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灵魂净重21克什么意思
21克是灵魂的重量,每一个深爱着别人的人,死后体重会减少21克,那21克便是世界上最纯洁的爱,就算人去了,可爱还在,那减少的21克将会永远留在深爱的人身边。
21克是灵魂的重量。传说人死后体重会减少21克,那21克是最纯洁的爱。那21克便是:一克是宽容、一克是接受、一克是支持、一克是倾述、一克是难忘、一克是浪漫、一克是彼此交流、一克是为她祈求、一克是道歉、一克是认错、一克是体贴、一克是了解、一克是道谢、一克是改错、一克是体谅、一克是开解、一克不是忍受、一克不是质问、一克不是要求、一克不是遗忘、最后一克是不要随便牵手,更不要随便放手。
如果你够幸福有人对你说“我对你的爱净重21克”那就接受她吧,更要好好爱她,因为她把灵魂都给了你。
2.灵魂二十一克
科学说法:21克灵魂的由来是,人死亡的前后,体重减少21克,由于时间间隔很短暂,不可能有质量上的变化,只能解释为灵魂出窍。
而灵魂的重量自然是那缺失的21克 这是一种普遍的说法 因为 目前 科学我解释这一问题 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男孩和女孩是高中同学,隔著一条过道邻桌。女孩聪慧美丽,有一大群的爱慕者,男孩清秀寡言,从不主动和其他女生说话。
女孩有时也会隔著过道观察她的邻桌,见这个男孩在专注地算题,鼻尖渗出一层细细的汗珠,女孩就会很奇怪这个沉默的男孩子天天都想些什么。 男孩有时也会和女孩讨论问题,但从来都是就题论题,从不引发其他话题。
但女孩还是发现了一些端倪。男孩每一次考试前都要借女孩的铅笔用一下,再还回来时铅笔已经削得圆圆滑滑,没有一丝刀削过的痕迹,像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女孩拿著它在考场作题心里不禁一阵感动。再后来女孩每次考试前都把铅笔磨得短短的,好让男孩更有理由为她削铅笔。
也算是一种默契吧,男孩和女孩都小心翼翼地呵护著这份秘密。但那一次,女孩发现男孩还铅笔时有些异样。
女孩打开文具盒,发现里面有一张纸条。那是女孩收到的最没有文采的一封情书:我对你的爱净重21克。
为什么只有21克呢?女孩想,这么小气的家伙。女孩不禁微微生气了。
那是周六学校特意安排的一次数学摸底考试。为了防止学生作弊,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划分了考场,男孩被分到了外班,而女孩则留在了原教室。
男孩准备去考场的时候看见女孩正在和前排的一个男生说笑。女孩从书桌里拿出一大叠稿纸的时候看见男孩正手足无措地站在旁边。
女孩嫌男孩的情书写得不合心意就故意气他。女孩把她的稿纸撕下一叠对坐在前排的男生说,送给你了。
男孩的脸有些涨红,但他还是轻声地对女孩说,你可不可以也给我一些纸啊。女孩绷著脸说:“我为什么给你啊?”女孩看男孩的脸瞬间变得苍白,惊慌地看了女孩一眼,转身退去,身体撞上了旁边的课桌。
星期一发布的数学考试成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数学成绩一向不错的男孩竟然没有及格。数学老师很是气愤,当著全班同学的面在课堂上狠狠地批了男孩一顿。
女孩有些心虚,想自己是不是应该向男孩道歉,可是那样自己多没有面子啊,而且她应该以什么理由道歉呢。这样犹豫著,一直到放学。
回家的路上女孩想明天吧,明天给他写个纸条。 女孩的纸条没能送去,第二天男孩没有来上课,第三天就听到了男孩转学的消息。
女孩想不到在她面前说话一贯轻声细语的男孩竟是这么的骄傲和容易受伤害。这样的男孩不要也罢,女孩安慰自己。
人的记忆总是倾向於记住快乐而抹去那些不快吧,女孩渐渐模糊了男孩的印象,只是偶尔会记起曾经有一个男孩那么用心地为她削过铅笔。 后来女孩上了大学。
在青春无忧的大学校园里,女孩的美丽像花朵一样肆意地在盛开著,她理所当然地成了众人的焦点。女孩收到的众多的情书里有一首诗让她特别心动。
后来女孩就和写诗的男生恋爱了。月下花前,江畔柳岸,所有的程序都温习了一遍之后,女孩才知道男生的那首诗是抄的。
女孩虽然和男生大吵了一架,但还是原谅了男生。女孩想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缘分吧,如果结果是注定的,那又何必刻意强调它是如何开始的呢? 女孩和男生又和好如初。
但是裂开的纹缝又如何能无视它的存在呢?尤其是在年轻骄傲的女孩眼里。如果我们相爱,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女孩在心里对自己说,她希望男生也能听见。
一个周末晚上,女孩想让男生陪她去看电影,但男孩却期期艾艾地说今天晚上有一场很重要的足球实况转播。女孩突然有些生气,到底是我重要还是足球重要?女孩提高声音说:“你到底去不去?”男生显然也生气了,断然说道:“不去。”
女孩冷笑:“可是你说的哦。”女孩拉住旁边经过的一个长头发男生说:“同学陪我看电影好吗?”那男生惊诧地打量了女孩一下,立刻眉开眼笑地答应了。
女孩拉住那人就走。男生抢过去,粗暴地推开那长头发男生,对女孩吼道:“我不准你去!”女孩冷笑:“你少管我,你以为你是谁啊。”
