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评价白酒是否是好酒
白酒品评的正确程序是先观色,其次闻香,再尝滋味,然后综合色、香、味的特点判断酒的风格,即酒的典型性。
对白酒的嗅闻方法是将酒杯举起,置酒杯于鼻下二寸处,头略低,轻嗅其气味。最初不要摇杯,闻酒的香气挥发情况;然后摇杯闻强的香气。
凡是香气协调,有愉快感,主体香突出,无其它邪杂气味,溢香性又好,一倒出就香气四溢,芳香扑鼻的,说明酒中的香气物质较多。属于喷香性好,一入口,香气就充满口腔,大有冲喷之势的,说明酒中含有低沸点的香气物质较多;属于留香性好,咽下后,口中应该仍留有余香,酒后作嗝时,还有一种令人舒适的特殊香气喷出的,说明酒中的高沸点酯类较多。
所谓的余香悠长,首先应鉴别酒的香型,检查芳香气味的浓郁程度,继而将杯接近鼻孔,进一步闻,分析其芳香气的细腻性,是否纯正,是否有其它邪杂气。在闻的时候,要先呼气,后再对酒吸气,不能对酒呼气。
一杯酒最多闻三次就应该有准确记录。最好用右手端杯,左手煽风继续闻。
闻完一杯,稍微休息片刻,再闻另一杯。 为了鉴别酒中的特殊香气,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用一小块过滤纸,吸入适量酒液,放在鼻孔处细闻,然后将过滤纸旋转半个小时左右,继续闻其香,确定放香的时间和大小。
(2)在手心中滴入一定数量的酒,握紧手与鼻接近,从大拇指和食指间形成的空隙处,嗅闻它的香气,以此验证香气是否正确。 (3)将少许酒置于手背上,借用体温,使酒样挥发,嗅闻其香气,判断酒香的真伪、留香长短和好坏。
对酒的口尝方法 将酒杯送到嘴边,将酒含在口中,大约为4至10毫升,每次含入口中的酒数量,必须保持一致性。先从香味淡的开始尝,由淡而浓,再由浓而淡,反复多次。
将暴香味或异香味的酒留到最后尝,防止味觉器官受干扰。将酒沾满口腔,然后吐出或咽下。
用舌头抵住前颔,将酒气随呼吸从鼻孔排出,以检查酒性是否刺鼻。在用舌头品尝酒的滋味时,要分析嘴里酒的各种味道变化情况,最初甜味,次后酸味和咸味,再后是苦味、涩味。
舌面要在口腔中移动,以领略涩味程度。酒液进口应柔和爽口,带甜、酸,无异味,饮后要有余香味,要注意余味时间有多长。
酒留在口腔中的时间约10秒钟。用茶水漱口。
在初尝以后则可适当加大入口量,以鉴定酒的回味长短、尾味是否干净,是回甜还是后苦。并鉴定有无刺激喉咙等不愉快的感觉。
应根据两次尝味后形成的综合印象来判断优劣,写下评语。 对风格的评价 酒的风格,即酒的典型性。
各类型酒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将白酒划分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小曲米香型和其他香型五种主要香型。
典型性是品评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对多种酒进行品评时,常常是将属于不同类型的酒分别编组品评,以便比较。
判断某一种酒是否具有应有典型风格并准确给分,首先必须掌握本类酒的特点和要求,并对所评酒的色、香、味有一个综合的确切的认识,通过思考,对比和判断,才能确定。 为了对各个酒的优劣、名次作出公正的评价,除了写出评语之外,常常采用评分法。
目前我国白酒评分制有100分制、40分制和20分制。
2.评酒的白酒品评法
白酒品评的正确程序是先观色,其次闻香,再尝滋味,然后综合色、香、味的特点判断酒的风格,即酒的典型性。
对白酒的嗅闻方法是:
将酒杯举起,置酒杯于鼻下二寸处,头略低,轻嗅其气味。最初不要摇杯,闻酒的香气挥发情况;然后摇杯闻强的香气。凡是香气协调,有愉快感,主体香突出,无其它邪杂气味,溢香性又好,一倒出就香气四溢,芳香扑鼻的,说明酒中的香气物质较多。属于喷香性好,一入口,香气就充满口腔,大有冲喷之势的,说明酒中含有低沸点的香气物质较多;属于留香性好,咽下后,口中应该仍留有余香,酒后作嗝时,还有一种令人舒适的特殊香气喷出的,说明酒中的高沸点酯类较多。所谓的余香悠长,首先应鉴别酒的香型,检查芳香气味的浓郁程度,继而将杯接近鼻孔,进一步闻,分析其芳香气的细腻性,是否纯正,是否有其它邪杂气。在闻的时候,要先呼气,后再对酒吸气,不能对酒呼气。一杯酒最多闻三次就应该有准确记录。最好用右手端杯,左手煽风继续闻。闻完一杯,稍微休息片刻,再闻另一杯。
