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的草书怎么写
以的草书写法如下:
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尽显艺术之美。
以:[ yǐ ]
部首:人 笔画:4
基本解释
1. 用,拿,把,将 :以一当十。
2. 依然,顺,按照 :物以类聚。
3. 因为 :勿以善小而不为。
4. 在,于(指时日)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 目的在于 :以待时机。
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 :梦寐以求。
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 :以前。
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 :可以。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以,用也,从反巳。贾侍中说,巳,意巳实也。象形。
白话版《说文解字》:以,使用。字形采取反写“已”的方法来造字。贾侍中说,已,表示想法已落实。是个象形字。
相关词汇:
1、以前[yǐ qián]
方位词。现在或所说某时之前的时期:解放以前。
2、以为[yǐ wéi]
认为:这部电影我以为很有教育意义。
3、以往[yǐ wǎng]
从前;以前:产品的质量比以往大有提高。
4、以后[yǐ hòu]
方位词。现在或所说某时之后的时期:从今以往。
5、以免[yǐ miǎn]
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目的是使下文所说的情况不至于发生:加强安全措施,以免发生工伤事故。
2.志字用草书怎样写
如图:
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形声;从心、士声
姓名学:姓,常用字
基本释义
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
2、志气;意志:人穷志气不短。
3、姓。
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称轻重。拿碗称轻重。
5、记:记喜。记哀。永记不忘。
6、文字记录:杂志。县志。《三国志》。
7.记号:标志。
根据2013年**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志”是第0651号规范汉字。 [1]
志,本义为志向,心之所向。志,也是一个姓氏。
《说文解字》曰:志,意也。从心。之声,职吏切。
扩展资料:
通假释义:
“志”、“志”、“痣”:注:“志”左言右志,是“志”的异体字,以下同。
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志”是“志”的异体字。在古代,它们是有着不同含义的两个字,但并非有着严格的区分,它们之间是可以通用的。而“痣”,在古代,可以通作“志”。
1、志,本义为志向,心之所向。
2、志,本义为记载。记载的文字、文章,也可称之为“志”。
3、痣,本义为身上的黑子。痣,是人类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是在表皮、真皮内的黑色素细胞增多而引起的皮肤表现。
4、表示志向时,在古代,仅用“志”;在现代汉语里,也仅用“志”。比如立志、意志、志气、志趣、志士、志愿等。
5、在表示记载或者记载的文字、文章时,在古代,“志”与“志”通用,但不用“痣”;在现代汉语里,仅用“志”。比如博物志、三国志、碑志、墓志、杂志、志乘、志书、志异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志
3.磊字的草书怎么写
一、磊的草书写法如下:
二、释义:
1、石头多。
2、〔磊落〕心地光明坦白,如“光明磊磊”,“磊磊的胸怀”。
三、磊的部首:石
四、汉字结构:品字结构
五、造字法:会意
六、相关组词:
磊磊、磊落、磊浪、磊硊、块磊、磊硌、魁磊、磊珂、磊隗、碚磊、磊砢、磊荦、磊块、瑰磊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造字本义:动词,石头成堆。
文言版《说文解字》:磊,众石也。从三石。
白话版《说文解字》:磊,众石成堆。字形采用三“石”会义。
二、词组释义:
1、磊隗[lěi wěi]
亦作“磥魁”。比喻胸中不平之气。
2、碚磊[bèi lěi]
堆积的大岩石。
3、磊砢[lěi luǒ]
众石聚在一块。
4、磊荦[lěi luò]
见“磊落”。
5、磊块[lěi kuài]
石块。亦泛指块状物。
4.丛字的草书如何写
丛的草书写法:
一、丛的释义:
1、聚集。
2、生长在一起的草木。
3、泛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东西。
二、丛的组词:
丛书、花丛、草丛、丛林
丛冢、林丛、丛生、树丛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三、相关组词:
1、丛杂[cóng zá]
多而杂乱。
2、丛山[cóng shān]
连绵的群山。
3、丛脞[cóng cuǒ]
细碎;烦琐。脞(cuǒ)。
4、丛拥[cóng yōng]
密集,堆集。
5、丛怨[cóng yuàn]
谓怨恨丛集。
5.草书治字的写法
一、“治”的草书写法
二、“治”的字源演变
治,篆文(水,洪汛)+(台,通“台”,土石堆筑的坝堤),表示筑堤防洪。造字本义:动词,开凿水道,修筑堤坝,疏水防洪。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说文解字》:治,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从水,台声。
(治,河川名。源于东莱郡曲城县的阳丘山,向南流入大海。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扩展资料
治的组词
一、治安 [ zhì ān ]
社会的安宁秩序:维持~。
二、治病 [ zhì bìng ]
即具有医生资格或者医学方法对有病者进行治疗疾病的一种活动。包括治已病和治未病。采用各种医疗措施消除疾病,使病人恢复并保持心身健康。
三、治水 [ zhì shuǐ ]
疏通水道,消除水患:~工程。大禹~。
四、政治 [ zhèng zhì ]
阶级、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国内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政治表现为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任何阶级的政治都是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和巩固本阶级的统治为目的的,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五、治疗 [ zhì liáo ]
