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府资料是什么
公文格式的话去买本机关公文写作就可以。
但我觉得你好像不是问格式而是如何写作,那我的一点心得告诉你。公文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文字背后隐藏的东西。
公文教科书上所告诉你的,大多是公文的规定性套路,是做衣服的样式和尺码,除此之外,别无所有。一个优秀的文秘写作人员,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如果不能洞悉文字背后的意义,是不可能仅凭套路写作公文的。
就像熟知了衣服的款式和尺码,你依然做不成裁缝一样。写公文必须像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一样去观察、去思考,了解政事、人事的运作背景、运作方式、运作轨迹,才能有熨帖到位地表达。
所以,要想写好公文、讲好官话,就是要弄明白这些道理。根据王国维关于做学问的三种境界,可以把公文写作也分为三种境界:第一境界‘花自飘零水自流——会记流水账’。
能够按事情发展的自然顺序,按照文字的逻辑要求叙述事情经过,虽然不会对材料如何加以取舍、如何谋篇布局、如何把握中心思想等,但能把想说的事,用完整的文字表述出来,便有了做文字工作的基础。第二境界‘年年岁岁花相似——熟悉文章套路’。
懂得吃透上级的政策,吃透下面的情况;知道什么材料用《通知》,什么事情用《通报》;知道例子的选择,观点的映衬;能把握不同领导的思想脉络和语言风格等。到了这个境界,一般的公文写作已无大问题,但容易被格式化和概念化的东西所束缚,容易陷于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框框里,比较缺乏想象,缺乏激情,缺乏创造。
虽然挑不出什么毛病,但也不会给人留下更深印象。第三境界‘桃花潭水深千尺——有思想深度’。
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只有具有深邃的思想,才会有生命力,才会走得更远。要想写出有思想的东西来,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维层次;必须要勤于思考,锻炼思维能力;必须要时时观察总结,注意培养领悟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将一堆乱麻似的材料理出头绪,提炼出有思想性的文字来。
2.给政府的简报怎么写
信息简报编写是办公室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也是办公室“以文辅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简报的最大特征,就是形式上的简洁性、内容上的实在性、功能上的实用性。它的编写(包括采集、加工、编写、印制、报送等)工作也有着“真实、适用,简明、准确,及时、迅速”及“新、实、短,小、快、灵”等特点和要求。
笔者曾在基层办公室从事或接触过多年的信息简报编写工作,深感兹事虽“小”,然司之不易,做好更难。可以说,它是做好办公室的“入门之作”和文秘人员写作修成“正果”的“必由之路”,也确实是提高文秘人员语言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现试结合工作实践,就其编写的几个要领和注意事项谈点粗浅看法。 一、明确编写宗旨 “小信息、大文章”,“小信息、大作用”。
信息简报虽“小”,但却有着“窥一斑而知全豹”、“落一叶而知三秋”的功效。它主要是用以反映新情况、新动态,提出新问题、新做法,交流新经验、新成效等,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和推动工作服务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起着辅助领导决策、协助领导管理、促进部门交流、指导基层实践、推动全局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因此其编写工作要紧紧围绕大(大事)、要(要事)、新(新情况、新问题、新做法、新成效)、急(突发性公共事件)、难(难事)、疑(苗头性、倾向性)、内(不宜公开报道,但需引起领导重视及关注的问题)等来进行,在思想内容上要保持前瞻性、预见性、典型性、代表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在加工编写上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不穿鞋、不戴帽;“一事一议”,直陈其事,不绕弯子、不兜圈子;语句凝炼,文从字顺,不疲软、不含糊。要做到“去同”(去除人云亦云部分)、存异(保留与众不同的内容,突出事实特色特点)、“不讲理”(不空发议论),坚持“五快”(快采、快编、快签、快印、快发)、“五不”(不迟报、不瞒报、不误报、不乱报、不漏报)制度。
同时,还要遵循“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特、特中选精”等宗旨和原则。 二、熟悉采编渠道 一般来讲,基层单位信息简报的收集采编工作有以下几种常用渠道或办法。
一是定期收集。在本地、本行业和系统有关单位设立固定的信息网络(主要是建立相对固定的电脑传输网络和定向信息员信息报送制度及联席会议制度等,实行定期、定向、定性的互动交流)。
二是预约采编。即围绕一个时期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重点及本地贯彻实施的意见,提前给基层信息员出题目、拟观点、定要求,让他们有的放矢地编写上报。
