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话剧剧本怎么写
话剧剧本怎么写?
首先,和其他的剧本一样,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是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
然后在心中一定要明白,其实话剧作品就是用描写舞台上的动作及演员的对话为主要表现方式的一个作品,所以,写作的东西一定要围绕着舞台的活动为主,以对话为主。
然后话剧作品一般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按照幕为单位,一种是按照场为单位。这两种划分就看你的作品是以篇幅还是以段落了,如果是篇幅大的,那就是幕,如果是小段落的,那就是场。
最后有一点极为重要,写戏剧其实就是写矛盾冲突,需要把矛盾冲突表现的非常大!这样你的作品才有吸引力。
2.短片剧本怎么写.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
与剧本类似的词汇还包括脚本、剧作等等。它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它是戏剧演出的文学依据,是导演和演员二次创作的出发点.在文学领域里,它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在艺术领域里,它又接近文学;在戏剧领域里,它是一切戏剧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指示组成。
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在戏剧发展史上,剧本的出现,大致在戏剧正式形成并成熟之际。古希腊悲剧从原始的酒神祭礼发展为一种完整的表演艺术,就是以一批悲剧剧本的出现为根本标志的;中国的宋元戏文和杂剧剧本,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最确实的证据;印度和日本古典戏剧的成熟,也是以一批传世的剧本来标明的。
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戏剧形态是没有剧本的,例如古代希腊、罗马的某些滑稽剧,意大利的初期即兴喜剧,日本歌舞伎中的一些口头剧目,中国唐代的歌舞小戏和滑稽短剧,以及现代的哑剧等等。 剧本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能够被舞台上搬演,戏剧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只能说完成了一半,直到舞台演出之后(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
历代文人中,也有人创作过不适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剧本。这类的戏剧文本则称为案头戏(也叫书斋剧)。
比较著名的如王尔德的《莎乐美》等。而好的剧本,能够具备适合阅读,也可能创造杰出舞台表演的双重价值。
一部可以在舞台上搬演的剧本原著,还是需要在每一次不同舞台、不同表演者的需求下,做适度的修改,以符合实际的需要,因此,舞台工作者会修改出一份不同于原著,有著详细注记、标出在剧本中某个段落应该如何演出的工作用的剧本,这样的剧本叫做“提词簿”或“演出本”、“台本” (promptbook)。此外,剧本是完整的演出脚本,有另外一种简单的舞台演出脚本只有简短的剧情大纲,实际的对白与演出,多靠演员在场上临场发挥,而这一种脚本则称为是“幕表”。
剧本的创作者 剧本的创作者叫做编剧,或尊称为剧作家。 剧本的内容 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提示组成。
舞台提示一般指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说话时的动作,或人物上下场、指出场景或其它效果变换等。 一个典型的剧本例子如下: 公馆一室内 王妈:(小心翼翼地)小姐,您还是得注意身子,就吃点东西吧。
赵小姐:(把碗砸在地上)不吃,我就是不吃。 (王妈下) 剧本的结构 一部较长的剧本,往往会由许多不同的段落所组成,而在不同种类的戏剧中,会使用不同的单位区分段落。
在西方的戏剧中,普遍使用“幕”(Act)作为大的单位,在“幕”之下再区分成许多小的“景”(scene)。中国的元杂剧以“折”为单位,南戏则是以“出”为单位,代表的是演员的出入场顺序,而在明代文人的创造后,将“出”改为较为复杂的“出”。
