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临松风阁
习字是一门艺术,不是工业制造,无需拘泥精密、工具或形式,当然也无法像打字一样计算速度。
临帖写大字一般多用软硬适中的中楷笔,写10公分左右方格大小的字为宜,为今后缩放自如打好基础。练字有条件用生宣纸,差一点的是毛边纸,初学用报纸也无妨。
非光滑的、能吃墨的纸张都可以。握笔、行笔,找一些视频教材看看,这里也无法演示。
用墨,一得阁墨汁,中华100多年老牌。握笔稳,行笔慢,从形似到神似,找到一种“力透纸背”的感觉。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的作品,挥洒自如、恣意生风、脱俗超凡、法无定法,不适合初学者临习。如临皮毛,笔将软弱无力,练字效果适得其反。
2.松风阁诗帖的内容介绍
《松风阁》,先写松风阁之位置、高度以及命名之由来,而其景物之特点即由是以见。
以下写zhidao夜雨会饮及所闻所见,耳目为之一新。最后痛东坡之已亡,惜文潜之未到,因观览名胜,而思摆脱拘挛,与朋辈长期扁舟遨游江上。
体仿柏梁,句句用韵。通篇笔力劲峭: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
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内卧僧毡。 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
野僧早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
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 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
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容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3.松风阁的介绍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4.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挂客厅,诗的内容是否符合场合
《松风阁》
黄庭坚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
我来名之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十年,斧斤所赦今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
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
野僧早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
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
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
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先写松风阁之位置、高度以及命名之由来,而其景物之特点即由是以见。以下写夜雨会饮及所闻所见,耳目为之一新。最后痛东坡之已亡,惜文潜之未到,因观览名胜,而思摆脱拘挛,与朋辈长期扁舟遨游江上。体仿柏梁,句句用韵。通篇笔力劲峭。
5.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有什么书法特征
黄庭坚七言诗作并用行书写成,墨迹纸本。
纵32。8厘米,横219。
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
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 《松风阁诗帖》的主旨就是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黄庭坚一生创作了很多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此帖作于黄庭坚晚年,其风神潇洒,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在清新优美的《兰亭序》和郁勃苍劲的《祭侄稿》之外另创一种健爽英杰的书风,堪称行书之精品。
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山谷写字如画竹,东坡画竹如写字。不比寻常翰墨间,萧疏各有凌云志。”
试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风格清劲,出锋尖利,笔画挺拔,纵横穿插,使人如见翠叶交枝,竹影婆娑。
《松风阁诗帖》的书法用笔,明末冯班在《钝吟杂录》中说道:“(黄庭坚)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于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
他从船夫划船荡桨中领悟笔法,线条一波三折,笔笔精到,气势开张,结体舒展,心手调合。 笔墨又如人意,所以出此杰作。
6.《松风阁诗帖》上的行书有哪些特点
《松风阁诗帖》,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横219.2厘 米,全文计29行,153字。
现今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 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
1102年9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 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 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 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 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蕴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 堪称行书之精品。
7.松风阁记(二) 阅读答案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1)。
雨、露有形,物待以滋(2)。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3),訇磕于虚无之中也(4)。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5),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6)。
土石屃赑(7),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8),其声雄以厉(9);水荡而柔(10),其声汹以豗(11)。皆不得其中和(12),使人骇胆而惊心(13)。
故独于草木为宜。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14);叶之槁者(15),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16)。
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17)。盖松之为物(18),干挺而枝樛(19),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20),潇洒而扶疏(21),鬖髿而玲珑(22)。