三是热点跟踪。围绕一个时期、一个阶段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重心以及重点、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相关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及时予以捕捉、跟进、了解、采编。
四是重点“求索”。对综合性强、工作性质比较重要、“敏感”的部门或单位,采取经常走访、联系和沟通、询问的办法,从中索取更多的信息点、信息源、信息“面”。
五是观察捕捉。随时留心观察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动态动向,悉心体会身边的社情民意,及时从中获取有利用价值的各类动态、动向性信息。
六是综合处理。即通过对相关会议、文件材料、领导讲话等的分析、判断、提炼,从信息简报工作的角度予加工整理,形成富有特色的信息。
这也是最为常用的一种便捷方法。此外,还有阅读收听法、交换法、共享法、委托法、预测法、数据分析法以及上下延伸法、左右拓展法、内外挖掘法等等。
但无论采取何种渠道和办法,我个人认为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一是要“有心”。
就是要自觉培养和提高信息意识和工作理念,在日常工作中牢牢把握领导的信息需求,切实做到“五勤”(即眼勤、耳勤、脑勤、手勤、腿勤),练就一双善于发现、挖掘有价值信息的“火眼金睛”。二是要“用心”。
“有心”是根本,“用心”是关键。“用心”就是不停留于被动、表面的信息收集与编发,而是要本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养成及时、准确、持续、广泛收集和编写信息简报的工作习惯,提高深入挖掘、分析、甑别和系统运用信息简报素材的工作能力。
“用心”离不开“细心”。“细心”贵在责任,贵在具体。
只有养成“心细如发”、缜密思考、周全办事的良好习惯和作风,才能在编写工作中应付自如、应对得体,减少失误率,实现“无差错”。三是要“耐心”。
对信息需求的判断、对信息价值的评估、对材料的取舍、对编写角度的选择等等,都有赖于实践经验的积累,这种积累往往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因为有时候可能是“高投入、低产出”的。这就特别需要我们发挥办公室的“三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精神,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通过坚持推进一个时段,必能渐入佳境,收到实效,得成“正果”。 三、注重编写方法 一是平中寻“亮”。
就是对于语言平淡、层次不高但又有其可取利用之处的“基层来稿”,要通过仔细阅读、分析和判断,找出其中的亮点,施以“去粗存精”式的内容调整、文字加工和润色,使其合乎规范,又。
3.消息怎么写
1、消息是一种新闻体裁,有短平快的特点,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讲究真实、及时!
2、消息的要素一般包含五个“W”,即以下五个词的英文的第一个字母都为“W”: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为什么。
3、消息的结构:标题(有的会加上引题或副题)、消息头、导语、主体、结尾。例:
某某公司张三荣获“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标题)
本报讯 记者李四 报道(消息头) 某月某日,省政府在某某会堂召开省第某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会议总结了……,并对……进行了表彰。某某公司张三等45位同志被授予“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导语)。
评选省劳动模范,是省政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的有力举措……(主体)。
据了解,……。(结束语)
4.怎样写好政务信息
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为政之弊,在于雍蔽。”
这句话精辟地阐释了信息畅通对于成功执政的重要意义。而政务信息就是新形势下畅通信息渠道、反映政务动态、反馈基层情况的有效载体,是下情上达、参谋决策的重要手段。
政务信息写得如何,不仅体现了政府办公室的文字服务水平,也体现了办公室人员政务辅助决策的能力。结合多年从事政务信息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写好政务信息,重点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务信息写作的基本要求撰写政务信息,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一要准确权威。政务信息重在反映事件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务求事态真实、过程清晰、数据精确、定性客观,反映成绩恰如其分,剖析问题实事求是,力戒添油加醋、缩水放大。
只有如此,政务信息才能成为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二要快捷精当。
时效是政务信息的生命,精简是政务信息的特性。采编政务信息要力求快速反应、争分夺秒,第一时间掌握上报;惜字如金,干练精简,用最少的语言、最短的文字阐明事件原委。
对于突发信息,还必须按时限要求和文字、要件规定撰写。三要紧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