剧本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再高潮结局”。 当然根据编剧技巧的不同,结构还会变化。
如“佳构剧”。
3.舞台剧剧本怎么写
舞台剧应该说是人类创作最早的表演方式;在没有电影以前,特别是在中国,人类大众的娱乐活动,应说是以各种街头,场院,搭一个台子,来表演一些人间的喜、怒、哀、乐生活情景。表演形式,有说、唱、逗、笑。这是中国最早的娱乐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成为现代的戏曲、话剧、歌舞、小品等等表现形式。开始的台词为即兴创作,发展到现在,就细化到剧本、导演、表演等等。
但是千变万变,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即:它的行为目的是寻求与受众的互动,受众的喜爱和认可。而且,在创作上,还会因为剧种的不同,而要求剧本创作的形式不同。因此,在剧本的创作上,舞台剧也与动漫剧本有明显的不同。
1.台词的不同
舞台剧本的台词,是根据剧种的特殊要求而创作的,比如说:戏曲;它的台词带有明显的各剧种唱腔的韵、味、音要求。话剧则有语言的朗、诵、吟、表演要求等等。而动漫剧本台词与舞台剧本台词相比较,有很大的区别。动漫剧本的台词要求则夸张、幽默、讽刺、搞笑等外,还要求台词体现现代“动漫”感和流行感。
2.音响的不同
音、响在舞台剧本和动漫剧本创作中,均有一些相对的创作要求。舞台剧本的音响效果体现的是同其他声,即当演员在舞台表演时的音响的现实感。动漫剧本创作中的音响创作要求,主要体现在后期制作的配音上,它与同期声相比较,则有更大的创作空间。而且,就音乐的原创性和创新空间来说,动漫剧的创新空间要大得多。它可以根据画面的不同,给受众以更强,更大的振撼感。
3.表现手法的不同
舞台剧是靠人来表演的,动漫剧是靠画面表演的。同样是靠人来表演,舞台剧表演的形式和影视剧也有很大的区别。舞台剧表现动作的夸张,还是局限于人的表现能力范围内,而动漫画面的表现动作的夸张,则是无限的。
因此,就表现手法来说,动漫剧的表现手法,比其它同类产品的表现手法和空间,则无限和有趣得多,这也就是动漫片最能吸引受众的主要原因之一。
4.表演和制作效果的不同
舞台剧是表演现场效果,动漫片是制作画面效果。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与影视剧相比,虽说都是人来表演,但是,就表演难度而言,最有难度的是舞台剧的表演。因是现场表演效果,舞台剧的表演因没有后期制作,所以,舞台剧的表演技巧要求,比影视和动画剧的表演要求,高得多。
5.市场的不同
舞台剧的演出市场和影视,动漫片发行的市场也有明显的区别。舞台剧因场地,受众人数的不同,因而它的市场营销模式也就不同。而影视,动漫片是通过制作,发行的。因此,它不受市场场地和受众人数的影响。因此,影视,动漫片的市场比舞台剧的演出市场操作空间要大得多
4.课本剧剧本怎么写
草船借箭课本剧
时间:三国时期
地点:蜀国
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sù)、曹操,军士
旁白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
周瑜:我们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想了想并坚定地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点点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皱皱眉)可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故作严肃地说)这是公事,请先生不要推卸(xiè)。
诸葛亮:(知道周瑜的意思)都督dū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故意试探)十天能造好吗?
诸葛亮:既然就要交战,(提高语调)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惊奇不已)那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坚定严肃)只要三天。
周瑜:(有些生气)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怎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斩钉截铁)甘受惩罚!