为了鉴别酒中的特殊香气,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用一小块过滤纸,吸入适量酒液,放在鼻孔处细闻,然后将过滤纸旋转半个小时左右,继续闻其香,确定放香的时间和大小。
(2)在手心中滴入一定数量的酒,握紧手与鼻接近,从大拇指和食指间形成的空隙处,嗅闻它的香气,以此验证香气是否正确。
(3)将少许酒置于手背上,借用体温,使酒样挥发,嗅闻其香气,判断酒香的真伪、留香长短和好坏。
对酒的口尝方法:
将酒杯送到嘴边,将酒含在口中,大约为4至10毫升,每次含入口中的酒数量,必须保持一致性。先从香味淡的开始尝,由淡而浓,再由浓而淡,反复多次。将暴香味或异香味的酒留到最后尝,防止味觉器官受干扰。将酒沾满口腔,然后吐出或咽下。用舌头抵住前颔,将酒气随呼吸从鼻孔排出,以检查酒性是否刺鼻。在用舌头品尝酒的滋味时,要分析嘴里酒的各种味道变化情况,最初甜味,次后酸味和咸味,再后是苦味、涩味。舌面要在口腔中移动,以领略涩味程度。酒液进口应柔和爽口,带甜、酸,无异味,饮后要有余香味,要注意余味时间有多长。酒留在口腔中的时间约10秒钟。用茶水漱口。在初尝以后则可适当加大入口量,以鉴定酒的回味长短、尾味是否干净,是回甜还是后苦。并鉴定有无刺激喉咙等不愉快的感觉。应根据两次尝味后形成的综合印象来判断优劣,写下评语。
对风格的评价:
酒的风格,即酒的典型性。各类型酒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将白酒划分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小曲米香型和其他香型五种主要香型。典型性是品评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对多种酒进行品评时,常常是将属于不同类型的酒分别编组品评,以便比较。判断某一种酒是否具有应有典型风格并准确给分,首先必须掌握本类酒的特点和要求,并对所评酒的色、香、味有一个综合的确切的认识,通过思考,对比和判断,才能确定。
为了对各个酒的优劣、名次作出公正的评价,除了写出评语之外,常常采用评分法。目前我国白酒评分制有100分制、40分制和20分制。
3.如何鉴赏白酒
白酒鉴赏 白酒价值有三:一是饮用,喜庆应酬,亲友饮宴;二是收藏和馈赠;三是品尝,品味、品评即品酒。
酒文化,其实体现在后两种价值中,而能真正体现白酒价值的其实是后者,即品酒。 为什么呢?因为白酒的真正风韵和全部滋味只有在轻闻细品中才能体味得到。
人的舌头各部分是有分工则重的,如舌尖对甜敏感,两侧对酸敏感,舌后部对苦涩敏感,而整个口腔和喉头对辛辣都敏感。所以你干杯,一杯酒猛倒入口入喉,就会感到又冲又辣(质量不好的酒则又苦又涩)。
如果你先闻再浅啜,让它在舌中滋润和匀,那么白酒的甜、绵、软、净、香你都能尝受到,得到一种享受,这叫科学、文明饮酒。 品酒的好处和方法:简单地讲一是享受,体味酒的全部滋味风韵;二是调节,悠闲雅趣,怡情舒畅。
以前说借酒浇愁即用饮酒来排遣,这是消极的,若以品来舒缓就是一种积极的调节。还要指出,品酒即使再多,也不易醉人,因为酒入体内最终被转化(H2O和CO2),这种转化速度是恒定的,一般的品酒进量与这种转化速度(能力)相适应,不会积聚过多的酒精未被转化就大量进入血液、肝、脑,所以不会醉,不伤身体,这也是科学用酒。
品酒的方法:以太吉酒为例,先举杯轻闻,静静地吸闻,让幽雅的太吉香韵悠然进入腔腑,能令你舒畅愉悦,如此反复数次,你就兴致盎然。 然后,轻啜一小口(2毫升),让它先落在舌尖上停1~2秒,此时,太吉百年酒的甜绵显现,再把舌头轻触颚,让酒液渗润全舌,并转几回,太吉百年酒之醇厚爽滑就弥漫口腔,既不冲又不辣,酒体协调干净,真是别有一番好滋味。
_ 最后,把口腔中的余酒慢慢咽入喉中,你会感到太吉百年酒顺口顺喉,一脉而下,过一阵,又从喉内回出一种芳香,这叫入如一脉,出如一线。 白酒的感官尝评基本知识 白酒感官尝评的意义及特点: 白酒是一种带有嗜好性的酒精饮料,亦是一种食品。
对食品的评价,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要以感官品评为主,白酒的质量指标,除了理化、卫生指标外,还有感官指标,对感官指标的评价,要有评酒员来进行品尝鉴别,所以酒的品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白酒感官品评的定义:感官品评是指评酒者运用眼、鼻、口等感觉器官对白酒样品的色泽、香气、口味及风格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