故风之过之(23),不雍不激(24),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25),涤昏秽(26),旷神怡情(27),恬淡寂寥(28),逍遥太空(29),与造化游(30)。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31)。
金鸡之峰(32),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33),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潄(34);稍大,则如奏雅乐(35);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36),又如振鼓(37),隐隐有节奏(38)。
方舟上人为阁其下(39),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40),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41)。
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42),夏不苦暑(43),冬不酷寒(44),观于松可以适吾目(45),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堰蹇而优游(46),逍遥而相羊(47),无外物以汩其心(48),可以喜乐,可以永日(49),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50),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51)?予,四方之寓人也(52),行止无所定(53),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55)。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56)。
二、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57),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58),未尽阅其妙也。
至是(59),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60),因得备悉其变态(61)。 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
仰视,如幢葆临头上(62)。当日正中时,有风拂其枝,如龙凤翔舞,离褷蜿蜒(63),轇轕徘徊(64);影落檐瓦间,金碧相组绣(65)。
观之者,目为之明。有声,如吹埙箎(66),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67),剑槊相磨戛(68);忽又作草虫呜切切(69),乍大乍小(70),若远若近,莫可名状(71)。
听之者,耳为之聪(71)。 予以问上人。
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73)。
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予曰:“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74),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阁上又三日,乃归。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1] 作品注释 (1)乎——于。(2)滋——生长,繁殖。
(3)非若一—不像是。怒号——发出巨大的声响。
(4)訇磕(hōng kē)——大声。虚无——指天空。
(5)愕(萼è)——惊讶。(6)悉——全都。
(7)屃赑(xībī)——觿龟(觿,读音xī)的别名。觿龟是一种爬行动物,背面褐色,腹面淡黄色。
碑下的石座一般都雕成屃赑的形状,取它力大能负重的意思。这里就是指石碑底下结实的屃赑。
(8)谷——两山之间叫谷。(9)雄——雄壮有力。
以——连词,意义和“而”相同。厉——猛烈。
(10)荡——摇动。(11)汹——水中波浪翻滚的声音。
豗(灰huī)——轰响。(12)中和——不刚不柔,平和。
(13)骇——惊惧。(14)室(至zhī)——阻塞。
(15)槁(搞gǎo)——枯。 (16)懦——软弱。
扬——高昂。 (17)莫若——不如。
(18)盖——连词,表示原因。 (19)挺——笔直。
樛(鸠jiǖ)——弯曲向下。 (20)离奇——树根盘曲的样子。
巃嵏(lóng zòng)——高耸的样子。 (21)潇洒——飘逸,自然。
扶疏——枝叶繁茂的样子。 (22)鬖髿(sān suō)——蓬松的样子。
玲拢——灵巧的样子。 (23)这句说:所以,当风吹过松树的时候。
(24)雍(雍yōng)——堵塞。激——冲击。
(25)黩(毒dú)——忧。 (26)涤——洗。
昏秽(惠huì)——黑暗的和肮脏的东西。 (27)旷神——使心境阔大。
怡情——使心情愉快。 (28)恬(田tiān)淡——清静。
寂寥——寂静。 (29)太空——天空。
(30)造化——旧时指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界。 (31)宜乎——怪不得。
违——离开。 (32)金鸡峰——在会稽山(会,读音guì)上。
会稽山在浙江省绍兴县附近。 (33)拂——轻轻吹过。
(34)暗泉——暗伏而不露出地面的泉水。飒(萨sà)飒——这里是形容水声。
石潄(赖lài)——沙石上的急流。 (35)雅乐——正乐。
古时把那种正规的、标准的音乐叫作雅乐。 (36)扬——向上吹起。
(37)振——击。 (38)隐隐——隐约,听起来不很清楚。
(39)上人——对和尚的一种称呼。为一这里是建造的意思。
阁——一种建筑物,多建筑在高处,周围开窗,可以跳远。 (40)尝——曾经。
止——停留,居住。 (41)洋洋——快意的样子。
(42)去——距离。 (43)这句说:在夏天,不因暑热而感到难受。
(44)这句说:在冬天,不因寒冷而感到痛苦。 (45)适——感到舒服。
(46)偃蹇(简jiān)——托病不做事。优游——闲暇自得的样子。
(47)逍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相羊。
8.是谁写了《松风阁诗》
《松风阁诗》宋代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自书松风阁诗卷 纸本 行书 32.8x219.2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依山筑阁见平川。
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令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
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晖为我妍。
野僧。早。
旱饥不能饘[zhān]。晓见寒溪有炊烟。
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
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
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作了这首“松风阁”的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这件书迹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像是船夫摇桨用力的样子。
不论收笔、转笔,都是楷书的笔法,下笔平和沉稳,变化非常含蓄,轻顿慢提,婀娜稳厚,意韵十足。在后段提到前一年已去世的苏轼时,心中不免激动,笔力特别凝重,结字也更加倾侧,传达出与东坡笃厚的情谊,是尚意书风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