旁白[听见诸葛亮要立军令状,周瑜高兴极了。让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旁白[说完,喝了几杯洒,诸葛亮就走了。诸葛亮走后,一直藏在后面听的鲁肃过来了。]
鲁肃: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周瑜:(冷笑道)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特意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yán,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备齐全。到时候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接着转向鲁肃)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连忙迎上前。]
诸葛亮:三天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请求]
鲁肃[不屑]: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诸葛亮[恳求]:你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有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旁白:[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旁白:[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神秘]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里。鲁肃[疑惑]:你叫我来干什么。诸葛亮: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不解]:哪里去取?诸葛亮: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进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如果曹兵出来怎么 办?诸葛亮[笑了笑]: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旁白:[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60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1万多名弓弩手一起朝江中放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旁白:[接着叫20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水顺风,已经驶出20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20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20条船总共有10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
周瑜[自愧不如]: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5.电影剧本怎么写
刷本写作格式 格式,是已经形成规定或被普遍认可的一种形式。
这个说法,主要是对文本而言。编剧的工作,就是把自己的思想通过文字落实成可供阅读的文本,也就是写成剧本来体现。
但有些朋友,还不大了解剧本的格式,这是编剧最基本的功课。我们不能总是拿出一个很好的故事,结果,让人家一看,他先由心里发笑,这小子还是个很嫩的芽菜,结果就会在价格上欺负咱。
从编剧自身的角度讲,我们也有责任做出规范漂亮的文本,这不只是能使阅读者会感到舒服,同时,也是对自己技能和认真意识的一种训练。 剧本分为文学剧本、导演剧本,导演分镜头剧本、电影完成剧本。
但本子自导演剧本之后,就不是编剧的事了。 本子的格式大体是以每场戏为一段落。
要有地点、时间、内外景之分,有些还列出了这一场的人物。 本子的容量也很重要。
我读过不少的本子,故事的创意很好,但故事量远远不够。由于这个东西没有具体的量化,我这里列出的是常规的量化标准。
电影本子,由文字的角度讲,至少要在35000到45000字之间。全剧大约要有120场戏。
如果就本子的页数讲,四号字的打印本,原则是一页一分钟。 电视电影本子比之要弱很多。
但不是弱在容量上,而是弱在实际把握上。二者的区别在于,电影讲的是感觉,因此时间的要求很严格,以秒记,但却有大投资。
