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户口本上孩子的籍贯该如何填写
籍贯填写爷爷的户口所在地。比如爷爷是山东的,籍贯那里就填写山东。
籍贯,是祖居地或原籍。 详细指的是祖籍地,是一个家族族群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的长久居住地 ,详细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乡(即祖籍)来作为自己籍贯。
原籍指的是某人迁徙到某地前的某人原先的籍贯。
户籍地并不一定是这个人的祖籍地或籍贯地,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某些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建设的新地方和近代才有很快发展的地方,大量的人的籍贯地不是户籍地,这些人一般都是改革开放后或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按照当时国家的分配从外地迁移或近代时才移民到新地方的。
按几千年来的中国的传统的说法,籍贯是祖籍地的一种表述,这是户籍与籍贯不同的地方。
籍贯一般从父系,个别从母系的;从祖籍,祖籍是指祖辈的长久居住地,按地域划分。
扩展资料
户口本登记注意事项
户别:分为居民家庭户和居民集体户。以前也有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但现在一般都进行了户口类别的一元化改革,不分农业和非农了,所以现在只有居民家庭户和居民集体户。
户主姓名:一般是第一个进去的人为这一户的户主,当然也可以按照规定申请更改户主。
户号:这个是系统自动生成的,对个人来说不需要了解。
住址:这个就是户籍所在地。其实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户籍所在地具体是哪里。现实中经常有人把自己的户籍地填写成现在住的地方,或者填写成某某派出所。有些人的户口本长期没有去派出所更新,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户口本上的住址和实际系统中的住址不一致。
随着各方面的发展,有些街路巷会变更,比如拆迁。还有就是派出所辖区的变更,比如两个派出所合并成一个派出所,或者由于人口增加,一个派出所拆分成了两个派出所等等。这是要注意的地方。
姓名:这个不多说,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都可以,“王者荣耀”这名字也都顺利通过了。
曾用名:就是以前正式用过的名字,并不单单是小名、别名、外号什么的。最多的是在公安机关申请更改姓名后,会把原来用的名字作为曾用名。
出生地:是指出生的时候医院或出生地所在的省市、区县。
籍贯:这个是重点,因为很多人不知道籍贯是什么意思。籍贯是指婴儿出生上户时其祖父生活的地方或者祖父的户籍所在地。如果婴儿出生的时候其祖父已经去世了,一般就按照其父亲的籍贯确定。所以籍贯不一定就是户籍地,籍贯和母亲也没有什么关系。
身份证号:前6位是行政区划代码,中间8位是你的出生年月日,接下来的3位是顺序码,最后一位是验证码。倒数第2位是奇数表示性别为男,偶数表示性别为女。
其他:如身高、血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前面提到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有人已经结婚了,户口本上打出来还是未婚?那是因为民政局和公安局没有联网,你是否结婚公安局不知道,如果需要修改,本人拿结婚证去申请修改才行。身高、血型、文化程度也是同样道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籍贯
2.户口本上面的籍贯写错了怎么改
户口本上的籍贯信息有误,本人可持相关证件到户籍所在地进行更改,具体以福建省为例:
所需材料:
1、《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2、监护人提出申请的,还应当提交监护人与申请变更人关系证明
办理流程:
1、申请与受理。
(1)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规范的,出具《缺件告知单》
(2)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办结
(3)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
2、审查与决定。
(1)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规范的,出具《缺件告知单》
(2)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办结
(3)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
扩展资料
一般以某人的太祖父(或高祖父或曾祖父)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 或太祖母(或高祖母或曾祖母)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 或外太祖父(或外高祖父或外曾祖父)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或外太祖母(或外高祖母或外曾祖母)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
“籍贯”填写本人的祖居地(指祖父的长期居住地),是1999年全国范围内重新填写新版《干部履历表》时,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的“填写说明”的解释。祖父的长期居住地,大多数与祖父的出生地、户籍地是一致的。
如果祖父出生地与户籍地不一致的,也最好填写长期居住地一致的出生地或者户籍地作为籍贯。还是无法确认的,可以综合祖父往上直系亲属的籍贯、祖父的出生地与户籍地、祖父的长期居住地的具体情况,向管理使用该资料的单位或部门咨询,一经确认,非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改动,以免因档案资料的矛盾冲突带来新的困扰。
祖父的出生地这一说是此“填写说明”的一个歧意,后来的历次文件都把这一说法取消了。
填写籍贯时,具体到县(市)即可,不需要更细化省/自治区/直辖市 + 区/县。
一般区域: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县/县级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
省级和县级、镇级行政区划中间不写地级区划(地级市)名称。把如今的行政划分地对照 祖辈的长久居住地。
部分少数民族分布区:自治区/省/直辖市+自治县/县/县级市+民族乡/乡/镇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旗/自治旗(县级)/县/市辖区/县级市/+民族乡/乡/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籍贯
参考资料:福建政务服务网-公民更改籍贯
3.籍贯和户口所在地到底怎么填
根据户籍管理规定,公民应填写户籍管理办公室的所在地。城市户口应该填写:某省的某个城市(县)。农村户口登记应当填写:某省某县的某个乡镇。
一般来说,填写户籍所在地时,应当填写:即某省(或某省)某户籍(城市)户籍所在地是指户口登记簿所在地。中国。通常表明,父母在出生时的户口登记通常是户籍登记簿上的户口登记。地点。
扩展资料:
在国家、组织、单位的统计中,籍贯是一个经常需要填写的栏目,加上很多人对籍贯所在地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实际的统计信息已经是非常混乱,常出现子辈与祖辈相异的状况。
很多人对籍贯所在地到底是出生地,还是祖居地并不清楚,另外祖居地本身也并无明确定义。以上情况造成统计本身的失实,加上籍贯的统计对于现在这个人口快速流动的社会(特别是对于普通的群众)已无太大意义。
一些地方已经取消籍贯一栏的填写,如香港自从1997年回归中国之后,学校系统已不再需要学生填写籍贯资料,而只需要学生填写出生地。在台湾,户籍登记曾有籍贯栏,近年已经停用。
对于研究历史、文化而言,特别是人文习俗方面,确定一位重要人物的籍贯还是必要的。这可能有助于从一个科学的背景下面客观的分析历史上的个人成长、流派发展和事件的起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籍贯所在地
4.籍贯是按照身份证还是户口本上的填写
按照户口本的籍贯填写。
按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规定,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籍贯是指你的祖籍所在地,不是常住地也不是出生地。
现在,籍贯的使用频率仍然很高,但特别是年轻人不很重视,他们普遍错误认为籍贯就是户口所在地或出生地,按几千年来的中国的传统的说法,籍贯是祖籍的一种表述。由于近代以来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数量巨大的流动人口和人口迁徙,大量的人不知道自己的籍贯地或忘记了自己的祖籍地,就勉强以父亲或母亲的籍贯地作为自己的籍贯地,这是错误的。户籍地,就是指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18周岁以前的户籍所在地,即个人的出生的地方(按照最新的地域划分)或目前居住地,不是父亲或母亲的籍贯地,也不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籍贯地。而“祖籍”要追溯到哪一代,一般是祖父辈。举个例子,张三此前户口在四川,出生地是湖北,祖籍(祖父辈)是湖南,现在户口迁到了北京。他的籍贯准确说是湖南。经常使用的 XXX 人,其中的 XXX 指的就是某人的籍贯,而不是户籍地,比如“湖南人”,指的就是某人的籍贯地是湖南,是湖南的人,而不是说某人的户籍地是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