感官品评的意义: 品评是检验白酒质量的重要手段,感官指标是白酒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是由感官品评的方法来检验的。例如:国家有关部门的质量检验,产品的创优、评优活动,企业产品的质量检验等,都是以感官品评作为质量检验的重要内容。
感官品评是生产过程中进行有效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如;半成品酒的质量检验;入库酒贮存等级的鉴别;勾兑、调味的质量控制;成品酒的合格检验等,都离不开感官品评,并以此指导生产。
通过感官品评可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或开发新产品提供重要的信息。 例如:对同类产品的品评对比,可以看到差距,可以重新确定质量目标,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感官品评的特点: 感官品评是个快速、简便、灵敏的检验方法。 感官品评不需要仪器和试剂,只需要简单的工具,在适当的环境下,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这是仪器分析所不能及的。
人的嗅觉是很灵敏的,对某些物质比气相色谱的灵敏度还高。例如:人对正已醛的灵敏度是气相色谱的10倍(人:0.03ppm;气相色谱;0.3ppm)。
在空气中,人能嗅出1/3000万浓度的麝香气味,但目前还无仪器能直接测出这样微量的成份。 它的不可替代性: 白酒的感官指标是衡量质量的重要指标,白酒的理化、卫生指标分析数据目前还不能完全作为质量优劣的依据,即使两个酒品在理化指标上完全相同,但在感官指标上亦会体现出较明显的差异。
白酒的风格牲,取决于所有酒中成分的数量、比例,以及相互之间的直辖市、平衡相抵、缓冲等效应的影响。人的感官品评可以区分这种错综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分析仪器无法取代、实现的。
感官品评的局限性: 感官品评亦不是万能和十全十美的,它亦存在着局限性:由于感官品评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来实现的,因此它反映出的结果与人的因素密切相关。 人的感觉器官的疲劳:人在一段时间内连续接受刺激就会疲劳进而变成迟钝休息一段时间后方能恢复,此现象在生理学上称“有时限的嗅觉缺损”。
这亦是“久而不闻其嗅 ,久食不知其味”的道理。 感官品评的结果一般是以文字表达的,难以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表达。
感官品评受人的性别、年龄、地区性、习惯性、个人爱好,当时的情绪等影响,容易造成偏差。 白酒品评的环境要求 为了提高感官品评的准确性,尽可能排除环境对评酒过程中的影响,对评酒环境作了以下规定: 评酒室应设于环境安静,没有噪音干扰的地方。
评酒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易通风,并不得有香气或邪杂气味。 室内光线充足、柔和,墙壁没有强烈的反射,反射率为40-50%,如光线不足要配有日光灯照明。
评酒室内整洁,设有评酒桌,桌面白色或铺白布,并每人配有漱口水杯及水盂。 评酒室温度为20-250C,湿度为60%左右为宜,酒样的温度与。
4.五粮白酒总结怎么写
促销与管理的重要。
没有范文。
以下供参考,
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知道你有什么贡献,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所在。
所以应该写好几点:
1、你对岗位和工作上的认识2、具体你做了什么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动脑子去解决的。就算没什么,也要写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你如何通过努力解决了
4、以后工作中你还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实哪些知识