电视电影则是偏重于讲故事,时间松于电影,即使你写成了电影本子,它也无法拍摄。 电视剧本子,一般的情节剧,每集的字数要在15000。
而动作戏要在12000。要大约有40场戏。
而电视剧本子对于所拍摄的戏而言,其作用和重要性上都大于前面的二者。所以说,一部二十集的电视剧是很吃时间和功夫的。
因为由字数而言相当一部常规的长篇小说的字量。如果有人二个月就能写出部二十集电视剧来,还认为自己的东西是经典,他多半是个大话王。
如果有朋友有兴趣做长的电视剧,我建议最好是拿着你的故事创意先去联系影视文化公司,签了意向书后再写,不然成为废纸的可能性远比被人认领高的多的多。 剧本写作基础:剧本的格式 首先明确一点,剧本区别于任何一种文体形式,我经常看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或人物传记,这是不对的,至少是不专业的。
剧本有自己专署的格式,写剧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技术活。 写剧本也不是什么很崇高的艺术创作,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种,剧作家和清洁工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很普通的工作而已,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写剧本,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
当然,既然是一个工种,就有自己的规范。这些规范也许不会让你迅速变成一个专家,但至少能使你看上去像一个专家。
或者,不至于让你糟糕的格式成为审稿人枪毙你稿子的理由。因为一个审稿人每天要看三到四篇稿子,如果你的剧本格式看上去不怎么专业的话,他完全有理由翻上几页就把你的剧本扔在角落里凉快。
先来看看剧本写作常犯的错误: 1:把剧本写成了小说 刚刚上面提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不是不可以,但那个是文学剧本,根本不能用来指导拍摄和制作。举个例子,你可以在小说里花几页的笔墨来写一个人的身世,背景,家庭组成,或是用几页的笔墨来描写主角的心理斗争过程,但这些东西是无法表现在电影屏幕上的。
你的剧本就是一个屏幕,你所要表现的是电影屏幕上能被观众直接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像心理活动这类东西是无法很好的表现出来的。
加旁白?当然可以,除非你能忍受主角的画外音在一动不动的镜头里读几页小说。电影*画面表达情绪,你的剧本就是电影画面,要通过摄像机的角度来写,这可能引起第二个问题。
2:不必要的摄象机标注 如果你这样写剧本:在5号升降台,用盘纳为升70型相机,60mm镜头,由8.5m摇至2m对焦…………如果你这样写,就算过了审稿人这一关,你的剧本也会被导演扔掉。你不需要教他怎么拍,这不是你的事。
你在写剧本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相机的事。但是不是剧本就不要考虑相机了呢?也不是,你需要考虑相机的关系而不是位置。
剧本里有自己的专用相机术语,多多使用这些术语,能让你的剧本很专业,至少看上去很专业。 1.Angle on 角度对准:比如BILL走出便利店,相机对准BILL。
2.Favoring 主要表现:BILL在一个大广场,人很多,但主要表现BILL。 3.Another angle 另一个角度:换个角度的相机表现BILL在大广场玩的很开心。
4.Wilder angle 更宽的角度:先表现BILL在广场的一角喝可乐,然后镜头拉远,表现BILL所在的广场。 5.New angle 新角度:换个角度表现BILL喝可乐,使镜头丰富。
6.POV 视点:从BILL的视点看东西。就是第一人称视角。
7.Reverse angle 反拍角度:BILL和SALLY在一起跳舞,先拍BILL看到的SALLY,再拍SALLY看到的BILL,通常是两人的POV互反。 8.Over shoulder angle 过肩镜头:相机越过BILL的肩头看到SALLY,BILL的肩头能把画面自然的分割,很常用的类型。
9.Moving shot 运动镜头:包括跟拍,摇移,追随等等,反正镜头是运动的,至于具体怎么动,还不是现在考虑的问题。 10.Two shot 双人镜头:BILL和SALLY在边喝可乐边交谈,这种镜头的相机不要随意移动,防止“越轴”。
6.剧本怎么写
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它是导演和演员二次创作的出发点.在文学领域里,它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在艺术领域里,它又接近文学;在戏剧领域里,它是一切戏剧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剧本创作三大忌
