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贾岛推敲的改写
唐朝有个著名的诗人,名叫贾岛,他作诗非常刻苦。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两个差人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问:“你为何冲撞我的仪仗队?”
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2.把《将相和》改写成剧本该怎么写
《将相和》剧本 旁白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旁白 有一回,赵王得到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秦王写信,并派人把信送到赵王面前。
赵王接到信,走来走去,很着急的样子,并派人召集大臣】 赵王 (着急)秦王给本王写了一封信,说愿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众爱卿有何看法?【大臣们商议】 大臣1 我觉得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赵王 那你有何计策?大臣2 大王,臣认识一位名叫蔺相如的人,他机智勇敢,说不定可以解决此难题。【赵王点点头,蔺相如上】 赵王 蔺相如,听说你机智勇敢,对于秦王想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这件事有何看法?【蔺相如想了一会】 蔺相如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大臣们商议】 赵王 那好吧,和氏璧给你。如果你不能完成任务,本王就要治你的罪!蔺相如 请大王尽管放心!【赵王点头,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赵王、赵国大臣们下,秦王、秦国大臣们上】 蔺相如 (秦王派人把和氏璧呈到秦王面前)大王,这便是那无价之宝——和氏璧。秦王 (一边笑,一边指着和氏璧)这真是一块好璧呀!蔺相如 (上前一步)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 (派人把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哦!蔺相如 (靠在墙旁,理直气壮,要把和氏璧往墙上撞)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秦王 别别别,一切好商量!来人啊,把允诺划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丞相看!【大臣3拿地图来,指了几个地方】 蔺相如 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请秦王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秦王 好,那就在十天以后举行吧!蔺相如 好吧!【秦王、秦国大臣们下】 旁白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派手下1、2、3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的情形。十五秒后,秦王、蔺相如、秦国大臣们上】 蔺相如 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 (后半句很不情愿)这……算了,来人啊,把蔺相如送回赵国吧!大臣3 大王,可是…… 秦王 必须照办,不得有误!【蔺相如回国面见赵王】 赵王 (很高兴)蔺相如干得不错,本王要封他为上大夫!蔺相如 谢大王!旁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旁白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派人召集大臣,大臣们商议】 大臣4 大王,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
蔺相如 我觉得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 好吧。
这样,蔺相如和我一起去,廉颇把我们送到边界,并做好抵御秦兵的准备。【秦王、赵王分别在两边,手下4跟秦王,蔺相如跟赵王】 秦王 赵王能否为本王鼓一段瑟?赵王 嗯。
既然秦王开口了,本王也不好推辞,那就鼓一段吧。【赵王鼓瑟,秦王派人记录,蔺相如很生气】 蔺相如 (走到秦王面前)请您为赵王击缶。
【秦王摆手,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摆手】 蔺相如 (要和秦王拼了)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手下4 休想伤害秦王!【手下4拔剑,蔺相如瞪了手下4一眼,手下4收剑】 秦王 (吓一跳)好好好!【秦王击了一下否,蔺相如叫人记录】 旁白 秦王没占到便宜。
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秦王和赵王告别,赵王率兵回国】 旁白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 (对手下2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手下2到蔺相如面前,悄悄得对蔺相如说廉颇的话】 蔺相如 你去跟大王说我病了,不能上朝了。
手下2 大王,蔺相如偶染风疾,不能来上朝了。赵王 哦,昨天不还好好的吗?本王知道了,改天我去看看他。
旁白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手下1 蔺大人,您看见廉将军就如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 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手下3 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手下1把话传给廉颇】 廉颇 哦,有这等事!你先下去吧,我要好好想一想!【廉颇想了10秒,到蔺相如府上单膝着地,双手抱拳】 【手下1看到了,赶快去告诉蔺相如】 蔺相如 (着急地)赶快带我去!【蔺相如看到廉颇,赶快把廉颇扶了起来】 蔺相如 廉将军,你这是干什么呀!廉颇 以前是我的错,请蔺大人。
3.《石壕吏》改写成剧本,怎么写呢
县吏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
→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
→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
→县吏面露疑色:“把书信拿给我看看!”
→老妇取出书信,必恭必敬地交给县吏,伤感的说道:“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希望能博得县吏同情,高抬贵手。)
→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
→老妇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
(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
→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
→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
→县吏步步逼进:“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
→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奶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
→县吏半点容不得商量的语气厉声喝道:“少罗嗦,快把她交出来!”
