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拼音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的拼音是:[pīn yī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扩展资料
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2.圈字拼音怎么写
“圈”是一个多音字。分别是 [quān]/[juàn]/[juān]
"圈"具体有以下几个含义:
圈 [quān]
1. 圈子;环形物。
2. 画圈做记号。用笔圈出。
3. 区域;范围。生活圈;文化圈。
4. 框框,固定的格式。
5. 围起来;划定范围。圈地;四周用绳子圈起来。
6. 弯曲。
7. 量词。
圈 [juàn]
1. 指养牲畜的棚或栏。猪圈。
2. 姓。
圈 [juān]
1. 把禽兽关在栅栏里。
2. 拘禁。
3.周柏发 拼音怎么写
[zhōu bǎi fā ]
周
读音:[zhōu]
部首:冂五笔:MFKD
释义:1.圈子,环绕。 2.普遍、全面。 3.时期的一轮,亦特指一个星期。 4.完备。 5.给,接济。 6.中国朝代名。 7.姓。
柏
[ bǎi ]
1.常绿乔木,叶鳞片状,结球果,有“扁柏”、“侧柏”、“圆柏”、“罗汉柏”等多种。木质坚硬,纹理致密。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露(柏树上的露水,据说用以洗眼,有明目的作用)。
2.姓。
[ bó ]
〔~林〕德国的首都。
[ bò ]
同“檗”。
发
[ fā ]
1.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2.放,射:~射。百~百中。焕~。
3.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4.散开,分散:~散。
5.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6.打开,揭露:~现。~掘。
7.产生,出现:~生。~愤。奋~。
8.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面。
9.显现,显出:~病。~抖。~憷。
10.开始动作:~动。
11.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12.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13.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 fà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