男生的脸色变了。“啪”的一声,男生的手掌打在了女孩的脸上。
两个人同时惊呆了。眼泪开始在女孩的眼眶里打转儿,女孩咬了咬牙。
“啪”的一声,女孩重重地回掴了男生一巴掌,说:“从今以后咱们两不相欠,各走各的路。”然后女孩跑回了宿舍。
也许说得太情断义绝了吧,男生再也没打电话过来。女孩大病了一场。
病愈后的女孩夜晚在校园里乱逛。走到学校放电影的礼堂,女孩就信步走了进去。
女孩坐在座位上,呆呆地看著银幕,怎么也无法投入到电影的情节里,但她却异常清晰地听见旁边一对情侣的对话。 “为什么电影的名字叫《21克》呢?怪怪的!”女的问。
“小傻瓜,”男的停顿了一下,估计是捏了捏那女生的鼻子,接著说,“21克是灵魂的重量。西方人传说人死后体重会减少21克.” 21克,21克,女孩喃喃地说著,过去的时光像潮水一样汹涌而来。
女孩突然觉得心像被一个针尖刺中一样地疼,她把手捂在眼睛上,眼泪却挡也挡不住,顺著她的指缝无声地向下流淌.。
3.灵魂21克
灵魂实验
[编辑本段]
电影21克的介绍是这样说的,“不管你是否恐惧,他都会最终降临,在那一时刻,你的身体轻了21克”,“他们说,在人死亡的瞬间,人失去21克的重量”。这部电影鉴证了灵魂重21克这个流行已久的说法。
带着疑惑,我们去看看了21克的来历。这是美国麻省的大夫,邓肯.麦克道高(Dr. Duncan MacDougall)于1907年4月发表在“美国医学”杂志上的研究,在“鬼魂网上有原文全篇。题目是“关于灵魂是物质的假说并用实验证明灵魂物质的存在”。作者为了验证灵魂是一种可以测量的物质,特殊设计了一种安装在一种很灵敏的秤上的床,试验方法是让快死的人躺上面,然后一直精确测量这个人的体重,看在死亡的瞬间体重的变化。死亡的瞬间轻了部分就是因为死亡丢失的部分,作者称之为灵魂的重量。
作者一共测量了6个人,4个结核病人,1名糖尿病昏迷的病人,另一个不明原因。21克的说法来自第一个病人,这是一个患结核病的垂死的男人,麦大夫选择这个病人的理由是,这个人死的时候基本上不动,因为这样才能保持秤的平衡,以便于准确测量。这个人死亡前共观察了3小时4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这个人的重量缓慢地下降,速度是每小时1安士(28.3495克),作者估计是因为体液的蒸发所致。然后作者把秤的平衡调到接近上限条,以期待死亡时候的下降,然后在死亡的瞬间,秤的指针快速下降到了秤的下限条,就再没有弹回来,这一瞬间重量下降了4分之3安士(3/4X28.3495=21.26克),这个著名的21克就诞生了。
其后的5例测量都无法重复这个结果,第2例,因为没有办法确认具体的死亡时间,结果不能用。第3例,死亡的瞬间,重量下降了1.5安士,随后的几分钟,又下降了1安士。第4例,因为秤没有调节好,尽管人死的时候重量下降了8分之3到半安士,但这个结果也不能用。第5例,因为死亡来的太突然,尽管重量下降了8分之3安士,但这个结果因为秤的原因,也不能算数。第6例,也不能算,因为病人刚放到床上不到5分钟就死了,秤还没来得及调整。
所以一共测量了6例,也只有第一例是作者比较满意的,有意思的是第3例,重量居然下降了2次,按照作者的推理,就是说死的时候灵魂先走一部分,剩下依依不舍的在10几分钟以后才不得不离开。随后的研究,作者集中精力研究狗,发现狗死的时候,重量没有任何变化,结论就是,狗是没有灵魂的。
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个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有几个方面,1)失误率太高,6例里有5例基本不能用,这样的失误率必须大量增加例数才能有统计学意义,但问题是以后的几乎100年里,没有人去重复这样的试验;2)既然考虑到体液的蒸发,就应该把这些蒸发的体液用一个罩子收集起来,把重量也算进去;3)作者说的死亡的精确时间并不可信,当时的条件,这个是很难确定的,4)他的精确的秤,太难调整,好像也不是那么精确。
但这个已经足够了,其新闻价值远远超过其实际的价值,纽约时报很快就有了报道,这样的研究很得当时宗教人士的喜爱。几年以后,纽约时报再次采访麦大夫,麦大夫说,在死亡的瞬间如果能抓拍一张X光片,肯定能给灵魂照个相片,因为X光照的是人的阴影,一直躲在骨头阴影后面的灵魂,在出鞘的时候肯定就暴露原形了。但遗憾的是,当时他那里还没有X光机,要到费城去才行,又过了几年,麦大夫的也失去了他的21克,给灵魂拍照的工作就成了千古遗憾。
在麦大夫的文章里还提到,灵魂是比空气轻的物质,所以人死后,灵魂是向上飘的。按照他的理论推断,人的灵魂必定会悬浮在大气层中,密度和灵魂类似的地方,估计全球变暖,是大气里灵魂物质堆积的太多的缘故,因为百万年来,死的人也太多了,那么多的21克,大气层也吃不消了。这也说明因为灵魂太轻,总是向上飘,也是不可能转回到地上来投生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灵魂21克日语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