→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4.石壕吏改写成剧本300字
石壕吏(改写)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寒冷的北风似乎要把整个人吞没掉。 这是战乱的岁月。
暮色笼罩着一个边远僻静的村落——石壕村。诗人杜甫从洛阳向华州赶路。
这一天,天色已经昏暗,诗人错过了旅店,只好投宿在石壕村。 房东是一对年迈的老人,还有他们的寡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子。
他们衣着破旧,面黄肌瘦。 一天的劳累奔波,诗人和衣而卧,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约莫二更时分,一阵犬吠,村中突然纷乱起来,粗暴的叫喊声、急促的打门声……越来越近了。诗人被惊醒了,借着惨淡的月光向外窥看,原来差吏又来抓壮丁了。
房东一家吓得心惊胆战。老翁慌忙披上一件破褂,匆匆爬过屋后的一堵断墙,向村外逃去。
老妇人战战兢兢,颤抖着去开门。 “砰——”的一声,门还没有开,就被差吏一脚踹开,只听道差吏粗野地吼道:“你家男人呢?你家还要再征派一个男子去当兵。
把人交出来!”老妇人苦苦哀求道:“长官,我家有三个儿子都去戍守邺城了。最近一个儿子写了封信回来说,两个兄弟都战死了。
哎,我担心他的幸免也难保全啊!官爷,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婆子吧……屋里实在没有人了!” “哇——”孩子的啼哭声突然响起来了。 “你还说没人!这孩子哪儿来的!他的父母呢?你敢欺骗官府!” 差吏吆喝着,挥动皮鞭往里闯。
老妇人眼看哀求无用,哽咽着说:“我的媳妇失去了丈夫,带着还在吃奶的孩子艰难度日,连一件穿得出去的衣服也没有了。孤儿寡母,可怎么过啊?你们实在要人,就把我这个老婆子拉去顶差吧,我随你们去,也许还来得及赶到军队烧早饭。”
差吏们骂骂咧咧地把老妇人带出了院子。在惨淡的月光下,老妇人回头望望自己破旧的茅屋,掩面而去。
孩子的啼哭声一阵阵传来,令人肝肠寸断。 夜深了,窗外万籁俱寂,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在哭,这哭声在旷野上飘荡…… 诗人一夜无眠,他的耳边仿佛仍然回响着老妇人凄惨的哭诉声。
天蒙蒙亮,诗人收拾好衣服和悄然回家的老翁告别。面对这令人心碎的现实,诗人还能用什么样的话语安慰这痛苦万分的老人,只能长叹一声,放了几两碎银在老人的身边,然后离开。
他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萧索的村路上。
5.石壕吏 改写成剧本
人物表:老妇、老翁、差役甲、差役乙、杜甫、媳妇、孙子、致辞者
场景:秋天,晚上11点钟。一破旧房子。房子大门紧闭着,秋风吹来,门有些晃动,门上的油漆已脱落了不少。不远处,立着一个刻有“石壕村”三个大字的石碑。风吹打着这弱不禁风的房子,让人为它担心。唉,也许,又将有一场悲剧在这开场……
[幕开,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屋子里时不时地传出孩子的哭声。]
旁白:又是一个深秋的晚上,诗人杜甫来到了石壕村这个房子里借宿,有些疲惫,早已睡下。而老夫妇在昏暗的亮光下,正在痛苦地说些什么。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就在此时,一个粗鲁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砰!砰!砰!]
差役:开门!开门!
[老夫妇一家惊醒]
老翁(小声地,有些紧张):他们又来了,看来我得出去躲躲。
老妇:你快走吧,剩下的事我来处理就行![老翁马上从后院越墙逃走]
差役:开门!快点![差役等不及了,把破旧的大门擂得山响]
老妇:来啦来啦!(打开门)原来是官爷阿,请问有什么事吗?
差役甲:(怒吼)少啰嗦!叫你家的男丁出来!
老妇:嗯……启禀大人,我家已经没有男人了。
差役乙:别想骗我,快叫出来,免得我动手!
老妇:(拍着胸口,哭丧着脸)官爷阿~~~我三个孩儿已经抓去服役了,前些天一个儿子捎了信回来(拭着泪),说两个儿子已经战死沙场了。活着的尚且暂时活着,死了的就一去不复返了阿~~~[老妇人说到这里早已泣不成声,一脸痛苦的表情。]
差役甲:(大怒)够了,少的死了还有老的,叫你当家的出来,少跟我啰嗦!