5、上级喜欢主动工作的人。你分内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即事前准备工作以下供你参考: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评价、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
3.经验和教训。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基本不夸大,缺点基本不缩小。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语句通顺,容易理解。
3.要详略适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突出重点。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
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与日期。
5.如何鉴赏白酒
首先对酒品色泽的鉴定
每一款酒都有其色泽标准,如白酒要求是无色,清亮透明,无沉淀;白兰地要求是浅黄色至赤金黄色,澄清透明,晶亮,无悬浮物,无沉淀;黄酒是橙黄色至深褐色,清亮透明,有光泽,允许有微量聚集物;葡萄酒的色泽要求是白葡萄酒应为浅黄微绿、浅黄、淡黄、禾杆黄色,红葡萄酒就为紫红、深红、宝石红、红微带棕色,桃红葡萄酒应为桃红、淡玫瑰红、浅红色,加香葡萄酒应为深红、棕红、浅黄、金黄色,澄清透明,不应有明显的悬浮物(使用软木塞密封的酒,允许有不时应有洁白泡沫;淡色啤酒的色泽要求是淡黄,清亮透明,没有明显的悬浮物,当注入洁净的玻璃杯中时,应有泡沫升起,泡沫洁白细腻,持久挂杯。对这些色泽标准要求,必须利用肉眼来看酒的外观、色泽、澄清度、异物等。对酒的观看方法是:当酒注入杯中后,将杯举起,白纸作底,对光观看;也可将杯上口与眼眉平视,进入观看;若是啤酒,首先观泡沫和气泡的上升情况。正常的酒品,应符合上述标准要求,反之,为不合格的酒品。
其次对酒品香气的鉴定
嗅觉是有气味物质的气体分子或溶液,在口腔内受体温热蒸发后,随着空气进入鼻腔的嗅觉部位而产生的。当有气味的分子接触到嗅膜后,被溶解于嗅腺分泌液中,借化学作用而刺激嗅细胞。嗅细胞因刺激而发生神经兴奋,通过传导至大脑中枢,遂发生嗅觉。
酒类含有芳香气味成分,其气味成分是酿造过程中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各种酶类等。酒进入口腔中时的气味所挥发的分子进入鼻咽后,与呼出的气体一起通过两个鼻孔进入鼻腔,这时,呼气也能感到酒的气味。而且酒经过咽喉时,下咽至食管后,便发生有力的呼气动作,带有酒气味分子的空气,便由鼻咽急速向鼻腔推进,此时,人对酒的气味感觉会特别明显。酒的气味不但可以通过咽喉到鼻腔,而且咽下以后还会再返回来,一般称为回味。回味有长短,并可分辨出是否纯净(有无邪、杂气味),有无刺激性。其酒的香气与味道是密切相关的,人们对滋味的感觉,有相当部分要依赖于嗅觉。
人的嗅觉是极容易疲劳的,对酒的气味嗅的时间过长,就会迟钝不灵,这叫“有时限的嗅觉缺损”。我国古人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指的就是嗅觉易于迟钝。所以人们嗅闻酒的香气时,不易过长;要有间歇,籍以保持嗅觉的灵敏度。
最后是对酒品滋味的鉴别
舌头之所以能产生各种味觉,是由于舌面上的粘膜分布着众多不同形状的味觉**,由舌尖和舌缘的蕈状**、舌边缘的叶状**、舌面后的轮状**所组成。在味觉**的四周有味蕾,味蕾是味的感受器,也是在粘膜上皮层下的神经组织。味蕾的外形很象一个小蒜头,里面由味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味觉细胞是与神经纤维相联的,味觉神经纤维联成小束,通入大脑味觉中枢。当有味的物质溶液由味孔进入味蕾,刺激味觉细胞使神经兴奋,传到大脑,经过味觉中枢的分析,各种味觉就产生了。
