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介绍四川的火锅
历史 四川火锅的出现要稍微晚一些,大约在清代的道光年间(1821-1851)才有四川火锅的出现。
经过多方考证,四川火锅真正的发源地是长江之滨--酒城泸州的小米滩(现高坝二五厂)。当时,长江边上的船工们跑船常宿于小米滩(小米滩在当时是四川境内长江边上的一个很适中的码头)。
停船即生火做饭驱寒,炊具仅一瓦罐,罐中盛水(汤),加以各种蔬菜,再添加辣椒、花椒祛湿(因为有"菜当三分粮,辣椒当衣裳"之说)。船工们吃后,美不可言(在他们心中),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在长江边各码头传开了。
而当时的重庆却是水路交通要道,比起泸州就大多了。这种食俗沿袭而下,传至重庆后,就又有一番变革了。
当时一些苦力("棒棒")见到这种吃法后,就跑到杀牛场捡一些被人丢掉的牛内脏到长江里洗净,切成小块,和船工们一起吃。大家都觉得非常美味,又能填饱肚子,又能驱寒。
再后来就有人干脆用一挑(两个)箩筐,一头放些牛杂(以毛肚为主)、小菜,一头放一泥炉子,用一口分了格的"大洋铁盆"放在炉子上,盆内沸腾翻滚着一种又麻又辣又咸又香的卤汁,每天就在河边、桥头或走街串巷的叫卖。于是这些船工、苦力(棒棒)们也不再自己生火煮了,各人认定一格,即烫即吃,直至吃饱,还花费不了多少钱,既经济,又方便,又能增加热量。
除了那些苦力外,来围着挑担子的吃的人也越来越多。直到民国二十三年,才有人把它搬进了小饭店,把这些担头移到桌上,泥炉依然,只是将分了格的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众人的口味,慢慢地这种小饭店越开越多,在重庆对岸江北的一条小街上几乎全都是这种饭店,并且吃的人相当多,这就是“重庆毛肚火锅”的起源。
后来人们为了记住这种吃法是从小米滩传过来的,就干脆把这条街称作"小米街"。 乃至后来,到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火锅日益兴盛,官场要员、金融巨头、商人、记者等以吃火锅为荣,有人还把这种火锅店高尚化。
许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跑到台湾的国民党老兵,至今仍念念不忘重庆火锅的美味,有的还在台湾开起了火锅店(但由于原材料的问题,老是赶不上四川本地的味道)。所以现在许多书上都说四川火锅发源于重庆江北,但事实却是源于泸州,在重庆发展开来的。
2.成都火锅的简介
简介
四川火锅,以麻,辣,鲜,香著称,他来源于民间,升华于庙堂,无论是贩夫走卒、达官显宦、文人骚客、商贾农工,还是红男绿女、黄发垂髫,其消费群体涵盖之广泛、人均消费次数之大,都是他地望尘莫及的。作为一种美食,火锅已成为四川和重庆两地的代表美食。
来源:
四川火锅的出现,大约在清代的道光年间(1821-1851)。经过多方考证,四川火锅真正的发源地是长江之滨——酒城泸州的小米滩(现高坝二五厂)。炊具仅一瓦罐,罐中盛水(汤),加以各种蔬菜,再添加辣椒、花椒祛湿即可实用。
当时,长江边上的船工们跑船常宿于小米滩(小米滩在当时是四川境内长江边上的一个很适中的码头)。停船即生火做饭驱寒,船工们吃后,美不可言,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在长江边各码头传开了。
扩展资料:
吃法介绍:
一、吃法之涮
涮:即将用料夹好,在锅中烫熟,其要决是:首先要区别各种用料,不是各种用料都是能烫食的。一般来说,质地嫩脆,顷刻即熟的用料适用于烫(涮)食,如鸭肠、腰片、肝片、豌豆苗、菠菜等;
而质地稍密一些,顷刻不易熟的,要多烫一会儿,如毛肚、菌肝、牛肉片等;其次要观察汤卤变化,当汤卤滚沸、不断翻滚、并且汤卤上油脂充足时,烫食味美又可保温;再次,要控制火候,火候过头,食物则变老,火候不到,则是生的;第四,烫时必须夹稳食物,否则掉入锅中,则易煮老、煮化。
二、吃法之煮
煮:即把用料投入汤中煮熟。其要决是:首先要选择可煮的用料,如带鱼、肉丸、香菇等这些质地较紧密的,
三、吃法经验
吃火锅的经验应是先荤后素,烫食时汤汁一定要滚开,要全部浸入汤汁中烫食;其次是调节麻辣味,方法是:喜麻辣着,可从火锅边上油处烫食;反之则从中间沸腾处烫食;再次就是吃火锅时,必须配一杯茶,以开胃消食,解油去腻,换换口味,减轻麻辣之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川火锅
