在眼前,我们可以知足吗?我们还可以常乐吗?
我们要奋进,我们要改变现状,知足不是我们想要的,常乐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正是凭着知足者未必常乐的精神,神舟系列飞船才得以不断发明,从无人飞船,到有人乃至多人的航天之旅,中国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近日,神舟六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世界振惊,中国又进入了全新的一页,不知足才能不断前进,正是由于不知足才有了新的目标,并向着目标而不断努力,世界是如此,中国是如此,而我们的人生更是如此,只有不断的不满足,才会有奋斗的动力,用努力用奋斗去赢取辉煌,赢取属于自己的世界。
知足者未必常乐,不知足者不断进步!
知足者未必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