老妇:(仍表现出痛苦的样子)你说他,他已经不在人世了。我们家里真的没人了。
[这时,从屋里又传来几声孩子的啼哭声。]
差役乙:(凶神恶煞)死老太婆,你好大的胆子,你不是说家里没人了吗?(做出要冲进屋里的动作)
老妇(胆怯,拉着差役):确实没有什么人了,只有个吃奶的小孙子,还有她母亲,也就是我的媳妇儿。因为有了这个小孙子,我媳妇儿才没有离去。
差役甲:既然有媳妇,那,带走!
老妇:大人您就可怜可怜我们吧。她自从嫁进我们家就没有过上好日子,连进出门都没有一件象样的衣服。您大人大量,就放过她吧~~~
差役乙:去!少来这套,若每户都这样,那国家怎么办?我如何向上级交待阿?
老妇(一愣,叹口气):要不,捉我好了,我虽然大把年纪,力气小,但我的厨艺不错,就让我去吧,至少还能为你们烧饭做菜。
差役甲乙(交头接耳一阵子):好吧!带走!
[差役押走了老妇]
[夜更深了,一切归于寂静,听闻了这一切发生的事情的杜甫走出房间,看见刚**回来的老翁和媳妇还坐在那里哭泣。]
旁白:天亮了,落叶飘落,几只乌鸦在树枝上鸣叫。
杜甫(背着行李,走出门):老伯,保重了。
老翁:保重!(含泪目送杜甫)
6.把石壕吏改写成剧本
时间:公元759年春,一天傍晚。
地点:石壕村,一家农户门前,矮墙,一副破旧板门。 人物:杜甫、老妇、老翁、差吏两个,媳妇,孙子。
旁白:深秋,一破旧房子。房子大门紧闭着,秋风吹来,门有些晃动,门上的油漆已脱落了不少。
不远处,立着一个刻有“石壕村”三个大字的石碑。风吹打着这弱不禁风的房子,让人为它担心。
唉,也许,又将有一场悲剧在这开场…… 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屋子里时不时地传出孩子的哭声,诗人杜甫来到了石壕村这个房子里借宿, 杜甫:老夫我风尘仆仆,饥肠辘辘,看来,今天只有投宿这石壕村了。[敲门]有人在家吗?…… 老翁:[打开门,打量杜甫]官人是…… 杜甫:[作揖]下官姓杜名甫,去华州路过此地。
现在天色已晚,请问老先生,可否借宿一晚,给碗饭吃? 老翁:官人为什么不去住驿馆呢? 杜甫:嗨,别提了!凡有驿馆之处早被叛军占据,哪里还容我住宿啊! 老翁:[为难地]官人住一宿倒没问题,可小老儿没、没一口饭给官人您吃呀!我们一家已是几天没沾米粒了--粮食都让官军给抢走了哇! 杜甫:[面带愧色作揖道谢]啊,没什么,没什么,能住一宿也已感激不尽了! 老翁: 杜甫:是啊,我这一路所见,可谓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啊! [二人进门,老翁关门] `````` 吏甲乙拿火把、提刀枪上。[砸门] 吏甲:咚咚咚!咚咚咚!快开门,老子是官差。
老翁:[惊慌地]糟了,官兵又来抓丁了。官人呀,我先躲一躲,回来再和你聊吧。
老妇:快走吧!快从墙那边走。 老翁:[从后面下场] 吏乙:[咬牙切齿道]里面的人给老子滚出来!再不开门老子就劈门了! 老妇:[哭着走出来打开门]官爷,有什么事呀? 吏乙:[气势汹汹地]快把你们家的男人叫出来,邺城那边人手紧,去跟我们守城! 老妇:[越哭越厉害]官爷,不瞒你说,我家已经没有男人了。
我那三个儿子,都去邺城打仗了,昨天老三捎信说,他两个哥哥[抽泣地说不出话来]……都战死了。呜呜…… 吏甲:就算了吧!两个儿子都死了,挺可怜的。
吏乙:[对着老妇吼]我说你找死呀!你老头呢? 老妇:他早就不在了。可怜我们孤儿寡母这可怎么活哟! 吏乙:那你孙子呢? 老妇:[可怜地说]孙子倒是在……。
吏乙:那还不快给老子交出来! 老妇:可他还在吃奶啊。 吏甲:那你们家还有什么人? 老妇;还有儿媳妇, 吏乙:那就让他去应征! 老妇:不能啊?而且她连件衣服也没有。
我们家只有我身上这一件衣服,谁出门谁穿啊! !她去了,孙子怎么办啊 吏甲:算了吧,别再为难人家了。 吏乙:[对吏甲]你不要命,我可要命![对老妇]反正你们家得出一个人! 老妇:[哭着说]实在不行,我跟你们去吧。