3.成都火锅的简介
成都火锅简介 火锅,由重庆传到成都后,风格和内容又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成都火锅,火源清洁,底料配方多样,口味由单一的麻辣味演化出鸳鸯火锅,三味、四味火锅,以及具有滋补功能的药膳火锅、鱼头火锅等。最近几年,又在火锅的基础上派生了“串串香”。
“串串香”经济、方便,也受到成都百姓的欢迎。 成都人吃火锅的历史悠久。
西晋文学家左思在《蜀都赋》中描写的“金垒中坐,肴鬲四陈,觞以清漂,鲜以紫鳞”,实际上就是一种家庭小火锅。 成都火锅过去多在家庭中使用,发展到社会上,则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
成都火锅从被称为“热盆景”的单纯麻汤一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羊肉火锅、啤酒鸭、蘸水鱼、菊花等10多个花色品种,其势头不亚于川菜馆,可以说是遍布大街小巷,无所不在,其装饰的豪华程度也完全可以同其他高级餐厅媲美。火锅店的菜谱从过去的几十种发展到数百种,可以说,凡是川菜原料几乎都成了火锅店的汤料,不同饮食习惯和偏食的食客都可以在火锅店内找到自己喜欢的食品。
川味火锅大体可分为重庆火锅和成都火锅。如按锅底分,又可分为全红油、鸳鸯、酸菜鱼、滋补、烧鸡公等火锅。
成都火锅的汤汁中以鸡、鱼、牛棒骨为主要原料,有香料,是五香味和豆瓣味,口感上香辣,但辣不过重庆火锅。重庆火锅起源较早,口味浓厚,以麻辣见长,吃辣不吃麻属酱香味。
在汤汁中无论红汤、清汤都以鸡、鱼、猪棒骨为主要原料。虽然多年来一直在发展,也有上好的牛骨、活鸡、鲫鱼、鸭、蛇等制汤,但它与成都火锅的区别主要还是在汤料上,其他的涮食,如毛肚、黄喉、鸭血、鳝鱼、牛肉等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调料上,真正的川味火锅没有麻酱料,都是香油加蒜泥。吃重庆火锅,通常还要配地道的老鹰茶,这样可减少油腻和刺激性。
火锅是成都人的至爱,街头川馆最多的是火锅店,到当地人家里,招待你的还是火锅。 吃辣不吃麻是重庆火锅的一个特点。
重庆是一座火炉城市,夏天最高气温可达四十一二摄氏度,让南来北往的异乡人很不可思议的是,即便酷热得像烘房一样的盛夏,火锅却仍然大行其道。据说,火锅最早起源于川江上的船家,那时长江边古城门的石板坡下有一间屠宰场,每天都宰杀大量的肥牛胖猪,余下的牛肚猪杂基本上是没人要的,冬天雨雪交加僵手僵脚的寒冷天气,江边的船家便上岸来将牛肚猪杂拣回船上洗净切片,生一个红泥小火炉,熬一锅麻辣红油汤,招呼劳作了一天的左邻右舍围着温暖的火炉,边煮边吃,吃一片毛肚,喝一口小酒,再摆两句龙门阵(聊天之意),倒也苦中有乐。
此后一传十,十传百,渐渐的,火锅这种船工挑夫、贩夫走卒们上不了大雅之堂的饮食也开始在大宅门里登堂入室,每到阴冷潮湿的冬天,家家户户都能闻到火锅四溢的香气。 到今天,火锅已成为成都的一个代名词,一年四季常吃不厌,隔个三五天没吃火锅,成都人的嘴里便要淡出鸟来。
和成都的火锅相比,重庆火锅更有阳刚之气。如果成都火锅是“小桥流水”,那么重庆火锅就是“大江东去”。
成都人吃火锅原料很精细。重庆人没有如此讲究,猪、牛肉都是大张的薄片,白菜用手撕成整张,鳝鱼根本不要洗,连着血水就倒进锅里。
近来重庆的老灶火锅重新出现,土灶加粗瓷大碗,更显豪放! 重庆的火锅名店不少,如桥头、小天鹅、露凝香、苏大姐等,我喜欢桥头。在南坪的总店,地方较大,氛围较好,点菜计价,可以吃到江团等高档菜,席间有歌舞时装表演。
不过,重庆火锅比成都火锅更麻更辣,你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4.关于四川火锅 的介绍
写篇搞笑的吧,反正是娱乐,呵呵!!!
吃火锅的注意事项。
1,排空肚子,最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2,只吃贵的,不吃对的;
3,水少喝,不喝最好!要喝,等到吃到尾声再喝,而且不要喝廉价饮料,要喝就喝咖啡,再苦再甜都没关系!我结尾时可以连喝三杯,我一朋友可以连喝六杯。这才叫实力!他当晚就睡觉就没闭过眼!