1、写剧本变写小说
2、用说话去交待剧情
3、故事太多枝节
7.电影剧本怎么写
剧本的写法我们初中时大体学过,不知道你有没有印象了。
剧情一般象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等。 再就是剧本的剧情背景,人物的对话,人物的心理描述,环境气氛,旁白,伏笔,故事的悬念,事情的合理化等等都要考虑好。
我给你找了一个,你参考一下。希望能帮到你。
对了,百度文库里有剧本的写法和范本,你自己查一下更全面。我给你引用一个例子。
不达太长了,这里字数限制写不全,你可以单找我要。 分场大纲的作用好比一个骨架,而真正开始写戏就是在骨架上开始长出肉来。
包括处理方法等重要方针,通常在大纲阶段就要决定好,真正写戏时并不考虑这些方面,而比较像是临场即兴反应的工作。 若是写到一半发现原先设定的方针有问题,越继续下去越觉得不合理,便必须停下来,重新拟一份大纲或调整大纲,直到解决了再根据解决的方案来修改,有时甚至需要重写。
真正开始写戏是最幸福也是最苦的时刻。当你手下正在敲打键盘的时候,脑中同时排演着心目中所憧憬的一幕幕的戏;当写一人的时候,便彷佛在扮演这人,替他说话,又设计他的走位与动作;经常的情形是写到诙谐处会跟着发笑,写到悲伤处会情不自禁流下泪来。
同时又不时兼顾整个场面的调度与布景的变换,犹如导演和布景设计师一样,所以说写戏的时候是最幸福的。 可是真正写戏的时间,并不等于上演的时间,而是往往需要一星期到三、四个个星期不等的工作天。
在这期间最重要的工作是让思考中已有的架构具体成形,因此会影响这个架构的新信息便尽量不要去接触。 这些信息指的任何学习方面的内容,以及欣赏他人的戏剧等。
同时这阶段也不方便向人吐露想要表现的方法与内容,因为一旦说过就会降低实践的兴趣与动力。想想一段时间不能看书、看戏,又不能向人倾吐创作时所遇到的实际瓶颈,只能看看报、睡睡觉,下笔顺利的时候又要担心体力不继,必须时时补充热量,所以是很苦的。
底下谈一下真正写戏时的一些应变的技巧。 第一节:交代前情 交代前情对于任何形式的戏剧写作都是有必要的。
应用的方法从最粗糙到最细腻的都有。像某些电影那样,一开始便打上一大堆说明的字幕,或是演到一半跳到过去,把相关的、发生过的事原原本本演一遍(电影、电视剧中经常用黑白画面来暗示回忆),这些都是最简单的方法。
又比如像传统戏曲那样人物上场先说上场白,把身世履历和过去发生到现在的状况说个清楚再开始搬演,也算是方便的手法。 交代前情最高明的方法是一边戏剧行动仍然在进行,一边同时借由人物的互动与对话,让观众自然储备了相关的信息,能够一路顺畅地看下去而浑然不觉。
而这方面的技巧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来谈。 第一项:鸡毛扫景 在写实剧中经常使用的是「鸡毛扫景」。
鸡毛扫景用在一出戏的开头,通常的情形是用人正在打扫客厅,主人则在等待客人,于是两者间便有段对话。如「女主人:表少爷上次来是什么时候的事啊?用人:是小少爷长水痘的那年吧?」。
接着两人便很自然会提起一些往事,交代前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二项:心腹人物 此外戏剧中用来交代前情的技巧,还有就是运用「心腹」的人物。
这类人物如在主人家待了好多年的奶妈或用人。这类人物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主人翁心情起伏、情绪不佳时,与主人做交心的谈话用的。
如《乱世家人》中郝丝嘉的黑人奶妈就是这类的人物。此类人物通常不仅能严守秘密,而且是极端维护主人的。
这段预期中的交心对话,自然能揭露相关的往事与主要人物过去到现在的感情遭遇。 另外在风格化演出的剧场里,除了上述的技巧外,还有许多剧场的惯例可以运用。
比如希腊悲剧中始终待在场上的歌队,他们经常担任的是群众的角色,他们可以用朗诵诗的方式说出群众的心声,队员可以与领队交换对话,或是关切或探询剧中主人翁的遭遇或心情。又比如舞台剧经常使用的独白(尤其是在表现行路的过场戏中)。
无论是希腊悲剧的歌队或是独白的使用,都可以一面宣泄感情,同时带到过往发生的事,达到交代前情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声音与画面的关系以及解说词的写作的基本方法,顺便介绍蒙太奇的一些基本知识,注意写作电视脚本时运用一些蒙太奇思维。
从表现形式看,影像解说词与一般的文章是有区别的,一般的文章其语言是唯一的表现手段,而处于立体交叉的语言环境中的解说词,与之发生关系的不仅是语言,它更多地和画面发生关系。解说词是否写得好,要看它是否很好地与画面紧密配合。