吏乙:[上下打量露出不屑的眼光]你? 老妇:我可以帮你们煮饭,现在去,还能赶上做明天的早饭。 吏乙:那--就赶快走吧! 杜甫:[上]且慢,这老太太你们不能抓走! 吏甲乙:[大怒,对老妇]好哇你!你们家这不是还有他人吗?跟我们走! 杜甫:本官赴华州公务,有度牒在此。
怎么,你们连朝廷命官也敢抓吗? 吏乙:什么皇帝命官!老子只听守城将军差遣。你少管这里的闲事!不然,老子连你也抓走! 杜甫:[气得说不出话]你、你、你们简直无法无天! 吏甲乙押老妇下场 旁白:天亮了,落叶飘落,几只乌鸦在树枝上鸣叫。
杜甫:[作揖道谢]多谢老先生留宿!留步,留步。 老翁:好,官人慢走,不送了。
杜甫:来时还有你家老妇,走时,却独与您老相别,唉!悲哉--世也! 老翁:官军比土匪还厉害呀! 杜甫:[悲愤地上路] 老翁:[叹着气回家,关门]。
7.将《石壕吏》改写成剧本
人物杜甫——一个工部,借宿在老夫妇家中。
官吏甲. 官吏乙(河南县衙官差) 老翁——大约75岁,石壕村农民。老妇人——其妻,大约70岁。
年轻女子——老夫妇的儿媳,有一才几个月的婴儿。场景——一破旧房子。
秋天,晚上11点钟。房子大门紧闭着,秋风吹来,门有些晃动,门上的油漆已脱落了不少。
围墙是用泥土筑起来的,看上去沉稳,结实。房子前面,是一片空地。
不远处,立着一个刻有“石壕村”三个大字的石碑。房子旁边,有一棵古老的大树,为这座房子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房子外近百米处,还有一间同样破旧的房子,是老夫妇唯一的“邻居”。风吹打着这弱不禁风的房子,让人为它担心。
唉,也许,又将有一场悲剧在这开场…… [幕开,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房子外空无一人,只是屋子里透出些许昏暗的亮光。屋子里时不时地传出孩子的哭声。
] 旁白:又是一个深秋的晚上,诗人杜甫来到了石壕村这个房子里借宿,走了一天的路,他有些疲惫,早已睡下。而老夫妇在昏暗的亮光下,正在痛苦地说些什么。
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就在此时,一个粗鲁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官吏甲、乙气势汹汹地上,手持一米长的木棍,脸色红润,好像刚刚喝了不少酒。
跌跌撞撞地来到房前。] 官吏甲(蛮横地):屋里的人都通通给我出来,否则别怪大爷我不客气。
老妇人:哎,就来了。[两位官吏撑着木棍站着。
] 老翁(小声地,有些紧张):他们又来了,看来我得出去躲躲。老妇人(同样是小声地,还有一些神秘感):我看你还是去邻居王二家躲躲吧!等他们走后,你再回来。
如果我被他们抓去了,你就照顾好咱们的媳妇和孙子,别惦记着我,我会托人稍信回来的。[“砰砰砰”。
官吏们等不及了,把破旧的大门擂得山响。] 官吏乙(生气地):你们怎么还不出来,这大冷天的,想冻死我们呀。
老妇人(着急地):哦,他们又在叫了,你赶快走吧。老翁(有些不放心):那你一定要小心照顾好自己。
我先走了。老妇人:好,快走吧![老翁慌忙地从房门下。
这时,杜甫已被声音吵醒,来到了老夫妇屋里。] 杜甫(关心地):敢问老人,发生了什么事?老妇人(无奈地):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老妇人来到大门前,理了理衣服。把门打开,杜甫也跟着出来了。
] 老妇人(礼貌地):二位大爷好。请问有什么事?官吏乙(没好气地):老婆子,怎么这么慢。
官吏甲(凶巴巴地):我们是来征兵的。怎么,你家里只有一个男人吗?老妇人(平静地):哦,不,这位爷是借宿在我家的。
不是我的家人。官吏甲:那你的丈夫、儿子哪去啦?老妇人:回大爷的话,我原来有三个儿子,都上战场去了。
