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如何做阅读批注
在阅读时圈点、写话,是读者与作者思想交流的体现,古今名人几乎都善于做阅读批注。
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读得怎样,有没有效果,看看批注就知道了。那么,小学生在阅读时如何做批注呢? 一、认识生字词。
发现有不认识的字要及时查字典,注上拼音。在查字典时也不能只查拼音,对于这个生字的解释也要看一遍。
(初读) 二、写出对句子意思的理解。站在自己的立场,联系上下文,对一些意义深刻的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写出言外之意。
(细读) 三、画出精彩词句。用三角号、圆圈、波浪线、直线等符号将文中用得好的词与句子标示出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由(为什么用得好)。
也可以对写作方法进行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说明方法等),也要写出理由。(细读) 四、在精彩句段旁边写出自己的感想。
可以是推测自己的意图,可以是自己的情感与想法(对人物、景物、事件的看法)。(精读) 五、在重点段落旁或文章关键处写出自己的启发。
要联系生活实际、社会背景谈体会、讲道理,或在文章结尾处写出读完文章后的联想。(精读) 六、对文章的内容、意义、写法提出疑问。
可以是不理解的内容,可以是不赞成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文章的修改建议。另外,也可以提出一些较深刻的问题,不一定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
2.故乡的桂花雨赏析
故乡的桂花雨 :
现代散文作品,作者:琦君(1917-2006),台湾著名女作家。本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浙江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是著名词学专家夏承焘先生的得意门生。
作品赏析:
一、谋篇立意
这篇叙事抒情散文回忆了童年时与母亲摇桂花的情景,抒发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二、文章脉络
从桂花的香,引出“乡愁”→回忆小时与母亲在故乡温州摇桂花(“桂花雨”)和父亲作诗的情景一回忆在杭州读书时赏桂花、吃“桂花栗子羹”及摇桂花(“桂花雨”)的情景,最后以母亲的话又引起的乡情作结。
三、写作方法
自然淡雅,清丽委婉的散文风格。本文文字浅白而雅致,感情真挚,平淡有味。字里行间蕴含着淳厚温煦的怀旧深情,令人沉浸其中,细细追寻。例如,“桂花雨”这三字就令人想起古诗中说“沾衣欲湿杏花雨”。这“杏花雨”指的是开杏花时自然界下的雨,而文中的“桂花雨”是指桂花纷纷飘落,如同下雨的美丽情景。其喻意是丰富的:既再现了落花如雨的情景,又烘托了“人和年丰”的生活,正如一场甘霖滋润了作者永生难忘的童年,和从温存的心绪出发,对父母的感恩思念之情。再如,文中记叙在杭州满觉珑赏花,吃花,补述了自己对桂花的独钟之情。并借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道出了自己的恋乡情结。
3.求小学生好句摘抄,要批注
① 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比喻和拟人。“黑色的闪电”准确传神地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海燕藐视一切反动势力的精神风貌。
② 风紧紧抱着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拟人。连用“抱”“甩”“摔”几个动词,还有“恶狠狠”,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和行为,写出了风的猖狂的气焰。
③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比喻、拟人和反复。“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1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村妇女那疑惑的目光比喻成利剑,十分精巧."利剑"仿佛要从你的外表刺入你的内心,要解剖出事情的真实情况.)
2"他进退两度,犹豫再三,看要不要把那封书信拿出来."
(表明此时信客并没有拿定主意要不要拿出书信,然而面对同乡的无情无义,信客却一反常态,表明信客憎恨丑恶,很有正气.)
3信客对他非常恭敬,请他不必把过去的事情放在心上.
(面对曾经使他心灵蒙受阴影,人格受到侮辱的同乡,信客不但没有半句责怪,而且对他十分恭敬,这是一位多么宽厚仁义,善良厚道的人啊.)
4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儿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堆在他的肩上.
(通过对信客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信客的宽广胸怀,表现了信客的任劳任怨.)
5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
(这足以见得信客的宽容仁义,为他人着想)
6此后来更发了一笔大财,那位时髦女郎。。使他深受感动.
(那位同乡是自己良心发现了吗?不是,分明是被信客的行为,品质所感动,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
4.人教版小学语文<桂花雨>的课文怎么样的
桂花雨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得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浇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浇的阵阵桂花雨.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桂花雨小学生怎么写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