电视节目解说词往往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从文字上看,它断断续续,段落与段落之间似乎缺少语言和形式逻辑上的连贯性,既不适合于朗读,又不适合于单独作为报道发表。一般来说,解说词只是影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能单独存在。
一、影视表现的基本手段: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是电视表达的基本方法,电视声音的构成可以用以下的模型来表示: (一)、声音:解说词 + 同期声 + 后期音乐音响… 脚本创作不是指解说词的创作。而是包含声音的画面在内的整个节目的架构。
1、文字语言基本作用 影像解说就是把观众的想象活动与。
8.剧本怎么写
电影剧本究竟是什么?首先,它不是小说,当然它也绝对不是戏剧。
如果你看一部小说而且尝试着去确定它的基本特性时,你会发现那种戏剧性行为动作、故事线等,时常是发生在主要人物的头脑中。我们(读者)是在偷窥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言语、行为动作、记忆、梦幻、希望、野心、见识和更多的东西。
如果出现了另外一位人物,那么故事线则随着视角而变化,但时常是又返回到原来的主要人物那里。在小说中,所有的行为动作都发生在人物的头脑中——在戏剧性行为动作的“头脑幻景”之中。
在戏剧(舞台剧)中,行为动作和故事线则发生在舞台前拱架下面的舞台上,而观众是第四面墙,偷听舞台人物的秘密。人物用语言来交谈他们的希望、梦幻、过去和将来的计划,讨论他们的需求、欲望、恐惧和矛盾等。
这样,戏剧中的行为动作产生于戏剧的对白语言之中,它本身就是用口头讲述出来的文字。 电影则不同。
电影是一种视觉媒介,它把一个基本的故事线戏剧化了。它所打交道的是图像、画面、一小片和一段拍好的胶片;一个钟在滴滴答答地走动、一个窗子正在打开、一个人在看、两个家伙在笑、一辆汽车在弯道上拐弯、一个电话铃在响等等。
一个电影剧本就是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还包括语言和描述,而这些内容都发生在它的戏剧性结构之中。 一部电影剧本就是一个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
它象名词(noun)——指的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在一个 地方或几个地方,去干他或她的事情。所有的电影剧本都贯彻执行这一基本前提。
一部故事片是一个视觉媒介,它是把一条基本的故事线加以戏剧化。如同所有的故事一样,它有一个明确的开端、中段和结尾。
如果我们拿来一个电影剧本,把它象一幅画那样挂在墙上来审视,那么它看起来就象下面那个图表。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开端(beginning) 中段(middle) 结尾(end) │ │ A——•———┼———•———————┼—————Z │ │ 建 置(setup) 对抗 (confrontation) 结 局(resolution) 第1~30页 第30~90页 第90~120页 情节点Ⅰ(Plot Point) 情节点Ⅱ 第25——27页 第85——90页 所有的电影剧本都包括这一基本的线性结构。
我们把这一电影剧本的模式称之为示例(Paradigm)①。它就是一个模特儿,一个式样,一个构思的规划。
表中的示例象一张桌子:一张桌面加上(通常是)四条腿。在此示例范围内,可有方桌子、长桌子、圆桌子、高桌子、矮桌子、矩形桌子、可调节的桌子等等。
以此示例为样板,我们可以随意制作各种各样的桌子——反正都是一张桌面加上(通常是)四条腿。这个示例是确定无疑的。
上面的图表就是一个电影剧本的示例。 下面我们将其分解: 第一幕,或称开端 一个标准电影剧本的篇幅大约有120页,或长两个小时。
不论你的剧本全用对话、全用描写,或两者兼有之,均可按一分钟一页来计算。规矩是不变的——电影剧本中的一页等于银幕时间一分钟。
第一幕是开端,可看成建置(setup)部分,这是因为你要用30页左右的稿纸去建置(确定)你的故事。如果你去看电影,你时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判断——你是否喜爱这部影片。
今后看电影时,请注意一下,你需要多长时间做出你是否喜爱这 部影片的决定。一般大约十分钟左右。
也就相当于你写的电影剧本的头十页。你应该及时地抓住你的读者。
你应该用大约十页的篇幅来让读者明白谁是你的主要人物,什么是故事的前提,故事的情境是什么。以《唐人街》(Chinatown)为例:第一页使我们知道杰克•吉蒂斯(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饰)是地区调查所的一位不拘小节的私人侦探。