4,六亲不认。抢菜时,千万不要分散注意力,不要看见熟人就打招呼。要装作看不见!要知道,晚一秒,虾子就没了啊!而且,就算是熟人,也会跟你抢底!
5,肥的,油腻的,少吃,尤其是叉烧之类的,很容易饱。不过,用于润滑肠子加速排泄,可以考虑,但要谨慎。
6,熟悉地形。记住,贝啊,虾子啊,螃蟹啊,都放什么地方,要熟记于胸,直奔目标。
7,要慢慢吃,吃累了,聊个天,抽个烟,不一会儿,又饿了。
8,中途多去厕所,及时排泄,腾出空间。
9,选择餐友很重要,男的,要能吃;女的,要能拿!反正食量小,脸皮薄的,千万别带他去,肯定影响你的食欲。
10,天下无敌的----健胃消食片!!
5.求介绍四川火锅的作文,450字左右~
我的奶奶是四川人,所以,我爱吃川菜,能吃辣。在众多四川关食中,我最爱吃的还是火锅,那雾气缭绕的氛围,又麻又辣的味道,真是……
首先,四川火锅的锅台就和其他地方大不相同,它是由砖砌成的一个像灶台样的桌子,桌面是瓷砖或大理石铺成,中间一个大圆洞,里面摆着一个黄澄澄的火锅,锅中盛满了红彤彤的火锅底料,里面漂着辣椒、花椒等等,还有很多是我不知道的独家调料。因为锅里放了许多的牛油,所以无论锅底烧得多旺,锅的表面都显得平静,可是实际上,牛油的下面像哪吒闹海般,正猛烈沸腾着。那味儿,真是又香又麻,闻着就要流口水。
其次,四川的火锅涮食的食材也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一般不用羊肉,而是鹅肠。好的鹅肠一定很新鲜,而且店家清理得很干净,一根根晶莹剔透,略带粉红色,整齐地躺在盘中。夹起时有些困难,因为它不仅很滑,而且还长,每次我夹的时候都恨不得站到板凳上。鹅肠一放入火锅里,我就开始倒数,“四、三、二、一”,如此反复三下,一根鹅肠就烫好了。小心咬一口,滑滑的、嫩嫩的、香香的,还很有嚼劲。用嘴轻轻一吸,整根鹅肠快速地钻进我的嘴里。几根下肚,舌头麻麻的,那麻辣的味道不停地往嘴里钻,呛得你忍不住连咳几声。
写到这儿,我的口水都要流下来啦。什么时候再去四川呢?我真的好怀念四川火锅啊!
6.以四川的特色美食火锅写一篇600字的说明文
说起重庆,大家一定会想起重庆火锅。重庆的大街小巷遍布火锅店,就就连街边也布满了麻辣烫和串串香的小摊。无论春夏秋冬,火锅店里都坐无缺席。食客个个被辣得满脸通红,还边吃边说道:“好吃!霸道!爽!”今天,就让我带你去见识见识重庆火锅的魅力吧!
重庆火锅有三个特点:麻、辣、烫。
当你拿起筷子,从锅里夹菜的时候,一不留神,菜里就会卷进几颗花椒。如果你没发现菜里卷进几颗花椒,把花椒吃了下去。首先,你会感到嘴里酥酥的,很舒服;接下来,你的唇开始颤抖,像在弹棉花;最后,你一定会忍不住大喊:“好麻,好麻!”你不信?那你就来挑战一下!
如果你从来没吃过重庆火锅,当那锅汤端出来的时候,你一定会傻眼——汤呈深红色,汤面上漂浮着无数颗火辣辣的辣椒!有人怕辣,就会向服务员要一碗白开水,把菜洗了又洗,菜吃起来还是很辣;刚洗了一次,白开水就变成了橘红色。如果不洗就吃,你一定会不停地喝饮料,然后伸出舌头,大叫:“辣死我了!辣死我了!”就算是重庆本地人吃火锅的时候也会“呼哧呼哧”地哈气解辣呢。
火锅、火锅,顾名思义,当然是把锅直接放在火上烧喽!火点燃后没一会儿,锅里的红汤就像小鱼吐泡那样,开始不断地吐出一个火红的泡泡。汤很快就沸腾了,一股股蒸气直往上冲。你夹起来的菜不能直接吃,必须放在麻油碗里泡一泡,如果夹起来就放进嘴里,嘴巴肯定会烫起泡,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冬天吃火锅也会吃得汗流满面了吧?都是烫的呀!
说到这里,你也许会馋涎欲滴,想尝尝这美味,那么,你就到重庆来,一饱口福吧!回家时,别忘了像你的亲朋好友介绍一下哦。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火锅店简介怎么写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