由于舌头上味觉**的分布不同,味觉**的形状不同,各部位的感受性也就各不相同。在舌头的中央和背面,没有味觉**,就不受有味物质的刺激,没有辨别滋味的能力,但对压力、冷、热、光滑、粗糙、发涩等有感觉。舌前2/3的味蕾与面神经相通,舌后1/3的味蕾与舌咽神经相通。软腭、咽部的味蕾与迷走神经相通。味蕾接受的刺激有酸、甜、苦、咸四种,除此之外的味觉都是复合味觉。舌尖的味觉对甜味最为敏感。舌根的反面专司苦味。舌的中央和边缘对酸味和咸味敏感。涩味主要由口腔粘膜感受。辣味则是舌面及口腔粘膜受到刺激所产生的痛觉。味蕾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般十个月的婴儿味觉神经纤维已成熟,能辨别出咸、甜、苦、酸。味蕾数量在45岁左右增长到顶点。到75岁以后,味蕾数量大为减少。
酒类含有很多呈味成分,主要有高级醇、有机酸、羰基化合物等。这是与酿造原料、工艺方法、贮存方法等分不开的。人们对酒的呈味成分,是通过口腔中的舌头、刺激味蕾,产生感觉,才能鉴定出酒质优劣,滋味好坏的。
6.评酒的白酒品评法
白酒品评的正确程序是先观色,其次闻香,再尝滋味,然后综合色、香、味的特点判断酒的风格,即酒的典型性。
对白酒的嗅闻方法是:
将酒杯举起,置酒杯于鼻下二寸处,头略低,轻嗅其气味。最初不要摇杯,闻酒的香气挥发情况;然后摇杯闻强的香气。凡是香气协调,有愉快感,主体香突出,无其它邪杂气味,溢香性又好,一倒出就香气四溢,芳香扑鼻的,说明酒中的香气物质较多。属于喷香性好,一入口,香气就充满口腔,大有冲喷之势的,说明酒中含有低沸点的香气物质较多;属于留香性好,咽下后,口中应该仍留有余香,酒后作嗝时,还有一种令人舒适的特殊香气喷出的,说明酒中的高沸点酯类较多。所谓的余香悠长,首先应鉴别酒的香型,检查芳香气味的浓郁程度,继而将杯接近鼻孔,进一步闻,分析其芳香气的细腻性,是否纯正,是否有其它邪杂气。在闻的时候,要先呼气,后再对酒吸气,不能对酒呼气。一杯酒最多闻三次就应该有准确记录。最好用右手端杯,左手煽风继续闻。闻完一杯,稍微休息片刻,再闻另一杯。
为了鉴别酒中的特殊香气,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用一小块过滤纸,吸入适量酒液,放在鼻孔处细闻,然后将过滤纸旋转半个小时左右,继续闻其香,确定放香的时间和大小。
(2)在手心中滴入一定数量的酒,握紧手与鼻接近,从大拇指和食指间形成的空隙处,嗅闻它的香气,以此验证香气是否正确。
(3)将少许酒置于手背上,借用体温,使酒样挥发,嗅闻其香气,判断酒香的真伪、留香长短和好坏。
对酒的口尝方法:
将酒杯送到嘴边,将酒含在口中,大约为4至10毫升,每次含入口中的酒数量,必须保持一致性。先从香味淡的开始尝,由淡而浓,再由浓而淡,反复多次。将暴香味或异香味的酒留到最后尝,防止味觉器官受干扰。将酒沾满口腔,然后吐出或咽下。用舌头抵住前颔,将酒气随呼吸从鼻孔排出,以检查酒性是否刺鼻。在用舌头品尝酒的滋味时,要分析嘴里酒的各种味道变化情况,最初甜味,次后酸味和咸味,再后是苦味、涩味。舌面要在口腔中移动,以领略涩味程度。酒液进口应柔和爽口,带甜、酸,无异味,饮后要有余香味,要注意余味时间有多长。酒留在口腔中的时间约10秒钟。用茶水漱口。在初尝以后则可适当加大入口量,以鉴定酒的回味长短、尾味是否干净,是回甜还是后苦。并鉴定有无刺激喉咙等不愉快的感觉。应根据两次尝味后形成的综合印象来判断优劣,写下评语。
对风格的评价:
酒的风格,即酒的典型性。各类型酒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将白酒划分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小曲米香型和其他香型五种主要香型。典型性是品评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对多种酒进行品评时,常常是将属于不同类型的酒分别编组品评,以便比较。判断某一种酒是否具有应有典型风格并准确给分,首先必须掌握本类酒的特点和要求,并对所评酒的色、香、味有一个综合的确切的认识,通过思考,对比和判断,才能确定。
为了对各个酒的优劣、名次作出公正的评价,除了写出评语之外,常常采用评分法。目前我国白酒评分制有100分制、40分制和20分制。
7.酒厂述职报告怎么写
一、刻苦钻研勾兑技术,不断提高品评勾兑水平。
勾兑是白酒生产中的关键工序,它对于成品酒的感官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从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入手,认真积累生产中的实践经验,不 断提高产品勾兑水平,在勾兑工作上力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1、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全国白酒技术研讨会及评酒学习班,系统学习了理论知识,广泛与专家及同行交流经验,切磋技艺,使自己 的品评勾兑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发表了等多篇论文。
