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鹤楼一诗歌中哪个字有着空空的意思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简介: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或写儿女之情,几近轻薄;或状戎旅之苦,风骨凛然,诗名早著,影响深远.
诗词释义: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黄鹤楼》赏析: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适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年首就整伤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宇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正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象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宇宇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厌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卒阅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 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已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 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颇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骑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因旬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额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大黄鹤,否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睛川草树,历历在目,妻妻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女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分不归,春草生分萋萋."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台",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是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2.谁知道关于百鸟之王“凤凰”的故事
凤凰(Phoenix Red),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和龙一样为汉族的民族图腾。
羽毛一般被描述为赤红色,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因此凤凰一词为合成词结构。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是一种代表幸福的灵物。
但叫凤凰的时候均代表女性。常用来像征祥瑞。
亦称为丹鸟、火鸟、鶤鸡、威凤等。类似的传说亦见于其他东亚国家的历史中。
形象一般为鸡首、燕颔、蛇颈、鹰爪、鱼尾、龟背和孔雀毛。传说中共有五类,分别是赤色的朱雀、青色的青鸾、黄色的鹓鶵、白色的鸿鹄和紫色的鸑鷟。
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盘”。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 最早凤凰属风,在古代风神信仰中,认为世界上的风是由巨大的鸟拍动翅膀产生的,这种能产生风的鸟就是凤凰,故崇拜凤凰为各方风神,认为四方各有一只巨鸟在拍动翅膀。
也因此“凤”、“凰”二字与“风”字同有代表风的“几”部。后来风的代表逐渐被呼风唤雨的龙所取代,而凤凰也逐渐衍生出祥瑞、女性或者是火等这类的象征。
严格来说凤凰的种类繁多,因种类的不同其象征也不同,不过近代由于受到西方永生鸟(Phoenix)自焚的神话以及日本流行文化的影响,一般说到凤凰常使人联想到永生鸟。 凤凰性格高洁,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
凤凰一度由于五行属火,因此被视为阳,代表雄性;而龙五行属水,被视为阴,代表雌性。后因为龙的形象更为帝王所喜欢,所以改为以龙为阳,以凤凰为阴;。
3.饯别王十一南游空字
1.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
题西林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4.在崔颢的黄鹤楼中黄鹤和空字再三出现有什么表达意义
“黄鹤”一词反复出现,形成音节上回环往复的特点,使整首诗的开头具有音韵美。
详解:这首律诗,高绝千古,被古代诗评第一人严羽推为古今第一。
1. 先分说:
第一次提到“黄鹤”,是起笔,没有实写,而是从传说而起,是过去传说中的黄鹤(楼),是虚写。
第二次提到“黄鹤”,是紧接第一句并与之呼应,是实写,是写现实中眼前实际存在的黄鹤楼,由此第一二句一实一虚相结合,加深了人去楼空的落寞之感。
第三次提到“黄鹤”,又是虚写,实际上是首联意思的进一步深化,你看“一去不复返”,是永远不再回来的意象,是一种彻底的寂寞,把人的心都冻到骨髓里面去了,下一句的“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实写,但把这种感觉扩大到整个宇宙,引发人无尽地遐思。
这四句虽三次用“黄鹤”,两次用“空”,同时不合格律,但浑然天成,不着痕迹。所以被诗歌推崇自然的严沧浪誉为古今第一。
2.再总说:作者前四句三提“黄鹤”,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因为紧扣了主题,还因为紧紧抓住了“黄鹤”这一特殊的无与伦比的意象,原因有三:
其一,“黄鹤”是黄鹤楼的精神内涵之所在,与楼同名,虚实结合,容易驾驭大作;
其二,“黄鹤”不仅在空间上飞去飞来,可以跨越,同时又因为它是神仙的坐骑,故在时间上不类凡鸟,仍可跨越,这一点是其它意象难以完成的重任,故可助作者引发各种深层次的对时空的想象与遐思;
其三,在音节上,“黄鹤”时来时去,一波三折,有一种往复回荡的美感,能够让读者离黄鹤忽远忽近,曲折萦回,挥之不去,始终抓住读者的心,不断加重“黄鹤”这一意象和与之相对应的落寞的感情在人心中的份量,直至“白云”一句才直出胸臆,喷薄而出,将这种深沉的感觉推向整个时空宇宙,可谓厚积而薄发。
3.其它:
后四句非常严整,与前四句形成显明的对比,不仅是行文的需要,而可能更是作者刻意地安排。我们来看,前四句写天上、写宇宙,可以任意想象,天马行空,这样才能扩大诗的境界和表现力;而后四句写地上、写人间,只能遵守纲常法纪,规规矩矩,这同样是一种人生的无奈,因为“昔人”“黄鹤”“白云”是不受约束的,寿命无限,想来想走,一随自愿,没有忧愁,没有挂牵,而人就截然不同了。登楼俯瞰人间,一是一,二是二,每一颗树,每一根草都有它自己的位置,想要一种和黄鹤那种纵横八荒,任意东西的感觉,不也太难了吗?
所以结句的“日墓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所抒发的不仅仅是一般的乡愁,更是对人,对人生的种种无奈,而难寻到真正自己所想往的归宿的高度总结。
综上所述,作者才能够借助黄鹤这一非常特殊的“意象”和黄鹤楼一诗,表达了丰富的无穷无尽的并可以穿越千古的含义。咀之,含义深刻,蕴味无穷。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 “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百乌之王楼空字怎么写