前几天,我的老三……(边说边用衣服擦拭眼泪)托人稍信来,说他的俩个兄弟前不久战死在沙场上了。活着的哪个不过是苟且偷生。
死了的就永远完结了![老妇人说到这里早已泣不成声,一脸痛苦的表情。] 官吏乙(有些同情,但为了办完差事,还是说了话):那你丈夫呢?他去哪了?老妇人(仍表现出痛苦的样子):哦,你说他,他早已不在人世了。
你可以问他(手指杜甫。) 杜甫(有些不知所措,不久便明白过来):哦,官爷,是的,我也听说他丈夫早在十多年前就去了,老人一直守寡。
官吏甲(依然气势汹汹地):哼,别想骗我,这书生一定是您的儿子。老妇人:哦,不,不是的,他姓杜,我儿姓石。
他真是借宿的,是工部的。官吏甲(马上变得礼貌起来,拱手弯腰):哦,工部大人,小的有眼无珠,冒犯了大人,还望赎罪。
杜甫:哦,不碍事的,您这也是在办差嘛!不过,说真的,她丈夫真的已经过逝。[这时,从屋里传来了几声孩子的啼哭声。
] 官吏甲(觉得要在平民面前树立威性,又变得凶起来):那你家还有什么人。老妇人:回老爷的话,现在家里再也没有一个人。
[这时,从屋里又传来几声孩子的啼哭声。] 官吏乙:死老太婆,你好大的胆子,给我如实招来。
老妇人(胆怯地):小的不敢,家里确实没有什么人了,只有个吃奶的小孙孙,还有她母亲,也就是我的媳妇儿。因为有了这个小孙子,我媳妇儿才没有离去。
可是,她连进出门都没有一件象样的衣服。[这时,大门外又传来另一个官吏的声音:“喂,我说你这俩个笨蛋,怎么进去那么久,查好了没有,我可没那闲工夫等你了。
外面冷死了,你们再不出来,我可先回客栈了。”] 官吏乙(大声地):急什么,就好了。
官吏甲:(面向官吏乙说)那你准备怎么办?老妇人:要不,我随大爷您去。官吏乙:啊,就凭你,你这老太婆子能干什么?有什么用,死了都没人知道。
老妇人(有些央求):虽然我已经大把年纪了,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允许我连夜跟你们回衙门。然后好到河阳去当一名伙头军,兴许到了那里还能为将士们做做饭、洗洗衣服。
[两官吏走到一边讨论着。杜甫依然沉默不语。
] 官吏乙(与官吏甲小声地):大哥,你以为如何?官吏甲:我看还行得通,兄弟们天天吃着粗茶淡饭,没有一天吃得香。问问这老婆子做得怎么样,再做决定吧。
官吏乙:好,那就依你吧。[俩人又回到老妇人旁边。
] 官吏乙:呃,老太婆,你做的饭如何。老妇人(有些高兴):哦,我做的饭绝对好吃,保准战士们吃了还想吃。
官吏乙:(征。
8.课文剧本怎么写
不知楼主所在的年级段要求,难以给出满意回答。
一般地说,能改写课本剧的课文对话较多,是以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在改写时,只要把对话的提示语放在人物语言的前面,对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神态进行描述,并用小括号把这部分括起来,以便表演者依据提示在说话时作出相应的表情、动作、神态;人物的语言部分原文照抄即可。
文中其他描写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场景)、和人物都需在剧本开头进行表述,用中括号括起来。
例如:《小马过河》
第二幕
【时间 距第一幕稍后
【地点 小河边
【河边青草如茵,野花随风摇摆,一棵大树枝叶茂盛,隐约可见几只松鼠
【人物 老牛 松鼠 小马
幕启
【老牛在河边悠闲的吃着青草,一只松鼠在大树下吃着松果,小马背着面粉口袋上】
下面就是小马、老牛、松鼠的对话了,不再罗嗦。不知是否是你想要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推敲改写成剧本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