在日常工作中,我坚持深入车间、班组及酒库 进行实践,具备了较高的品评勾兑技术。 2、强化勾兑技术,不断改进勾兑工艺。
几年来,为确保成品酒的质量,提高琅琊台酒的优级品率,将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及研究成果应用于 生产中,优选琅琊台最佳配方,使研制开发的系列琅琊台酒先后被评为市优、省优、部优产品,连续多年被青岛市人民政府授予“青岛名牌” 称号,被评为山东名牌、山东省十大品牌之一,并被推荐为中国名牌评审,05年获全国优秀产品奖。 3、成功的将色谱分析和计算机辅助勾兑相结合,从设计产品的骨架成分入手,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精心确定酒中各种微量成份的比例关系, 使产品勾兑方案更精密,更准确,产品质量更稳定。
自2000年以来,连续五年被山东省一轻厅评为优秀产品,省质量监督检验所推荐产品。 二、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而产品的质量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立足于自己的岗位职能,从提高质检队伍的业务素质入手,不断完善检 测手段,提高技术水平,进一步健全质量检测体系。 1、加强质检队伍建设,提高质检队伍的业务素质。
一是注重人才的选择;二是加强质检队伍的业务培训,每年至少举办2次质检人员培训班, 使质检队伍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2、完善质检手段,改进检测方法,不断加强检测工作的硬件建设。
整合公司分散的技术力量,将质检处、白酒、果酒、生化研究所集中到技术 中心办公楼,使资源、设备、知识互补共享,购置了原子吸收等检测试验设备,改善了研发实验条件,增强了公司的检测能力及技术水平。 3、进一步健全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
深入贯彻ISO9001,ISO14000质量环境标准,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主持建立了以公司、车间(科室)、班组“三位一体”的质量检测与监控体系,使公司的质量检测工作日趋完美。 三、加强工艺管理,提高基础酒质量。
自任职以来,我不断制订和完善了各项工艺及操作规程,为组织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科学制订生产工艺。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提高,先进设备及生产方法的应用,使原有生产工艺已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针对这一情况,我先后 主持制订了《低度白酒生产工艺》等工艺技术文件,为及时组织指导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2、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粮酒生产窖池夏季掉排是酒类生产厂家公认的技术难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带领技术人员,深入研究,大胆尝试 ,提出了特曲酒夏季压排的工艺改革措施,杜绝了夏季掉排现象。
不但窖泥老化程度大大降低,而且窖池换泥频率由1次/年降为1次/3年,每年 为公司节约资金40余万元。为提高基础酒的质量,我深入粮食酒车间班组,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总结制定了量质摘酒操作标准,并指导班组分 级摘酒,然后再经公司评酒员品评后分级贮存,基础酒质量有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