用药物、手术等消除疾病:长期~。隔离~。他的病必须住院~。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治
6.圣字草书怎么写
一、“圣”的草书
二、“圣”的字源演变
圣,甲骨文=(共,供奉)+(土,土地),表示供奉、敬拜的土地神。在古人眼中,滋生万物的土地神奇而完美。有的甲骨文将“共”简化成“又”。
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供奉”的写成斜着的“又”,将甲骨文字形中间部分写成“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斜着的“又”的写成“又”。
古人称主天者为“神”,称主地者为“圣”。由于“圣”、“圣”本义相近,唐宋之后多以“圣”代替“圣”;《汉字简化方案》以“圣”合并“圣”。
造字本义:名词,神奇完美的土地神。
扩展资料
圣的组词
一、神圣 [ shén shèng ]
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的使命。我国的~领土不容侵犯。
二、圣洁 [ shèng jié ]
神圣而纯洁:~的心灵。
三、圣人 [ shèng rén ]
1、旧时指品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物,如孔子从汉朝以后被历代帝王推崇为圣人。
2、封建时代臣子对君主的尊称。
四、圣手 [ shèng shǒu ]
指某些方面技艺高超的人:国医~。
五、圣旨 [ shèng zhǐ ]
封建社会里称皇帝的命令,现多用于比喻:他的话你就当成~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圣 (汉字)
7.甲骨文、金文、小籇、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造字时间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阶段,至今仍未完全定型。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中较为完整、时代最早的文字。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
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 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作为初创的秦隶, 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 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
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8."非"字的草书怎么写
非念:【fēi 】
非【fēi】像鸟的翅膀左右展开,相背的样子。引申为“相背”、与是相背,不是也。
非,违背。字形采用“飞”字下部表示“翅膀”的字形部分构成,采用左右两翼相背的含义造字。所有与非相关的字,都采用“非” 作边旁。
9.晶草书怎么写
晶草书写法如下:字源解说 “晶”是“曐”(星)的本字。
晶,甲骨文 (日,代表发光的天体) (日,发光的天体) (日,发光的天体),表示众日同天、闪烁发光,即天穹夜幕中星群闪烁。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有的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三个“日” 写成三个空心的圆圈 ,表示众多夜间发光的天体。有的篆文 写成三个圈相连,表示相关联的一个星群。
造字本义:名词,夜幕中闪烁发光的星群。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
当“晶”的“星群”本义消失后,甲骨文 再加“生” 另造“曐”(简化为“星”)代替,表示夜幕中无中生有的星群。字形演变:扩展资料:文言版《说文解字》:晶,精光也。
从三日。凡晶之属皆从晶。
白话版《说文解字》:晶,宇宙精华发出的光辉。字形采用三个“日”会义。
所有与晶相关的字,都用“晶”作边旁。相关词汇:1、晶莹[jīng yíng] 光亮而透明:草上的露珠~发亮。
2、结晶[jié jīng] 物质从溶液、熔融体或气态里形成晶体的过程。常用于提纯物质。
3、冰晶[bīng jīng] 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结晶状的微小颗粒。4、茶晶[chá jīng] 颜色像浓茶汁的水晶,多用来做眼镜的镜片。
5、墨晶[mò jīng] 水晶的一种,深棕色,略近黑色。可做眼镜片。
6、斑晶[bān jīng] 斑状结构中的较大的矿物。
10.陈字 草书写法
释义:
1、安放;摆设;排列:陈设。
2、叙述;说明:条陈。详陈。
3、时间久的;旧的:推~出新。
4、周朝国名(?—前478)。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亳州一带。为楚所灭。
5、朝代名。南朝之一(557—589)。陈霸先灭萧梁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为隋所灭。
6、古又同“阵(zhèn)”。
陈的部首:阝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原为形声
相关组词:
陈旧、陈列、陈设、陈货、面陈、陈言、陈诉、陈绍、陈皮、陈情、陈请、陈醋、陈说、缕陈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造字本义:名词,部队在旷野、山地行军作战时的阵形。
文言版《说文解字》:陈,宛丘,舜后妫满之所封。从阜,从木,申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陈,宛丘,地名,是叫“妫满”的舜后所封的地方。字形采用“阜、木”作边旁,采用“申”作声旁。
二、词组释义:
1、陈皮[chén pí]
晒干了的橘子皮或橙子皮。入药有通气化食、祛湿化痰等作用。
2、陈请[chén qǐng]
向上级或有关部门陈述情况,提出请求:陈请领导审定。
3、陈醋[chén cù]
存放较久的醋,醋味醇厚。
4、缕陈[lǚ chén]
缕述(多指下级向上级陈述意见):具函缕陈。
5、陈酒[chén jiǔ]
存放多年的酒,酒味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