在第五页我们认识了一位墨尔雷太太(狄安娜•莱德Di-ane Ladd饰) 。她要雇用杰克•吉蒂斯去调查“我丈夫和谁正在乱搞”。
这是这部电影剧本的主要问题,而且它提供了一股导致最后解决的戏剧动力。 在第一幕结尾处要有一个情节点。
所谓情节点就是一个事变或事件,它紧紧织入故事之中,并把故事转向另一方向。这一事件一般出现在第25~27页之间。
在《唐人街》之中,当报纸上发表了声称墨尔雷先生在“爱巢”之中被人抓住的故事之后,真的墨尔雷太太(费伊•邓纳维Faye Dunaway饰) 和她的律师来到事务所,恐吓说要提出诉讼。她是不是那位雇用杰克•尼科尔森②的真的墨尔雷太太?又是谁雇人冒充墨尔雷太太呢?这一切都是为什么?这个事件就把故事转引到了另一个方向:杰克•尼科尔森作为事件的幸存者必须弄清楚,是谁在摆布他,且为了什么。
第二幕,或称对抗 第二幕是你故事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在剧本的第30页至90页。
它之所以称为电影剧本的对抗部分,是因为一切戏剧的基础都是冲突(conflict)。一旦你给自己的人物规定出需求(need),亦即在剧本中他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他的目标是什么,你就可以为这一需求设置障碍(obstacles),这样就产生了冲突。
在《唐人街》这个侦探故事中,第二幕就是杰克•尼科尔森与一些势力发生了冲突,这些势力不愿意让他调查出谁应该对墨尔雷先生之死以及争水丑闻负责。杰克•尼科尔森所需要克服的障碍支配着这个故事的戏剧性动作(。
9.剧本怎么写
说实话,我也是个业余爱好者,有什么说到说不到的,还请包涵! 废话就不说了,直接进入主题…… 先说一下注意事项: 第一,很多人容易把话剧剧本写成小说,这个错误很常见!要注意了,剧本是给演员看的,当然95%都是写对话了,什么背景设计啊,舞台走位啊,就免了吧,其于的5%就是用来交待说明的,比如某些特定的动作啦,语气啦。
有些地方要用几句话说明当时的情况,而这些话又不是台词,指是为了指代清楚,那请你把这些话用小括号括起来,明白???? 第二,故事主线多外,支线不要太多。比如你本来是写甲跟乙恋爱的故事,说到后面变成丙跟丁的恋爱故事了,那就抢了主题,麻烦大了。
第三,没有矛盾冲突。有很多人写戏份是没有冲突的,靠,没有冲突那叫话剧吗?话剧的一般形式就是起、承、转、合嘛,其中的“转”就是矛盾冲突的最高表现啊,矛盾是贯穿整部话剧的,没有矛盾的话剧很难为情的啦。
第四,不要用太多的旁白。本人写话剧是从不用旁白的,当然并不是说旁白不好,必要时可以用一点,而且有时候旁白能给予话剧更好的表现力,但请不要乱用,有些人写一部话剧,旁白就占了大半的篇幅,靠,又是不是叫你写演讲稿,有事没事写那么多旁白干嘛!搞得幕后的旁白人员念得汗流夹背,人家舞台上表演的人都无台词可说了。
唉,到最后读旁白的人反倒变成主演了。悲剧啊! 下面说下对话的写法。
咳……咳……咳……不好意思,我老人家了,先等我清清嗓子! 很多人写话剧时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写着写着就无话可说了,不知道应该让剧中人怎样对话。其实,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处景。
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处景,就决定了他就会说出什么样的话。 打个比方,如果女方和男方都是大学生,女方读大一,男方读大四,对话如下: 女方:我喜欢你! 男方:(淡淡一笑)我大四了。
女方:那又怎么样? 男方:(沉默少倾)我会害了你的! 女方:你害我?你怎么害我了? 男方:我就要离开学校了,而且前途未卜,我们不会长久的。 女方:我不怕,大不了等我毕业了咱们一起奋斗呗。
如果女方和男方都是社会上的职场人员,女方喜欢男方,对话就变了。 女方:在哪工作? 男方:银行。
女方:一个月工资多少? 男方:两千多,(赶紧补充)不过每个月有提成的。 女方:有房吗? 男方:有,(思索少倾)不过不宽,两室一厅! 女方:(有些失望)有过恋爱经历吗? 男方:以来有过一次。
(弱弱地)你也应该有过吧! 女方:(看看表)不好意思,我刚刚约了朋友,就不陪你聊了。改天再见。
男方:啊??? 女方:哦,对了,咱们喝咖啡的钱……各付各的账,好吧! 以上是两种不同环境,不同年龄段的人物对话,第一段对话中,男方比较老练,第二段对话中,女方比较老练。 “突出性格”,这个是写人物对话的关键! 最后,强调一个东东,写一个剧本之前,心里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纲要。
不要边写边想,而是想好了再写。 我是某大学话剧团的编剧,如果还有不懂的可以在QQ上问我,QQ:465766735 打字辛苦,望楼主给安慰分,绝对无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