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监理工程师对图纸的审查意见怎么填写
正常来说是要按实填写。图纸审核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表述不清楚的地方和施工中无法实现或者会出现矛盾的地方。
本表在报送审查时,承包单位应在表中加盖公章,并由项目负责人签字。总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单位报送的资料进行认真核实,根据国家现行建筑法规和本地地方政府的要求,确认应当具备的各种报建手续是否已办妥,施工图是否已经法宝图纸审查机构审查通过;
检查承包单位劳动力是否已按计划就绪,机械设备是否安装到位且处于良好状态,各岗位的管理人员是否已全部到位,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组织机构、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等。
对可以在开工后再完善、满足上述要求,且又需先开工时,应要求承包单位在指定的期限内完善条件。对不能按期完善开工条件的,可下令停工直至具备条件为止。
扩展资料:
5.1 制定监理工作程序的一般规定
5.1.1制定监理工作总程序应根据专业工程特点,并按工作内容分别制定具体的监理工作程序。
5.1.2 制定监理工作程序应体现事前控制和主动控制的要求。
5.1.3制定监理工作程序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注重监理工作的效果。监理工作程序中应明确工作内容、行为主体、考核标准、工作时限。
5.1.4当涉及到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的工作时,监理工作程序应符合委托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的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监理规范
2.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是什么,有哪些要求内容呢
1、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建设[2000]41)、《关于印发〈广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实施办法〉的通知》(穗建技)[2002]267),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关审查机构,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对施工图进行结构安全和强制性标准、规范执行情况等内容的审查。
2、各类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均应进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对于开展施工图设计咨询的项目,如果咨询深度达到施工图审查的,可不再进行审查。对于特殊或重大工程的,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特殊处理。
3、施工图审查分技术性审查和程序性审查。技术性审查是指具备资质的施工图审查机构依据国家和省、市的法律、法规定、技术标准与规范、规定,对施工图结构安全和强制性标准、规范执行情况等进行技术审查;程序性审查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图的审查程序合法性进行审查。施工图审查是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基本建设必不可少的程序。
4、建设单位向施工图审查机构报审材料齐备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向建设单位发出《审查通知书》,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施工图应标注有施工图审查批准号,施工图审查批准书是进行施工招投标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之一。如有特殊情况需要修改时,必须重新报送审批部门。工程竣工验收时,有关单位或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进行验收。
5、施工图审查机构不得对本单位,或与本单位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单位完成的施工图进行审查;审查人员要在审查过的图纸上签字。
3.怎样做好图纸审核和意见反馈
人场前必须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全部设计资料进行认真审核,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工程特点、确定工程量等。
核对图纸及相关数据、内容有无错误和遗漏,对发现的问题做好标记和记录,以便在图纸会审时提出。审核内容核对施工图纸目录清单,检查设计图纸是否齐全、有无漏项等。
图纸说明是否清楚、完整,表达是否准确。施工图纸与说明书内容是否一致,有关规定是否明确。
施工图各组成部分之间,有无相互矛盾和错误之处。设计图纸中标注的主要尺寸、位置、高程等是否准确无误。
按照植物表中所列植物品种、根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对苗木数量与栽植面积分区、分块逐一进行核对,核实图表中植物材料品种、数量是否一致。 对与图中不符部分,应列表明示,提供给设计单位进一步核实。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栽植地原状土全盐含量及PH值、地下水位等,审核植物材料选择是否恰当,环境条件是否适合苗木生长发育。苗木胸径与冠幅、地径与蓬径是否准确统一,栽植密度是否合理,能否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植物材料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否满足景观设计要求。栽植位置是否正确,栽植土厚度、生长空间及光照条件等是否能够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图纸上苗木栽植位置与现场建筑物及各种地上设施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与道路交叉口的间距,各种地上杆、线与苗木水平距离、垂直间距,各种地下管道外缘至树木根颈中心的最小水平距离、垂直距离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排灌设施是否完善,排盐方案是否可行,设计是否符合施工条件等。
根据现场地形地貌状况和土壤改良方案,计算设计土方量是否准确,相差较大时需向设计单位说明,以便及时得到确认或调整。 意见反馈对图纸中存在漏项、疑点、错误之处,及施工时间、运输条件、设备等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有关问题,需列出汇总清单,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和监理部门,以便在组织图纸会审时,相关单位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能够及时做出说明、修正、补充和合理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